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730

  “它们根本就是奇迹,谁能想到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够用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制造出这样的战舰。”沈鸿烈双目放光看着船坞内这十二艘驱逐舰,自从他们动工的三个月以来,沈鸿烈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来到这里,即便是在美国的时候,沈鸿烈都会隔三岔五发电报询问驱逐舰的进度,可是每一次来到这里,沈鸿烈都将这些军舰视为奇迹。
  这些驱逐舰一半龙骨已经铺设完成,三艘正在铺设内部电线和各种管路以及其它内部设备,而三艘已经接近完工,所剩下的仅仅只是安装武器系统,或许他们可以赶上明天从美国驶回的“康济号”和“威远号”两艘战列舰一起进行训练。
  “这么多俄罗斯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会不会造成技术外泄?”看着在船坞中忙活的数百名俄罗斯技术人员司马皱了皱眉头,后世克格勃的声名不得不让司马有所顾忌,毕竟现在船厂中有太多俄国人,船厂80%的技术人员为俄罗斯人。
  尽管葫芦岛海军造船厂有近百名德裔美国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可是半年前西北公司却从普秀诺夫船厂、波罗的海船厂、安德鲁·马蒂船厂和尼古拉耶夫船厂等十数家俄罗斯船厂中聘请了一千两百多名船舶设计师和施工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在弥补了船厂技术人员不足局面的同时,却带来了保密问题,毕竟这些技术人员不仅仅只在船厂工作,就是在海军舰船部同样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算了!作好预防工作就行了。”左右衡量了一下司马还是选择了人,毕竟这些有着丰富舰船设计和施工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军舰设计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是西北最急需的人才,再则这座船厂最宝贵的技术恐怕就是预制件生产线技术,这种技术保密程度并不高,现在上海多家船厂也在用同样方式制造商船,并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地方。充分利用国外智力用于本国发展,一直都是西北工业发展的信条之一,如果为了保密而放弃国外智力资源,无疑等同于因噎废食,最终受害的是中国自己,毕竟现在西北迫切需要提高整体技术实力。
  更何况俄国有精力和资金扩建海军那至少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情,十五年之后从德国、美国、英国留学回来的中国技术人员早已经取代了他们的位置,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战列舰,对于这个名词国人并不陌生,甚至于还有深刻的认识。三十三年前,中国是整个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两艘战列舰的国家,曾几何时“定远”、“镇远”两艘巨舰曾是国人的骄傲,随着二十三年前黄海大东沟硝烟散去,一切曾经的辉煌都随之逝去,从那天起,中国海面上尽管仍有战列舰航行。
  但是这些列强的战列舰给予国人的却是一次又一次耻辱的记忆,1900年庚子之祸时八国联军的战列舰,1904年在黄海响彻的日俄两国战列舰的炮声,给国人带来的只是无尽屈辱,什么时候中国海军才能再次拥有战列舰!二十三年来国人期待着,中国海军期待着,但是却总也看不到任何希望,直到三个月前,在西北实业报上一个豆腐块大小的地方刊登了一则新闻,国人才知道北海警备舰队从美国购进了两艘美国海军退役的旧式战列舰,尽管只是两艘旧式前无畏战列舰,但足以让国人激动至今,从这两艘战列舰上国人似乎看到中国海军的未来,和有海无防耻辱的终结。
  一万六千三百吨的巨舰啊!仅一艘就超过定镇二舰总和,四门305毫米巨炮,8门203毫米副炮,12门178毫米舷炮,对于那两艘即将回国的战列舰国人如数家珍,此时国人们忘记了东洋近邻海军已经从弩级走向了超弩级战列舰,而这两艘仅仅只是前无畏舰而已,国人看到的是海军复兴的希望。两年来,中国实业一天比一天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似乎也提高了,我们不都出兵国外了吗?而现在这两艘“巨舰”的到来让国人看到一个希望——有海无防的耻辱终于要结束了,那些横行在中国海面上的列强们也要收敛了。
  共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葫芦岛港,四艘泊于港内的北海警备舰队“定海”级驱逐舰以及四艘训练舰上挂满彩旗,而烟台军港驶来的第一舰队主力巡洋舰“海圻号”、“海容号”两舰上同样挂满彩旗,今天是中国海军的节日,不论是北海警备舰队或是第一舰队,二十三年后中国海军再一次迎回了自己的主力舰。
  来了!当远方海平线出现了“康济号”和“威远号”笼式桅楼的影子时,港边等候多时的人们纷纷翘起脚尖,朝海平线望去,不一会两艘战舰向朝港口驶来,看着距离越来越近的两艘战舰,港边一些激动的人们甚至流出了眼泪,没有人可以理解国人对于海军的期待。
  “这是我们的!我们中国海军的主力舰!”站在码头边林颂庄有此激动的对身边“海圻号”巡洋舰舰长汤廷光说道。作为第一舰队司令林颂庄或许不喜欢北海警备舰队,但是绝不意味着不明白这两艘战列舰对于中国海军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在三个月前,当沈鸿烈致电海军部希望能从第一舰队借调八百名水兵和军官协同警备舰队官兵赴美接收两舰时,林颂庄并没有作任何阻挠,而是挑选第一舰队的精锐水兵和军官赴美。
  中国海军等这一天等了二十三年,六年了中国海军没添过新舰,这一次终于添了大家伙,林颂庄怎么可能阻挠,即便这两艘战列舰不属于第一舰队,但是他们却属于中国海军!
