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730

  “先生,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您的教诲,再过十年,我就能完成您的嘱咐!”然后这个教授回头,看着那些或惊讶或激动神情各异的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当年西北大学的制服,同样看不到当年西北大学学生的那种为国不惜已身的勇气,他所看到只是玩世不恭与浪荡不羁,也许是因他们从未听过先生的教诲。
  在中国几乎所有比赛,职业或大学联赛,都能做到座无虚席。一些常败将军都能做到,对于中国人来说,体育运动早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除去俱乐部或公立的大型体育馆外,在全中国,几乎每一座大学除去拥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体育馆外,还会有一座至少坐位超过5万的大型体育馆。
  而西北大学同样拥有一座10.8万个座位“西大体育馆”,这是大学体育馆中规模最大体育馆,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间,这里曾举行过无数次盛大的体育赛事和各种活动,和过去一样,今天的西大体育馆中,同样座无虚席,甚至于在走廊中、过道里都挤进了很多人,而且仍然有人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
  在过去的三个小时中,除去西北大学内的近十万学生和教职员工外,甚至于很多收到消息的新闻记者、市民也纷纷赶到了体育馆中,当体育馆内关上大门时,仍然有很多人赶到这里,站在体育馆的门外,此时除去维持秩序的校警外,还有许多不在班的警察和自己的同事一起志愿来到这里维持秩序,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这或许是一种荣耀。
  “……在十二年后,几乎每一个人都想知道,他准备对这些学生们说些什么,我不知道对于那些因其玩世不恭与浪荡不羁被我们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如何看待这个曾改变了我们这个国家的人,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甚至为自己能够再一次聆听先生的教诲而感觉兴奋……”
  体育场外,拿着话筒的新闻记者们对着摄像机有些激动说着,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于那个充满崇拜的时代,即便是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怀念着那个属于一个人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总让人欢欣鼓舞热血沸腾的时光。
  并没有站着,对于已经七十五岁的司马来说,长时间地站立,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当那些大学生为他准备一个椅子时,他并没有拒绝,体育馆内除去中央的台上,草坪上同样坐满了人,大学军官预备团的军官生们,穿着军装沿着广场站立。离得近的学生或者教授以及记者,在看着台上的司马,所以人只生出一种感觉,他已经老了,就像是一个邻家长者一般,和普通人并没有任何区别。
  “……富有想象力是我们的天赋,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男孩的想法,在去年生日的时候,他后给我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爱中国,因为在中国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参加童子军。在中国随便信仰什么都行,而且只要有能力,就能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我爱中国,还因为我们有大约二百种不同味道的冰激凌。’”
  “这就是小孩子眼里的真理,结社自由、信仰自由、满怀希望和获得机会的自由。此外还可以追求幸福——对这个孩子而言,就是在二百种味道不同的冰激凌中进行挑选。这就是中国,每个人不分男女都幻想着能给人以希望的中国。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全世界来说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人们冒着被子弹击中的危险以生命为代价来到这里,吸引人们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乘一叶扁舟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洋来到这里。”
  年龄的缘故,早已经让司马的演讲没有往日的激情,有的只是一个老人沙哑的声音,尽管声音似带着些力度,但熟悉他演讲的人们都可以感觉到,先生早已老去。
  “……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能在这里兑现的梦想以及使之结为一体的自由——就是这些使中国能够高高地飞翔,一直飞到可以看见自由和希望的万里云天。当我们的子孙后代追寻我们一生的踪迹时,我希望他们会明白,我们那一代人是想把国家尽可能完美的传给他们。在这个国家里崇尚正直、宽容、慷慨、忠实、勇敢、知识、公正和虔诚。这就是我的想法,我感谢老天保佑我活得很好,而且活得很长,但是当我这个老人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时,不要以为我喜欢人们谈论我已是时届暮年近黄昏。”
  说到这司马笑了,体育馆内的人同样也笑了。喝了一口茶,坐靠着椅子的司马,就像是和大家聊天一般,继续说了下去。
  “黄昏?中国没有黄昏。我们这里,每天都是旭日东升,到处都是崭新的机会,可以编织各种梦想。黄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坦白承认有时我觉得我还是个小伙子,在和孙子比赛,看谁先先跑到家里。”
  看着台下的那些年轻人,隐隐的还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摘下的自己的画像,这种虚荣感还是让司马的心中一阵欢愉,这种被人崇拜的感激很舒服,同样很美妙。
  “要知道,哪一天也比不上新的一天更美好,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它意味着在你身上会发生某种奇迹。在我身上就确实发生了某种奇迹。几十年前,我们点燃了一场燎原烈火,我们和你们的祖父们,一同将这激昂的思想和执著的信念作为燃料,决心让它烧遍全中国,那是多么美好时光啊!有人说,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岁月,我承认他们说的是事实,但我却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着牺牲与付出的时代,我们曾经在一起为我们热爱的事业而战斗,我们绝不会让火焰熄灭,或者退出战斗,因为战斗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捍卫我们的自由!现在人们可以享受着生活,但请不要忘记,曾经有几代中国人,他们一次次的牺牲与付出,才换回了今天的中国和你们今天的生活!”
