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730

  低级军官和文职人员匆忙拿着各种文件、资料在作战指挥室内穿行着,电话声、电报声、军官们的争吵声、长官的训斥声音络绎不绝的在作战室内响彻着,这里的一切都是一如既往、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按照它固有的方式。
  “是祖国的需要把他们聚集到了这里。”看着作战室内忙碌着的军官们司马在心中自说道,现在边防军指挥中心内大多数参谋军官,都是在动员令下达后,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职业军官,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很单纯,一是在这场战争中为祖国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现在的北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并不重视这些军官学校出身军官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他们的亲信,也正因为如此,即便他们在内的北方军和省陆军中大都只不过是担任个闲置,在西北发布动员令之后,这些军官立即就赶赴了西北,置身于这场神圣战争之中。
  那些低级军官和文职人员在看到司马经过的时候,都停止了脚步立正敬礼,对于这些年轻而狂热的年轻人而言,对司马他们有一种打心里的崇拜。
  “各位请继续工作吧!”看着这些年轻军官和文职人员看着自己的眼神中带着敬佩,司马不禁有一种飘然的感觉,这种被人崇拜的感觉很舒服,于是司马便微笑着对他们说道,然后便径直朝高层办公区走去。
  “放弃占领上乌金斯克?”听到百里的建议司马不禁有些错愕,百里现在还是坚持他最初的想法,和俄国人打场规模有限的战争,而不是在现在和其打一场全面战争。
  “是的,我军占领上乌金斯克,对我们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现在俄罗斯所需物资的60%依靠海参崴进口,再经西伯利亚铁路运抵欧洲前线,西伯利亚铁路可谓是现在俄罗斯的生命线,而上乌金斯克正位于西伯利亚铁路中段,一旦我军占领上乌金斯克,届时西伯利亚铁路必将被切断,这一点无论是俄罗斯或是协约国都不愿意看到。尤其是协约国,根据目前彼得格勒的情报,俄罗斯已经向协约国承诺将在下个月对德军发起进攻,因而协约国对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现在三国公使不是已经介入其中了吗?正因为如此,一旦我军占领上乌金斯克,必定会在协约国中引起震荡,协约国不会坐视我们占领上乌金斯克,甚至于届时会插手其中,所以现在并不是占领上乌金斯克的时机。”
  “主任,上乌金斯克在我们手中,我们就会变成一个靶子,但是,如果说上乌金斯克在俄罗斯人手中,面对着我们兵临城下的威胁,俄军必定会加强上乌金斯克防御,以确保上乌金斯克不失,那么他就会变成俄罗斯人的包袱,而不是我们的。有时候防御也是一种进攻,我们可以在上乌金斯克以南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届时上乌金斯克就会变成一个像欧洲西线战场一样的僵局,我们根本不需要占领那里,我们要把那里变成俄军的绞肉机。我们不占领上乌金斯克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上乌金斯克是俄军的死穴,对于俄军来说他是必守之地,但不是我们的必攻之地,俄罗斯太大了、西伯利亚同样太大,上乌金斯克在俄军的手中,就会变成一个磁石吸引着俄军把他们的军队从远东、从欧洲调到那里,以确保上乌金斯克不失。掌握着空中以及炮火优势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上乌金斯克变成俄军的油锅,用炮击和轰炸消耗俄军的血液,让他们在上乌金斯克慢慢流血,只要我们控制主动权,那么何时占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蒋百里向司马解释着自己的意图,用上乌金斯克吸引俄军主力,利用空中和炮火优势,把那里变成俄罗斯的绞肉机,消耗他们的血液。在蒋百里看来,尽管现在俄罗斯已经非常虚弱,但是仍旧保有余力,只有把他的余力耗尽,让其意识到没有胜利的希望,他们才会退让。
  按照蒋百里的构想,西伯利亚实在是太过于广阔,按照边防军原定的计划,是攻克上乌金斯克之后,即沿铁路线向东西方向进攻,而后战场随着铁路线的延伸而向东西方向延伸上千公里,到时胜利的天平就会偏向俄罗斯,但是如果说俄军为了保护上乌金斯克,而把军队集中到上乌金斯克呢?