  “司令,不知道咱们第一舰队什么时候才能有主力舰!”望着驶入港口的“康济号”和“威远号”两艘战列舰汤廷光不无感慨地说道,不过今年刚刚组建的北海警备舰队,在装备了八艘新锐驱逐舰后,不动声色的购进了两艘战列舰,而且在人家船厂里还有十几艘在建的驱逐舰,反观身为中国海军“老大”的第一舰队已经六年未购新舰,就连江南造船厂造的那两艘炮舰上的炮都还是警备舰队送的,不能比啊!
  “早……晚吧!”林颂庄有些没有底气地说道,此时两艘巨舰在进港前鸣响了12寸巨炮,二十三年了,中国海军再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主力舰。
第91章
袭击舰
  上海,自1840年以后,中国五口通商,上海开始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前沿之地,这座城市从那时起就成为了这个时代西方人眼中冒险家的乐园,这座城市或许是中国最为奢迷的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就是这座城市的写照,尽管远东最繁华都市之名,早已被位于塞外的西北市所取代,上海仍然是全中国甚至是亚洲的金融和经济中心。
  繁华的对立面就是贫穷,如果说外滩象征着上海的繁华和奢迷的话,那么闸北就代表着贫穷和混乱,在鱼龙混杂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贫民的闸北,滋养着形形色以捞偏门生存的下九流门徒,这种混乱贫穷的土壤适合他们生存。
  弄堂两侧低矮破旧的房屋和入耳的各种方言的吵嚷、骂叫声,不时还伴着鸡鸣狗叫的声音,闸北的一切都让出生在中产家庭的陈启祥有些不太适应,而穿着一身没有一点灰土地黑色学生装的陈启详在这里也显得有些另类。借着弄堂两侧门窗里透出的昏暗灯光,走在湿漉漉的巷道里,不时迎面碰到一些瘪三打扮的人,让陈启祥感觉有些紧张,于是不禁在心里埋怨为什么会长会把地点选在这里。
  不过陈启祥知道原因,很简单,这里是三不管地区,没有任何人会注意这里。在昏暗巷道之中走了十几分钟之后,陈启祥敲响了一个破旧的房门,在房门打开后,陈启祥便闪身走了进去。几十分钟之后,陈启祥面色凝重从这所破旧房屋中走了出来,而他的脚步也显得有些沉重,直到走出昏暗的巷道后才算恢复过来,然后快步在街边走着,原本凝重的表情也变得决绝起来。
  十二月的上海难得迎来一个风和日丽有些暖意的早晨,黄浦江江水潺潺流淌,在江边矗立着一栋栋充满欧式风情的华丽建筑,这里就是远东最繁华的法租界,法租界西区是上海唯一经过精心设计的住宅区,各式花园洋房掩映于高大的香樟、梧桐之中。
  “少爷不穿军装一样很精神!”用着早餐的石灵放下手中报纸,目光有些痴迷地看着报纸上在“康济”号战列舰检阅水兵的司马。从半年前离开西北到上海之后,石灵就再也没见过少爷,只是不断可以从报纸或杂志上看到少爷的照片和关于西北还有少爷的新闻。
  “呵呵!”想起离开西北前和少爷在健身房中那旋旎的片刻,石灵忍不住偷偷笑了笑,尽管距离远达数千里,但是仍然阻不断石灵心中那缕情丝。如果石磊知道这一切,恐怕会非常郁闷,石磊之所以不顾亲情把妹妹送到上海,就是要让时间和距离冲淡妹妹对主任的痴恋,但是显然没有任何效果。
  这时餐厅门突然被敲响,石灵抬头看去,哥哥派来陪自己上学的李姐已经恭顺地站在门外,手里提着自己的书包。
  “小姐,是时候去上学了!再不去就迟了。”
  “麻烦你了!谢谢你!兰姐!”从李姐手中接过书包,石灵语气轻柔的道着谢,尽管已经半年了,但是石灵还是没办法适应这种被人伺候的生活,如果可以的话,石灵更希望能够伺候他人,当然那个人就是少爷。
  “小姐,如果你愿意的话,学校放寒假的时候,你可以回西北过春节,相信如果部长看到你,一定会非常高兴!”眼睛余光看到桌上的报纸,李子兰对小姐说道。作为调查部行动特工,半年前接受部长命令和石灵一起来上海,是为了保护和照顾她,这半年来石灵在李子兰心中已经从任务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妹妹,当然思想上的变化李子兰绝不会告诉任何人。
