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4/3147

  韩绛走到了唐仁的身前,盯着他问道:“沈安果真没有授意?”
  唐仁坚定的道:“沈龙图从西北归来之后,下官和他并未见面。”
  韩绛拍拍他的肩膀,“后生可畏!”
  唐仁笑道:“您过奖了。”
  他走出了大殿,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了。
  他这个三司判官此刻已经独立于三司之外,统领钱庄,执掌大宋财政,并可以作为君王的顾问。
  这个职责更像是计相!
  他一路回到了钱庄,伙计们纷纷拱手打招呼。
  进了值房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靠在门后面无声的大笑着。
  他的身体笑的发抖,渐渐的,他蹲了下去,呜咽了起来。
  他的任职经历堪称是繁杂,一直在默默无闻之中度过,直至遇到了沈安。
  在枢密院时,他跟着沈安和各国使者交涉,渐渐的学到了许多东西。
  再然后他去了西北,和折继祖在一起厮混。
  他当时有些不解,也有些委屈,觉着自己既然是沈安的人,为何把自己弄到了偏僻的西北来。
  西北怎么立功?
  他的委屈在一次次的困难中得到了纾解,在第一次斩杀敌军后,他疯狂了。
  他知道了沈安让自己去西北的用意。
  ——你若是想有所作为,你若是想做高官,那么你必须要经历无数磨砺,不管是文还是武,你甚至需要亲冒矢石,否则你将来站在庙堂之上时,不会懂得什么叫做战阵,什么叫做悍勇。
  于是他渐渐的成熟了。
  再后来他就去了西南。
  在西南他见识到了另一种局面。
  百姓贫困,土人作乱,交趾人趁火打劫。
  怎么办?
  解决土人为先。
  在那里他学会了手腕必须要灵活的道理,只要能解决事情,可以不必拘泥于手段。
  沈安说过,大宋的官,是为大宋的利益服务,但凡有利于大宋利益的事,我们就要去做。但凡不利于大宋利益的事,打死也别做。
  这就是为官的目的。
  回京后他觉得自己会有远大前程,可最终却是去了钱庄。
  钱庄……
  家里人说那是生意人。
  他为官多年,最终竟然去做生意。
  连丈人那边都觉得丢人,街坊们有时候会在背地里偷笑,孩子出门都会被嘲笑。
  但他并未觉得迷茫。
  在沈安的教导之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国家可以强盛于军队,但最终会败于钱粮。
  前汉崩塌的深层次缘由不谈,但就表面的缘由,那就是天灾……
  天灾断粮,若是有庞大的储备如何?
  那么黄巾军可还会作乱?
  前唐若是钱粮充裕,府兵制会崩溃吗?
  翻看史书就是在迷雾中寻找那些兴衰兴替的缘由,而浮于表面的就是缺少钱粮。
  沈安说钱庄会大兴,于是他勤勉的去做,一家家的分店开下去……
  他在憋着。
  许多人说唐仁就是个生意人,他从不恼怒,只是笑脸以对。
  但他一直在憋着。
  直至今日。
  这一切终结!
  他抹去泪水,从躺椅的下面拉出来一个木盆。
  木盆里泡着几张纸。
  他把已经被泡的看不清的纸张拿起来,然后塞进嘴里,缓缓的咀嚼,吞咽下去。
  前日的夜里,他在钱庄查账,闻小种悄然而至,给了这几张纸,让他背熟理解后毁掉。
  这几张纸上记录了沈安对大宋金融的认识,唐仁仔细看了,觉得这就是破解大宋财政困境的秘技。他如痴如醉的倒背如流,然后毁灭。
  他吞了被泡软的纸张,打个饱嗝。
  “什么?竟然是……咱们竟然成了大宋的钱袋子?”
  外面突然传来了惊呼。
  “刚才传来的消息,官家和相公们在朝堂上咨询了判官,对判官赞不绝口,官家亲口应承,此后大宋钱庄就是大宋的钱袋子,但凡关乎钱钞之事,以后都归咱们管辖!”
  “判官!”
  “判官何在?”
  那些伙计和官吏们喜气洋洋的来了。
  唐仁打个嗝,然后拉开值房的门,含笑道:“何事?”
  “判官,钱庄以后执掌大宋钱钞,可是真的?”
  钱庄的事儿更像是生意,所以来这里任职的官吏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可此刻人人兴奋,那种一朝翻身的快乐让他们喜笑颜开。
  唐仁感慨万千的点头道:“是。”
  顿时钱庄就炸锅了!
  “咱们竟然是钱袋子了?”
  “哈哈哈哈!”
  谁都知道执掌钱袋子的重要性,从此大伙儿的身份就不同了,从后娘养的变成了正房大老婆的嫡子。
  这个变化太突然,以至于钱庄的业务停顿了许久。
  “判官,那你岂不是计相了?”
  “住口!”
  唐仁板着脸道:“胡言乱语,韩相才是计相,咱们这个算什么?就是管钱的。”
  可他非常清楚,当钱庄在大宋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时,执掌钱庄的那个人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某要做相公!
  唐仁觉得浑身发热,说道:“回头某请客,都去喝酒。”
  等钱庄关门后,他一路买了些菜回去。
  “见过唐判官!”
  有街坊看到唐仁,笑着拱手道:“听闻今日朝会唐判官被官家重用,我等街坊与有荣焉,判官若是不弃,回头家里饮酒。”
  “见过判官!”
  “哟!唐判官回来了。”
  巷子里出来的人越来越多。
  常氏牵着幼儿,和女儿站在家门口,含笑看着这一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