  “让俄军流血?百里,说说你准备怎么打这一仗。”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司马脑中想起德国参谋长法肯汉的话,一年前法肯汉曾经希望让法国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但是结果反而是德国接受了法肯汉的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不过司马却要承认至少在眼下看,蒋百里的提议符合时下现状,逼而不占,攻而不克,但是战场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西北手中,何时占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是决战的时机而已。
  “司马,准确地说,我们不是要给俄罗斯放血,而是在放远东的血!我们如果要吞下远东,就必须要给远东减肥!否则撑死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占领上乌金斯克的目的是为了切断远东和俄罗斯的联系,为以后打下基础,与其切断他,倒不如利用他,利用上乌金斯克这个俄罗斯人自己给远东准备的伤口,我们就在这里,把远东最后一点血榨干!等到远东把他最后一名士兵投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远东的大门都将为我们打开!现在的远东距离动员枯竭已经只是一步之差而已!”蒋百里指着地图说道。把上乌金斯克变成一个磁铁,消耗俄罗斯在远东最后的动员潜力,当远东潜力被耗尽的时候,那么也就到了真正决战的时候!
  “上乌金斯克?占领、放血、决战?”看着位于地图上的上乌金斯克,司马皱眉凝视着这座处于战略要冲的城市,他连接着俄罗斯和远东,而唐努乌梁海师,现在距离那里不过只有三十多公里,占领了那就是切断了远东和俄罗斯的联系,为下一步行动打下基础,不过一个虚弱的远东,反而更符合下一步的计划。
  协约国不能接受西北军占领上乌金斯克已经成了定局,但是如果这场仗不打下去,西北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政治资本,为将来做打算,而且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谋得扩大中国的利益,早已经是既定政策之一,这场战争无论如何都得打下去。
  之所以决定接受三国调停和俄国开始和谈,实际上司马就是抱着能够拖上几个月时间,以训练出足够的军队,现在的俄军实力不足,同样西北军也是实力不足,西北军只有十万军队,新动员的部队仍然在训练之中,在这些部队完成训练之前,即便是占领了上乌金斯克,西北军也没有足够的军队,按照计划沿铁路线向东西方向进攻。如此一来在上乌金斯克对峙,反倒成了最好的选择,而且可以把原本分散在铁路线周围的俄军集中到上乌金斯克,为下一步决战做好准备。
  “百里!如果我们在上乌金斯克不动的话,到时怎么向国人交待!国人可是满怀期待之心等待着我们胜利的消息!”一拖下去无疑很符合西北的现实情况,但是司马却不知道如何向国人交待,这场仗几乎完全是靠着国防债券在支持着,如果没有胜利的消息,那么到时国内民众会怎么想?
  “中东路!协约国不能接受我们占领上乌金斯克,说白了就是运输的问题,中东路和上乌金斯克不同,没有中东路俄国人还有环阿穆尔支线可用,到时我们还有商量的余地,只要我们收复中东路主权!这么一个胜利的果实,足够向国人交待了!而且那里只有俄军一旅护路队,我们完全可以一战定乾坤!”一直未说话,而在那里静静思考着的蔡锷指着地图上的中东路说道。既然国人需要胜利,那么中东路无疑是最适合的地方,即不过分刺激烈强,同样可以让国人满意!