  李子兰知道小姐心里想着那个人,有哪个当姐姐的愿意看着自己的妹妹一个人在这里饱受相思之苦,显然不会!所以才会这般提议。
  “真的吗?兰姐……如果我回去……哥哥不会生气?”听到李姐的话石灵有些激动的抓住李子兰的手满面期待地看着她,回西北!半年来连梦里石灵都能梦到自己回西北,可是……
  “小姐,听说高先生春节时也要回西北,高先生年龄大了,路上总需要人照顾。”李子兰并没有回答石灵的问题,而只是提醒眼前这个好脾气小姐高先生要回西北过年。
  “啊!谢谢你!兰姐!”石灵立即明白了李子兰的意思,在少爷家呆了那么长时间,石灵怎么会不知道高先生在少爷心里的地位,自然也知道淡出西北同住在西区的高先生如果带自己回西北的话,哥哥绝对不会说什么。
  霞飞路是上海法租界的主干道,在这条上海最繁华的街道两侧时装店、洋货店、食品店、珠宝店鳞次栉比,在霞飞路和维尔蒙路交汇的街角处,有一个座高为四层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在建筑入口处挂着不少或是铜质或是木质的门牌,大都是一些公司名称。
  谢利平·赖利卡和往日一样乘着人力车从自己西区的住所来到这里,谢利平·赖利卡是《中国希望》杂志的出资人和总编,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个三个月前来到上海的俄国移民是一个经常举办各种青年人聚会的好客博学者,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谢利平非常适应现在的生活,作为全俄非常委员会派驻中国代表,谢利平·赖利卡忠诚的完成了全俄委员会交给自己的任务,在中国上海租界内建立一家报纸,利用报纸为工具,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三个月来,谢利平·赖利卡已经和不少中国政客和激进学者建立了联系,还出钱钱资助他们举办各种支持俄国革命的聚会,帮助他们建立各种刊物宣传俄国革命,尽管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一切在谢利平·赖利卡看来都是值得的。
  在谢利平·赖利卡的鼓动和宣传下有很多人都站到支持俄国革命的一方来,上个月上海纺织厂甚至发动了一次罢工,以此表示对俄国革命的支持和对西北这个列强走狗军阀入侵俄国的抗议。
  “这个狗间谍!”站在街对面梧桐树下陈家祥和几名同学看着谢利平从马车上下来之后,便在心中骂了一句,作为交通大学爱国会成员,陈家祥和三名会员昨天晚上接到了一个任务,把《未来中国》还有谢利平·赖利卡这个毒瘤除掉!爱国会是上海几所大学的一些学生创建的激进民族主义组织,只不过只有十几名成员。一个月前爱国会的一名成员在同学邀请下,参加了一次《未来中国》报纸主编谢利平举办的聚会,其后又参加了多次聚会之后,这名成员确信谢利平就是一名俄国间谍,他来中国就是为了制造中国的内乱。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爱国会会长曾把发现俄国间谍的消息告诉了警察,结果很令他们失望,这里是租界,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直以来都希望为国家做些什么的他们,现在终于可以做些什么了,在准备了两个星期之后,昨夜通过抽签决定,陈家祥和另外三名会员接受了这个任务。
  这时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人夹着几本书走进了这座建筑,过了十几分钟青年学生从里面走出来,原本系在脖子上的白围巾被青年学生拿在手里,陈家祥看到这个信号后,立即朝街对面走去,在上楼的时候,陈家祥看到拿着白毛巾的学生冲着自己和另个三人鞠了一个躬。
  “同志们!努力!为了祖国!”上了三楼看到《未来中国》报社门牌时,陈家祥激动的对身后三名会员说。随后从腰后抽出了一支勃朗宁手枪,而另外三人也抽出了手枪,“为了祖国!”四名年轻学生同时大喊道,随后便闯进了《未来中国》报社。
