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730

  “这里就是西北吗?这里的确是一个奇迹之地。”从车中看着车外街道两边中式高楼以及整洁有序的街道辛策自语道。这座城市奇迹般在荒原上耸立了起来,而他现在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对于这一切,作为一个中国通,辛策更为好奇的是,这座城市所有的一切都超出了过去对于中国的认知,比如这干净的街道和整齐的店面。
  不过显然辛策这一次来西北并不是为了在西北参观,所以只是打量了几眼这个充满东方味道的现代化城市,然后便面色严肃轻拍着放在大腿上的文件包,黑色文件包内放着几份绝密文件,这正是辛策来西北的目的。作为前驻华公使,虽然中德两国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断交,但是根据本土命令辛策并没有乘中立国船舶离开中国,尔后以外交人员的身份借道意大利和瑞士返回德国,而是进入了位于天津德租界内一处属于德国政府建筑中,在那里办起了一个德意志帝国驻中国商务代办处,一个换了名字的全权准外交机构。
  两个月以来,辛策仍然和两个月之前一样,到处上下奔走,说服中国那些地方势力和政客们,反对对德宣战,经过辛策兢兢业业的奔波和大把马克被撒向这些地方势力和政客们手中,辛策还是成功说服了一部分人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不过这些努力显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当中俄两国之间关系变得紧张起之后,尤其是俄军入侵买卖城之后,一切都被改变了。
  尽管中国国会通过了对德宣战议案,但是在辛策的攻关下,这个议案被中国国会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对外公布,以至于中国从站到协约国中的国家,变成一个一只脚仍然在门外摇摆不定的国家。得益于中俄之间的僵局,中国国内开始出现了反对参加协约国的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辛策是有利的,而德国政府以及奥匈政府适时通过声明放弃在华全部特权,更是让中国人对同盟国好感倍增,而德国和奥匈所放弃的不过是本就注定要失去的东西罢了。
  这一次辛策用了很大的力量才摆脱了英、美、法、日特工,化名来到西北,目的很简单就是和西北签定协议,现在西北正在和俄国人打仗,一定程度上来说,现在的西北就是德国的盟友,给予自己盟友适当的支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先生,您看!广场上这些中国人,在庆祝他们的军队占领了乌斯格鄂塞,这一次中国人甚至于没有用飞机,俄罗斯在上乌金斯克的大门,已经完全向中国人敞开了!很快中国人也许就能占领上乌金斯克,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当轿车经过西北广场的时候,道尔奇指着车外西北广场上聚集的数万名学生和市民兴奋地说道。
  道尔奇为中国人的这场胜利而高兴,当然道尔奇更希望看到西北占领上乌金斯克,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如此一来在欧洲前线的俄军,必定会陷入后勤无法得到保障的困境。作为一名德裔阿根廷人,道尔奇在西北开办了一家洋行专门从事对阿根廷出口工作,在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同时,而在另一方面,道尔奇还是一名德国情报人员,为了保密,这一次辛策正是以道尔奇洋行股东的身份从天津秘密来到了西北。
  “司马,德国政府给咱们送钱,可是没安好心,想让咱们和老毛子在远东死扛,好让老毛子把军队调到远东来。”在西北边防公署内,蔡锷看着站在窗旁的司马开口说道,德国人怎么可能会白白送钱给西北,一切无非是希望西北和俄罗斯死战罢了。
  “放心吧!松坡,我有分寸,咱们和俄罗斯现在虽然谈不上不死不休,可是再过几个月就不一样了,现在咱们和俄罗斯不是要打仗吗?有这一笔贷款也罢、援助也好,咱们至少可以组建二十个师,这笔钱不拿白不拿,你说是不是?德国皇帝送糖衣炮弹给咱,那就让他们把糖衣留下来,炮弹打回去。”虽然司马在嘴上如此说道,可是心底里司马却有些忐忑不安,毕竟现在对德国,全世界都是喊打喊杀,如果西北和德国人合作一旦传出去,在协约国无疑会引起一场震动,进而对西北的影响,至少是现在西北无法承受的,由不得司马不小心谨慎。