  位于贝加尔湖以东66公里的伊尔库茨克是伊尔库茨克省府,同样也是伊尔库茨克总督区首府所在地,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行政中心。1686年建为要塞,19世纪成为俄国同中国重要贸易转运点,由YakovPokhbov领的俄罗斯探险家建立伊尔库茨克后,在近300年历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西伯利亚考察基地、流放地和淘金城。伊尔库茨克在很多方面被人们认为是西伯利亚的心脏,它距离贝加尔湖很近,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较大的客运货运集散地,以至于有俄罗斯作家写到,“没有到过伊尔库茨克就是没到过西伯利亚。”
  “快!快点把飞机组装起来!”在安加拉河从贝加尔湖流出后,形成一个大的湖湾,号称伊尔库茨克海,风景宜人湖岸处屹立着的教堂群附近开阔草坪地带上,数百名身着军装的俄罗斯军人在草坪上忙活着,这些俄军士兵两、三人一组,抬着用云杉木和帆布制的蒙布机翼,在军官们的招呼下,在草坪上为飞机安装机翼。这些飞机是根据临时政府的命令从彼得格勒调派至远东的俄罗斯第三航空团,他们装备的飞机是法国援助最新型的“斯帕德”战斗机,装备着这种性能最为优良战斗机的第三航空团需要击落中国人的飞机,以确保上乌金斯克的安全。
  “瓦西里,从目前掌握的情报上看,中国人的飞机应该是最新式的单翼飞机,听说他们比声音飞得还快!也许我们去那里也是徒劳的。”望着草坪上飞机翼间支柱与张线,已经在勤务人员努力下安装完毕,弗拉基米尔不无担心地说道,那些模糊的照片和种种谣言让弗拉基米尔不禁对未来充满了不安感。
  之所以选择在伊尔库茨克就把飞机从火车上卸下来,正是出于对中国航空军的恐惧,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利用第三航空团把飞机从火车上卸下来还未组装的时候,就发起攻击,这些无法起飞的斯帕德战机无疑是最好的目标。
  “弗拉基米尔,比声音还快的飞机永远不可能制造出来,一切都不过是谣言罢了!等到我们到达上乌金斯克之后,随着中国人飞机被击落,谣言自然会散去。”见自己座机已经组装完毕,而勤务人员正在那里为自己077战机装着弹药,瓦西里对于在西伯利亚流传着的种种谣言,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只有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西伯利亚农夫们才会相信这种谣言。
  作为第三航空团最优秀的也是唯一的王牌飞行员,击落了六架德国飞机的瓦西里自然有骄傲的资本,在瓦西里看来。中国人的飞机之所以能够横行后贝加尔天空,根本原因不是他们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在后贝加尔的空中,根本没有俄罗斯飞机,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可以横行。
  “但愿吧!不要忘记中国人每天可以制造十几架甚至于更多飞机,而我们所有的飞机都要从法国、英国进口。”听到瓦西里自信满满的话语,弗拉基米尔并没有因为瓦西里的话而感觉轻松,根据领事馆的情报,自从中俄交战以来,每天都有十几架飞机从中华飞机制造公司北飞,这才是最让我恐惧的地方,即便是第三航空团击落了现在前线所有中国飞机,他们仍然可以制造出大量飞机,这才是最让人恐惧的地方。
  “工业上的差距并不是勇敢所能取代的!”听到团长的话后,瓦西里脑海中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望着草坪上属于第三航空团的五十六架斯帕德战机,瓦西里知道第三航空团的飞机被击落后无法得到补充,而中国人却不一样,他们在被击落一架的同时,就可以得到多架补充,无论第三航空团击落多少架中国飞机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十数分钟之后,那些被组装好后已经完成了起飞准备的斯帕德战斗机纷纷依次驶离了草坪,在两百马力依斯帕诺发动机推动下飞上了蓝天,正是这种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发动机成就了斯帕德。