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730

  “咯吱、咯吱”烤了一会暖之后冷峻便关上汽灯提着步枪站起来,在哨位里来回走动仔细观察着白茫茫的冰原,脚下踩着用于隔离地面的树枝总是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树枝是架在冰块上以隔离地下渗透的寒气,冷峻恐怕早都把这些树枝扔出去了,隐蔽良好的哨位加上一个可以弄出不小动静的脚下枝条,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十五、十六……二十六。”默数着枪托上用刺刀划下的小坚道冷峻心里有些得意,只需要再杀死四名赤卫队的游击队员,冷峻就能得到自己人生之中的第一枚一级狙击手勋章,指不定到时还可以得到司令员的亲自接见,不过冷峻此时更怀念自己那支完全没有了用处的反坦克步枪,可惜在这种剿匪作战中反坦克步枪根本就没太大的用处,而冷峻也从一名反坦克射手恢复原职,成为分队里的一名普通狙击手。
  “三点二十,还有四十分钟就能换哨了!”掀开衣袖露出手腕上的手表冷峻看了一下时间,这块手表是冷峻在击毙第二十个敌人时得到的奖品,一块梅花钟表公司制造的梅花手表,和主任还有大多数军官手上戴的手表都是同一种款式,不过和他们不同是,冷峻表壳上有两句摘自岳武穆满江红里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为西伯利亚作战立功士兵准备的手表,按冷峻战友说法,单凭这块战功手表,冷峻退伍后就能在人前高人一等。
  自从两个星期前在和一支游击队激战之后,冷峻所在的二十三分队便驻防在这里,一直在静静等待着,空军侦察机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发现新的目标,战争对于剿匪分队而言似乎是结束了。
  一队成搜索队形披着白色斗篷的士兵背着枪穿着雪鞋在这片冰原上艰难行军,他们警惕观察白色的冰原,似乎是想从寂静的冰原上找到一些异动,但是结果却令他们感觉失望,冰原仍旧是那个寂静的冰原,随着指挥官的命令,他们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巴甫洛夫指挥官,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达他们的营地。”穿着厚厚皮大衣的耶杜拉夫委员问身边的游击队指挥官,作为后贝加尔赤卫队第一团的政治委员,耶杜拉夫渴望尽快解决这支中国人的剿匪分队,中国人这些分队手上沾满了赤卫军的鲜血,三个月以来,已经有数千名英勇的赤军战士和社工党党员死在这群可恶的入侵者屠刀下!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
  撤到阿穆尔的外贝加尔赤军在阿穆尔州经过两个多星期的修整和补充已经恢复了战斗力,之所以能这么快恢复实力,完全得益于中日两国军队之间的猜忌和矛盾。按照美日中三国在海参崴达成的协议滨海州由三国共同占领,而阿穆尔州以及萨哈林州则由日军和美军共同协助俄罗斯政府恢复当地秩序,至于后贝加尔地区则由西北边防军和美军共同协助俄罗斯政府恢复当地秩序,实际上这种协助也就是占领。
  尽管是中美、日美合作,但是在西伯利亚唱主角的却是中国和日本,美国只是调停方和参与方。中日两国军队之间本身就存在这样那样的猜忌和矛盾,所以日军在击退阿穆尔州苏维埃赤卫队之后,就立即与其达成秘密协议,支持赤卫队在外贝加尔等中国军队控制区进行活动,受日军控制的阿穆尔州则成为了赤卫队的避难所以及主力所在地。