  “松坡,咱们西北和中国如果想谋求最大的利益,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在钢丝绳上跳舞,通过不断投机,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野心,所以我们只能通过适当的投机,来确保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这场战争我们输不起,一输咱们全部家底就会都赔进去!”看着窗外西北广场上在庆祝胜利的人们,司马如此说道。最近司马才知道野心和实力不匹配的痛处,司马千方百计想通过这场战争来谋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司马却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场仗至少早打了半年,以至于样样准备皆不充足,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司马我想起奉天时报和现在各报社都在转载的那副日本人画的漫画。”听到司马提到实力不足,蔡锷想到奉天时报转载那副虎与熊的漫画,这副漫画在国内引起轰动,最初是日本一家报纸上在西北军占领恰克图后,刊载在报纸上的,随后被奉天时报转载,这副简单的漫画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以至于国内各报都纷纷转载。
  “松坡,你是指那副虎与熊吧!日本人什么好事都没做,不过这副漫画的确给咱们提了个醒!幼虎或许可以击败浑身是伤已经无力反击的北极熊,但是想一口吃下他,连同自己都会被撑死。”看着窗外的西北广场在庆祝着西北军占领了乌斯格鄂塞平民们,司马知道那副虎与熊的漫画说的确是实话,西北就是那只幼虎想吞掉俄罗斯这头浑是身是伤、无力还击的北极熊,恐怕到头被撑死的只有自己。可是让司马平白看着俄罗斯这头浑身是伤虚弱至极的北极熊,不吃这块肥肉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自己,可是如果要强吃下这块肥肉,到头来西北指不定还没消化掉这块肉,就已经被这块肉给撑死了。
  “司马,百里在这上面比你我看的要清楚的多,如果因为咱们占领了上乌金斯克,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么协约国自然不会坐视,即便是协约国不干涉,只要俄罗斯人硬拖着,到头来第一个撑不住的还是咱们,俄罗斯太大了!而我们的实力……”蔡锷不无感慨地说道,俄罗斯庞大的国土面积,就是俄罗斯最强大、最有利的武器,也是西北最大的敌人,而这一点,当边防军占领了恰克图之后,蒋百里就以军校校长的身份,向边防军司令部递交了一份报告,现在西北是骑虎难下,不得不打下去。
  “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想到二十年后蒋百里在国防论中提到这句话司马喃喃低语道。现在西北成了日本,而俄罗斯成了中国,正如蒋百里在二十年后国防论中提到的一样,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而现在却换成了俄罗斯一定有办法!时事弄人,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轮回吧!
  “也许这就是轮回,两年前,我们还在思考如何防御列强对中国的入侵,而现在我们的军队,却在入侵列强之一的俄罗斯。松坡兄告诉我,这一次西北准备武装一百五十个师以上,来投入这场战争之中,尽管我不知道胜利的底线在那,但是这场战争已经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疯狂之中,现在第二笔二十亿元国防债券还未动用,西北省议会就已经同意了发行第三笔四十亿元国防债券,仅仅只是在南洋,华社就出面表示将认购其中的半数!就连同云南的土司都知道这场战争打赢了,我们将成为世界列强之一,全国都在等着我们击败俄罗斯军队,但是……哎!”
  在西北军官学校教学楼前那个注视前方做出冲锋状的军人铜像下,蒋百里看着这座青铜铜像摇头叹息道,在说话时蒋百里用手轻抚着铜像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铜质铭牌上的四角棱星,同时仔细看着四角棱星对应的四个词语。
  “百里,我们谁都没有料到,这场仗会这么快,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只有日本才是我们的生死大敌,而一直以来,军校进行的战术推演也都是以日本为第一假想敌,但是我们没有料到,俄罗斯竟然会在日本之前入侵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反击之外,我们并没有别的选择。只不过我们没想到的是,这场战争开局是如此顺利,以至于现在国内出现了一战收复全部失地的声音,甚至于就是在边防军参谋部之中,都出现了这种声音,这是我们所料未及的,百里,你觉得我们有办法彻底打败俄罗斯吗?”
