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730


第186章
绞肉机与阻力
  天刚破晓东方天际就出现了几十个黑点,高速飞行的黑点突然成抛物线状俯冲下来。刺耳的尖啸声再一次在喀山上空响彻,退到伏尔加河畔仍在城市废墟中坚守的红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恐惧地望着“死亡秃鹫”大角度俯冲,投下炸弹瞬间一个漂亮的左旋再次爬升至高空,远处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
  中国人的“死亡秃鹫”越来越多,两周前每天不过几十架次,现在每天都有数百架次“秃鹫机”尖啸着将无数重磅炸弹倾倒在喀山红军阵地。
  喀山像磁石一样吸引红白双方聚集在它周围,残酷的战斗使喀山城内弥漫着焦臭味,燃烧的铁、树木和尸体气味混合在一起,特别刺鼻难闻。黑色的尘埃被微风吹起,城里烟雾弥漫。中国飞机轰炸时,已经变成废墟的喀山就再次着起火,但火总是会很快熄灭,因为已经没有东西可烧。大家也都习惯了,把轰炸和火光看做喀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远处爆炸扬起的烟尘让身在河畔瓦捷斯科码头刚补充来的新兵都看得清清楚楚,巨大爆炸声惊醒了睡在瓦砾堆中托斯卡洛捷夫,爆炸是从远方传来的,醒来的托斯卡洛捷夫望着码头上正在下船的新兵。
  铁路桥被炸断后,沿伏尔加河分布的十余个码头就成为红军最重要的补给通道,每天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以及少得可怜的食物从码头被送到喀山城内。
  “喀山是白匪军的绞肉机!”站在破窗后的托斯卡洛捷夫对同志们如此说道,但每个人都明白喀山亦是红军的绞肉机,两周前补充的40多人活下来的只剩下三四个。
  “但愿秃鹫不会发现他们!”一个的战士话音未落,就听到码头上空传来熟悉的啸声,随后便是密集的机枪声、爆炸声,瓦捷斯科码头瞬间一片火海,拥挤的码头响彻伤兵的惨叫,到处都是被秃鹫机大口径机枪打碎的肢体残骸。
  码头上的惨状使托斯卡洛捷夫摇头叹气,然后趴在石块上拿出纸笔给远在莫斯科的爱人写信,写信是托斯卡洛捷克在喀山这座地狱之城中最大的安慰。
  “我最亲爱的米哈依洛芙娜:炸弹爆炸声让我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我唯一庆幸的就是自己居然还活着。夜里下了好大一场雨,弄得我们个个浑身湿透。教堂中央的圆顶不是被重炮就是被飞机炸毁,墙壁也给弹片打得全是窟窿,连祭坛上都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我们只好通夜在教堂里走来走去,好像一群关在羊圈里的羊。
  激烈战斗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月,昨天白匪军和中国侵略者至少发起12次正面冲锋,但都被我们打退了,我们付出惨重代价,但我们从不后悔用生命守卫国土,我们的英勇得到司令部嘉奖获准进行修整。亲爱的米哈依洛芙娜,如果不是该死的白匪和中国侵略者,此时此刻我会站在你的窗前为你歌唱,歌唱我们在歌剧院门口的第一次相逢,歌唱你身上郁郁芳香,歌唱半年后你成为我未婚妻时我内心的喜悦,上天是如此的眷恋着我,所以让我们相爱。我爱你!亲爱的米哈依洛芙娜。
  夜晚喀山城真太冷了,柴堆早被雨水浸灭,喀山和莫斯科一样多雨,柴堆再也点不着了。昨天派去搜集柴火的同志还没回来,估计成为中国狙击手的枪下亡魂。为了保存战斗力,指挥员同志下命令:谁也不准为柴火把脑袋伸到敌人枪口下,我们只好拥挤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取暖。我不知道这场战斗还要持续多久,也许几个小时也许几天也许还会更长。白匪军暂时停止疯狂进攻,因为我们的坚守让他们在战场上留下几百具尸体,我们狠狠教训了他们,可是,很多优秀同志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亲爱的米哈依洛芙娜,如果我还能活着回到你身边,我想亲口告诉你我有多么爱你!我想东正弥撒日是一个不错的日子,我们就在那天举行婚礼吧!请瓦希亚主教来做证婚人,把所有朋友都请来,拿最好的伏特加酒和酱面包招待他们。
