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3147

  赵曙有些懵逼,“去,把王雱叫来。”
  稍后王雱来了,赵曙问道:“把你那个什么曲线说说。”
  “爹爹……”王雱看着自家老爹,有些不高兴。
  咱们家的事儿,干嘛说出来?
  王安石无奈,板着脸道:“赶紧说,不然为父收拾你。”
  这个儿子大抵连官家都是看不起的,但这种情绪不能表达出来啊!
  王雱皱眉,“还请赐给纸笔。”
  赵曙点头,有人去拿了纸笔来。
  王雱略一思忖,就随后开始画曲线。
  时间和数据组成了一个坐标,曲线在中间游动。
  “这是臣家中上个月的开销数据。”
  这个记忆力之好,让君臣不禁有些沮丧。
  哎!
  智商被碾压的滋味很难受啊!
  王雱指着那条曲线说道:“上旬一日,中旬一日,下旬一日,这三日数据波动……请看,波动很大,一查看,每日多开销了三百余文……”
  “这……”赵曙看着这个曲线,很是欢喜的道:“这是一目了然啊!”
  数据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很枯燥,但王雱把数据变成了坐标曲线,马上就直观了。
  “若是朝中的开支也弄一个这样的曲线如何?”赵曙闭上眼睛想了一下,就觉得是个大好事。
  “若是弄个这么个曲线,朕每日看着,就知道这朝中的开支,以后的帝王每日看着这些开支,若是波动过大,他也该知道收敛些,节省些,好!”
  他一拍大腿,说道:“王卿的儿子果然不凡……”
  这是来自于帝王的夸赞,但王雱依旧是冷冰冰的道:“陛下,这是沈安的杂学。这只是杂学里的一点学识罢了。”
  “还是杂学吗?”赵曙不禁悠然神往,“大郎也学了许久,这些他可知道?”
  “大王是知道的。”王雱不喜欢宫中的气氛,觉得不自由。
  他微微退后一步,陈忠珩发现了,不禁心中暗叹。
  这个王雱聪明绝顶,就是太孤傲了些,否则以后绝对会在朝中有一席之地。
  “大郎竟然知道吗?”赵曙不禁有些艳羡,觉得这等学识果真是实用。
  但他是帝王,自然不能抹去了自家的威严,去求助王雱。
  “这样的杂学却是不凡,那些学生可都会这些吗?”
  赵曙问的平静,可王雱却心中一喜。
  这是要开始了吗?
  从邙山书院建立的那一天起,他和沈安的愿望就是让书院的学生们走向大宋的各处,朝堂,地方……把杂学传播到无数地方。
  这是伟大的一天。
  王雱点头,“都会,不会的就是差生。而差生……在邙山书院,差生也比三司的那些小吏强!”
  赵曙看了韩绛一眼,心想你这孩子果真的孤傲啊!当着韩绛说这等话,你也不怕韩绛事后恼火?
  可韩绛却欢喜的道:“官家,这样的学生,三司有多少要多少!”
  王雱看了他一眼,想起了沈安的那些谋划,不禁微微摇头。
  还说某下手狠辣,可你也不差吧?
  只是可怜了韩绛和三司罢了!
  他是个冷情的人,转瞬就抛弃了同情韩绛和三司的念头,盘算起了书院的学生们。
  此次若是能成,邙山书院的名气就算是打响了,此后更好的生源会主动来报名,那些原先看不起书院的权贵子弟、豪绅子弟都会来报名……
  想想,邙山书院出来后直接可以进衙门做事,而且还被看重,以后升官的机会多多,这样的书院你来不来?
  不来是傻子!
  只要他们来了,以后自然会被那个啥……
  洗脑!
  那些权贵子弟,豪绅子弟被洗脑之后,自然会和父兄不同,他们会走另一条路。
  沈安说什么……和解!
  大宋的矛盾再怎么闹也只是内部矛盾,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走向和解。
  和解后的各方势力一起发力,把这个大宋推向更高的地方,这才是新政的终极目标。
  为何要和解?
  王雱微微皱眉,他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那些新政的反对者们一家子全赶到海外去,永世不得回来。
  不过沈安的话他还是要仔细琢磨的。
  赵曙见他微微皱眉,好似在沉思问题,不禁赞道:“敏而好学,王卿有个好儿子。”
  王安石知道儿子的尿性,见他的模样就知道是在冲着什么东西发狠,心想他这可不是好学,而是好杀。
  动辄就喜欢用杀戮来解决问题,这个儿子前世莫不是杀神?
  但儿子一定要力挺的。
  王安石笑道:“臣子从小就聪慧,臣也不及。及长,读书读的臣也没法教导,只能让他自己去琢磨。幸而后来结识了大王和沈安他们,也算是有了良师益友……”
  “是啊!”赵曙想起了儿子,不禁赞道:“沈安主意多,而且心思正。王雱聪慧,折克行武艺过人……”
  是啊!
  王安石心想再加上了您那个儿子,这四人……臣就怕有朝一日这四人会把朝堂掀翻了啊!
  可赵曙却沉浸在了畅想之中,“年轻人长进了,朕心中就欢喜。想着他们以后步步成长,我等还担忧什么后继无人呢?”
  “是啊!”韩绛也觉得如此,看向王雱的眼神都柔和了些。
  赵曙最后拍板道:“三司那边要多少人?”
  “越多越好。”韩绛最头痛的就是计算之事,“官家,大宋庞大,人口繁多,每年遇到计算之事臣就头疼啊!”
  “如此……”赵曙想了想,“先要十余人进三司去试试吧,若是好,以后陆续再说。”
  这依旧是沈安的手法。
  学生大规模直接进三司没先例,没先例的事儿咱们先来个试点再说。
  这个大宋渐渐在走向正轨,一举一动都在纠正原先发生的偏差。
  那些一朝令下,新法就行遍天下的事儿不会再发生了。
  韩绛有些遗憾,赵曙突然说道:“差点忘了一件事,韩卿,三司朕记得有不少钱放着吧?”
  “对。”韩绛点头,不知道官家问这个干什么,但依旧习惯性的提高了警惕。若是官家想乱花钱,那对不起,今日他就准备当一回包拯,咆哮着也要阻拦。
  赵曙含笑道:“那些钱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放在钱庄里,以后要用只管去拿就是了。”
  韩绛一想,就问道:“官家,若是三司的钱被钱庄全给挪用了呢?”
  若是这样,这个大宋可就危险了。
  堂堂三司竟然没钱了,遇到事情怎么办?
  难道去借?
  这个风险可不能冒!
  王雱看了他一眼,用那种淡然的姿态说道:“韩相怕是不知道,钱庄里会留存保证金。”
  呃!
  保证金是什么鬼?
  这个老夫真不知道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