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25部分在线阅读
对战友的调笑李剑扬不以为意,嘴里却不停抱怨,“在瑞堡和望懒的家伙可舒服了,估计在吃肉喝酒,凭什么我们做侦查,这种地方根本不适合进攻。英国佬在英帕尔有几十万军队,咱们就三个师。”
一直没说话的班长张靖远听到李剑扬的话,淡淡回应道:“要是想拿国光勋章,就应该以少胜多。”被扔到缅甸北部实皆省的第39军,一个半月来,一直在进行丛林训练。工兵24师正在拼命抢修瑞堡到平梨铺的简易公路,空军工兵部队前后修建了好几个野战机场。参谋部有意以实皆为前进基地进攻印度。
汤仁杰蹲下来,在地上观察,其余人马上停止大声说话,班长张靖远轻手轻脚步提着步枪走过来,“怎么了?中国佬!”
在316步兵团,“中国佬”汤仁杰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进入316团,碰到陌生人第一句话永远是:我是中国人的汤仁杰,很快就得到“中国佬”的外号,但金发蓝眼却提醒人们,他是外国人,而且还是英裔。
仔细查看脚印的汤仁杰压低声音,眼中带着一丝恨意,“脚印,是英军钦族部队的胶鞋印,中国和当地人不会留下这种脚印。”
19世纪英国人在缅甸实施制衡政策,使钦族武装得到培养和重用,成为英军缅甸殖民地兵团主力。国防军解放缅甸后,钦族承认缅甸独立政府,成为缅甸联邦中的成员,但仍有上万名钦族年轻人在英军服役。
一个多月来,39军没少和英军钦族部队交火,自幼生长在丛林中的缅甸人,远比国防军更适应丛林战。他们擅长山林作战,身背轻机枪爬山越岭如履平地,315团有一个连,在丛林搜索残敌时,遭遇钦族武装,如果不是军部直属机降连救援及时,差点被全歼,从而成为宣战后国防军第一支被全歼部队。
交错的脚印,在大雨冲刷下依然清晰,看来钦族人经过不超过半小时,张靖远根据脚印数量大至推算,“大概有六个人!”应该是碰到英国侦察兵,中国在侦察英军防线,英军也没放松警惕。
张靖远向后挥挥手,示意隐蔽,刚转过身,一声沉闷的枪响,李剑扬后退几步,倒在地上,脖间血水喷涌。随即一连串密集的机枪、冲锋枪声打破丛林的静寂。
汤仁杰和张靖远立刻反应过来,扑倒在最近的树木后面,“有狙击手,快隐蔽。”所有人立刻扑倒在地。
李剑扬躺在泥泞中,他被打中咽喉,雨水不停从他脸上流下,把咽喉中喷出来的鲜血冲到地上,淡淡的血雾洒在他身边树叶上,不一会儿,他身边就一片血红。李剑扬一只手拼命捂着脖子,发出急促地喘息,冲战友隐蔽的地方不停伸手。
“小上海,先撑住,马上来救你。马大安,快把那杂种找出来。”张靖远大声命令班里的狙击手,国防军每个班都有狙击手,通常用做进攻时干掉敌军机枪手,而在碰到敌人狙击手时,也可用做对抗主力。
躲在大石后的一个战友忍不住想冲出去把李剑扬拖回来,马上被身边另一个战友按下去,“你他妈的,也想躺在那里,是不是?”
距离李剑扬位置最近的一个士兵把急救包摘下来,扔在他身上,但他早就失去了自救能力,脸色慢慢变得苍白,从指间涌出的血流速度也慢下来,周围泥水完全被血染成红色,挣扎也越来越慢。
看到李剑扬危在旦夕,依在树后的张靖远大吼一声,“马大安,快干掉他,小上海快撑不住了。”
依在一棵被闪电击倒树干缝隙间的马大安,心急如焚。一直以来马大安知道自己并不具备狙击手必需的心理素质,长官的吼声、战友的呻吟不停在马大安耳边响起,战友被钦鬼压的抬不起头来,尤其是该死的狙击手。但这种情况下,慌乱是找死,哭着喊着为战友报仇或出去救人也是找死,唯一方法就是先解决对方狙击手,但他究竟在哪里?
