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我们要求在结算时必须使用外汇或黄金,当然我们也非常乐意接受部分易货贸易,比如武器、机械、钢轨、机车等等诸如此类实物工业品。”在外交部会议室之中,在经过了长达四个小时谈判之后,孙禹臣正在和德国人商定着贸易结算方式,这场谈判并没有孙禹臣想象的困难,德国需要粮食、棉花和矿物,而自由军团需要武器、机械,尤其是大量的钢轨和机车,当然还需要德国的铁路工程师。
在自由军团计划中,不过准确的来说在西北的计划之中,一条连接着西北和突厥斯坦的铁路已经被列入了施工计划之中,这条铁路是否能够按计划建成,将决定西北未来是否能够控制突厥斯坦的关键所在。在西北这条铁路已经开始动工,但是在自由军团控制下的突厥斯坦,这条铁路仍然存在于纸面计划之中。
对于连一根铁路钢轨都不能生产的自由军团而言,甚至于连本身被破坏的中亚铁路,都只能依靠路边的备用轨维修,而少得可怜的机车更是限制了自由军团对于中亚铁路的运用。而西北生产的钢轨和机车,显然不可能通过陆路或海路运到突厥斯坦,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生产的钢轨、机车显然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了德国的钢轨和工程师,自由军团便可以按照计划,修建通往中国的铁路,最终一条铁路动脉会把中亚和西北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你情我愿之下,双方谈判进展非常顺利,德国或许没有足够的外汇和黄金,但是诸如钢轨、机车之类的重工业品,却是战前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工业品,对于这种贸易,德国人当然不会拒绝。在谈判进行到了第五个小时之后,孙禹臣代表自由军团和德国人签字了合作协议,这个以贸易为主的合作协议之中,当然少不了一些秘密协定,其核心就是德国人占领高加索地区后,必须要保证突厥斯坦不受到伊朗以及印度英军的威胁,并将协助自由军团占领草原总督区等等诸多的秘密补充条款。
“司马,如果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知道我们是自由军团身后影子的话,再知道了这份秘密协议,恐怕我们西北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在孙禹臣以自由军团的札拉克姆特使的身份签下合作协议几个小时后,在数千公里外的西北边防公署内,蔡锷看着这份自由军团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协议,对司马说道。
蔡锷很好奇一点,司马为什么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作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通过这份合作计划书和自由军团合作,德国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以支持他们将战争进行下去。那么欧洲这场战争无疑将会持续更长时间,欧洲战争多打一天,对于中国就有一天的好处,这一点蔡锷绝对不会怀疑,无论是中国还是西北都需要这场欧洲人的战争。
“松坡,在这条铁路修通之后,我们就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一直藏在自由军团背后,到那时西北和自由军团之间,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一旦这条铁路修通,西北和中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各种物资,都可以源源不断的出售给德国、奥匈帝国。这种单方面的贸易行为,可以使我国工业进一步扩大,当然前提是在德国战败前,我们能修通这条铁路,同时高加索还在德军控制之中。而那时我们和自由军团之间的关系,甚至于和德国之间的贸易,都将会变成我们手中的筹码,用以和英法美讨价还价。要知道德国人多打一年,咱们就多一年发展时间。”把这份合作协议收起来后司马笑着说。
从接到这份合作协议后司马的心情就很不错,德国人无法坐视中亚的资源,而即将按照那份计划设定的一切,开始在高加索行动,德国人和土耳其人占领高加索之后,中亚通过外界的大门将被打开,从那之后,自由军团就不再是西北的包袱,中亚资源足够提供自由军团所需要的一切,包括那条可以让西北牢牢控制中亚的铁路,也将利用中亚自身的资源所换取的资金和原料去修建。
对于通过这条铁路连接和德国之间的市场,司马并不期待,司马所期待的是在德国丢掉高加索之前,可以修通西北连接中亚的铁路,只有如此才能够保住中亚。这份计划的雏形实际上早在自由军团初建时就已经制定,只不过当时目的无非是为了更有效控制中亚。但是在对俄作战之后,这个计划就有了一个新的意义,一旦那条铁路修通,在中亚的自由军团和未来开赴那里的西北军及下贝加尔的西北军,将会以两只铁拳直接击中俄国的腹肋,使其东西自顾不暇,最终迫使俄国人接受新的媾和条件。