  可是如果我死了,亲爱的米哈依洛芙娜请别为我哭泣,我答应过你父亲绝不让你为我哭泣,我愿为伟大的俄罗斯和红色苏维埃献出生命,我愿为光荣的喀山献出生命,就像我愿意为了你献出我的整个心。亲爱的米哈依洛芙娜,请等着我!我很快就会回家,很快。爱你的托斯卡洛捷夫,1918年10月1日。”
  此时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在托斯卡洛捷夫耳中,就像与米哈依洛芙娜在歌剧院里听歌剧时的音乐声,喀山废墟似乎变成莫斯科街道,在林荫道下响彻米哈依洛芙娜如银铃般的娇笑声。
  未仔细查看信中内容,随后用从地上拾起一块未燃尽的木炭随手在信上划了数道,以掩饰其中一些内容,从喀山寄到后方的每一封信都会经政治委员检查才能寄出,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信中流露出绝望情绪,会被政治委员当成意志动摇的叛徒,然后被送到戴罪立功营,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去赎洗身上“可耻的罪孽”,甚至还可能连累到朋友、家人。
  “城里进展怎么样?”站在工事内望着数公里外的河岸,祝镇军问身边的马洛雨。从阿尔泰旅调至新建第十八混成旅,全旅近一万官兵在喀山打了一个多月,却没取得任何进展,僵持战局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无力感。
  “难哪!红俄像疯了一样,从整个欧俄源源不断抽调部队到喀山。如果参谋部还不同意投入主力部队,打到明年也不会有什么转变。”马洛雨无奈地回答。现在喀山已经不是战场而是一台绞肉机,红俄白俄在这里投入几十万军队日夜厮杀,一个铁了心要占领,一个铁了心绝不放弃,喀山战事从最初的夺城战,演变成精神象征,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失败。
  “难……”第三次又低声重复了一个“难”字。如果第一个“难”字意思只是一般困难,第二个“难”字是很困难的话,那么低声说出第三个“难”就是非常困难,困难到极点。
  祝镇军默默看着伏尔加河西岸,它高而陡峭,像俄罗斯所有河流西岸一样。俄罗斯几乎所有河流西岸都很陡峭,东岸坡度都不大。而所有俄罗斯的城市基辅、斯摩棱斯克、德聂泊洛被得罗夫斯克、罗斯托夫恰恰都在西岸,所以这些城市很难防御,因为它们都紧挨着河的西岸,陡峭的河岸为他们提供了掩护。
  但偏偏喀山却位于伏尔加河东岸,陡峭的西岸使得红俄可以从容防御,而位于东岸的喀山却可轻易得到西岸支援。这里已经成为中俄两军前进道路上的一根钉子,不拔掉这个钉子谁也无法越过伏尔加河。
  “圣叶卡捷琳堡已经向先生求助了,但愿会有所改变。”打破僵局唯一希望是在乌拉尔山以东的远征军主力,马洛雨相信只要远征军主力投入,一定可以夺下这座城市。
  “算算时间先生应该快到京城了吧!”祝镇军的随口说道,同时朝祖国方向看去,先生进京意味着什么,前线每一名官兵都非常清楚,或许等到战争结束时国内已大变。
  与时同时在数千公里外京郊圆明园废墟林荫下,到处都是紧紧相连的单兵帐篷,自从到达到京城近郊之后,青年近卫军便根据命令选择圆明园作为宿营地,并在圆明园外构建简易的防御阵地。自五天前京畿戒严令解除之后,圆明园青年近卫军宿营地便吸引了京津一带民众的目光,来自各界慰问团体接连不断到此慰问步行六百余华里的青年。
  园内的一切让京津慰问团只能用震惊形容,尤其是军服的青年学生常用阅兵式表达对慰问团体谢意,英武不凡的青年学生踏有力正步面带傲色走过时,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司马会用“全世界在这一代中国青年面前都要给予崇敬目光!”来形容西北青年。五天来西北青年学生用严明纪律向人们展示西北青年良好形象。
  此时草草吃过早餐的学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已经得到通知,四个小时后先生乘座的专列将到达京城。作为先生信徒,他们要用最良好的状态在京城迎接先生的检阅。尽管在这里学生的生活非常简陋,吃得是简单的战地伙食、喝得是从福海等圆明园湖中抽取加入消毒片的水,但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却表现得精神百倍,按照阅兵式要求一丝不苟打理仪表。