小上海中枪时,面对南边,中弹后还后退几步,显然是子弹冲力所致,就是说,对方狙击手肯定在南边,马大安手中六式狙击步枪缓缓移到南方。瞄准镜里,烟雨蒙蒙,热带雨林中,狙击手潜伏地点实在太多了。
“机枪手?”一丛绿色间喷出一串火舌,是布伦机枪射击声,布伦机枪是上次欧战时,英国仿制的五式轻机枪。稍加推算,马大安扣动扳机。
“叭!”枪身一顿,那丛绿色间火舌消失,机枪手解决了。与此同时马大安立即转移了位置。但狙击手呢?狙击手比机枪手更具威胁,机枪阵地可以迂回从两翼进攻,但碰到狙击手,只能趴在地上等,等到自己的狙击手发现并解决掉敌人狙击手后,才会发起进攻。雨水滴在瞄准镜上,又溅到马大安眼上,他一动不动趴在泥潭中,任由蚂璜吸食血肉。
在如幕般雨水遮挡下,前方模糊不清,更何况对方肯定经过良好伪装,在丛林内想发现披伪装网的士兵很困难,想发现伪装良好的狙击手,难上加难。
一棵粗大树干处闪过一个影子,马大安立即扣动扳机,用自己人做诱饵显然不合适,但用敌人却没有问题,首先暴露位置是狙击手大忌,但小上海的呻吟声和战友叫骂声,却让马大安冒险一搏了。
转移位置后,马大安仍然没有发现敌方狙击手的影子,敌人还在对面吗?马大安想起狙击手培训中心教官的教导:当遭遇敌军狙击手后,未发现敌踪,首先要换位思考,假设对方行动。狙击手开枪后不转移位置非常危险,对方枪法很准,是个老手,不会不知道。如果我是他,会朝哪个方向走?马大安朝周围扫视,战友全都躲在树干后,没有暴露,狙击手如果想扩大战果,就需要……
“肯定绕道侧翼!”要从西边树林中绕到侧翼。马大安恍然大悟,为什么该死的钦人狙击手在自己两次出击后,依然没有暴露,肯定是正在从侧翼迂回。是左翼还是右翼?左翼三十多米外是一条河,如此近的距离显然不适合狙击于接近,一旦暴露,手榴弹就能把他炸成碎片,只有右翼了。
马大安轻轻转移位置,选择良好的阵地,缓缓移动枪管,用四倍瞄准镜扫视右翼。绿油油的热带灌木阻挡了视线,雨水击打在灌木上令树叶轻轻晃动。就在这时瞄准镜中一丛灌木晃动稍微剧烈,透过瞄准镜,马大安看到灌木下冒出一丛绿色杂草,尽管不太清楚,但马大安感觉这就是要寻找的目标。
“该死的,终于找到了。”一声枪响,马大安看到绿色杂草猛地塌了下去,显然击中了目标。
接到马大安安全的手势后,距离李剑扬最近的一个战友立刻扑到他身边,从身上掏出急救包准备止血,但已经用不着了,面色苍白的李剑扬停止了呼吸。分成左右中三个分队的侦察班右翼突击组已朝钦人方位扑过去,手榴弹爆炸声和急促机枪声后,雨林再次恢复了静寂,只有雨打树叶的莎莎声。
“长官,小上海已经……”听到噩耗,张靖远狠狠把钢盔砸在地上,“该死!”趴在李剑扬身边的战友站起来颓然放下急救包,其余士兵呆呆站着。即将到家的时候,失去了一个战友。雨水从他们的身上滑落,溅到脚下淡淡的血水里面,很快,就把鲜血冲的越来越淡,直到完全被雨水冲去。
“中国佬,背着小上海,我们回家!”
