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6/3147

  “哥哥,包绶真是……没法管了。”
  果果也很头痛。
  芋头站在后面,突然喊道:“包公来了。”
  瞬间包绶就丢下了木棍子,一屁股坐下去,顺着瓦片滑溜到了边缘。
  闻小种出现了,就站在屋檐底下。
  包绶的身体往下滑去,他用双手勾住了屋檐,缓冲了一下,然后轻盈的落地。
  这小子就是属猴的!
  沈安无语。
  “芋头你骗人!”
  包绶没发现自家老爹,就过来捏了芋头的脸颊一把,然后和果果在一起嘀咕,大抵是午饭后去哪玩。
  杨卓雪说道:“官人,别家的孩子都要管束着呢。”
  “管是管,可得有个分寸,不能管的太死,否则孩子会逆反。”沈安对此早有研究,“给他们立规矩,在规矩之内随便他们折腾,规矩之外就出手。”
  芋头有些艳羡包绶的本事,站在屋檐下面攀爬,却毫无寸进。
  “看某的!”
  包绶好为人师的毛病犯了,马上给芋头来了个示范,只见他疾步冲去,身体跃上了围墙,双手马上勾住了窗棂。随后双脚站在窗棂上,再次跃起,双手就勾住了屋檐。
  他的身体在屋檐下吊着,腰腹用力,就这么上去了。
  “看看!”
  包绶得意洋洋的站在上面。
  “包公来了。”
  芋头又喊了一嗓子。
  “不许骗人!”包绶大喝一声,然后准备装武将。
  “包公。”
  “包公。”
  就在正厅的侧面,包拯负手而立,面沉如水。
  我死定了!
  包绶滑溜了下来,垂头丧气的等待处罚。
  “不许爬屋一千遍。”
  包拯随口就交代了处罚,然后示意找沈安有事。
  “一千遍?”包绶绝望的道:“爹爹,太多了。”
  “那就两千……”
  “不,一千,孩儿马上写。”
  哦嚯!
  下午的游玩计划泡汤了。
  沈安的心情极为愉悦,和包拯去了书房。
  “钱庄抢了三司的事务,导致三司如今有一批人手闲置着,朝中正在商议如何安置他们。”包拯端起茶杯嗅了一下,很是喜欢这种泡茶的清香,“若是处置不好,对后续解决冗官没好处。”
  “包公,某想请教。”沈安正色道:“他们的本事如何?”
  “还行,都算是不错。”包拯一怔,沈安接着说道:“那可否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倒是可以。”包拯皱眉道:“只是没有好地方,若是解决的不好,以后怎么解决冗官之事?”
  “总会有办法的。”沈安觉得这都不是事。
  包拯默然。
  沈安觉得很是好笑,“冗官就是这么出来的,若是不做出改变,十年后,二十年后,我辈今日所做的努力都将会化为泡影!”
  包拯回到了政事堂,韩琦正在和富弼争执。
  “政事堂这边人手早已满了,一人也不能进!”韩琦对此的态度很是坚决。
  “想想办法总是能容纳下来的,暂时落脚也行!”富弼是想有个缓冲时间,然后再慢慢处理了这群官吏,“等缓过了这阵子,咱们再慢慢的把他们放到各处去。”
  “以往没缓过?”韩琦冷笑道:“可最后如何?那些人都原地生根了,变成了多余的冗官。老夫在此说一句,但凡老夫在一日,政事堂就不许人吃闲饭!”
  赵曙吃完午饭溜达到了外面,陈忠珩准备进去通报,被他摇头阻止了。
  今日的这番话自然会被人传出去,韩琦会被不少人暗恨,有人甚至会诅咒他不得好死。
  这就是担当啊!
  “那你说该怎么办?”富弼大抵是怒了,直接撒手。
  担当啊!
  赵曙微微摇头,富弼的能力是有的,骨头也够硬,但那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却不如韩琦。
  这便是他不肯动韩琦的原因,否则按照大宋多年的规矩,韩琦早就该到地方去任职了。
  “希仁,你来说说,可有什么好办法?”
  “老夫刚才去寻了沈安,想着他的法子多。”包拯的声音听着有些别扭,好像有些苦涩,“他说总是有办法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第1603章
二选一
  天下如何才能稳?
  百姓吃饱了,这个天下也就稳住了。
  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此言大谬!”
  富弼有些恼怒的道:“若是弃之不顾,那怎么能行?”
  包拯点头,“老夫也知晓,可冗官呢?多少冗官是由此而弄出来的?”
  富弼无言以对。
  大宋的冗官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让君臣头痛不已。
  如今怎么处置这些官吏,安稳人心是一回事,但不能冗官啊!
  “让他来说话!”
  赵曙进来了,宰辅们行礼。
  “包卿说说。”
  赵曙坐下后,神态悠闲的就像是来串门。
  包拯说道:“此事臣以为一体两面,若是安置了,看似平息了怨言,可随后怎么办?那些人就此安稳了下来,再去调动他们,臣以为定然会引发矛盾,到了那时,他们会生出怨怼之心……”
  赵曙眯眼看着政事堂里的摆设,“这么说,你是支持沈安的办法?”
  包拯艰难的点头。
  为官你要有政治立场,没有立场看似左右逢源很舒坦,可这样的人最被大家看不起,墙头草说的就是此类人。
  但包拯的点头更多的是在为沈安背书。
  他和沈安的关系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在这个关头,他不会舍弃沈安上岸。
  但选择了这个立场,就是选择了站在天下官吏的对立面。
  赵曙看了他一眼,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此事臣以为值得商榷。”韩琦的态度并未出乎包拯的预料,他木然看着,知道此刻自己在政事堂成了孤家寡人。
  “那些人不容易。”韩琦看着是动了感情,“可陛下更不容易!所以臣以为,那些官吏还是去别处为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6/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