  柯森见到蒋百里轻抚着大理石基座上的四棱星,于是便开口问道。作为一名军人,柯森尽管作梦都想象着中国富强的一天,作梦都想像着一战去除全部外辱,但是柯森却不能让自己像别人一样狂热起来,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放血,除了让俄国人的血流干,俄罗斯的血不流干,他绝对不会投降,他就会撑下去,战线每向北拉长一公里,对我们就多一分不利,协约国不会坐视我们占领上乌金斯克,切断西伯利亚铁路,但是如果战场不在上乌金斯克,协约国就绝对不会干涉其中,上乌金斯克就是俄罗斯人的死穴,俄罗斯临时政府绝对不会容忍上乌金斯克有失,所以,只要我们运用得当,那里就是俄罗斯的死地。我们或许吃不下这只北极熊,但是却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机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但是前提是让俄罗斯人自己决定放弃,要让俄罗斯人自己变得绝望!”
  望着成冲锋状士兵铜像蒋百里知道这一次西北没有任何退路可走,既然没有退路可走,那么就打赢这一仗,但是前提是这一仗绝对不能按现在这种模式打下去,否则即便是西北通过全面战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那时西北的血也流干了。
  “范专员,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祝愿西北军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在战场上击败我们共同的敌人!”在西北一处饭店内豪华套房中,辛策举着酒杯面带着微笑对范鸿飞说道,一切是那么的顺利,德国知道了西北在这场战争中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俄罗斯人不可能接受的,至少在他们战败之前,所以这场战争还会进行下去。只要这场战争进行下去,那么现在俄罗斯人调动一个突厥斯坦第二军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俄罗斯人会把更多的军队调到远东,德国就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辛策先生,感谢贵国对我国正义事业的支持,相信不久之后,从前方就会传来更多好消息,我坚信,德国政府的两亿马克贷款绝对是物有所值。”范鸿飞轻举着酒杯说道,两亿马克,通过这次秘密交涉,德国人赞助了西北军两亿马克军费,虽然只是贷款而已。对于眼前这个德国老头和他背后政府所需要的,在谈判前主任已经交待过了,他们所需要的,正是西北正在做的,用主任的话说,这个钱是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至于为什么白拿,范鸿飞就不太清楚了。
  “哦!另外还有一点,我差点儿忘记了,史道姆先生邀请辛策先生和您的随员,明天上午去参观第二机械集团,想来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范鸿飞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笑说道,邀请辛策和他的随员去二机集团参观,是主任亲自交待的,想来主任自有用意。
  “哦!请范专员转告史道姆先生,明天上午九时,我一定会到的!”听到是去二机集团这个中国克虏伯军工集团,辛策当然不会拒绝。
  上一次海德里希从中国人这里得到了M50反坦克步枪,现在从国内传来的消息来看,M50的出现缓解了法国战场的坦克危机,击毁了大量英军或法军的坦克,以至兴登堡元帅曾经说要授予设计M50反坦克步枪的中国设计师一枚勋章,以感谢他的杰出发明。这一次正好可以代表德国政府感谢设计出M50反坦克步枪的中国技术人员。
第41章
战争与工业
  1916年9月15日,英军采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坦克,这是这次大战中最革命的武器,比攻城榴弹炮或毒气意义要大得多,主要创始人是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这位作家在战前写的文章,就想象出一架自动推进的机器,类似美国履带拖拉机那样,能在一条连续的带子上前进。