天近傍晚时,雨终于停了,十五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组成的侦察分队,在丛林中艰难行走,没有了先前的欢声笑语,莫名悲伤萦绕在人们心中。
……
哗啦啦的雨水连续不断,瑞保北部达泽镇东有几间集装箱式房屋,集装箱顶和箱周随意堆放着一些隔热同时也起到伪装作用的枝条,轰鸣的机床切削金属声不时从集装箱内传出,在集装箱箱壁网架上,固定着钢锯、钢锉之类的小工具,狭窄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大量工具。集装箱靠里位置,小机床边一个只穿作训T恤的士兵正在忙碌着。
小机床上零件成型后,赵保民取下零件,走到摆满细碎小零件的工作台旁,不慌不忙进行组装。桌上,一根八年式43毫米榴弹发射器枪管在台灯照耀泛着寒光,只不过枪口准星已被切除,并磨圆车出一些浅螺纹,旁边还有一支被切掉半截上下护木的五式冲锋枪,在枪管中部还安装了一个从榴弹发射器上取下的表尺。
工作时,赵保民点着一根香烟,一边吸烟,一边把桌上零件组装在一起。完成小零件组装后,一个倒L形金属部件出现在赵保民手中。随后浑身是汗的赵保民拿起刚刚加工成的环套形零件,拧在枪管口上,枪口上多出一个螺栓连接孔,随后将其卡在L形金属部件上。
“差不多了。”看着手中全新的榴弹枪,赵保民憨笑着,把特别榴弹枪连接在五式冲锋枪上,榴弹枪尾端正好利用八式冲锋枪30发弹匣充当握把。
右手握冲锋枪握把,左手握弹夹,用食指推开闭锁闩尽管有些吃力,但在推开瞬间,榴弹发射管自动下倾25度,被一根简易绳带拖住,朝发射筒装上一枚榴弹后,轻松将发射管推回原位,操作过程和八式榴弹发射器并无二致,只不是八式榴弹发射器是上方倾斜装弹,而此时变成下方倾斜装弹。它与八式榴弹发射器最大不同,是发射器被固定在枪管下方,同冲锋枪形成整体。
“冲锋枪应该比手枪更实用,木头肯定喜欢这件武器。”反复操做数次手中“新式武器”,赵保民自言自语,之所以用一个月时间用几件报废的八式榴弹发射器和五式冲锋枪改制出集冲锋枪和榴弹发射器于一体的武器,是为了老同学,他和自己一同在39军服役,只不过他是100师的一个榴弹手。
早在自由战役期间,西北公司就研制出由单兵携带打击敌人隐蔽火力点的武器,同时也可以消灭小集团敌人。从第一代甲式榴弹发射器,再到现在八式榴弹发射器,尽管前后推出多种型号榴弹发射器,但骨子里还是五式榴弹发射器,外形类似单管猎枪的单发榴弹发射器,只不过口径不同而已。
边防军试验装备了十数种口径从40毫米到50毫米,都是高低压室低速榴弹,只不过威力性能不同,但最后走了一大圈,还是采用43毫米,210克重的高爆弹丸,600米射程榴弹。虽然不是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但相对中庸的性能,却成为它最大的优点,尤其是其重量优势。
尽管50毫米榴弹发射器可以把650克重的弹丸发到一公里,威力足够强大,但是弹重800克,发射器重5.2公斤,使榴弹手只能携带八发榴弹。但43毫米榴弹发射手,却可以携带20枚各型榴弹、烟幕弹。正因如此,43毫米“癸”式榴弹发射器,最终被定型为八式榴弹发射器,成为国防军单兵主要中近距离支援武器。
自由战役和对日战争,证明八式榴弹发射器是一件可靠、性能优异并且值得信赖的支援武器,而且可为步兵分队提供有效支援火力。但士兵携带一把八式榴弹发射器及弹药后,就只能带一把五式手枪作为自卫武器了。尽管43毫米中速破甲弹,使得步兵班拥有击毁坦克的能力,但榴弹手只能携带一支手枪自卫的事实却无法改变。
上个月老同学在丛林中被逼近的钦族士兵用刺刀刺穿大腿,令赵保民总想为老同学做些什么。
一名上校坐在吉普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两名年轻士兵正在摆弄一件新式武器,武器样怪异,是把一支榴弹发射器加到冲锋枪下边,于是便示意司机停下来。
一名士兵用冲锋枪扫射河面后,又朝河上打了一发榴弹,兴奋的大喊大叫。上校顿时喜上眉梢。
上校走到士兵面前,先敬了个礼,“下士,可以把你的武器给我看一下吗?”