  “你们是卖国贼!走狗!以民族的名义!”报社内几名记者和编辑们惊讶地看着闯进来的年轻人,没等反应过来就听到四名青年学生的大吼声,随即他们看到了青年人手中的手枪。
  “砰!砰!砰!”密集的枪声在报社内响起,路边的行人纷纷朝枪声传来的建筑望去,而听到枪声的安南巡捕连忙吹响了警哨,刺耳的警哨声响彻半条霞飞路。
  “谢利平·赖利卡,你这个该死的俄国间谍!以国家的名义!”冲进主编室的陈家祥看着有些惊慌的谢利平大声喊道。
  谢利平看着这个手持武器的年轻人,外面的枪声已经停下,谢利平开始后悔为什么自己没随身携带武器,为什么要把枪丢在家里。
  “砰!砰!”伴着两声枪响,谢利平·赖利卡这名全俄非常委员会中国特派员便倒在了地板上。
  “杀死汉奸走狗!消灭俄国特务!”完成任务后四人并没有立即逃跑,而是站在三楼报社窗口向下扔传单,同时大喊口号,路边行人则纷纷拾起从楼上扔下的传单看了起来,而此时吹着警哨、手提警棍的安南巡捕已经扶着斗笠帽从各处冲了过来,直奔楼上!
  圣功女校是法租界内一家规模中等的女子学校,学生主要是居住在法租界内的华商和华裔士绅的女儿,这里的学生绝对个顶个都是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姐们。上体育课时石灵坐在教室前草坪连椅上,闭着眼睛享受十二月份难得的好天气,尽管石灵脾气非常好,但是石灵总感觉自己和学校里这些小姐们好像不是一类人。
  “呵呵!阿灵,又在做梦那!”这时在石灵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女孩的娇笑声。
  “敏丽!哪有啊!”听着声音石灵知道是云敏丽,她是自己在这里唯一的好姐妹。
  “阿灵,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放春假了,你准备在那过?是在上海,还是回西北?”云敏丽满面期待地看着眼前的石灵,学校里的人都知道石灵是从西北来的,而西北总是一个让人充满幻想的地方,云敏丽一直都想去西北看看,可是父兄却不同意,如果石灵要回家过年的话,到时……
  “我也不知道,可能会回去吧!”想到回西北石灵脑中不禁浮现出少爷的模样,想到回西北后可以见到少爷,石灵眉间似乎也开始带着笑意。
  “阿灵,要不……我……”云敏丽话还没说道一半,从外面传来的枪声,打断云敏丽的话语,包括石灵在内都纷纷朝枪声传来的方向看去,而云敏丽则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面色煞白。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看着冲来的安南巡捕,陈家祥和另外三名会员扔掉手中的武器。想起那首从西北传来的短诗陈家祥笑了,自己和同志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祖国献出了尺寸之力。几分钟之后,在手持传单人们围观之中,四个年轻人铐着手铐被安南巡捕押下了楼,这时不知道是谁率先鼓起了掌,一时之间霞飞路上掌声雷动,而人们似乎有意无意的阻拦押着四名年轻人的安南巡捕前进,那些安南巡捕有些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上海滩各界都被《未来中国》报社的枪声惊呆了,报社从主编到记者全部被刺杀,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第一次,下午上海十数家报社就纷纷以号外的形式刊载了这一新闻,同时直截了当的挑明这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刺杀!尽管报道中多为推测之言,因为那四名学生散出的传单和声名书中给《未来中国》报社扣上了间谍报纸、卖国贼、汉奸之类的帽子,使得这些报社竟然出奇地保持着冷静,以防止在没有证据的时候乱说话,遭到爱国会激进学生的刺杀,谁知道这些激进的学生会做什么?