五十六架斯帕德战机径直向位于东方的上乌金斯克飞去,而第三航空团机械师和所有的配件、油料,将继续用火车从伊尔库茨克向上乌金斯克运去,这一切都是为了安全,在伊尔库茨克组装好的飞机,到达上乌金斯克之后,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雄伟浩瀚的贝加尔湖位于一个极其美丽的环境中,她的河岸被森林覆盖着,河岸上高耸着陡峭的、被冰雪覆盖着的巴尔古津山山峰,湖呈长椭圆形,似一镰弯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景色奇丽,令人流连忘返。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当第三航空团五十六架飞机从贝加尔湖上空飞过,这是贝加尔湖空中第一次飞过人类飞行器,俄罗斯第三航空团的飞行员们从空中鸟瞰着贝加尔湖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它如画的风景的同时,在二百公里之外的恰克图前进机场,此时同样有一批蓝灰色的战机起飞了,这些机翼上描绘着飞虎机徽的FH-1式战斗机,在350马力强劲发动机轰鸣声中飞上了天空,上百架战机刺破了恰克图的碧空。
  “共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今日天气晴朗,按照西伯利亚猎人的说法,今天是一个狩猎的好天气,第一、二、三联队108架战机于今日上午九时十二分,依次起飞,将在这个难得的好天气中,执行航空队第一次狩猎飞行……”在一百多架战机带着轰鸣声刺破恰克图碧空的时候,在用圆木制成的简易塔楼上,一名年轻航空队见习参谋,用钢笔在日记本上如此记录道。而此时前进机场上所有官兵目光都投向上空中那些渐变成黑点的飞机。每个人都知道航空队这次出击和过去不同,这是航空队自从组建以来,第一次面对空中的对手,第一次进行空战。
  早在俄罗斯第三航空团在彼得格勒将飞机装上火车后,从那列火车驶离彼得格勒开始,无数双眼睛就在一直在关注着那列火车,尤其是火车上的第三航空团,独享了掌握制空权美妙的西北军,绝不可能坐视俄罗斯人企图掌握制空权打算。
  当俄罗斯第三航空团在伊尔库茨克将飞机卸下开始组装的时候,早已做好准备的第一、二、三航空联队,在俄罗斯第三航空团飞上天空后不久,也飞上了天空,西北航空队总部并没有选择在其组装飞机时将其消灭在地面上,而是选择了空战,只有在空中消灭俄罗斯第三航空团,才能最大限度威慑俄罗斯人!一次干脆利落的空战,将会使俄罗斯人明白一个事实,空中是谁的天下,西北航空队从未进行过任何空战,但是过去的训练,让航空队军官和参谋们相信,这绝对会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飞机性能摆在那里。
第43章
愿上帝保佑吾皇
  对于上乌金斯克市民和城防部队而言,西历1917年5月26日,无疑是一个让人感觉愉悦的日子,万里无云的晴空,微抚的仍然带着些许凉意的春风,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让人们感觉愉悦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近来压抑在人们内心的阴霾,终将要散去。上乌金斯克的人们之所以携家带口穿着盛装,来到位于城效这片属于某一个布里亚特贵族赛马场上,就是为了欢迎他们早早期盼的俄罗斯第三航空团的到来,每一个人都相信,只要第三航空团来了,那些让人担惊受怕,做恶梦时都会惊醒的中国飞机,也许就会从上乌金斯克的天空消失。
  “来啦!他们来啦!”这时听力较好的人指着西方天空大声喊道,人们纷纷昂着头朝西方天空中望去,那些穿着盛装、打着花伞的淑女、贵妇们同样目光热切的朝空中望去,她们早都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在第三航空团中为自己找一个情人或者恋人。过了好一会,西方天空中出现一片小黑点,还带着些许轰鸣声,显然第三航空队到了!早就期待他们到来的上乌金斯克市民们望着越来越近的黑点,心头不禁轻松了许多,噩梦终于就要结束了!
  “他们是在欢迎我们!”在空中引导编队飞行的瓦西里,望着预定降落的赛马场周围那些或白或黄各种纷彩的颜色,瓦西里知道那是前来欢迎人群的服装颜色,望着赛马场周围五颜六色的色彩,瓦西里不禁冒出了一个在这里为自己寻找几个漂亮情人的念头。
  而此时上乌金斯克以南六千米空中,西北航空队第一、二、三联队的战机也几乎同时到达了上乌金斯克,居高临下的航空队飞行员们,可以清楚看到数公里外那些机翼、机身上涂着黄绿迷彩的斯帕德战斗机群。发现了目标的机群像是一群嗜血狼群发现了羊群一般,随着先导指挥机摇动了机翼,发起了攻击信号,已经变成攻击队形的机群,立即冲着目标俯冲而去。