  几个星期以来在外贝加尔击溃的赤卫队大都在阿穆尔州森林中修整,他们还得到日军在食物、武器和药品上的支持,现在完成了休整的赤卫队,自然需要向后贝加尔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他们的攻击目标就是分散在外贝加尔旷野中的剿匪分队,按照旧军队军官们提供的建议,对付中国人的剿匪小分队最好战术就是集中兵力攻击分散驻守的部队,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耶杜拉夫委员,现在距离他们还有不到两公里,我们的士兵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现在需要进行修整,等养足精神后一口气解决掉他们,这场雪至少会下到明天。”靠在松树上的巴甫洛夫回答政治委员问题的时候,从大衣袋里拿出装满伏特加的银质小酒壶喝了一口,随后把酒壶递到了耶杜拉夫面前。
  月亮还挂在天空上,这并不是一个偷袭的好天气,除了纷落的雪花能提供些许掩护之外,但是大雪却是赤卫队最好的朋友,因为大雪天气可恶的中国飞机就无法起飞。这一次为了彻底消灭这股中国军队,远东苏维埃特意为第一团补充了四门M1902式野战炮,远东苏维埃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撤退时从要塞和仓库之中带走了大量的野战炮以及配套弹药。
  “巴甫洛夫,你觉得咱们能打败这些中国人吗?”接过酒壶喝了一口,耶杜拉夫想到外贝加尔的这些中国人,但却总感觉有些不安,他们和日本军队不同,日军在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的表现和大多数入侵者并没有区别,强奸、屠杀、抢劫是普遍现象,但是中国军队表现却像是在自己国家一样,军纪相当严明不说,在剿灭赤卫队游击队时更是不遗余力,表现得比和赤卫队有深仇大恨的皇家近卫军还要卖力,而且他们还在各个占领区建立了完整居民登记制度以及与之挂钩的食品供应制度,这一切使得赤卫队根本不可能在外贝加尔生存下去。
  “嗯!那是……”感觉纷落雪花笼罩的白茫茫雪地间似乎有些异动,冷峻连忙举起狙击步枪用瞄准镜观察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不过冷峻还是再次仔细观察了一遍,果然自己视线内开阔的雪原上出现了一些异样,多出了一些并不明显的雪包,尽管在灰亮的凌晨这些改变并不明显,但作为狙击手的冷峻记忆地形地貌特征是最基本的训练。
  “哗啦!”冷峻随手拉动枪栓,旋即打开保险瞄准一个雪包,然后仔细观察,果然它动了。
  “砰!”没有一丝的犹豫冷峻扣动扳机,伴着枪声,冷峻看到雪包处渗出些许猩红,洁白的雪地随即被染成红色,是偷袭的敌军。清脆的枪声瞬间撕破了冰原的死寂,这时后方完全隐于冰雪之中的木屋处传出了军官和士官的呼喊声,正在休息的第二十三剿匪分队被响亮的枪声惊醒了,提着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的官兵们从多座木屋中冲出后,立即进入预设防御阵地,纷落的雪花和昏暗的夜色阻碍了所有人的视线。
  “轰!轰!……”伴着接连响起的爆炸声,看着炮弹爆炸时升腾起来的橘红色火焰,是那三处明哨的位置,与此同时分队所属的60毫米迫击炮发射出的数发照明弹,把原本昏暗的雪原照得通明。
  “同志们!为了苏维埃!前进!”在偷袭失败后,在白色斗篷掩护下的赤卫队指挥员们,立即挥舞手枪站起来大声呼喊着,这些根本不是什么军官的指挥员们,此时犯下他们生平最大的一个错误,当然他们也没有机会再犯下第二次。