  但在私下里还是有一些人把幕后黑手直指或许是中国唯一的特务机构——西北调查部,不过除了日本人手中的几家报社之外,这种声音并不是主流,更何况是出自日本人之手,日本人的话可信吗?
  法租界巡捕房设立于1856年,后经几年发展遂使巡捕房组织渐趋正规,在租界公董局成立后,巡捕房则于1862年起归其管辖,最初捕房人员由法国人或宣布服从法国领事馆并从此归法国裁判权管辖的外国人组成,1866年5月,根据时任总巡的建议,巡捕房改称警务处,直到1869年底,租界当局才准许雇佣中国人当巡捕,经过六十一年的发展,法租界内的巡捕数量已经从最初的三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余人,而原本属公董局管理的警务处也早在三年前改由领事直管。
  在法租界除了领事和公董局董事,法租界内权威最大的就是他0H·史密特,作为法租界警务处总巡的0H·史密特在法租界内绝对属于咳嗽一声若大的法租界地皮都会晃一晃的主,无论是中法两国商人或是旅居在这里的中法两国士绅见着史密特总会礼让三分,至于那些靠偏门讨生活的角色自不用多说。
  看着眼前的这个报社刺杀案,史密特第一次感觉是如此棘手,如果稍操之不慎,史密特知道自己总巡位子算是到头了,作为警察的史密特最厌倦就是案子和政治扯上关系,而这件刺杀案,不仅仅只是扯上关系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因为政治原因发起的刺杀。这个案子并不需要侦破,那四名学生把一切都交待了,作案动机是为了除谍除奸,除奸除谍是他们这些爱国者的职责和使命,行动是他们四人自己策划的,武器是从闸北的枪贩手中买的,买武器的钱是他们从家里要的,而爱国会则是一些学生组建的地下激进团体。
  “一群冲动的学生!”史密特想到那四个学生意然站在报社坐等巡捕把他们逮捕,心中是那个恼啊!如果他们逃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烦神,案子拖个几个月一切就都结束了,可是现在……
  “哎!这不过就是一场普通的谋杀案!至于其它就由法官去烦吧!”史密特摇摇头叹口气自语道,明哲保身是史密特来到中国后学会的一种生存方式。
  法租界西区有一座掩映于郁郁葱葱四季乔木之中的三层洋楼,这座洋楼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上海一些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住在这里的那个老头身份可不一般,只不过这个老头很少走出院子,所以很多人也只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人。朗克有些紧张地看着眼前这个穿着一身马褂有些削瘦的老头,作为刑事处探长朗克接到邀请后,还有些诧异他为什么会请自己来这,现在朗克明白了。
  “朗克探长,这是五万元边储币,我想这些应该足够了!”坐在沙发上的高传良在管家从保险柜里取出了五万后面无表情地说道。
  “高先生,如此就谢谢您了!相信这份文件在你手中一定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此时朗克眼中只剩下桌上厚厚的五叠边储币,这些所需要的只是用从报社里搜出来的俄国人文件交换而已,而且他们只需要文件的副本。朗克知道那些文件如果被公开话的,到时恐怕会在上海掀起一阵波澜,不知道多少人要倒霉,不过这和自己并没有关系,钱才是自己所需要的。
  第二天,西北、京城、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各家报纸上充斥着对上海《未来中国》报社刺杀案的报道,不过却同时报道了更多内幕,各家报纸都全版刊载了法租界巡捕从报社和谢利平家中取得的大量文件,还附有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照片证明文件是全俄非常委员发出的机密文件。
  (一)尽一切可能加剧中国和日本、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迫使三大干涉国陷入内讧。挑动中国国内反日情绪,以激化中日矛盾,使得日本最终将扩张侵略目标指向中国。
  (二)通过大力宣传以提高福利为借口鼓动中国工人罢工,推动其反对本国或外国资本家和政府的运动,发动全面罢工迫使中国工厂停产,以达到破坏其国家经济的目的,最终迫使其政府因财政困难退出干涉战争。
  (三)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运动,帮助其加强宣传鼓动工作,并同中国国内支持或同情俄国革命的组织建立联系,通过宣传让他们相信,只有俄国才能够帮助中国,任何对俄国的入侵,都是欺压中国的列强指使所为,尽量让他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俄国才是中国的朋友。