  正在地面上的市民们纷纷庆祝噩梦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一阵黑点出现在了南方的高空,望着空中那些突然出现黑点,和隐隐传出发动机的轰鸣声,人们被惊呆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梦魇突然再次毫无征光的重返人们心头。
  “是中国人的飞机!”突如其来的中国飞机,着实让瓦西里为之一惊,瓦西里大叫着一边摇动机翼发出了分散缠斗的信号,但是此时显然已经晚了,高速俯冲逼近的FH-1用弹雨阻止了他们企图分散的意图,除了少数几个漏网之鱼外,第三航空团此时仍然保持着密集的飞行编队。
  像战术课上一般,从相对高度冲着俄军机群俯冲而去的鲁想,借着瞄准套环瞄准一架斯帕德战机后,在距离数百米外立即按下了发射钮,FH-1机翼上立即喷射出六团火龙,曳光弹在空中划出的弹道笔直飞向了那架斯帕德战机,该机立即烟火飞腾,拖着一道黑烟侧旋冲着地面下坠着。
  一击得手后,鲁想一边兴奋狂叫着,一边按照教材上的规定,立即高速爬升脱离,尽管边防空军和欧洲空军一样将盘旋格斗视为空战的主要战术,但是更多的时候,边防空军却信奉“占领相对高度、俯冲攻击、快速脱离”的战法,尤其是对于速度超过现在各国战机30%的FH-1战机而言,这种战术更能发挥出FH-1的速度优势,而且战术相对简单,尤其是在攻击这种密集编队俄机。
  “妈的!”依靠着纯熟飞行技巧躲避了中国飞机多次缠斗攻击的瓦格里大声叫骂着,在躲避攻击的同时,借着余光看着空中中国战机两机一组,像是雪狼一样娴熟地攻击着那些侥幸分散,但是却立即陷入另一个危险的少数几架分散开的第三航空团飞机。这些侥幸分散的斯帕德,完全陷入中国飞机狼群一般的扯咬之中,几乎刚一摆脱攻击,立即就会迎上另外两架编队攻击的战机。
  中国战斗机如同牧童放羊一般,只要俄机企图分散开,就以猛烈火力将其赶回队形,再集中火力射击飞行队形密集的俄机,在FH-1强大的火力打击下。俄军机不断中弹拖着黑烟向地面坠落,甚至出现同时有数架飞机起火坠毁的壮观场面。
  还有一些飞机被凌空打爆,凌空爆炸的飞机带着燃烧碎片,拖着焰尾向地面坠落,与此同时,在地面上原本准备欢迎第三航空团到来的上乌金斯克市民们和城防部队士兵们,几乎都是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场短暂而激烈的空战,上乌金斯克周围那些用野炮临时改造防空炮,并没有开火,他们怕击中自己人的飞机。
  “嗖……嗖……”正在追击着这架尾翼上标有飞行指挥官标识的077号斯帕德时,鲁想几次攻击失手后不觉加大油门,发动机怒吼起来,而同时身体也好象被紧紧压在座椅上,眼看俄军这架飞行指挥官的座机就在眼前,只见对方猛地拉高跃升,紧接着一个剧烈横滚,鲁想眼睁睁看着对手在头顶掠过,而自己一下子就冲到了前面!
  “糟糕!”一见自己冲到了前方,鲁想立即意识到已经失去了取胜机会,之前这架077利用娴熟的技艺多次摆脱攻击,让鲁想明白自己和他进行缠斗无疑是不智之举,于是鲁想几乎未做一丝考虑立即拉起飞机,想利用FH-1战机高速优势加速脱离。
  此时瓦西里已经将座机恢复到了水平状态,见对方如愿超过了自己,于是瓦西里便一压操纵杆,这时拉起的中国战机正好将机侧暴露给了自己,瓦西里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随即按动了发射钮。
  “哒……哒……”斯帕德战机的两架机头机枪立即喷吐出了火舌,尽管枪口焰影响了视线,但是瓦西里还有坚信这么近的距离,自己绝对不会失手,那怕击落一架中国人的飞机也好,第三航空团的荣誉都将会得到维护,正因为如此瓦格里才会不顾一切攻击这架不走运的中国飞机,完全无视有两架中国战机,已经尾追而来,甚至于耳边已经响起了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随着后背传来撞击感,望着已经拖出黑烟的中国飞机,感觉到力量急剧流失,已经无力操纵的瓦西里,知道自己捍卫了第三航空团最后一丝荣誉。
  “乌拉!乌拉!乌拉!”在赛马场上原本准备迎接第三航空团的市民,此时怀着一种敬畏之心仰望天空,看着一架又一架俄国飞机被中国人击落,当看到那架黄色尾翼俄罗斯战机,不顾一攻攻击着中国飞机,在那架中国飞机拖出黑烟向西坠去的时候,而此时黄色尾翼的俄罗斯战机在两架中国飞机攻击下向地面坠落而来。
  观看着这场激动人心空战的上乌金斯克市民大声高呼着,看着那架坠落的黄色尾翼战机,不知道是谁开口唱起了那首被废弃的国歌。
  “愿上帝保佑吾皇!让国家的光辉,领导我们的一切,去追逐光荣,训导我们,沙皇!祈寻神圣的梦想!祝福啊,愿上帝保佑吾皇!”