  当说出这番话时,司马只觉得的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回到那个曾经洋溢着激情与奋斗的岁月,那些已经逝去的、老去的战友们,似乎一个个的又回到他的面前,回到身边,站在他的身后,跟着他一起为了那个梦想去奋斗,去努力。
  无关自由、无关其它,只为了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长达近一分钟上的时间中,司马整个人都沉浸于这种对往昔的怀念之中,同样的这些年轻人,似乎也回忆起了小说中、电影里,那个曾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牺牲与付出的年代。
  “的确,安逸的生活很美好,今天的生活也是我们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实现了!在你们的身上,我看到我们为努力地回报,这或许是最好的回报了。曾经我曾对你们说,如果火光暗淡了,我愿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和地址,一旦你们需要一名小卒,只须说一声,我招之即来——只要一息尚存,只要我们可爱的国家在这个最辉煌的时刻还在不断地进取求新。但是今天,从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火光能够一直熊熊的燃烧下去的希望!我想,你们的已经不再需要这么一个老头了!但作为一个老头,有一句话,或许是要说的,我希望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首往昔,你们和我们一样,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从来不遗余力!总之,你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希望,现在这个接力棒交到你们的手上,年轻人,接过这根接力棒,用你们的努力去让证明你们的人生无悔。”
  掌声响了起来,十一万的掌声像惊天的海啸一样响起,广场外同样响起了掌声,而在电视前的人们,同样鼓起了掌来,无论是否会遗忘,但总有一些事情和人是他们无法忘记的。
  “这就是我的父亲!”
  在办公室中的司马翰墨看着电视里传来的画面,看着那个甚至需要在母亲的搀扶下才走下演讲台的父亲,不知为何,他突然感觉泪水从他的眼间流了出来。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省长,有记者打来电话,希望能够采访你!”
  司马翰墨摇摇头拒绝了,他知道那些记者想问什么,除了三妹之外,自己是司马家的男丁中仅有从政者,他们是因为父亲这次演讲的缘故想要采访他。
  “告诉他们,改天吧!……今天做儿子的需要回家陪陪他的父亲!”
  过去的几年中,从军队退役,他并没有选择其他人习惯的道路,并没有参选参议员,而是在江苏参加了省长竞选,这二十几年来,他回家的次数太少了,而父亲……有时候事情从来就没有后悔的机会。
  “省长,那你最近的日程……”
  “我已经三年没体过假了,我想江苏人应该不会介意,他们的省长休次假吧!”司马翰墨笑说着站起了身,然后从衣架上取下了外套。
  “爷爷……”
  挤到爷爷的车里,司马子若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指着窗外的那些伸着长短炮的记者,他知道自己要是不走的话,肯定会被这些记者烦死。去年刚进大学时,他就被记者围攻过,即便是直到现在,每天都有狗仔队盯着他,试图从他的身上,找出什么大新闻,当然他们怕是更喜欢各种各样的绯闻。
  “哎,现在的记者……”朝车外看了眼司马轻叹口气,他当然知道孙子为什么会躲进车里,在过去的几年中,自己的这个孙子没少上报纸和电视。
  “走,回家吧!”说出这句话时,司马感觉先前的那种兴奋已经消失了,却是有点累,直到婉云伸手握住他的手时,他才扭头看着老婆笑一下。
  “婉云,我们回家吧!”