  (四)援助并协助中国反对派政治势力以及支持俄国革命的政治组织建立武装力量,使其将枪口瞄准中国政府,使其国家陷入内战之中,进而迫使中国军队从俄国撤军,并伺机夺回在华失去利益。
  一石击起千层浪,当这些在《未来中国》和谢平利家中搜出的文件被公开之后,国人所感到的只是前所未有的愤怒,而那些原本鼓吹善待俄国革命的人更是被视为汉奸,而随之被公布接受谢平利资助名单上的人,则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汉奸,至于陈启祥四人则成为了大多数国人眼中的英雄,一群为国不惜一切的除奸英雄。
  葫芦岛北海警备舰队司令部会议室。
  “……警备舰队目前需要一种远程海上袭击舰,也就是在装甲巡洋舰舰体装备战列舰主炮,至少是准战列舰主炮,在火力上足以威胁到目前日本的战列巡洋舰,在必要时其甚至于可以和战列巡洋舰决战,而它的航速要高过目前已知的任何一艘比它强大的战列舰,高航速使其能避免与之交火,较强的续航能力可以使其能够进行远洋破交作战。日本是一个岛国,海洋是他的生命线,一旦中日之间爆发战争,袭击舰的任务就是实施海上破交战,庞大的太平洋将给予袭击舰足够的空间和日本舰队周旋。袭击舰的存在同时可以牵制日军的战列舰以及战列巡洋舰使其不能发挥作用。”
  在会议室内居恩·格拉斯向在座的司马和沈鸿烈等人介绍着自己设计的远洋袭击舰,这是一种全新的舰种,是居恩根据目前葫芦岛的造船能力和警备舰队未来的任务而设计,目的就是牵制日本庞大的舰队,破坏日本海上生命线。
  “德意志级装甲舰。”按居恩用有些生硬的中文介绍的袭击舰,司马脑中浮现出二战德国的一级战舰,他们的任务目标非常相似,在海上实施破交战和敌主力舰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以牵制敌主力舰队,中国和二战时的德国一样,都面临一个拥有强大海军的岛国。与日本这种严重依赖外部资源的岛国作战,实施海上破交战是必须的,潜艇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想到现在警备舰队拥有的六艘小的可怜的小型潜艇和海龙特攻艇,或许袭击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扩大舰队的水面力量又可以提高西北与造舰相关的各项技术,一举数得。
  “居恩,现在我们有能力制造这种袭击舰吗?”在提问时司马直视眼前这个德国人,尽管对于德国人的严谨司马从不怀疑,但还是忍不住担心现在葫芦岛的造船能力,即便是在后世的中国,也没制造过万吨以上的军舰,尽管司马不太了解制造大型军舰的难度,但是现在直接从2100吨跳到一万多吨,这个跨度未免也太大了。
  “主任先生,你低估了我们船厂的能力,葫芦岛船厂内7000余名工人中一半有十年到二十年的造船经验,而我们的船坞足以用来制造无畏式战列舰,丰富经验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使我们在造船技术上并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上海船厂都已经开始建造两万吨货轮了,而我们仅仅只是制造和‘康济号’相当的袭击舰而已!日本人在建造排水量为一万五千吨的香取级战列舰之前,从未建造过排水量超过5000吨的军舰,日本可以做到中国人同样可以做到,要知道现在造船技术是我们唯一逊色于日本的地方!”
  居恩非常肯定的回答道,同时在言语中稍做了一些挑唆,日本是中国的假想敌对此在西北生活了十个月的居恩当然明白,他们一直都以日本为赶超目标,只要是日本可以做到的他们就一定要做到,的确他们现在在很多地方超过了日本,但是在造舰上他们却远不及日本。
  “主任先生,沈将军,循序渐进或许稳妥,但是绝不是奋起直追应有的态度!”最后居恩甚至用一种警言的方式告戒道,几个月来居恩在监造驱逐舰的同时一直考察着葫芦岛造船厂的造船能力,他们的船坞、船台以及塔吊等种种造船硬件设施早已经可以满足两万五千吨级战列舰的建造,只是他们太保守了,对自己的实力严重估计不足。
  “呵呵!居恩先生你说服了我!我想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抓紧时间拿出设计方案和图纸,我想你需要准备一下,成章,恭喜你,这一次警备舰队至少可以得到四艘战舰!警备舰队的巡洋舰队,要变成为一支袭击舰队了!”已经打定主意的司马笑着对身边的沈鸿烈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