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宏图(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八嘎!”
骂声落下的同时,房间内顿时上演了一副全武行……
“唉呀,我说伊藤,你这家伙,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久坂玄瑞捂着脸上,一边走一边向身边的伊藤博文抱怨着,尽管之前两人在妓院里打成一团,但是当一切结束之后,现在他们却并肩沿着江户那狭窄的街道向前走着。
“你不知道,在那种场合,你的那些话会引起什么后果吗?”
“我知道!”
伊藤博文点点头,在点头时,他都能感觉到头在痛,先前的撕打咱他吃了亏。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说出来呢?你这个家伙!要是万一被其它人杀了可怎么办?”
好友的劝说让伊藤博文义正词严的回答道。
“杀了我,这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现在的世界不同于几百年前的世界,从‘尊王攘夷’到‘尊王攘华’,我们总是这么的自以为是,却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早就发生了变化,两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不也是满腔热血的以为‘尊王攘华’可以解决问题吗?……”
两年前,就伊藤博文被派遣前往中国留学之后,他就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新建的中国领事馆周围。那天晚上伊藤博文在前面开路,手持木锯,锯断领事馆四周的木栅栏,其他人随即鱼贯而入,扔出自制的燃烧弹。随后,伊藤博文等人返回附近住处,彻夜痛饮,沉醉于攘夷的狂热之中。那个时候,他甚至还幻想着在到达中国之后,他要把“尊王攘华”的行动带到南京,带到中国去。
那个时候的伊藤和其它人一样,同样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相信能能够“尊王攘华”的青年。可是到达中国之后,他却被于中国看到的一切给惊呆了,他亲眼见到中国发达的物质文明,思想也慢慢的发生变化,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华”,决非上策,只有开国,向中国学习,就像当年的“遣唐使”一样,通过对中国的学习,实现日本的强大。
“……我最初的想法,想的仍然是日本的强大,那个时候,我觉得,只要能够向中国学习,日本一定能够强大!就像欧洲的一些国家一样,到时候,也许日本会成为亚洲的英国,但是现在……”
沉默片刻,伊藤博文指着江户湾中些许桅灯灯光说道,然后有些感叹地说道。
“你看江户湾,在这里也有中国的军舰,现在,中国的军舰,不仅在日本人,在南洋、在印度、在非洲,甚至就是在英国本土,都有中国的军舰,中国的军队在全世界进攻着英国人,看似强大的英国人在中国的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数以千万计的英国殖民地现在变成了中国的殖民地……”
第六百三十八章
日本的未来
江户湾的夜晚是美丽的,但是在不少日本人的眼中,江户湾同样也是屈辱的,因为在江户湾有中国的军舰,甚至中国人还租借了横须贺,尽管那里曾经只是一个渔村,但在不少“攘华派”看来,那里毕竟是日本的国土。
日本的国土……或许在很多“攘华派”的眼中,日本依然是那个“神之国”。但是对于许多了解世界,了解时代的日本看来,日本的“攘华”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他们甚至嘲笑着那些“攘华派”,告诉他们——如果没有中国的保护,日本早就已经不覆存在了。
对此,许多“攘华派”当然认同,他们认可当年中国对日本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是他们反对的却是中国步步为营的吞并日本的举动,他们相信日本有一天也会像中国一样强大。
不过“攘华派”的观点,却没有得到认可,至少对于“尊华派”来说,他们从来都不相信“攘华派”的这一观点。
只有经历过,只有亲自前往中国,才会体会到中国的强大,对于身处中国的伊藤博文来说,在过去的两年间,他曾一再的目睹了中国强大,以至于他整个人完全被中国所征服了,从最初的“攘华派”变成了现在的“尊华派”,甚至有些朝着“亲华派”的方向发展着。
当然伊藤博文还无法做到“亲华派”那样,事事以中国为先,甚至以起中国名字为荣,主张日中合邦,毕竟对于伊藤博文来说,他的内心仍然有着那一颗“日本心”,只不过现在这颗心却一再的经受着考验。
“而反观日本,日本有什么?狭窄的国土,甚至因为人口众多、土地贫瘠,许多农民不得不靠借贷勉强糊口,而为了偿还高利贷又不得不典卖女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日本人的女儿远嫁中国,过去我们常说,日本的女儿都被中国抢走了,可别忘了她们是嫁给中国人,难道非要让所有的日本农民的女儿都进城当妓女吗?真是的……”
伊藤博文抱怨声刚刚落下的时候,久坂玄瑞则阻止他说道。
“我们也可以仿效中国,将来在海外获得殖民地……”
这正是许多“攘华派”的主张,或许他们对于世界并不怎么了解,但是通过中国的渠道,他们知道,在南洋同样存在着很多未开化的“野蛮人”,那些“野蛮人”甚至还停留在原始时代,或许日本不能击败中国,但是击败那些“野蛮人”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也正因如此,“攘华派”相信,如果没有中国的制约,日本同样也可以强大,甚至在海外获得比本土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殖民地!”