  没有桌子,三名同学一组,两人悬空拉紧军装,一人拿装开水的饭盒熨烫军装,确保军装平整,甚至连无檐军帽亦一起熨烫以保证坚挺。
  “衣袖重新烫平,不能有一丝皱褶……”穿土黄色内衣的小队长不断来回巡视检查烫好的军装。在西北军装是最受人们追捧的服饰,在边防军将旧式军装淘汰给俄军后,换装新式六年式军装后,漂亮的六式军装一直受到民众追捧,若非限于平民禁着军装法令,只怕西北早已是遍地军装。
  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边防军是全体西北民众的榜样,它具有最可贵的素质,即纪律、团结和牺牲精神,边防军集中来自全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是全中国的最精英,边防军成为西北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表率。军人地位之高超出世人想象,军人退伍后可以得到荣军安置农场,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并在八级工专业等级培训中享有优势,因伤残退役官兵和他的直系亲属享有免费医疗,退役时亦会得到荣军会为其准备的盛大欢迎仪式。
  高人一等的待遇使边防军官兵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并赢得人们的尊重。在全社会都仰慕军人的西北,制服代表荣誉,无论大人和儿童都喜欢穿上漂亮坚挺的军队制服。
  比起这个时代各国缝工粗陋的军警制服,边防军制服紧身、笔挺、风度翩翩,包括手套、皮靴等统一的制服暗示团结、秩序,墨绿色军常服,非常具有美感和冲击力。曾经学过美术从二战德军身上汲取经验的司马,自然明白漂亮而整齐的制服的效用,正因如此司马才会要求边防军军装必须是各国军服中最漂亮、最威风。结果正如司马所料由于边防军制服英武、帅气、挺拔,甚至很多从军的青年人是被边防军漂亮的制服吸引来的。
  “挑选两千名身高1米80以上,身材壮硕的青年,让四九城里天子脚下的人见识见识什么是中国新青年!”站在园内土山上蒋作宾打量正在整理军装的青年笑着说道。跟在蒋作宾身后的参谋军官笑容满面,先生进京对于任何西北人都是一场盛事,从今以后西北将会赢得未来。
  共和七年10月1日中午,西直门火车站到西直门大街,再到新街口南街,街道两边人头攒动,京津两地数万百姓手中举着五色国旗焦急等待司马的到来。在街道两边随处可见京津复兴党党员高举党旗、横幅。
  在段祺瑞解散议会之后,根据西北复兴党总部指示,全国各地复兴党党部便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议员选举造势。身穿中山装,胸佩红色华字龙纹徽章的复兴党党员笑容满面,每个人都坚信复兴党一定会赢得选举,而先生也将会成为共和中国总理,复兴党内阁一定会引领中国走向复兴。
  在京张铁路西侧,身穿军装的青年学生同样焦急地等待司马,等着实现自己的诺言,在京城接受先生的检阅。沿轨道滑行的专列缓缓驶入青年学生的视线。
  “全体各就各位!互相检查装具!”
  列队站立的青年人最后一次检查着装。军乐队员一个个挺胸收腹紧握手中乐器,乐队指挥精神焕发地站在乐队前举起手中指挥棒,微侧头望着火车到来的方向,只等火车一停稳就立即奏乐。
  从近六万青年中挑选的2000名个头在1.80以上的青年近卫军仪仗队一个个昂首挺胸持枪而立。担任仪仗队队长的西北大学护旗队队长梁钦言手扶腰间指挥刀,从队首到队尾仔细检查兴高采烈的同学,不时半蹲下来检查队员们的腰带,是否成一条直线。
  “严肃点,我们是仪仗兵不是喜剧演员。”见不少队员脸上洋溢着笑容,面色肃然的梁钦言嚷道,尽管梁钦言自己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
  气氛是可以影响的,在学生屏息凝神、神情肃穆列队而立时,旁边的京郊百姓也严肃起来,一时间铁道两侧鸦雀无声静的出奇。数秒钟后专列稳稳停靠在站台边,“立正!”仪仗队长大声吼道,列队的青年对司马专列行注目礼。
  隔着防弹玻璃窗望着旷野中巨大的青年方队和周围民众,司马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这是一群为理想愿意付出一切的青年,这一代青年热血绝不是后人可以理解的,望着他们稍显稚气的脸庞,司马心中隐隐愧疚,自己竟然无耻的利用了他们的热血!