  “自由射击!”看着两百来米外雪地之中突然站出了数百名披着白色斗篷游击队员,原本正紧张寻找目标的二十三分队军官们便大声喊道,这些在照明弹照耀下现身的目标,是再好不过的靶子。阵地上完全被五式步枪和机枪清脆的枪声所笼罩,轻重机枪地点射以及急促而密集的冲锋枪扫射则是这一切的主宰。地面积雪和空中飞舞的雪花为赤卫队潜入提供了掩护,但是此时过膝深的积雪却成为限制他们前进速度最大的障碍物,缓慢的前进速度使得这些士兵变成了立在雪窝中的靶子,战斗没有任何悬念,仅仅只是一边倒的屠杀而已。
  “轰、轰、轰……”在二十三分队官兵们用手中武器屠杀雪地中挣扎的赤卫队员的时候,俄国人的炮击开始了,俄国人的炮击是最大的威胁,尤其是其偷袭失败之后,俄国人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的火炮。而俄国人显然明白什么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他们没有再发起进攻,而是利用手中的四门野战炮,远距离炮击二十三分队阵地,落在阵地上的炮弹掀开了阵地上厚实的冰土,飞散的破片同样夺去了数名士兵的生命,再这么打下去,赤卫军游击队只需要用炮击就能消灭二十三分队。
  在不断炮击的同时赤卫队第一团主力已经开始向二十三分队侧后迂回,以对其形成合围,按照远东苏维埃的指示,必须要集中兵力在冬季结束之前,彻底消灭这些分散在各地的中国人小分队,迫使其像日本人一样回到城镇之中,把广袤的外贝加尔重新夺回来。
  “去!告诉冷峻,带着他的反坦克枪,和一个突击队、几名狙击手一起行动,把俄国人的大炮给我敲掉,这帮子狗娘养的!”望着炮击中受伤的士兵被抬进工事内抢救,身为队长的向阳摔下电台话筒后大声吼道,临了还大骂了一句,不知道是在骂那些狗娘养的俄国人,还是在骂之前电台中被告知因为天气原因不能提供空中支援的空军。
  剿匪分队装备着大量冲锋枪、轻机枪以及重机枪,但是论其重火力却只有十几支榴弹枪和几门60毫米迫击炮,在遭遇敌军大部队或受其围攻时,便利用携带的电台呼叫空军支援,所以恶劣的天气一直都是剿匪分队最大的敌人,在这种即是夜间又是大雪纷飞的天气中,空军飞机根本不能起飞前来支援,现在二十三分队只能靠自己。
  在洁白的雪原和雪花飞舞的天空交相映衬中,一群矫健的身影夹雪急速前行,他们脚下的滑雪板扫过之处,雪花四散飞舞,他们的身形在雪原上灵若闪电左右飘移,这支小分队疾速和狂野地行进着。飞舞的雪花和凌晨时昏暗光线为穿着白色伪装服的战士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掩护,背负十五公斤重反坦克枪的冷峻奋力滑动滑雪杆以跟上突击队的速度,他们成功在游击队形成合围之前,依靠滑雪板的快速机动成功穿插到游击队的后方,游击队的炮声为他们指引了方向。
  根据西伯利亚的特点剿匪分队队员都接受过滑雪训练,用西北铝业出产的铝合金制成的滑雪板在西伯利亚深雪及冰面上回转机动显得异常轻便,这使得他们在剿匪行动时甚至于比游击队更适应这里的环境。在隆隆炮声指引下突击队发现了自己的目标——游击队的炮兵阵地,原本奋力挥杆前行的突击队员们立即停止了前进,在一公里多以外的冰原上,四门排列整齐的野战炮正在数十名士兵操作下向着二十三分队阵地发射炮弹。在发现目标后冷峻带着自己的副射手从炮兵阵地侧后方迂回,以寻找最佳射位,至于突击队则继续前进,以尽可能接近炮兵阵地,同时寻找合适的进攻机会,彻底解决他们。
  迂回到游击队炮兵阵地侧后的冷峻用反坦克步枪的牛皮背带在雪松上捆了一圈,随后便把枪管从上方插了进去,然后打了一个旋以固定反坦克步枪,在这种松散的雪地上根本没有办法架设反坦克步枪,所以只能用这种土办法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