  英国陆军大臣基切纳勋爵拒绝接受坦克,认为它是“一个美妙的机械化玩具,但价值非常有限”,要不是丘吉尔干预,这个计划也许永远不会离开制图板,在他倡导之下,那时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非法为海军建筑总监筹集资金,生产了一个操作模型。这个象运水车的车辆,被称为坦克。
  到1916年8月制造出来的四十九辆坦克仍处于试验阶段,坦克驾驶人员也大都未经训练,那时黑格不顾参加设计和制造的斯温顿和其他人的意见,命令它们参加战斗,即使是首相阿斯奎斯和现任陆军大臣劳合·乔治的劝解,也劝阻不了他。四十九辆坦克中,只有十八辆到达战场,其中拨给加拿大军六辆,在战斗前或战斗中都毁坏了,约有十辆坦克轰隆作响的向吓坏的德军驶去。
  可当这十辆怪物隆隆驶向德军阵地时,德军吓得惊慌失措,急忙用枪射击,机枪子弹在坦克外表撞出阵阵火花,而坦克仍然隆隆前行,吓得德军纷纷逃跑。一辆坦克爬进了一个村庄,面对这庞大的钢铁怪物,德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离据点,就这样,一个村庄就被一辆坦克占领了,还有一辆无意之中,闯进一条堑壕,吓得德军无处可逃,三百多名德军乖乖做了俘虏。这次胜利,使那些对坦克不以为然的将军们大吃一惊,更使英国士兵受到莫大鼓舞。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都被这种故障不断的怪物给惊呆了,任何一个军事家都明白一个事实,随着坦克的出现,1914年马恩河之后欧洲堑壕战的战场形式,即将被改变。德军用深挖战壕、加强掩体、带刺铁丝网、机枪构筑的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横亘着这条布满战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御线,这个等同于死亡、血腥、泥泞、恐怖的对峙了三年堑壕战,即将被这种横空出世的武器打破,僵局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
  在距离西北边防军综合训练中心北方大约数公里外的一处山地,这里属于二机集团武器试验区,早在多月前二机集团便购买了这个占地达近百平方公里土地,以用于进行各种武器试验,尤其是一些保密的武器,需要在这种封闭场所内进行试验。火炮综合靶场位于武器试验区东侧,一直以来火炮综合靶场上的炮声,几乎从未停止过,这里除了对二机集团制造、设计的火炮进行试验之外,还需要对外国火炮进行试验。而今天这里很反常的没有响起炮声,但是周围却是一片戒备森严的模样,十几辆挂着特别通行证的轿车经过多次检查之后,才获准进入这一区域。
  “坦克?”刚一下车辛策就看到山前停着几辆坦克模样的钢铁怪物,于是便脱口而出,看着这些坦克,辛策瞬间明白了西北军是怎么攻克的克斯格鄂塞,有了坦克西北军自然可以快速攻克俄军的防御阵地。看着眼前的坦克辛策知道为什么史道姆会邀请自己来这里,难道他们想向德国提供坦克图纸?或是把坦克向自己演示,以推销他们的武器?
  看到眼前的坦克,辛策朝自己身边的梅尔道夫看去,梅尔道夫是前公使馆武官,德国陆军中校,对于武器梅尔道夫应该更有发言权,辛策看到梅尔道夫则是一脸凝思的表情看着眼前的坦克,中国人制造出坦克的消息,的确让梅尔道夫感觉非常惊讶,毕竟现在连德国都没有坦克。
  “是的,先生,看来在法国的德军对于这种坦克更是印象深刻,不过,这种坦克并不是真正的坦克,这是我们在拖拉机的基础上,在四周包裹一层厚度为10至25毫米厚的装甲,其装甲厚度远超过英国人在法国战场上使用的Mark型坦克装甲厚度。”史道姆一本正经回答着辛策公使的问题。
  这种“坦克”或是战车,实际上是为了能够让这次表演变得更为直观一些,而特意用报废的拖拉机改制而成,只不过是在四周焊接了装甲板,但是史道姆相信即便如此,这种表演也远比装甲板更让人感觉震憾。
  “当然,辛策先生,还有梅尔道夫先生,今天的主角并不是这几辆坦克,辛策先生、梅尔道夫先生,现在即便是在亚洲,也知道欧洲战场上的僵局随着英国军队坦克的出现,原本的堑壕、铁丝网和致命的机枪,已经无法再阻止联军前进的脚步,只要联军制造出足够的坦克,那么撕开贵国军队的防线只是时间问题。想来两位已经知道,在克斯格鄂塞,我军只用九辆坦克便轻易撕开了俄军同样用堑壕和铁丝网组成的防线,只用了几个小时克斯格鄂塞这个俄军认为至少可以阻止我军十天的要塞,即被我军攻克。相信不久之后,依靠英法和现在美国三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必定会制造出更多的坦克,一旦前线僵局被打破,那么距离德国战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