久坂玄瑞的回答换来的却是伊藤博文的一阵大笑,就像是听到什么很好笑的笑话似的,一阵狂笑之后,他才盯着久坂玄瑞说道。
“你知道这场中英两国间的战争导火索是什么吗?”
反问之后,不等久坂玄瑞回答,伊藤博文便语气严肃地说道。
“就是为了殖民地,是因为中国不愿意在殖民地问题上做出让步,中国把目光投向海外的时候,他们发现,全世界都已经被西洋国家所占据了,西洋国家早在数百年前,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世界的分割!而中国为了获得殖民地甚至不得不远赴环境恶劣的非洲,与当地土人为伴,即便是靠近中国的南洋,也为西洋列强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怎么办?非洲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可即便如此,英国人、西洋人也不乐意看到他们在非洲扩张,最终,中国不得不奋起自卫,用相对弱小的国力挑战英国,并用武力从英国的身上夺取更为富庶的殖民地……”
现在的伊藤在说话时候,很多时候都会用类似于中国人的那种态度,这也是那些吃过“南京米”的留学生们的普遍特点。
“日本,殖民地?日本有这个能力去挑战其它的西洋列强吗?还是在将来去挑战中国?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世界了,现在的世界,与其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倒不如说是种族之间的图存,未来的世界必定是东洋人与西洋人之间的竞赛,是白种人与黄种人之间的竞争,只有胜利者才能赢得一席生存之地,如果中国失败的话,我们,所有的东亚人都会变成印度人,像印度人一样被西洋人奴役……”
在南京留学的时候,伊藤和很多人一样,都接受了“种族图存观”,未来东亚与西洋必定会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那场战争不再是为了殖民地,不再是为了其他,而是人种图存的战役,对于信奉白人至上的西洋人来说,他们叫嚷着“白人至上”的观点,就已经足以让东亚人产生警惕。
而为了能够完成东亚“中华文明体系”的最终融合,国内一直支持这一观点,除了向人们灌输“人种图存观”之外,当然不可避免的还向人们宣扬着另一种观点,而这正是东亚诸国合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向那些留学生灌输的思想。
“中日朝越,同文同种,如果在这场人种图存之中,四国不能形成一心,那么势必将会为西洋人所乘,到那时一旦失败,世间再无我东亚人立足之地!”
伊藤博文的感叹让久坂玄瑞一阵沉默,对于这种观点,他并不陌生,实际上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有文章提到这一观点,尽管对于日本起源于徐福东渡的说法并不是那么深信不疑,但是并不妨碍现在这种思潮的传播,无论是赵陀的越南、或者荀子的朝鲜,亦或是徐福的日本,实际上都只是为了消弥三国的“民族主义”,或者中国是依靠民族主义推翻了满清,但是却不希望朝鲜、日本以及越南出现类似的观点,为了消弥三国可能出现的“民族主义”,“同文同种”说就成为了最有利的武器。先有了“同文同种”,然后才有阻止欧洲列强对亚洲的入侵的“共荣共昌”,而“共荣”的最终目标,正是为了将三国纳入中国。
对此三国的很多仁人志士都非常清楚,但是他们却无力与之抗衡,不仅仅是他们不能左右官府,即便是他们左右官府也没的抵抗中国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掌握着三国的舆论——三国的报纸皆是由中国掌握,早在最初派出总理大臣的时候,总理大臣就与三国达成协议,报社的审批、审查权在总理大臣,而不在三国官厅,也正因如此,三国的报纸舆论一直以来,与其说是日本、朝鲜或者越南的报纸,倒不如说是中国的报纸,尽管他们面对的读者是三国的民众,而三国的民众也是通过这些渠道了解时事,了解世界,报纸灌输的很多理念已经影响到了三国民众的思想。
“印度人是西洋人的奴隶,那么日本人呢?如果我们放弃的话,那么将来等待日本的会是什么?不就是中国的奴隶吗?”