  按照在狙击手训练营里所学,利用狙击手消除敌方炮兵威胁时,第一优先目标就是敌方炮长及瞄准手,正是他们将炮弹准确发射到己方阵地之中。给步枪上膛后冷峻便瞄准正在操作火炮的瞄准手,尽管距离远达近一公里但透过高倍瞄准镜,冷峻仍然可以看清那名瞄准手的模样,是一个留着大胡子年龄大约五十岁左右的俄国人。
  “砰!”冷峻扣动了扳机,只觉得肩头一顿枪口升腾的气流吹散了纷落的雪花,冷峻并没有再观察目标,而是再次拉动枪栓上膛,和出口德国的M50不同,作为改进产品的M50A1拥有一个十发的弹匣。
  当冷峻将右眼贴在瞄准镜上的时候,此时游击队炮兵阵地上已经乱成一团,原本正在操作火炮的瞄准手被撕成了两断,他的上半身掉到了一边,而他的下半身侧依在野炮炮架上,喷溅出来的血液将一大片冰雪染成了猩红色。被眼前惨状吓得惊慌失措的炮兵放弃了操作火炮,而是拿起步枪向周围胡乱射击,纷飞的雪花减弱了枪声在空气中的传递,使得一公里以外的枪声并不明显,而肆虐的寒风带来的风哨声更是进一步搅乱了炮兵的听觉,他们根本不知道子弹是从那里打来的。
  “砰!”冷峻并没有因为俄国人陷入惊恐而停止射击,瞄准了一名提着手枪的俄国人扣动扳机,这些游击队身上并没有军衔标识,他们使用的武器是最好的识别,在游击队中通常只有指挥官或者革命委员才能够佩戴手枪,这是他们身份的证明。在冷峻重新装弹时一直拿望远镜观察的副射手,透过望远镜看到挥着手枪的俄国人半个身子被撕碎的场面感觉不禁有些犯呕,射杀目标并没有什么可恶心的,但是像这种被M50大口径子弹击中后撕碎的身体,却让人感觉有些过于残忍当然更多的却是让人觉得恶心。
  “嗖……嗖……”除了偶尔的从头顶掠过有些稀落的子弹,那些俄国人并没有对冷峻产生任何威胁,甚至于此时他们还没有发现子弹是从什么地方打来,只是漫无目的躲在任何可以隐蔽的方向周围胡乱开枪,恐惧在他们心中漫延。
  “嗖……”在子弹破空声中那些已经被眼前惨不忍睹的场面给吓到的游击队员们看到又有一名躲在炮架后队员脑袋被子弹撕碎,被击中的脑袋像是番茄酱一般红白之物向周围飞溅,仅仅只是几十秒钟原本忙活得热火朝天的炮兵阵地就变成了屠宰场一般,终于一个承受不了心理压力的游击队员扔下武器拼命逃跑。
  装有高倍瞄镜的M50A1反坦克步枪能够对付1400米外的车辆和人员目标,边防军军官和士兵们所欣赏的不仅仅是它的射程和精确性,更欣赏它击中目标后的效果,那些幸免的敌人看到身边的袍泽被子弹摧毁时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在军官和狙击手看来,12.7毫米口径子弹的作用就像是一个战斗增效器,它给敌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大过实际效果。
  而此时突击队已经逼近俄国人的炮兵阵地,被眼前惨状吓坏的游击队员根本没有勇气抵抗手持冲锋枪的突击队员,几十秒后,在听到枪声赶来支援的游击队员到达之前,已经安装好炸药的突击队员立即滑着滑雪板离开了,在他们身后留下数声剧烈的爆炸声和伴着爆炸声升腾起的烟雾。
  ……
  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伸出的双臂将其合抱,构成京津一带的海上门户,放眼眺望,渤海形如微倾的葫芦,侧卧于华北大地,其底部两侧即为莱州湾和渤海湾,顶部为辽东湾。
  “爹!你看洋人的大兵舰!”站渔船上的渔民望着驶入渤海的两艘大兵舰,年轻渔民惊恐地说道,自打洋鬼子在自己家里打仗后,渔民就很少再见到洋人的大兵舰,这些祸害咋又回来了!