心惊肉跳的林木把手中榴弹枪递给长官,便指点这个挂参谋衔的上校使用方法。
稍加摆弄,上校盯着旁边佩修械臂徽的下士,“下士,这是你发明的吗?有图纸吗?跟我去一趟军部,我想……你可以回国了。”
第159章
等待
共和30年8月25日,马尼拉市内商店全都紧闭大门,马尼拉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后,军队离开,警察心惊肉跳放弃了职责,整个城市陷入混乱,抢劫等诸多罪恶在菲律宾首都上演,马尼拉成为犯罪份子的天堂。
码头区附近,《生活》杂志记者卡尔迈登斯亲眼看到一处处仓库遭到抢劫,从汽车到电影胶片什么都抢。当卡尔回到海景饭店时,他的妻子谢莉交给他一封《生活》杂志社拍来的电报。电报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一篇目击新闻,但本星期我们更希望看到美军处于攻势的报道。
同时谢莉还给卡尔看了自己的复电:抱歉之至,你们的要求无法满足。作为卡尔的妻子,谢莉并不希望丈夫冒险,马尼拉到处都是浓烟。达坎油库及陆海军设施都在燃烧,街头到处都是趁火打劫的菲律宾人。混乱直到下午十八时,中国军队以阅兵方式从马尼拉北进入马尼拉市后才宣告结束。
道路两侧,表悄复杂的菲律宾人默默看着在坦克引导下,乘卡车进入马尼拉的中国军队,唐人街的华侨挤在路边高举五色旗向国防军欢呼。迈登斯和妻子,从旅馆房间的窗口望见一队中国士兵在马路对面高级专员弗朗西斯塞尔官邸门前草地上,东一行西一行站成几排。
迈登斯对中国士兵没有随意将美国国旗从旗杆上扯下来,然后用脚踩踏,感觉诧异。中国士兵用合乎占领军礼仪的文明方式,在军乐队伴奏下把星条旗降下,折叠装入木盒。随后才在军乐伴奏下,把五色旗系上旗杆,五色旗升起时,在军乐队伴奏下,围在周围的华侨唱起国歌,“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
菲律宾胜利轻而易举,但进入马尼拉后,白崇禧还是感到忐忑不安。相比战争,战后巩固更困难,把29军最精锐的43师调走,剩下的部队负担更重,而巴丹是解放菲律宾至关重要的一战。菲律宾不同于亚洲其它地区,1907年后,未发生任何反美运动或起义,菲律宾人非常亲近美国人,尽管一再要求公开奎松总统投靠中国的消息,但国内拒绝了。
根据命令,第29军要在巩固菲律宾战果的同时,向驻扎一万五千美军和六万五千名菲军的巴丹半岛逼近。菲律宾军队中有一万职业军人,即精锐菲律宾师,其余则是杂牌部队,未接受过训练,装备落后。靠这么一支军队和只够十万人吃三十天的粮草,要坚守六个月谈何容易,守军最大依持是复杂的地形。
巴丹半岛位于马尼拉湾和苏比克湾之间,是向南突出的半岛,宽落24公里,长50公里,两座死火山占满全境。北都有拉其布山,南部有马尼伯拉斯山,中间是茂密的热带森林。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半环形公路,沿东海岸多沼泽平地南伸,绕过半岛顶端向西。沿西海岸往北延伸三分之二距离。另一条是鹅卵石路,从巴丹腹部穿过两座死火山间的谷地。而纳蒂布江的火山峰横卧其中,屏护半岛与吕宋岛连接之处。
防守巴丹的麦克阿瑟打算在半岛北部离岸16公里的地方建立第一道防线,防线东起马尼拉海,向西跨过北部死火山。经过无数年风化,死火山火山口已形成四座尖蜂,东峰最高,就是陡峭的那提布山。