  歌声响彻在上乌金斯克这座古老的城市中,而此时人们已经完全忘记临时政府已经将这首国歌废止,对于这些有些激动,同样感觉到悲伤的人们而言,好像此时只有这首歌能给他们带来勇气。当上乌金斯克主教穿着盛装,出现在赛马场上为第三团飞行员们作着弥撒的时候,市民们纷纷跪拜在十字架前,划着十字架,为俄罗斯祈祷或者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
  “五十六比一!”短短十几分钟,一场一边倒的几近于完美的空战,以西北航空队完胜而告终,当最后一架斯帕德战机被击落之后,在那些蓝灰色飞机用胜利者的姿态飞过上乌金斯克上空的时候,在上乌金斯克城内外,即便是那些脖颈上系着红布条的铁路工人都仰望着天空,脸上带泪大声高唱那首废弃的国歌,他们是在祝福沙皇,但是同时也是在为俄罗斯祝福着,也同样是在为那些勇敢的第三航空团飞行员们祝福。
  “嗡、嗡、嗡……”望着边防空军机场上停着的十八架H-1型重型轰炸机,看着这些轰炸机庞大的身躯,和他们发出的巨大轰鸣声,身为总设计的洪峰感觉到自己开创了一个历史,十八架H-1型重型轰炸机,今天将从这里起程,执行第一次轰炸任务,目标上乌金斯克俄军军营。
  “洪先生,你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轰炸机!”听着耳边轰炸机的轰鸣,心情不错的司马笑望着这十八架轰炸机,这就是西北制造的重型轰炸机,由自己亲自命名H-1型重型轰炸机,看着这些模样有些怪异的“大型飞机”,司马知道如果以后世的眼光来看,H-1这种双翼重型轰炸机无疑可以用简陋来形容。采用空心薄钢铁焊接的机体结构、木制蒙皮、泡桐木和薄型钢管构成的翼肋,布制的机翼蒙皮,H-1几乎就是采用了西北航空技术和一战时主流技术的混合产物。西北式的机身结构,一战主流式的双层机翼结构,如果说这架轰炸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恐怕也就只有它相对“庞大”的载弹量,较快的速度,还有“惊人的航程”。
  当然最为特别的还是它恐怕是第一种采用封闭式座舱的飞机,内置弹仓可以挂载一点五吨炸弹飞行一千三百公里,如果只携带八百公斤炸弹,他可以达到惊人的2650公里航程,还有分布在前后左右以及机腹下多达五架自卫机枪,这五架自卫机枪一定程度为H-1提供了几乎360度自卫火力,在这个时代,H-1无疑是最出色的轰炸机,至少从目前来看。
  “我们现在正在设计四发轰炸机,他会飞得更远,更快,带更多的炸弹,俄罗斯人造的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是全世界第一种四发轰炸机,但是伊里亚·穆罗梅茨的性能还赶不上双发的H-1,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当第一架重型轰炸机带着巨大的轰鸣起飞的时候,洪峰望着已经起飞的H-1型轰炸机,激动得不能自抑地说道。
  “老板,有了它的加入,边防空军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进攻力量,边防空军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望着空中飞离的轰炸机群郑培林激动地说道,作为边防空军第一任司令,郑培林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兴,5月26日完美的一边倒的空战胜利给西北航空队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单独建军,在西北边防军序列中多了一个边防空军序列,同时5月26日还成了空军节,甚至于在西北边防陆军还没有陆军节的时候,西北边防空军便拥有了一个自己的节日。
  现在随着这十八架大型轰炸机的加入,西北边防空军的轰炸能力得到了根本改变,以后会不断有新的大型轰炸机补充进边防空军,西北边防空军无疑会完成一个质地转变,用老板的话说,就是完成一支战术空军向战略空军的转变。