久坂玄瑞有些激动的反问道。
“难道中国的奴隶就不是奴隶吗?”
中国的奴隶同样也是奴隶,就像中国人曾经身为满洲人的奴隶一样。
“中国怎么会奴役我们呢?即便是在非洲殖民地,我们日本人现在不也可以享受到‘荣誉华人’的待遇吗?这是奴役吗?现在什么对日本最有利?”
“什么对日本最有利,我不知道,但是伊藤,你是不是想说,有一天没有日本人了,所有的日本人都会成为中国人!”
好友的逼问让伊藤博文一阵沉默,对于这种可能性,他并不怀疑,因为按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这一天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日本人选择归化为中国人,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的话……
到那时候,是接受还是拒绝?
而这正是伊藤博文不愿意去面对的,或许他亲华,但是并不意味他愿意看到日本从世界上消失,不愿意看到世间再无日本。
“日本不可以独立……”
伊藤博文摇摇头,然后用痛苦的语气说道。
“日本实在太小,太弱了,如果我们独立的话,很有可能沦为西洋人的奴役,到时候,即便是我们想要做帝国的二等臣民,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对于西洋人来说,我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可笑的猴子……”
帝国的二等臣民……这是日本人对“荣誉华人”的讽刺,毕竟“荣誉华人”相比于华人在其身份上还是有所区别,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帝国二等臣民”一说。
“那怕是作为二等臣民,我们还可以争取到与普通华人同等的待遇,可是如果被西洋人奴役的话,久坂……”
痛苦的看着好友,伊藤语气沉重地说道。
“到时候,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把我们当成人看待,我们只是一群猪狗不如的奴隶……”
第六百三十九章
合邦
如果说开宏元年之后,在中枢诸部之中事务最为复杂的。恐怕当数内政部,从蒙地的归复、治理,再到对藏地的治理以及藩属的理藩,甚至最初还有殖民地的管理,所有的一切最初都集中于内政部。
两百余年间的满蒙一体,使得开宏元年后,蒙古部分王公曾试图脱离帝国的统治。面对这一情况,中枢几乎是不加犹豫的决定蒙地设省,这件事整整拖了四年之久,为了稳定蒙地,甚至派遣了超过三万大军驻于蒙地各地,前后耗用国库数千万元军需,即便是设省之后,为了恐固蒙古,内政部更是向蒙地派遣了超过三千名骑警,在新设的蒙地五省部署各级警力,在蒙古一个警察平均管理347人,而在内地,一个警察却需要管理2919人,如此可见内政部对蒙统治通过什么维持高压态势,甚至期间还修建了一条通往库伦的铁路,这些事情都是首任内政大臣累的几次病倒都没有办成的。
而曾国藩刚刚接任内政部长,登基不到一年就顺顺当当地办下来,他的那心里这份高兴自不待言。而从开宏元年起普免全国钱粮之后,接踵报来却是天下接连丰收的消息,两江水稻大熟,湖广麦稻大熟,山东、山西棉麦丰收……纷至沓来都是好消息,报纸上尽是盈耳不绝的是士民的“颂圣之声”。当然“颂圣”之外,他这个内政部长,自然也跟着沾光,跟着享受着外界的吹捧和赞扬,毕竟他是内政大臣,虽然天下大熟与内政部无关,可是内政部警政署毕竟主管全国的警务,跟“国泰民安”有直接的关系。
“部里计划用十至少十五年的时间,完成日本、朝鲜、琉球以及越南列为帝国行省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开宏十五年将首先由琉球尚氏提出纳为中国一行省,界时其将同台湾一同划省,在琉球设省之后,十七年前,朝鲜士人将会请愿设省……”
对于身为内政部长的曾国藩来说,随着蒙地的平静,现在内政部的工作重心正在转移,过去是新疆以及蒙地设省是内政部的首要工作,而从现在开始,“华藩设省”就是内政部的首要任务。
所谓的“华藩”指的是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使用汉字、共同使用汉文作为书面语的朝鲜、日本、越南以及琉球四藩,在所有的藩国之中,就数他们的地位最高,而且也仅有这四藩百姓可以在殖民地获得“荣誉华人”地位。