  “先生,我们到了!”见先生沉默不语杨永泰提醒道。之所以选择在此检阅青年学生实际上是一种妥协,在中央政府同意议会议员重新选举之后做出的妥协,政治永远是妥协的艺术,不学会妥协就无法学会政治。
  专列车门刚一打开,一名身穿礼服的卫兵便从车厢内伸出折叠踏梯,站在车门旁挺胸而立。军乐队指挥连忙挥动手中指挥棒,雄壮嘹亮的《歌唱祖国》乐声响起,身穿黑灰色中山装的司马出现在专列门边。
  “我的领袖!您的青年近卫军在这里迎接你的到来!欢迎您来到京城!”一名手持指挥刀的青年在两名手持青年近卫军红旗战士护送下走到车门旁,挥出一个漂亮的持刀礼,恭敬的大声呼喊道,随即一个不知演练多少次的侧步,站到车门旁让出了车门。
  在雄壮乐声中昂首阔步走在青年仪仗队前的司马,看着对他崇敬不已的青年感慨不已。他们的朝气、热血、激情、纪律无一不是司马一直以来要求的,拥有这些青年对司马而言无疑是一种幸运。
  青年是中国的未来,看到他们就等于看到中国未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在司马心中弥漫。充满自信的司马走在方队前,侧看列队持枪的青年,青年在漂亮军装衬托下显得英俊不凡,他们手持长枪目光随自己的脚步而转动。
  “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检阅他们了!”望着面色激动英武不凡的青年司马心中遗憾的想到。青年近卫军只是一个暂时的荣誉称号,不久之后他们就需要返回学校重拾学业,课堂才是他们的归宿。
  走过青年学生组成的方队,司马看到收到消息后自发赶来欢迎自己的京郊民众,司马恶意猜想他们是赶来看热闹的,看热闹是中国人千古不变的习惯。距离司马一两米身穿半新青衫的老人见“大人物”的视线扫过自己,不知所措的垂下眼皮,双腿亦不自主的颤抖起来,尽管听说此人系心系百姓的好官,但老人还是有些发悸。
  环视百姓的司马原本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他们的表情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他们脸上带着熟悉的中国农民看到达官显贵时的神色,而眼中中国农民特有的麻木更让司马心悸。
  “前途漫漫,进,荆棘密布;退,粉身碎骨!”来时蔡锷的交待在司马脑中浮现,信心已经开始动摇。
  “他在想什么?”站在列车上隔着玻璃窗的杨琳发现他的脚步忽然沉重起来,在心中忍不住想到,看着那些乡民杨琳似乎明白了什么。
  “中国复兴最大的阻碍不是国内政客、军阀,不是帝国列强,而是我们自己!”司马曾经的话从记忆中浮现出来。
第187章
风云骤变
  西直门火车站知道的人并不多,建于1906年的西直门火车站是京包铁路起点,车站主楼、售票处、站台所用石料均由京西房山而取,站内候车棚“工”字钢所用钢材全部采购于英国,因设计师詹天佑先生早年在美耶鲁大学留学,受其影响车站修建为西式风格。
  此时西直门火车站站台上拥满前来欢迎司马的京城政商两界显贵,尤其是身穿中山装的政界人物,他们之所以到西直门火车站表面上是为迎司马进京,实际上却是政治投机,甚至难得脱下西装改穿临时定制的中山装,希望留下好印象。
  在火车进站的瞬间,车站立即喧闹起来,等待多时的军乐队奏响音乐,而达官显贵、政要打起精神,望着列车缓缓入站,脸上露出或真或假的喜色,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司马入主中央。
  徐树铮看着站在花园中沉思的总理,今天京城大多数政要都赶到西直门火车站去迎接司马到来,而总理却没去,而大总统竟然也称病未去迎接,两人毕竟还有一致的时候。
  “算算时间他也该到火车站了。”站在萧萧秋色的花园中段祺瑞终于开口了。
  徐树铮心中犹豫一下说道:“总理,日置益公使两天前曾表示日本政府愿意提供5000万日元差不多100万银元贷款,帮我们对抗西北。如果……我认为我们可以接受日本帮助。”
  段祺瑞脸上带着嘲讽的冷笑,当年如果没有日人所谓承诺,大总统何至做出糊涂之事,落得众叛亲离、惨淡收场。如果大总统当年未行逆天之事,现在中国局势何至到现在这般田地。
  “帮助?再来一个二十一条吗?日本人帮死了大总统,今天又要用他们的帮助陷我等成不忠不义的汉奸之辈吗?吾等不肖但绝不会当汉奸!各国公使团今天是不是在英国公使馆开会?他们怎么说?”
  现在段祺瑞更关注各国公使团的态度。自己小老乡有西北财势、兵势做依,一切几无疑问,唯有各国公使团的态度才是最大障碍。偏偏那个年轻人又不停鼓吹打倒列强、废除旧约、收回各国在华特权,甚至在登上火车时亦不忘向国人重复这一宗旨,太年轻了!国势不如人,暂时低一下头又能如何!