  “培林,战争打到了最后,飞机会被击落,军舰会被击沉,只有两条腿、一杆枪的步兵,最后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边防空军和边防陆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仅靠自身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边防空军的用途就是争夺制空权,轰炸地面目标,为步兵进攻扫清道路,同时对敌人纵深展开战略轰炸。边防空军出自边防陆军,包括你也是!记住这一点,还有战争胜利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知道吗?”见郑培林这么说司马便开口略带教育的口吻说道。
  现在“大空军”的思想开始在边防空军中漫延着,司马不反对大空军,也支持空军致胜论,但是这种致胜论是建立在和陆军合作的基础上。
  “是!老板,是我冒失了!”听到老板训话郑培林连忙立正服从道,这时郑培林才发现自己好像有些飘然了,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出身,老板的提醒让郑培林连忙开始在脑中反思了起来。
  “这在天上怎么这么冷!早知道应该多围条围巾!”穿着一身皮衣的温安杰,坐在吊带式座位上,看着伸出机舱枪管散热筒上的白霜,感觉身上有些凉意,于是便叫骂着。对于原本是步兵机枪手的温安杰,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打机枪打到天上来,就像现在这样,虽说在天空飞好像很威风,不过对于温安杰而言,温安杰更乐意在地上打仗,至少在陆军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枯燥乏味的飞行。
  “温上士,这些炸弹不会爆炸吧!”同样坐在吊带左侧的机枪手看着一米开外两个炸弹挂架上卡着十枚标识着“100KG高爆”字样的炸弹,看着炸弹距离自己这么近不禁有些担心。虽说知道这些炸弹是触发式,只有在自由下落过程中解除保险,然后撞到地面时爆炸,炸弹上的一个小螺旋桨在炸弹向地面坠落气流中会通过旋转从炸弹脱落,从而解除保险,一旦小螺旋桨脱离炸弹,甚至一点点碰撞也会引起炸弹爆炸,只要小螺旋桨还在炸弹上,炸弹就没有危险,不过距离炸弹这么近,难免会有一些担心。
  “快到达目标了!大家做好准备!”就在这时从驾驶室传出机长的吼声,原本正准备回答的温安杰连忙从吊带下来,站在木质舱板上,像训练时那般拉动枪栓,操作着侧机枪,准备随时扫射可能出现的敌人目标。
  “大家不用紧张,俄国人的飞机早都给打掉了,要扔炸弹了,你们可以看看风景!下面就是上乌金斯克!”在气氛骤然一紧之后机舱内传出了机长笑吼声,这会温安杰才想起来,两天前俄国人的飞机都已经被击落了,除非打鸟,否则在这天上可真没有什么目标可打。
  在扔炸弹的过程中,温安杰怀着兴趣和好奇从投弹舱口朝下观看,此时机长操纵飞机调整航向,一个有点儿像是蜘蛛网一样的铁路线目标出现在飞机下方大约100米外,这里应该就是上乌金斯克火车站了。随着炸弹架的逐个解脱,一个接着一个100公斤炸弹被丢出了舱门,每次小螺旋桨都开始旋转,然后脱离,在被扔出大约十多秒钟之后,炸弹撞到了地面,可以看到火光和烟尘,再几秒钟之后,温安杰可以感觉到轰炸机会随着到来的冲击波振动,下面的地面上闪过橘黄色的火焰,爆炸扬起的黑色烟尘随之升腾到了空中。
  突然爆发的战争,让西北有些措手不及,不仅表现在军力分配上,甚至于连动员后,都是问题连连,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足够的营房。尽管北调的军队腾出大量营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使用,所以大多数新兵训练营都被建在沙漠边缘,使用帐篷铁丝网构建临时兵营。
  结束了几个小时的训练之后,在休息的空隙谢子良便坐在训练场边从口袋里拿出笔给家人写着信,从南洋来到西北已经一个月了,谢子良和二弟谢子轩按照离家时父母和小妹的交待,隔三岔五给家人写信。在结束了四个星期基本训练之后,现在的谢子良已经进入专业训练期,专业训练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训练士官的推荐,谢子轩接受的是普通步兵训练,而谢子良则被推荐当机枪手,接受轻机枪操作训练。