当然,对于四藩的重视并不仅仅只是文化上他们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更深层的也有血统上的影响,毕竟,无论是荀子朝鲜、赵陀越南亦或是徐福日本,无不意味着在他们的血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血统。
也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主张将四藩并入中国,当然这只是在血统上的亲缘,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朱宜锋并不愿意在中国周围出任何一个可能在未来威胁到中国的邻居,比如日本。
至于越南嘛……不过只是顺道而为,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1858年的越南人口不过仅只有800万人,即便是包括老挝和柬埔寨在内,人口也不超过千万,是一个典型的适合移民的地区,而在过去的六年间,两广等地向越南移民就超过二百万,现在越南的人口构成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十五年……”
曾国藩的计划,让朱宜锋沉思片刻,而后摇摇头说道。
“十五年的时间太短了,对于在三地设省,不用太过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看可以用二十年的时间。”
想到在另一个时空中,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以及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与其急切的设省,还不如慢慢的同化。
“在未来的十五年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废除三国的文字,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字……就是文化的根本!”
不过提到要灭亡三国的文字时,朱宜锋忍不住一笑,这种笑既是自豪,同样也是自嘲,自豪的是,三国的主流文字,并不是他们本国有文字,而是汉字。像朝鲜所谓的“训民正音”就被朝鲜士子自己给禁了,自其发明的四百年来朝鲜士大夫们一直尊崇汉字,普遍抵触这套所谓的“朝鲜文字”甚至对其极为反感。而在越南,越南人在汉字的基础发明了“喃字”,尽管越南历史上的西山朝曾将其定为“官方文字”,可是越南的士子仍然学习“儒字”也就是汉字,他们同样抵触“喃字”,至于日本,也和朝鲜、越南一样,汉字流行于上层人士之中,三国士子可以不会“训民正音”、“汉假文”、“喃字”,但若是不会汉语,不仅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看懂本国的书籍——他们的书籍更完全使用汉字印刷。
对于三国民众这种发自骨子里的“以汉字为尊、摒弃本国文字”的思想认识,朱宜锋自然觉得自豪,而想到另一个时空中,三国纷纷摒弃汉字的举动,同样让他感觉有些尴尬。文化的输出是以国力作为后盾的,没有国力作为后盾,即便是千年的学生,最后不仅会摒弃曾经所学,甚至还会反噬中国。日本、越南都是明证,至于朝鲜……嗯,他们不过只是在嘴上试图把中国的一切都拿到他们的身上,不过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朝鲜在历史上确实是中国的!
在另一个世界,他们曾经“背华自立”,而在这个世界,他们必须成为中国的行省,至于将来那些高丽棒子再想说什么“这个是他们的,那个是他们的”,由他们说去吧,反正“朝鲜是中国的”!
不过话说回来,到时候,还有朝鲜人吗?
世间既无朝鲜,自然也就没有朝鲜人了!
陛下的轻笑,落在曾国藩的眼中,尽管他有些不明所以,但是他仍然能感受到陛下今天的心情似乎不错,这也难怪,毕竟,现在的战局顺利,胜利可以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嗯,文化上的认同,这个很重要,内政部可以同教育部协调一下,教育部不是制定了十年培养500万教员的计划吗?嗯,朕以为这可以适当的对三国偏向一些,按人口来计算的话,他们应该分配60万教员,朕以为,不用等十年,要尽量快的在三国建立帝国教育体系,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身为帝国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