  “快!你个孬孙咋还傻站着,升帆,赶紧地,别让他们撞上了!”满面皱纹的老渔民大声咋呼着,在海上讨了这么多年生活,被洋人兵舰撞沉的船老渔民不知道见过多少,撞了也是白撞。
  渤海虽然是中国内海,但是列强们的兵舰却在这里横行了几十年,不知道多少未及躲避的渔船被他们撞沉,多少渔民因此葬身鱼腹。在老渔民咋呼声中醒过神的几个渔民连忙升起帆,同时拼命摇着桨,以躲开大兵舰。
  “东……东家,你看……那可是咱们的兵舰!”眼尖的渔民看到从巨大兵舰阴影中驶来一艘相比下像玩具样的兵舰后大声喊道,这种外形漂亮的小军舰几个月来渔民们早就熟悉了,整个渤海就只有警备舰队有这种兵舰。见已经躲开大兵舰航线后老渔民搭着手朝那边望去,的确像是警备舰队的兵舰。
  “过了辽东老铁山和胶东半岛北岸蓬莱角间的连线,咱们就算从黄海进入渤海了,咱们到家了!”站在舰桥内穿着一身少将军装的凌霄对身边方念祖说道。看着舰前前来迎接的“定海”、“宁海”两艘驱逐舰,凌霄不知道应该用怎么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是激动更多的却是感慨,三个多月前,自己还梦想成为二舰其中之一的舰长,而现在……谁能想到一切竟然会这么快呢?46天!从纽约到过巴拿马运河,再横穿太平洋中途仅到夏威夷补给一次,在警备舰队和第一舰队近一千五百名官兵竭力合作下,“康济号”和“威远号”两艘战列舰经过46天航行终于到家了!
第90章
军港内与迎接
  一个夏天的黄昏,一名海军军官带着女儿来到海边,望着无际大海、满天云霞和远方芝罘岛上的灯塔,女孩对父亲说:“爹……烟台海滨就是美,不是吗?”父亲仰天慨叹:“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得是,何止一个烟台?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很美的……”
  当女孩央求父亲带她去看一看时,父亲拣起一块卵石,一面用力向海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不冻港,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啊!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
  站在东山装甲炮台处望着海水拍击葫芦岛港人工筑成的防波堤,司马想起自己少年时曾经看到过冰心的一篇散文,冰心就是在海边央求父亲的女孩,而她父亲就是烟台海军学校第一任校长谢葆璋,那位曾经参加过黄海海战一位胸怀爱国之情的北洋水师军官。
  “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不冻港!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啊!”
  司马不断在心中重复这两句话,心中只觉无比压抑,少年时的司马或许不能理解谢葆璋当年说出这些话时的悲愤,但是此时司马却可以理解这种悲愤,现在自己的海军何尝不是被日本人和英国人挤到了这里。葫芦岛是西北目前唯一的港口,也是北海警备舰队在诺大渤海湾之中唯一的基地,尽管这里地处渤海湾腹地,驻于此处的北海警备舰队可以得到西北陆空军的保护,但这却是无奈的选择,大连和青岛被日本人占领,威海卫被英国人租借,这是无奈更是耻辱。
  “早晚有一天,得把这些地方全拿回来!”想到这里感觉有些愤愤的司马狠狠地拍了一下身边的01号装甲炮塔,它是葫芦岛海岸防御工程之中最具威力的三座大型装甲炮塔之一,司马之所以到这里就是为了视察这座装甲炮塔。
  这座海岸防御装甲炮塔是二机集团火炮厂设计师马克·阿索勒夫以美国海军舰炮炮塔为原型设计的三联装254毫米装甲炮塔,在炮塔座圈下设有弹药库,通过机械动力扬弹机将下层弹库内的弹药以垂直路线输送至炮塔内,炮塔水平与垂直方向射角调节都是电力机械助力完成,火力反应性强,也便于短时间将火力转移至其他目标,其弹丸装填也是由液压机械助力完成,保证其可以达到高达3.4发/分的射速。
  装甲炮塔上使用的254毫米火炮是目前西北制造的威力最为强大的火炮,采用身管自紧技术的52倍口径新式火炮,在近中距离穿甲能力超过此时各国普遍使用的12英寸45倍口径舰炮,而这种性能优异的火炮同时配以一种被视为机密的炮弹——六式穿甲弹,一种利用后世日本海军研究成果而制造的穿甲弹。在这个时代主力舰防御思想是把水雷防御作为水中防御重点,船舷水面下二三米左右安装防护装甲,至于水线以下由只能靠双层船底提供防护,相比船舷部完全没有任何防护。
  但是一年前英德主力舰队进行的日德兰海战,证明炮弹在水中的弹道也有一定效果,在英国人调查被德国主力舰射出的大口径炮弹命中击沉的英战列巡洋舰玛丽女王号沉没原因时,发现其被落到该舰前海面上主炮弹击沉,推翻了以前的定论。德国人射出的炮弹钻入水中后一直前进命中没有任何防护的玛丽女王船舷部,直接导致其沉没。