  面对着自己同胞史道姆有些激动地说着。坦克天生就是为了终结堑壕战而准备的,一旦堑壕战僵局被打破,每一个人都清楚等待德国的是什么,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史道姆才会如此的激动,因为堑壕战将会随着坦克的出现而被终结,那么现在西北将会终结英法联军的坦克。
  “史道姆先生,根据德国战场上的回复,M50效果非常显著,在战场上不仅可以击毁坦克,甚至于还可以用来攻击联军工事,现在已经有近万支M50反坦克步枪和数百万发弹药投入了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而且每天都有更多的M50装备到西线,使用M50反坦克步枪德军完全可以击退联军的坦克攻势。在来西北时兴登堡元帅特意致电对于贵公司向德国转让M50反坦克步枪一事表示感谢。”
  提到了坦克那么梅尔道夫自然不会忘记西北提供的M50反坦克步枪,强大到超出想象的威力以及可以接受的后坐力,从攻击坦克到机枪工事,诸多广泛的用途,使得M50反坦克步枪在前线受到了超乎寻常的欢迎,也正是因为如此,兴登堡元帅才会致电要求转达对西北的谢意,也正是因为对于M50反坦克步枪杰出性能的相信,才使得梅尔道夫对于史道姆提到堑壕战将被坦克终结的说法并不敢赞同,毕竟现在在前线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反坦克步枪,在最密集的地方,甚至于达到了每百米五支的地步,密集度几乎不亚于机枪。
  “呵呵!那么K型子弹的呢?之前他不也同样可以击穿英国人的坦克不是吗?随着M50反坦克步枪大规模装备德军,那么英国人所需要的就是增厚装甲,像现在这十几辆改造的坦克,使用M50反坦克步枪即便是在50米,也无法击穿它的装甲,更何况现在联军和德国堑壕间无人区距离远达一公里。德军需要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武器,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型武器,就是我们最新研究的37毫米反坦克炮,他可以在一公里外击毁英国人的Mark型坦克!英国人的坦克还在自己阵地上未来得及出击的时候,刚一进入堑壕间的无人区,就已经被其击毁!”史道姆用非常平静的口吻向辛策公使,尤其是梅尔道夫解释着反坦克炮的不同。
  在欧洲德军和联军双方战壕之间的空地称为“无人区”,它的宽度在不同战场之间也不同,在西线战场上,无人区一般为100至300码宽,尽管在维米岭战役中只有30码,在1917年3月德军撤退到兴登堡防线以后,无人区的宽度增加到了1公里以上。
  “37毫米反坦克炮是一种轻型火炮,战斗全重仅为432kg,使用穿甲爆破弹,可以在一公里外击穿30毫米厚的装甲,接下来你们会看到坦克冲击隐蔽良好的反坦克炮阵地,就像步兵进攻机枪阵地一样,就像是英军步兵在索姆河一样!”在朝观看台走去的时候史道姆自信满满地说道。
  在史道姆向辛策解释的时候,那几辆被加装了装甲的拖拉机发出柴油机的轰鸣声,开到了数百米开外,话音一落史道姆冲着一旁民团士官点了下头,那名士官拿起桌边一部手摇电话,下达了命令。
  随着命令的下达,辛策等人看到在远处出现了两队分别推着一门小炮前行官兵,每门小炮炮手有五人,他们将火炮推到一处灌木后,随后仅仅只有了几十秒钟即构建好了发射阵地,一名炮手立即从手中提着的铁箱中抽出了一枚炮弹,早已做好准备的炮手,立即将炮弹塞进了炮膛之中。
  “距离800米!”电话机旁士官拿着电话大声报告道,山下六辆坦克已经成线形在数百米施展开了,而此时两丛灌木后的炮手们也已经作好了准备,数百米外的“土坦克”上的驾驶员已经跳下了车,现在坦克是靠着撑杆压着油门在那里前进。
  “咚!”位于右侧的炮位首先开火,火炮炮口焰和冲击波冲飞了炮位隐蔽灌木丛,同时扬起一团烟尘,不过只是呼吸间功夫,炮弹准确击中了一辆“土坦克”,穿爆弹在“土坦克”内产生爆炸,炸开了焊接的并不结实顶部装甲,那块装甲板几乎被抛到了十数米的高空,随后第二个炮位发射的炮弹也准确命中了一辆。
  接下来的一切并没有任何悬念,坦克直接冲击反坦克炮阵地,就像是步兵冲击机枪阵地一样,几乎完全是一场屠杀,而更让梅尔道夫惊奇的是,这门反坦克炮炮身射界远大于普通火炮,这完全是为了打击移动目标而特意设计的。
