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9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9/3147

  唐介点头道:“许多人归家之后就顾着享乐,可看看苏轼,他回到家中依旧在琢磨公事,若是御史台上下都有这等心,那还担心什么完不成弹劾?”
  御史台也是有任务的,每年你完不成弹劾任务,自然会有处罚等着你,在上官的口中,你的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升官啥的就别想了。
  众人不禁都看向了苏轼。
  苏轼负手而立,须发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神色从容,恍如仙人。
  谪仙人啊!
  有人心中不禁暗赞,然后诚恳的道:“以往某也以为苏御史整日玩笑,耽误了公事,可今日某才知道,他竟然这般刻苦,哎!某此后当效仿苏御史,不说头悬梁,锥刺股,好歹也要弄些动静出来。”
  唐介点头,“好。如此我御史台上下一心,明年就好好的大干一场。苏轼……”
  “下官在。”这一刻苏轼连行礼都是洒脱的。
  唐介心中暗赞,说道:“老夫往日对你也颇有些误会,此刻却悔了,正好官家令御史台派人去问话,此次你去。”
  哦……
  众人不禁发出一阵艳羡的叹息。
  这是年底汇报啊!
  一般这种事儿都是御史中丞去,可唐介却让苏轼去,就是委婉的告诉赵曙:官家,苏轼这人还不错,您给看看吧。
  这便是得了登天的机缘。
  苏轼带着一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一路进宫,等见到赵曙时,洒脱的行礼,让赵曙也暗自点头。
  一般人在初次陛见时,多半会手足无措,紧张不已。
  可苏轼却很是洒脱大气,这个就很难得了。
  赵曙想起苏轼的诗词文章,不禁微微点头,却不知道苏轼就是个傻大胆,极端乐观主义者,按照沈安的说法,这厮就算是被丢在琼州,他也能自得其乐。
  而且宫中的两位……曹太后和高皇后都对苏轼赞赏有加,特别是高滔滔,拿着苏轼的诗词文章就能看许久。
  “御史台今年如何?”
  赵曙当然知道唐介派苏轼来的意思,于是难得的笑了笑。
  “官家,御史台今年……不大好。”苏轼一开口就让边上的陈忠珩差点跪了。
  别人来陛见汇报自家衙门的事儿时,都是说好不说坏,你倒好,一开口就是不大好。
  若是被御史台的人知道了,怕是会把你给生吞活剥了。
  赵曙却心中大赞,觉得这样的臣子心中无私,方可重用。
  苏轼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的得了赵曙的青眼,继续说道:“今年御史台弹劾的人少了,而且有些无序……”
  “你说说。”赵曙真的有兴趣了。
  苏轼继续傻大胆加大嘴巴,“就说上次弹劾韩相,那分明就是捕风捉影之事,可御史们还是蜂拥而上,想的是什么?臣以为都是想着若是能扳倒了韩相,那便是青史留名的功绩……臣以为,这等好名的心思不可取,当压制。”
  好!
  御史台求名这没错,但分寸必须要掌握好。可这些御史哪里会理会这个?他们可是连帝王都能弹劾的人,一旦帝王被他们抓住了把柄,那弹章保证能让赵曙气疯。
  所以苏轼今日这么一个大嘴巴,让赵曙的心中极为熨帖,看着苏轼就难免多了许多美化。
  果然是好臣子啊!
  苏轼突然想起了沈安以前说过的话,大意是要和同僚们搞好关系,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某刚才说了些什么呀?
  苏轼想到自己刚才说的话,不禁脊背汗湿,然后正色道:“陛下,求名之心人皆有之,臣也有,臣和那些同僚一样,只不过在求名之时,尽量多想些朝政,多顾及些大局。”
  这话极为大气,赵曙点头,含笑道:“御史台今年还算是不错。”
  御史台今年没给他添堵,所以自然是不错。
  于是苏轼的危机又莫名其妙的过去了。
  “你好生去做。”赵曙看着他,见他神色依旧从容,不禁赞道:“若是有暇,可多做些诗词文章来。”
  “是。”
  苏轼告退,出了大殿就觉得身体一软,幸而扶住了栏杆,然后装作诗兴大发的模样说道:“某有了。”
  擦!