  根据这个战例,1923年日本海军在停建的“土佐”战列舰船体上作了大量此类射击试验,证明其具有实战价值,取得炮弹水中弹道性能的珍贵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与开发水中弹道出色的主炮弹。而西北制造的六式穿甲弹正是利用日本海军这一研究成果,将六式穿甲弹尾段作成具有630锥度,当炮弹与水面成17度夹角落入水中后,它在水下的弹道不再是继续以曲线下沉,而是逐渐改成与水面平行的路线向前进,并且这种状态能保持一段时间大约25米左右,在一定条件下炮弹能当鱼雷用,这比直接射击军舰水线以上厚甲防护部位有效多了,而且炮弹速度高、尾迹不明显,比鱼雷更难于规避。
  尽管水中弹击中敌舰的例子只是个位,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巧合,但是有总比没有强,正是抱着这个念头,司马才会引用这种实际上效果一般只是偶然发挥作用的穿甲弹,当然仅仅只是通过修改弹尾以改进其水下弹道性能,而不是像二战时日本海军那么偏执,把水中弹视为决胜武器,甚至研发了以优先满足水中弹道性能为基础的九一式穿甲弹。
  “成章,去海校!”慢慢平静下来的司马对身旁的沈鸿烈说道,这次来葫芦岛除迎接从美国归国的两艘战列舰之外,还要对葫芦岛这个西北海军基地进行视察,而作为承载北海警备舰队也是中国海军未来的海警学校自然是这次来葫芦岛视察的重中之重。
  海警学校这个全称为北海警备舰队军官训练学校,在世人眼中是有些不伦不类的海军学校,论其规模已经不亚于已经建校四十一年的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海警学校的范本就是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包括第一任校长沈鸿烈在内,海警学校建立时的师资力量也全部来自留学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军官,因此海警学校的章程、课程等几乎全部以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为范本,悉数照搬。
  海警学校的学员和江田岛海军学校里的学员一样在学习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有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同样是特别严格甚至残酷。以至于当大量因革命而逃到中国的前俄罗斯海军军官进入海警学校出任教员后,他们中曾参观过江田岛海军学校的军官,甚至用“第二江田岛”来称呼海警学校,因为两所学校从校舍直到校规都太像了,不过这种称呼却让以日本为假想敌的学员们非常不满,不过习自江田岛严格甚至有些残酷的学习和训练的目的,就是为击败哪怕只是一艘巡洋舰的吨位也超过整个海警舰队的日本海军。
  什么是海军的战斗精神,它的精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见敌即战,不畏强敌、不惧牺牲、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即使明知不敌也要毅然出击、战斗到底,以牺牲和鲜血摧垮敌人的心理和意志。从历史来看,在最后关头海军往往比陆军表现得更加坚定顽强、更加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海警学校操场上,在持旗学员带领下一千一百名学员从检阅台前走过的时候,看着台下穿着水兵服的年轻人,司马明白或许中国的海魂仍在,至少在他们身上,司马看到了隐隐透出的海魂,一种依靠强烈复仇心理建立起来的海魂。
  十年建立陆军,百年建立海军,而耗费百年建立的就是海军的灵魂,一支没有海魂的舰队即便是装备上最强大的战舰最终结果也是葬身鱼腹,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北洋之后无海军”之词,指的正是在北洋战没之后随之失去的海魂,而共和后论为内战工具,一次又一次在各个军阀以及政党金钱收买中倒戈的共和中国海军似乎也是在印证着这一点。
  可是通晓历史的司马知道在抗战初期同样弱小至极的共和中国海军可用悲壮来形容,他们实力或许不及日本一艘主力舰,但是却依靠“雪甲午耻”的信念支撑起来的意志战斗不止,而现在海警学校和北海警备舰队所传承的正是这种信念。
  “勿忘甲午!”在这些年轻学员走过检阅台的时候,没有任何煽情的演讲只有简单的四个字!