  “史道姆先生,我想您向我们展示这种反坦克炮的目的,应该是向我们出售这种武器,我想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商谈购买这种反坦克炮的事宜,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望着山下那六辆已经变成废铁在那里燃烧的“坦克”,被惊呆的梅尔道夫立即开口说道,自从上次驻西北代办处得到了M50反坦克步枪图纸之后,在西北购买德国所需要武器技术,就成为了代办处的一个职责,梅尔道夫相信这种反坦克炮正是德国需要的,就像是M50一样。
  37毫米反坦克炮实际上是根据司马提供的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图纸进行生产,不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一些适当的改进,它可以分解成若干部件进行携带,炮身可以在射界方向上转动60度,为了在左手方向上能给炮手提供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它的左轮可以在不脱离轮轴的情况下向外偏转45度,除了这个新颖之点以外,它与二十年后世界上的37mm火炮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他所使用的弹药,却因为司马弄不到德国的穿甲爆破弹图纸,而对其进行改进,以让其可以使用55式37mm高射炮曳光穿甲爆破弹,使其初速超过760m,这就使它即便是在二十年后都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
  “主任,我们为什么要向德国人转让战防炮,按照未来西北军编制,一旦重机集团建成,西北军将是一只装备着大量战车的机械化部队,对德国出口性能先进的战防炮,根本不符合西北的利益,为了100万马克,这一切是不是不太值得。”在司马的办公室中,杨永泰看着这份从二机集团转来和德国签定转让战防炮的秘密合同,杨永泰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
  杨永泰不太清楚为什么司马会把这种利器售于德国人,显然有些莽撞了。
  “畅卿,之所以向德国提供反坦克炮,实际上正是出于战略考虑,按照我们的战略构想,拖延一战结束时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英、法、美仍然在欧洲和德国人拼命,那么他们就没有精力顾及亚洲,在战争结束前无力干涉咱们的内政。当然大家都明白,无论是西北的工业,还是目前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工业,对于英、法、意协约国市场,包括英法等欧洲国家因为战争撤出后的南洋、印度、拉美,甚至于非洲市场的重要性。”
  “按照西北商业研究所统计,截止到四月份,西北对海外出口额超过6亿海关两,全国超过九亿海关两,仅仅只是一个季度,我国商品出口贸易就基本上超过了去年出口总额,按照商业研究所估计,到年底,我国工业出口额将接近30亿,届时我国工商业产值将占到全国总产值的20%以上!到年底,我国就可以摆脱农业国的局面,而现在农商部和美国进行谈判,美国已经放开了机器出口禁令,现在国内除了向西北定购之外,还进口了超过一亿元的机器和工业设备,如此一来更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现在我国得到发展不仅仅是轻工业,汉冶萍公司甚至于向国内银行团贷款5000万元,以扩大生产。”
  “按照其规划,到共和八年,钢铁产量扩大五倍,得益于铁路收益的提高和政府财税的增加,交通部拟定未来三年修建3000公里铁路的计划,甚至于就连中华船业集团都接到了英国、美国总计165艘近50万载重吨的造船订单,这一切都需在大量的钢材。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这场战争为基础,按照西北商业研究所推算,如果这场欧战打到1920年,那么咱们中国将可以完成一个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度,我们将可以实现半个世纪国人一直追求的富国目标,这个机会咱们不能错过去,必要的话,咱们必须要尽可能把这个机会利用至极。”
