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7/3147

  韩琦竟然站在了老夫和沈安的这一边?包拯心中一惊,就看向了韩琦。
  韩琦淡淡的道:“希仁以为老夫是墙头草吗?”
  这一刻包拯心中生出了暖意,拱手致谢。
  曾公亮叹道:“是啊!百姓艰难,若是不管不顾,以后就是大麻烦,冗官引出的事不少,各处办事拖沓,耗费大,臣附议。”
  富弼笑道:“当年庆历新政时,范文正和臣等议定了大宋的问题,第一就是冗官,导致贪腐比比皆是,范文正只能拿着笔,一一勾选那些庸官……”
  他目露回忆之色,有些伤感的道:“当时臣就在范文正的身侧,见此就劝了他,说这一笔下去,将会一家嚎哭。”
  范仲淹的回答妇孺皆知。
  “他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以不合格官员一家的嚎哭,换取一路百姓的欢颜!
  这就是范文正。
  刚到的沈安在门外听到这话,不禁说道:“可惜了范公!”
  范文正此举得罪了天下官员,于是新政被群起而攻之。
  赵曙见他来了,就问道:“此事你如何看?”
  沈安行礼,说道:“此事臣以为当循序渐进。陛下难道忘记了西北那边收复的地方吗?”
  赵曙捂额,“是了,那些地方缺少官吏,有的是位置。只是西北偏僻,怕是无人愿意去。”
  沈安笑道:“为官者去何处难道能任由他们决断?这里不能去,那里不愿去,这样的官员有何用?臣以为,不愿去的尽可归去。这便是臣的第二个法子,给钱。”
  “给钱?”赵曙不解,“如何给?”
  “按照年限给。”沈安从容的道:“官吏任职了多少年,职位是什么,这些列出来,一年给多少钱,不愿去西北的,只管领钱去,不管你做生意也好,种地也罢,此后和朝中再无瓜葛,而且此等人以后不可为官吏。”
  沉郁的政事堂里突然变得轻松了起来,赵曙笑了笑,“朕对此事焦头烂额,谁曾想你却有主意,这年轻人就是心灵手巧……”
  官家看样子是太欢喜了些,竟然用错了词。
  沈安一脸便秘,却不能反驳。
  “两条路,第一条就是去西北,第二条就是拿钱回家……”韩琦一拍大腿,“妙啊!这等法子你是如何想到的?”
  沈安谦逊的道:“做梦时想到的。”
  赵曙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厮又在糊弄人了。
  沈安见大家开始沉思,就拱手告退。
  出了大门后,陈忠珩跟在后面低声道:“官家本来有些恼火你和大王,如今看来这火气多半是消了。”
  老陈果然够意思啊!
  沈安低声道:“辣酱可还有?”
  陈忠珩犹豫了一下。
  最近天气转暖,有些潮湿,他浑身都觉得不舒服。后来仔细一琢磨,原来是没吃辣酱的缘故。
  不吃辣酱的话,他觉得屁股很舒服。
  可吃了辣酱,除去屁股之外,他觉得浑身舒服。
  所以很为难啊!
  “要不……来些吧。”
  陈忠珩心中想着自己的辣酱,回去后就听到韩琦在夸赞沈安。
  “……臣等渐渐老去,后续谁能接任?臣看好王安石,可王安石之后是谁?陛下,沈安就不错。”
  “所谓名臣,不可只顾着自己的名声,要目光长远,韩卿可为表率!”
  赵曙对韩琦真是不能再满意了,“朕纵观史册,但凡稳固的时期,朝堂之上必然是名臣云集,且一代接着一代,不会中断,只需三代名臣,即可为盛世。朕如今有诸卿,下面还有王安石等人,无忧了。”
  “等王安石他们老了时,朕定然也差不多该去见祖宗了,到了那时,也该轮到皇子和他们这些年轻人出头了。”
  赵曙显得极为豁达,韩琦心中欣慰,“是啊!一代有一代的事,咱们这一代若是能解除了北方的威胁,后面的就是盯着国中的弊端,一一改进,如此大宋江山自然可以千年稳固。”
  “千年啊!”赵曙有些憧憬,“若是大宋能传承千年,朕死也甘心。”
  “陛下,唐仁有奏疏。”
  “拿来。”赵曙的心情很好,笑吟吟的。
  他看了一眼奏疏,笑道:“是请示朕的奏疏,说是准备去书院看看,招些人手进钱庄。”
  韩琦心动了,“陛下,今日天气真是不错啊!”
  “是不错。”赵曙还没察觉韩琦的意思。
  韩琦干脆赤膊上阵,“臣在想,何不如出去走走?”
  这是上衙时间,你韩琦竟然想出去走走,这算是什么?
  可赵曙却点头道:“如此也好,朕也想去走走。”
  陈忠珩在边上旁观者清,知道君臣都想出去溜一圈,只是需要个借口。
  于是君臣换了便衣,浩浩荡荡的就去了武学巷。
  唐仁已经在邙山书院外面等候了。
  边上的太学那边有人在看热闹,等看到赵曙等人时,有人说道:“是官家和相公们。”
  “他们竟然又去了书院,为何不来太学?”
  消息传进去,太学里的气氛马上就变得低沉了下去。
  而邙山书院里却喜气洋洋的,赵曙每到一处都会引发欢呼。
  看着那一张张兴奋的脸,赵曙很是感慨,“看着他们这般年轻,朕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那时候朕可没他们那么轻松,读书也读的头疼。他们如何?寻个问问。”
  唐仁招手,几个学生跑了过来。
  “看看,上次去太学时,那些学生看着扭扭捏捏的,就没有书院这般的大方。”韩琦的偏心实际上不差于包拯,赵曙听了只是笑。
  “见过官家!”
  几个学生行礼后站好,看着身姿挺拔。
  “我问你等,如今读书可觉着烦躁吗?”
  一个学生说道:“官家,学生读书不觉得烦躁。”
  “为何?”
  “因为书院教授的大多是格物之学,趣味盎然,学生从中知道了这个天地是什么样的,觉着自己恍如沧海一粟,恨不能时刻苦读。”
  “这是渴求学识的,不错。”赵曙很满意,问道:“那太学那边我记得也是很刻苦吧?学生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学。”
  包拯说道:“官家,太学那边是刻苦,可他们刻苦是想考科举,想为官。”
  这边是想学习学识,隔壁的太学是想做官,高下立判啊!
  韩琦看了包拯一眼,微微颔首。
  老包下手够狠啊!
  若是他的这番话被太学的听到了,以后包绶别想进去攻读。
  不过有沈安在,包绶哪里会愁没地方读书?
  韩琦不禁微微一笑。
  赵曙更满意了,就说道:“如此就开始吧。”
  唐仁走到前方说道:“此次钱庄革新,掌大宋财政诸事,可缺乏了不少人手。官家垂青书院,让你等有机会去钱庄做事……”
  “官家万岁!”
  这是政治正确。
  赵曙颔首微笑,很是满意。
  “此去要的是金融学识,以往测试在前一百名的出来。”
  教授们拿出了册子,一一核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