  谢子良很满意这个结果,步枪起码要打几枪才能打死一个敌人,机枪一扫就可以打死好几个,要想消灭更多的俄国兵,当机枪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四个星期枯燥乏味的基本队列训练,一连二十八天重复着齐步走,立定、向左转、向右转、这样几个枯燥的动作,和大量体能训练,虽然其中也进行格斗训练,但是这毕竟太过乏味。
  每当看着军营周围那些持枪老兵,谢子良也会和身边战友一样不停埋怨:“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摸上枪?”尽管已经完成了基础训练,但是每天仍然需要接受大量体能和战术训练,这种乏味训练即将结束了,就在之前刚刚结束了战术训练后,谢子良发现教官抱来一挺乌黑锃亮的机枪,架在地上,谢子良知道今天也许就能摸到机枪了。
  就在这时突然教官的声音响了起来。
  “全体立正!”听到教官的口令后,谢子良连忙跑了过去,与那些和自己一样被推荐接受机枪手操作训练的战友们列队站在放着机枪木桌前。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枪械知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面前的这个武器——五式轻机枪,它是由西北第二机械集团研发制造,共和五年设计定型,同时被定型为五式轻机枪,装备西北边防军。它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同时可靠性非常高,五式轻机枪全枪重量为9.5公斤,枪长1133毫米,其中,枪管长536毫米,6条右旋膛线,枪管质量为2.73公斤,使用30发弹夹供弹,空弹匣重为460克,实弹匣1.18公斤,配用子弹为6.5毫米五式机枪弹,它最大射程是2000米,有效射程是800米。采用片状准星、立框式标尺和觇孔照门,标尺刻度范围为200至2000米,以100米为分划,高低归零校正需更换准星,水平归零校正只需横向移动准星座,该枪装有含调节位置的气体调节器,当弹头经过距枪管尾端面381毫米处的导气孔后,少量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和气体调节器进入活塞筒,气体膨胀而推动活塞……,自枪机的抛壳挺槽中伸出,撞击弹壳底端,弹壳通过枪机框的抛壳口向下抛出枪外,该枪的冷却方式为气冷、可快速更换枪管……”
  教官一边讲解,一边将部分零部件拆卸下来,给大家展示。谢子良和身边的战友们都围站在木桌边认真看着教官的操作,听着教官的讲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随后,教官又教大家怎样维护枪支,怎样排除故障。
  在结束上午的训练之后,谢子良便列队到了士兵餐厅吃午饭,伙食还和平时一样,一公斤土豆泥、配上青菜和二两肉,加上一碗清汤。然后便坐到餐桌前享用这一个月来都还未能适应的伙食。
  “这就是牺牲的一种吧!”用汤匙和着餐盘里的土豆泥,谢子良看着用大型帐篷搭建的餐厅四周写着西北边防军价值观,服务、荣誉、忠诚、使命、正直、尊敬、牺牲。
  对于习惯吃米饭的谢子良而言,每天吃这种土豆泥根本就是一种牺牲,虽然从南洋来这就已做好受苦的准备,可是这种伙食让谢子良怎么也不太习惯。对于书写在帐壁上那十四个字组成的沿袭自民团边防军的价值观,谢子良即便是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按照长官们的话说,一只军队如果没有属于他的价值观,那么这支军队也就不可能赢得胜利。
  “呵呵!土豆泥、二两肉、青菜,这伙食不错了,当年我在关里当兵的时候,一天就吃两顿饭,虽说吃的是米饭,一顿稀的一顿干的,可那米都没淘过,沙子、石子什么东西都有!后生,这饭不错啦!”坐在谢子良面前一个三十来岁中年男人笑着说,然后接着胃口不错的和土豆泥厮杀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