  在这份秘约上标注了乙级注释后,听到自己秘书长问题后司马便开口解释道,这件事绝对不能从军事角度考虑,自己的秘书长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幕僚,但是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现在欧洲战争之所以僵持了三年,就是因为堑壕战的僵局,参战双方都无法打破,战争才得以僵持到现在,但是战车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一旦联军生产出足够的战车,势必会打破僵局,一旦德军堑壕被联军突破,已经疲惫不堪的德国,就无法再支撑下去,到时陷入绝望的德国会做些什么呢?但是无论作什么,战争会很快结束。相反如果大量战防炮被布署在六百多公里的战线上,那么联军的坦克绝对不可能突破德军防线,这场战争还会僵持下去,一年或许更长,如此我们就可以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而他们的订单,就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如果明年战争结束了,为了弥补战争中的损失,英法等国必定会加强对我国的经济入侵,届时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实业,必定在其打压下全面倒退。”
  这是司马第一次向外人解释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天赐的良机,在这种没有列强压迫,而且是纯粹的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西北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有利于中国的大环境,尽可能让他持续下去。
  历史上,尽管美军在打破僵局方面起了主要作用,约翰·潘兴将军认为堑壕战代价巨大且毫无用处,所以他命令士兵对敌军战壕发起直接进攻和奇袭,但是美国的血总有一天会流干,在一战的最后一百天,英军终于突破了德军防线,他们利用步兵与坦克及空中支援来将德军赶回德国。而正是这一直接诱因,让德军参谋部意识到战争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德国已经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正因为如此,才会命令大洋舰队发动自杀式攻击,进尔导致了基尔水兵起义,一切也因而结束了。
  “……主任!那这场战争会不会一直打下去?”听到主任话后,杨永泰足足愣了十数秒钟,司马所说的一切完全超出了杨永泰的想象。
  “当然不会!坦克只不过是突破堑壕的一样有力武器罢了,还有其它武器,重炮!就像现在一样,徐进弹幕射击将会对德军堑壕予以重创,这种作战方式是用来摧毁铁丝网和被其掩护的工事,并且削弱德军的士气,但是前提是,联军必须要制造出足够的重炮和炮弹,这必须要等到明年以后,至少要到后年,才会有足够多的重炮和炮弹供联军轰碎德军的战壕!然后结束这场战争!不过如此一来,想来咱们的出口至少还可以再增加一些,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咱们中国实业界已经足够抵制列强们的经济入侵。”司马笑着解释道,堑壕战的僵局被打破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罢了,坦克没用了,法国人会走三年来的老路子,制造足够多的重炮,然后轰碎德国的堑壕,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对于现在的中国实业界来说,最需要的正是时间,现在中国工业不过刚刚发展起来,还没有得到巩固,只有得到巩固后,才能够抵制历史上列强们的经济打压。
  “主任,那么战争结束之后呢?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拖延了战争结束的时间,如果战争结束之后,我国工厂生产的商品要卖到什么地方。”呆滞了将近一分钟之后,回过神来的杨永泰意识到主任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于是便开口问道。
  “畅卿,咱们中国和外国不同,我们有着庞大的市场作为后盾,现在即便是在西安,纱厂女工一个月工资也超过十一元,这正是战争红利带来好的影响,收入的增长导致目前国内市场消费增长。按照清华大学Dittmer教授组织学生和西北商业研究所进行的几个月调查分析,我国国民基本消费需求总额已经接近150亿元,两年后,将会达到200亿元以上,分享到战争红利的国人消费,所带动的国内市场可以满足我国工商业界的需求,当然如果政府出面修建铁路、公路等等也可以减缓到时面对的市场紧缩压力,而且到时……还有其它的办法!”