  “雪甲午耻!”这是海警学校的校训!也是他们这一代学员的使命,同样是国家对他们的期许,誓雪甲午之耻是每一名海军官兵的使命和梦想,二十三年了,这个梦想一直在中国海军官兵心头挥之不去。
  “亚历山大,我敢说二十年,只需要二十年,只要拥有足够的战舰,他们就一定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击败日本海军。”教员席上的伊万·马里科夫上校对身边的同僚说道。
  “如果有一天他们和日本海军开战的话,我会捐出我一年薪水定制一发炮弹给他们,让他们在炮弹上写上‘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礼物’。”经历过对马海战并将其视为毕生耻辱的亚历山大·梅杰柯夫在回答伊万的同时凝视这些学员,这是我的学生!亚历山大·梅杰柯夫在心中如此想到。击败日本海军同样是自己的梦想,现在自己的梦想在他们身上将得到延续。
  日本报纸曾经用“两个败将的结合!”来形容葫芦岛海警学校,因为他们的教员组成是中国海军军官和俄罗斯海军军官,尽管学校中中国教员大多毕业自江田岛,但是在日本人眼中他们背后的国家仍然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至于学校中前俄罗斯海军军官自然不用多说,他们中不少人曾经参加过对马海战,败的比甲午时中国还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日本报纸才会用嘲讽的口吻看待海警学校。但是日本人用手下败将的眼光看待这里时,却忘记了一点,当战败的耻辱转化成复仇雪耻的动力时,会发挥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威力,终有一天它将会用自己的表现证明,失败并不意味着失去灵魂,有时也是对灵魂的一种锤炼。
  葫芦岛依港而存,现在的葫芦岛港比后世港口规模大出了约三倍以上,港口内海岸一直绵延超过7公里之多,之所以不惜巨资建立这样的大型人工港口,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将是北海警备舰队仅有的基地。从张家口延伸至港口的铁路,使得这里同时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出海口,现在这座规模庞大的人工港不过刚刚完成一期工程而已,完成全部工程至少还需要数年。
  建筑风格单调的房屋组成葫芦岛几条并不算繁华的街道,因为天上漂着雪花的原因,在街道上行走的葫芦岛市民已经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甚至于显得有些空落,而不时可以看到两人成排三人成队穿着深蓝色海军大衣的警备舰队水兵,提醒人们这里是一座纯粹的海军城市,这里的一切都是因海军而存在,即便是这里的普通市民,他们的家人同样大都在为海军工作。
  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位于人工港西侧,这座拥有十六座船台和六座船坞的造船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造船厂,其规模仅次于中华船业集团刚刚投资建设的长兴岛造船厂。这个海军造船厂是西北唯一的造船厂,北海警备舰队现有的军舰制造及改造都是在这个船厂进行,葫芦岛船厂正在建设的04~06号船坞同时还将成为全中国能够容纳两艘相当于“祖国号”同级大型舰船入坞维护、保养的船坞,而这三座大型船坞实际上是为未来制造大型主力舰作准备。
  尽管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从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都未曾接受民间或国外的商船订单,但是来自警备舰队的军舰订单,已经足够让这座新建船厂成为目前中国最繁忙的船厂之一,为了赶进度造船厂内数千名工人排成三班,日夜不停赶班加点的建造警备舰队定购的军舰。