第396章
悲喜交集!
  共和四十三年,1954年9月2日,南中国海安澜群岛,中国国家太空总署安澜航天中心传出一声轰然巨响,一艘硕大的火箭将“东方一号”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人类从此走进太空时代。
  1954年9月3日凌晨1时36分,在全世界都被太空中出现的电波震惊时,各国通讯社的电传打字机上,同时打出了中华通讯社的一条电讯稿。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人造卫星的研究与试验工作,中国在国际地球物理的研究计划中,已经谈到过发射人造卫星的问题。经过各个公司和有关机构的紧张努力,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现在已经诞生了——9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尽管中国是以极为克制的心情报道这则消息,但是全世界的报纸却对此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分析。从政治家的办公室到普通的街道,人们在仔细聆听,从屋顶到后花园,他们追随夜空中一颗像星星一样的移动光点。
  “自从7.4事件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事能这样影响公众生活。”尚处于分裂中的美利坚联邦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如此回答着计划,就在头一天,南北美国因太空中出现在的电波,竟然出人意料的停火了,正像全世界所以为的那样,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外星人”来了。
  随着“东方一号”人造卫星的送上太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太空几乎成为了中国的舞台,共和四十七年4月12日,身着100公斤重的太空服,人类首位宇航员程鹏乘坐重达4.85吨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四十七年4月15日,在共和广场党举行欢迎程鹏的盛大欢迎仪式上,时任国务总理舟冠升发表了“我们要登月”的演说。
  “在这十年结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并使他安全地返回地球!”随后,在太空狂热中国会批准《嫦娥登月计划》,并批准在十年内投资580亿华元,用于嫦娥登月计划,不出乎人们的意料负责嫦娥登月计划的是德裔科学家,时任太空总署的副署长冯?布劳恩。
  在后羿大推力火箭的研制展开和各项工程展开同时,经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分析和论证,最终在的共和四十九年6月22日,确定了载人登月计划月球轨道对接法,这一方案使得嫦娥登月着陆至少提前了两年。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在高达580亿华元巨额拨款下,整个中国科技界都被动员了起来,最多时有20万人参与其中,全中国超过一万家企业参与到登月工程之中,即便是在俄罗斯、欧洲也在数百家企业为其服务,当北美大陆的人们在战火的威胁下渡日时,在大洋的另一端,人们却为着一个梦想努力着。
  对于世界来说,人类第一次真正的把智慧集结进入太空,我们的征程在太空!空间值得我们去征服。对于中国来说,这次努力却有着别样的意义,是这个国家真正在科技上领先这个世界,占据这个世界至高点的开始。
  共和五十五年,7月15日。安澜群岛,这座中国租用兰芳共和国岛屿,几十年前,作为荷兰殖民地纳土纳岛,不过只是一座荒岛,而现在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航天中心所在地——国家太空总署安澜发射中心,此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发射场上,总高度达110.6米,相当于36层楼房的“后羿-10号火箭”沿着轨道缓缓进入的发射场,来自全世界三十二个国家的新闻记者、科学家们无不注视着这枚巨大的火箭,嫦娥登月计划开展八年后,终于在今天,最后一刻到了。
  此时整个世界超过二十五亿人都在通过卫星转播的方式收看着安澜发射中心的画面,既便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南北美国对峙的前沿战壕里,美国士兵们同样围在电视机前,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巨大的火箭。此时,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同样身为“嫦娥计划”负责人之一的钱学森朝着冯·布劳恩看了眼,可以看到他的神情有些紧张。
  “紧张吗?”冯·布劳恩点头笑了,笑时朝着自己的同僚们看去,参与“嫦娥计划”的104名德裔专家和386名中国专家都站在这个房间里,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冯·布劳恩说出了自己担心的理由,他甚至知道,国务总理罗臣伯的已经准备了两件发言稿,一份是成功的,一份是失败的。
  “全世界二十五亿人甚至可能有三十亿人,在注视着这次发射!”这个数字让钱学森明白,换做任何人都会紧张,在北澳的一座天文台甚至将会作为信号中转中心,接收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发回的信号,并把信号输送到安澜的任务控制中心。同时由安澜向全世界转播。
  “我们努力了八年,花费了615亿华元,现在,就像中国人常说的那样,十年寒窗,是赶考的时候了!”