美菲联军撤到巴丹后,针对地形麦克阿瑟把战线分成两半,同时将驻巴丹部队整编为左右两个防御军团。将西翼交给温赖特和北吕宋防御部队改编的第一军,因为他的人马从林加延败逃后还不适合立即投入作战。很明显,中国人进攻时首先要攻东翼,即沿东部沿海公路南下。右边战线交给乔治帕克少将指挥,他率令的南吕宋部队被改编为第二军。
防线右翼地势平坦,多沼泽,内地有绵延两英里的鱼塘和稻田,接着是伸展八公里的甘蔗地和小竹林,尽头矗立着那提布山。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能越过那提布山,它处处是密林峭壁、悬崖和山谷,所以帕克左翼就伸展到山峰山麓戛然而止,防线名叫阿布凯线,“阿布凯”在当地是甘蔗工人居住的木屋。
菲律宾部队急于向麦克阿瑟表明他们是值得信任的,丢脸的大溃退算不上公正的较量,但美国教官并不乐观。阿布凯线有一个优点:后退很困难,不是战,就是死。
巴丹南端马尼拉湾入口,就是麦克阿瑟大本营所在地科里吉多岛,形似鲸鱼的科里吉多岛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2公里,与巴丹最近处不到4000米,岛上设有炮台、飞机场、永备工事、42门海岸炮,以及容纳万人的隧道,构成巴丹南部屏障。
巴丹和科里吉多岛前后簇拥横卧在马尼拉湾入口一侧,从地形上有效控制着马尼拉。而马尼拉则由于美菲联军及时撤离,已不具备实际军事价值。麦克阿瑟、白崇禧对此都非常清楚,用麦克阿瑟的话说,中国人抓住了瓶子,但自己掌握了瓶塞。
共和30年8月29日下午,一小时炮火轰击后,国防军开始低强度试探性进攻,与先前不同,美国人没有在炮火中退却,菲律宾军队也没有溃散,甚至在美军炮火掩护下,不断对试探进攻部队发起反攻。白崇禧自第48师被调走,便按照参谋部命令借助不间断炮击和小规模渗透探寻阿布凯防线薄弱点,同时命令空军对巴丹航空侦察,完善军用地图。
巴丹半岛美菲联军不断完善工事,而国防军则不停从南北两翼对美菲联军防线作试探性进攻,前线偶有激烈交火,但更多时候,却平和宁静。直到三个月前,陆战三师侦察连发现美军防线仅延伸到那提布山西两英里西兰加南山峰西坡半山腰,便大胆迂回,陆战三师以一营迂回到温赖特右翼,然后折向西方最终到达海滨,成功切断温赖特和前线联系,随即陆战三师向美军阵地发起猛攻,轻易撕开美军左翼防线。
四个月来,国防军并未强攻,而是不断试探、侦察,甚至大胆使用直升机机降,利用美菲联军依赖的复杂的形,一次又一次撕开美菲联军防线,不断挤压美菲联军生存空间。23军把巴丹复杂的热带地形变成练兵场,参谋部未下时间表,白崇禧乐得用小规模渗透试探,寻找薄弱创造突破,以小战果扩大为大战果的低强度、低伤亡进攻替代全面强攻。
出乎美国人意料,国防军像猫戏老鼠,不间断重复分队试探进攻的游戏。美国广播、报纸中声称血战巴丹,国防军早已将其变成一场游戏。
“美国援助正在途中,数万军队和数百架飞机已经出发。不可能再后撤,巴丹美军多于中国,给养充足,只要坚决防守,必能挫败敌人,我号召巴丹将士各就各位,奋勇抵抗。战斗必胜,退却必败。”
“该死!”听到广播里麦克阿瑟又在重复谎言,列斯特恨恨咒骂,拼命用汤匙和饭盒里的稀粥作战。经历长达四个月围困,饥饿、轰炸让巴丹美军对谎言视若无睹,只有人傻脑呆的菲律宾军人对麦克阿瑟的豪言壮语感到鼓舞,才会抱定决心证明自己。但现在,即使菲律宾人也早已心灰意冷。