  对于杨永泰这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实质,司马并不觉得意外,如果他连这点都看不清楚,也就不太适合当自己的秘书长了,于是便微笑着解释道。
  让国民分享战争红利是目前中国实业界发展的最大特点,实际上是源自于西北高工资的威胁,迫使国内企业纷纷提高工资水平,以防止熟练工人流失到西北,后来新建工厂为了尽快开工,也纷纷开高工资吸收熟练工人。工人的收入高了,自然自身消费也随之提高,国内市场需求随之扩大。
  虽然工厂的利润有所减少,但是国内市场的扩大,却使得中国已经慢慢进入了一个内需拉动工业增长的良性循环之中。至于工厂的扩建所需要的资金,同样因为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使得资金前所未来的充足,国内银行界,可以向这些企业提供足够的贷款,以供其扩建企业。尽管短期内,内需市场不能满足国内实业界的需求,但是到时还有其它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对此司马并不担心,现在司马所需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让这场战争拖延下去,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当然还有就是如何从俄罗斯这头浑身是伤的北极熊身上撕下几块肥肉。
第42章
狩猎的天气
  在南宫副官打开了门之后,范鸿飞便走进了主任那个简单的让人吃惊的办公室之中,房间不大,一张硕大的办公桌下对着门,桌上放着台灯和电话,左墙是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右墙上有一副大大的亚洲地图,在房间正中间,主任正坐在桌边微笑着看着自己。
  “坐!”看到范鸿飞进了办公室,司马冲这个年轻人微笑了一下,然后轻声示意道。
  “主任,对于打仗,我是一个外行,我只知道现在是我们赢了。但是英国公使、美国公使、甚至于一直对西北持以支持态度的康德公使,都表示希望边防军停止进攻的脚步,康德公使隐晦的指出,如果我军占领上乌金斯克,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各国将不得不采取统一行动,以保障西伯利亚铁路畅通无阻。另外美国政府已经恢复了被扣留的1.83亿美元阶段性对俄贷款,同时还增加了一笔总额为6000万美元的应急贷款。随着俄罗斯临时政府实践在六月向德军发起进攻的承诺,各国正在改变对临时政府的态度。尽管他们仍然需要中国的商品,但是他们更需要有人在东线牵制德军。我们就像是列强的筹码一样,现在俄罗斯回到了轨道了,我们自然成了可以牺牲的对象。难道……主任,这一次我们真的要让步吗?”范鸿飞一坐下之后立即有些激动地说道。
  在来的路上,范鸿飞一直推测着主任的想法,这会看着满面笑容的主任,范鸿飞再也控制不住压在自己心中的问题了。作为边防公署外事专员,一直以来范鸿飞都承担着西北的外事任务,这一次接受这个进京谈判的任务,并不是范鸿飞意愿,如果这次进京的不是自己那该有多好。主任在自己临行之前,特意让自己到这里交待事务,范鸿飞话一说完,就担心不已地看着仍然在那里满面微笑的主任,生怕从他口中,听到最不愿意听到的词语!
  “鸿飞!这次你去京城,是和俄国人谈判,而不是让你和俄国人让步的!说是谈判!实际上是和俄国人拖时间,耗着他们,拖着他们!咱们得给英法美三国点面子不是!”看着端坐在自己面前的范鸿飞,司马开口交待道,这次恢复和俄罗斯的谈判,并不是司马的意愿,但是迫于英法美三国的压力,司马却不得不接受和俄罗斯恢复已经中止的谈判。但是司马并没有任何打算让步的心思,但是三国面子司马却不得不买,尽管那边日本的日置益公使还向自己发贺电,庆祝亚洲人一场伟大的胜利,但是日本人抱的什么心思,司马怎么可能不清楚,恢复谈判是迫不得已,不过怎么谈,就得看自己了。
  “主任,你是说……!”见主任如此交待,范鸿飞便惊喜地问道,主任的意思范鸿飞明白了,拖时间,是为什么,不还是为了打仗吗?
  “鸿飞,这是咱们新拟的谈判条件,你在路上仔细推敲一下,你记住一点,拖时间是拖时间,不过还得让英法美三国看出咱们的诚意,该让的时候让点无关紧要的东西出来,反正无论如何俄国人是不会接受咱们的条件,你就只管慢慢和他们谈,慢慢和他们耗。”见范鸿飞满面惊喜交集的表情司马正色说道。
  尽管对于这个谈判不抱任何希望和诚意,但是司马却不介意在谈判桌上和俄国人耗一阵子,列强们的面子是要给的!这一仗打的太过于仓促,整整早打了半年,太多的计划需要进行修改,既然现在他们想谈判,那么就在谈判桌上和他们谈着,谈判打仗两不误!
  在范鸿飞离开司马办公室后,司马看了一下时间,便立即驱车到边防军战时指挥中心,司马已经和蒋百里约好在那里见面。司马在经过作战指挥室的时候,看着在那个如蓝球场大小的作战指挥室内,上百名中国军人紧张的工作着,在作战指挥室中央大型作战沙盘周围,十几名军官戴着耳机站在那不停地按照耳机提示,把沙盘上象征着边防军和俄军的小旗移动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