  “总理,您多虑了,西北和英、法、美三国公使之间的关系之亲密,甚至强于中央。公使团在两个小时前派人通知外交部,公使团对未来中国政权和平更迭持欢迎态度。在公使团中美国、法国公使均站在西北一方,他组阁后获得各国承认并没有什么问题。”总理的疑问让徐树铮心中叹口气,外人只道总理量微度小未去车站迎接司马进京,但世人谁知道总理的良苦用心。
  “又铮听到没有他已经进城了!”听到欢呼声,段祺瑞面无表情地说道。
  京城外国人见证倾城热情,京城居民全拥上西直门大街、新街口南街等司马途径的街道,眼前的场面,路边外国人很难理解,到底是什么让市民变得如此狂热。站在街道两侧市民手举国旗,穿上节日盛装,街道两侧门市悬挂上彩球、彩带。京城商界更乐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不久之后的减税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或许会与西北一样低。
  人们对某一个人的欢迎,更多的是因为利益!在司马座车出现在西直门大街时,街道两侧立即喧闹起来,街道两侧人们挥动手中国旗高呼欢迎口号,负责维持治安的京师警察和模范军士兵用双手结成人墙阻拦狂热的人群。
  “财神爷”、“送财童子”、“小赵元帅”等等是国内商界对司马的别称,这些称呼未带一丝贬低之意,反而透着亲切。在全国最乐意见到司马主政的正是国内商人,西北投资环境一直为国内各界商人津津乐道,较低的赋税、无官府勒索、良好环境吸引国人,但受限于资金、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到西北做生意。司马入主中央后,国商自然希望其将西北商业政策推行至全国,进而使他们得享实惠。
  透过车窗向民众挥手的司马面对欢呼心中飘飘然,即便上帝面对无数人的崇拜和欢呼时,亦会得意忘形。
  “把天窗打开!”司马拿起车内电话吩咐到。司马刚从车顶露出半身,市民立即爆发出更加狂热的欢呼声,甚至连街边的军警也全体立正向司马敬礼。
  露出半身沉浸于呼唤声中的司马学电视里领导人的模样,大模大样扶着车顶天窗向街边人们挥手致意,一幅小人得志的模样。
  面带笑容的司马不时朝街边扫视,最让司马诧异的是,在街边很多人右手高举过头顶行举手礼,其中不乏一些外国人。而更多的人则是按照国会制定的礼节标准,男子行脱帽鞠躬礼。
  在京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欢迎司马的到来,至少有一群人因为司马的到来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听到外面传来的欢呼声,他们恐惧了、害怕了,欢呼声对他们而言甚至比枪炮声更恐惧。
  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恭王府是北京数十座王府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尽管因共和国律法门头上悬挂的“恭亲王府”门牌早已摘去,但富丽堂皇的前门院落,无不显示早年间这里主人的辉煌与权势,只不过这一切随着一纸退位昭书消逝得无影无踪,尽管其主人仍然做着复辟旧梦,这座王府是四九城百姓口中永远聊不完的前清及其沧桑变换故事。
  在恭王府后一间书房内聚集毓朗、载涛、溥伟、载泽、载润、善耆、升允、巴布扎布……等,无一不是京中旗人勋贵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个个都是王爷、总督级人物,亦是宗社党骨干。尽管复辟清王朝的宗社党早被解散,但这些心念曾经权势野心未死的“大人物”仍然做着复辟旧王朝的千秋大梦,现实并不能说服他们。
  “各位王爷!你们要清楚,若是那个人上台必会和诸位清算旧账,数月前京城排满事件正是其一手策划。排满,收还各王府府宅私产,甚至将皇上赶出皇宫,相信其一旦上台,必会付诸行动。”川岛浪速明白这些人最担心什么。他们想复辟不是因为忠君,而是因为怀念过去的权势与富贵,尽管这两年复辟之心迫于现实已趋于平静,但绝不意味他们死了这个心思,尤其是当他们的富贵受到威胁时。
  川岛浪速的话引起了屋内众人的共鸣。自段祺瑞通电邀请司马进京,京城内满人最担心司马进京后会不会对京中旗人下手,司马对旗人态度路人皆知。甚至有报纸报道说司马先祖曾是反清逆贼将领,兵败举族被杀,其祖上余支在家兵拼命相护下侥幸逃过一劫,为躲避官府捕杀逃至海外达数百年,受其家教影响自幼就对旗人恨之入骨,这种人一旦掌权,绝不会有旗人的好日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