  送他出来的陈忠珩不禁艳羡的道:“苏御史果然是才华横溢啊!”
  这才华不是横溢,而是奔涌。
  随后苏轼就站在这里作了一首词,少顷被传到了赵曙和后宫之中,顿时引来了一阵阵赞叹。
第1218章
资本战争和货币战争
  苏轼被官家夸赞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苏洵激动的老泪纵横,丢下正在编的书,一溜烟跑到了御史台。
  苏轼正在被同僚们围着道贺,见老父来了,赶紧奉着他进了值房,然后又亲自去泡茶来。
  “爹爹,您喝口热茶,某去加点炭火。”
  苏轼摆弄着炭盆,想到自己的份例好像所剩不多了,就决定去找人借点。
  “别忙这个。”苏洵捧着茶杯,激动的道:“为父听闻官家夸赞了你?”
  苏轼点头,“是。”
  苏洵仰头叹息一声,心满意足的道:“我的儿,为父心中欢喜啊!”
  苏氏父子三人一路顶着名士的派头进京,然后科举也不负众望,可时至今日,苏洵自己因为年迈,所以只能去编书,算是休养。而苏辙的性子却有些偏激,所以不得重用。
  一家子就指望着苏轼了,看他在御史台混的不错,苏洵想着等过几年再去寻人帮忙,好歹让苏轼换个地方,升个官什么的。
  可没想到这才没过多久,官家竟然就亲口夸赞了苏轼,这便是意外之喜啊!
  苏洵喜上眉梢,苏轼笑道:“爹爹,此事多亏了安北。”
  “怎么说?”苏洵感激沈安,所以听到这事儿他也有份,不禁心情更是愉悦。
  “某本不知道这里面的关窍,恰巧在皇城外遇到了安北,他仔细给某说了,某回到了御史台,正好那些同僚在说此事,某把安北的一番话说了出来,他们还不信,回头辽使带着人走了,他们这才相信了,爹爹,您是没看到他们的眼神啊!都以为某是谋略无双。可谁知道这竟然是安北的话。”
  “安北……他出手救治过咱们家,还帮了你不少忙,此次更是……”苏洵看着儿子,正色道:“安北对外交之事的见解独步大宋,你可好生和他学学。”
  “是。”苏轼心中暗自叫苦,却不敢拒绝。
  “安北对你如此,你不可辜负了这份心意。”苏洵板着脸道:“你此后当尽心对他才是,否则……为父便收拾你。”
  苏轼连儿子都有了,却被老父这般威胁,不禁就笑了起来。
  “还笑!”苏洵自己都忍不住笑了,然后说道:“回头让你弟弟去一趟,看看果果那孩子的字如何了,若是要字帖,为父的,你的,你弟弟的,多写些送过去。”
  “是。”这个苏轼不在乎,再说他觉得自己和沈安是兄弟之情,不需要刻意如此。不过老父的交代他不敢违背,只得抽时间好好写几篇文章出来送过去。
  苏洵起身道:“你好生在御史台做事,官家那边定然有了你的名号,只等以后机会来了,就会让你换个地方为官,切记要谨慎行事。”
  “是。”苏轼把他送到门外,外面的同僚见了就笑道:“恭喜了。”
  苏洵笑道:“他还差得远呢。”
  “苏御史,有人找。”
  外面来人了,苏轼赶紧扶着老父出去,等到了大门处时,见到一个男子背身而立。
  “子瞻……”
  男子回身,却是赵顼。
  见到苏洵后,他拱手问好。
  苏洵乐见儿子和皇子交好,就笑眯眯的说了几句好话,然后独自去了。
  等他一走,赵顼就说道:“安北那边让咱们一起去一趟,说是有事交代。”
  两人到了沈家时,王雱已经来了。
  书房里,沈安说道:“遵道那边不好告假,此事某就暂时和你们说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