  冯·布劳恩笑了一下,然后朝着任务控制中心走去。在过去的八年之中,尽管失败、事故、苛责接连不断,但中国太空总署和两任政府支持“嫦娥”计划的决心从未动摇过,全世界都在看着这里,等着这里给出一张合格的答卷。
  7月16日,凌晨0时15分,五名宇航员开始进入太空舱,倒计时开始。在沿着通道进入太空舱前,穿着太空服施逸文手指朝着月球瞄了一下,然后会心的一笑,要飞向月球了。
  “少校!”一旁的协助人员轻声提醒了一句,施逸文笑了笑,继续朝前走着。
  在太空舱门关闭的那一刻,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的罗臣伯感觉自己的心脏似乎猛地跳了一下,“嫦娥计划”是唯一一个历经两任总理,而未来受到任何影响的计划,一次次的失败与努力,在今天就要最后检验了。
  “希望能够成功吧!”直到现在,罗臣伯才能体会,为什么先生在第一个太空人上空之后,会向舟冠升提出“飞向月球”的请求,登月计划的决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任何计划都不能相比的。
  就科研而言,“嫦娥登月”计划的出现与实施,在此后的八年间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并衍生出了包括航空航天、军事、通信、材料、医疗卫生、计算机及其它方面科技的3000多项应用技术成果,带动了整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繁荣。
  从经济上看,虽然整个计划持续八年,耗资达615亿华元,但投入产出比却高达为1:14,并推动了从医药到金属制造业等几十种行业的发展,而航天工业也已成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领先地位的产业之一。更重要的是,“嫦娥”计划还引领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繁荣的浪潮,为现在中国鼓励高校科研社会化和产业化法案的出台奠定基础,这个计划给中国带来的改变,绝非一个简单的登月计划所能相比的。
  而且还有一个影响是所料未及的,通过登月计划和相当的空间探索计划,对中国外交助益颇多,因中国处于空间技术的最前列,各个国家争相与中国合作,以从中国取得气象、导航和通讯卫星技术,不仅刺激了经济合作,也接近中国与盟国及其他国家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星球吧!”在这种空间探索的口号下,不再有亚洲人与欧洲人的区分,也不再有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区别,有的只有一个称谓“地球人”!
  “太空!唯有太空才能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罗臣伯喃喃着先生曾经的言语,他拉开抽屉,抽屉中放着一份“登月悼词”,这是他要求顾问书写的。
  “命运决定这些前往月球探险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这些勇敢的男人早就知道,他们没有任何回来的希望,不过他们也知道,由于他们的牺牲,人类将拥有更多的希望。”
  电话响起来时,一旁的仆人接过电话,然后递给了正看着电视司马。
  “先生,总理的电话!”接过电话,听着电话另一头的声音,他笑了笑。
  “我知道,我正在看直播,祝他们顺利!”
  喝一口咖啡,发射指挥官放下咖啡杯。
  “嫦娥-10号飞行控制人员都听好了,现在告诉我,嫦娥-10号能不能发射!”
  “推进器!”
  “可以!”
  “制动火箭!”
  “可以!”
  “网络系统!”
  “可以!”
  “航道监督!”
  “可以!”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