  造船厂自建的第一艘军舰是北海警备舰队现在的主力军舰“定海”级驱逐舰,这是一种新锐的“大型”驱逐舰,这种九百吨级的驱逐舰自服役起就成为渤海湾和黄海的一道靓丽风景,而迫切需要反潜舰只的英国人在“定海号”级驱逐舰服役之后,曾一度希望租借这种性能优异的驱逐舰用于商船护航,不过被警备舰队司令沈鸿烈断然拒绝,警备舰队只有这么几艘军舰,租借?沈鸿烈自己都想从外国租借军舰。
  03号船坞是海军造船厂建成的第一座大型船坞,和船厂其他船台、船坞一样船坞建于一座掩蔽式建筑物之中,由钢筋混凝土和型钢、石棉瓦等建成的掩蔽所长约300米,宽约95米,这座由后世工程公司设计的船坞按照其设计规格可以并列容纳建造两艘4万吨级商船,这座03号船坞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容纳“祖国号”进坞维护的大型船坞。
  从海警学校离开之后,司马在沈鸿烈等人陪同下来到这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封闭式船坞,尽管船坞四周大量的窗户使得自然光线可以照入船坞内,但是数千盏照光灯仍然把埯面照得灯火通明,而电焊的弧光在船坞内闪耀着,气铆枪的声音和刺耳的电钻声混杂在一起,让未戴护耳的司马一行觉得心里难受。
  上千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紧张工作着,并没有任何人理睬这些或穿着将官军装或穿便服的来访者,包括司马在内都需要小心的给忙碌的工人让路,此时官职和沈鸿烈等人肩章上的四棱将星在这里并没有任何影响力,在船厂之中技术人员和工人才是主角,至于这些人只是一些“碍事”的访客罢了。
  司马一眼就认出在船坞中躺着的十二条正在建造中的驱逐舰,他们就是北海警备舰队第一种远洋驱逐舰“镇海级”驱逐舰。鉴于警备舰队需要真正大型驱逐舰,为了弥补海军舰船部的设计压力,所以“镇海级”驱逐舰是按照司马提供的部分基本图纸制造的,他的原型是二战时美军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实际上司马提供的图纸是船体部分详细施工图纸,而负责舰船设计制造的海军舰船部则是在此基础上为其加装武器。
  “镇海级”和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差异并不大,排水量同样为2100吨,主炮是五座单管仿维克斯式55倍130毫米舰炮,两座五联装533鱼雷发射管,十余座小口径机关炮加上四座深水炸弹投放器,两座在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的蒸汽轮机功率尽管不及弗莱彻级驱逐舰动力强大,但是仍然可以让“镇海级”达到34节的惊人高航速。
  “明年这十二艘镇海级就能加入警备舰队了,然后还要造至少八艘巡洋舰,到那时咱们警备舰队也不至于只有两艘光秃秃的战列舰,等以后咱们还要造更大更强的军舰。”
  看着这些同时开工的驱逐舰,司马面带喜色对身边的沈鸿烈说道,司马好像看到了中国海军的未来。之所以选择以弗莱彻级驱逐舰为原型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是二战美国研制最成功、制造数量最多的一型驱逐舰,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预制件生产线技术进行生产,在船厂的总装船坞和船台上进行总装,数以千计的铆工、焊工只需要不分昼夜轮班工作,将预制生产出的船只部件铆焊在一起,只需要几个月甚至于更短的时间。
  尽管建造速度可以用神话来形容,但是性能却丝毫没有降低,其性能远优于其它国家同级驱逐舰,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选择这种性能优异被称为应急产品的军舰,作为北海警备舰队的主力驱逐舰,至于原本不足千吨的定海级驱逐舰,则只是过渡产品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