“操!配给又减少了,该死的麦克阿瑟享用香肠,我们只能喝稀饭。”刚打到稀粥的士兵不停的咒骂。坚守四个月,巴丹半岛美菲联军食物一减再减,一天热量只有800卡路里。而且后勤保障基地和伙房离部队总是很远,食物送上来时,已经冷透了。食物淡而无味,也许口味更适合菲律宾人,但不大适合美国人。
巴丹半岛大军云集,10万人聚集在弹丸之地,除战斗人员,后勤部门还得想办法养活撤退到巴丹的2.8万名菲律宾平民。他们跟着联军一路后撤,期望得到安全和食物。没有办法,不能看着他们嗷嗷待哺而无动于衷,哀鸿遍野对军心是沉重打击,尤其巴丹守军大半是菲律宾军队,美军只能从牙缝里挤出食物满足他们。
医药日趋紧缺,很多人得了登革热和疟疾,基地医院人满为患,只能在野外搭建应急医务室,医护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到12月1日,美菲联军病号猛增,每天都有1000人因战斗伤亡或疾病躺下。两天后,医生估计联军75%-80%的人生了一种或几种疾病。每天都有美菲联军士兵,因为病痛折磨死在野战医院中。饥饿、病魔成为巴丹美菲联军最大敌人。
菲律宾一个士兵在壕沟里写了首诗描写巴丹。
“巴丹,又守住了一天,这一天守来的是饥饿、创伤与酷热,守来的是筋疲力尽和黯然撤退,守来的是飘渺的希望和难逃的失败……”
慷慨激昂的演说回荡在设在菲律宾糖业中心圣费尔南多美军司令部内。
“你们勇敢战斗的消息,唤起美国人民的共鸣,我以美国总统名义,代表美国人民,向你们表示敬意。只要美国国旗仍在菲律宾上空飘扬,我们的将士必将誓死保卫。不论遇到何种变故,我们将继续努力,决不懈怠,直到把入侵者赶出去。为彻底击败残暴的中国侵略者,美、英人民,都在贡献能力和资源。在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人民极为勇敢、尽职尽责。美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钦佩。美国现在、将来、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贡献,我向菲律宾人民保证,一定会夺回菲律宾的自由。为实现菲律宾自由,美国将尽其所能,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痴心妄想。”美电台开足最大功率,播放罗斯福总统对菲律宾人民讲话,白崇禧笑骂道。相比在巴丹苦苦支撑的麦克阿瑟,白崇禧的日子很惬意,巴丹战事虽有延长,但第23军却战果辉煌,120天战斗,第23军包括战场意外在内,阵亡仅812人,负伤1863人,但却击毙11562名美菲联军,俘虏18675人的辉煌战果。
“长官,我们现在只有六个步兵营分散在巴丹,如果麦克阿瑟察觉,美军可能突围。”参谋长孙殿扬提醒白崇禧。
“子非,我巴不得美军现在突围,按照麦克阿瑟的境况,一旦突围成功,很快就会演变成大溃散,我军将由大规模进攻演变成小规模剿杀。”白崇禧摆摆手,不以为然。
美菲联军撤退到巴丹后,麦克阿瑟得到巴丹后勤军需官报告,巴丹美军储存的大米供应不足20天,面粉不足30天,鱼肉罐头只能维持50天,而且各种医疗药品,从治疗疟疾的奎宁到外科手术用的纱布都非常匮乏。麦克阿瑟为了支撑战斗,维持岛上十万军人需求,先是下令供应减半,现在更是一减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