当然还有一点,德国人得到中亚资源后,可以将这场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西北和中国目前的工业发展完全建立在一战这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是西北还是国内大多数工厂所依赖的市场并不是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而是英法两国民间以及军需市场。
欧洲这场战争多打一个月,中国企业就可以多发展一个月,如果多打一年的话,历史将会难以想象的改观,至于是德国人胜利或是英法胜利,对于中国而言都无关紧要,最为要紧的是这场战争是中国发展的最后机会,只要中国最后站在胜利的一方,就已经足够了,抓紧时间和机遇发展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土拉河是蒙古中北部一条河流,发源于肯特山脉的土拉河是库伦的两大水源之一,山下被茂密森林覆盖的丘陵地带,数公里外,就是蒙古首府库伦城,土拉河从南北库伦中部流过,然后向西边的群山蜿蜒流去,它是鄂尔浑河的支流,并经色楞格河流入贝加尔湖。自从数天前,库伦警备团的官兵聚集在南库伦边的土拉河边,用从肯特山伐下的木料,沿着河岸几公里区域,建立了几十个木质码头之后,这里便被划成了军事警备区,严禁任何闲杂人等进入。
而原本在土拉河上提供摆渡服务的内地船夫,此时也都根据办事大员公署的命令,到码头学习操作边防军后勤处工兵团利用南方毛竹制造的江筏。这种由四层毛竹制成的,可搭载二十名士兵或两吨半物资的拖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西北军在库伦所依赖的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种拖筏自身并没有动力,在土拉河上行驶时,是依靠水利设备研究所设计的小型浅水驳船拖曳行进,一条小驳船可以拖二十节大型江筏。这种排水量只有十五吨的小型浅水驳船,并不是为这里研制的,而是为南方研制的,为了让其适应土拉河的河情,特意在驳船两侧焊接了浮箱,以减小吃水深度,以防止在航行中发生意外。
“扎紧点!把防水布扎实了!千万不能让河水溅到弹药箱上。”看着筏上弹药被码成堆后放置在筏上货架,而几名力巴在那里扎着防水布,一名身着西北军军装的军人大声吼喊着,嗓音显得有些嘶哑,看那双眼通红的模样,显然已经不知道熬了多长时间。此时的土拉河南岸,数米长的江筏被绳索连接成节,二十节一断由一艘小型浅水驳船拖曳,木质的码头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色。
从昨天夜里,几千名被边防军后勤处雇用的力巴就在这里朝筏子装着各种军需物资。
“老天保佑,这一路上一定要顺顺利利的。”当第一艘驳船发动起来之后,汪庆辰看着缓缓驶离的筏队,不时在心中祈祷着,由四十艘小型浅水驳船拖曳的六百条江筏,除了搭载了六百多吨物资外,还有第三师一个团的部队也是随船前进。如果在这路上,发生任何意外,汪庆辰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自裁以谢国人了。
这是自从汪庆辰提出用江筏运送部队和物资以来,后勤处第一次使用江筏大规模运送物资和军队,成败全部在此一举。从后勤处到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对这次运输寄予了厚望,足足六百吨军需物资和一个步兵团,一旦这次大规模运输成功,未来向下贝加尔地区运输物资和军队,将大都依靠水路运输。水路的存在将会冲抵俄国人后勤优势,可以说整个对俄战争的胜利成败完全在此一举了。
第36章
中国无被俘之空军!
“……俄罗斯临时政府绝对不会接受来自中国讹诈式的媾和条件,为维护俄罗斯利益不受侵犯以及俄罗斯国家领土完整,俄罗斯将不得不使用武力驱逐进犯俄罗斯的中国军队,……”范鸿飞代表西北提交把俄罗斯当成战败国处理的媾和条件,毫无疑问被俄罗斯拒绝了,当俄罗斯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出了如上声明之后,全世界的眼光都被俄罗斯这个陷入泥潭中的巨人和中国这个衰弱的国家之间可能爆发的全面战争所吸引了。
中国国会宣布无限期推迟已经获得国会通过的对德宣战议案,而北方政府和中国各地督军也先后站出来,支持西北军正义的军事行动,甚至于这些视军队为基本的督军们,还派出了一部分军队以表示对西北卫国戍边的支持。
在西北援军开始向恰克图汇集,俄罗斯从各地抽调的援军向上乌金斯克集结的时候,俄国这份外交声明,使得再也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一次大规模全面战争,随时有可能在中俄两国之间,一个准协约国和一个协约国之间爆发。
当恰克图沦陷的消息传到位于不到两百公里外的上乌金斯克的时候,上乌金斯克十多万市民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过去他们曾经以为战争距离他们非常遥远,至少在欧洲那场几千公里外的战争的确如此。而现在当从海参崴、中东路增援来的军队,开始在上乌金斯克周围构建防御工事的时候,这些市民们知道战争即将在他们家门口燃起,中国军队即将攻打这座古老的城市。
“混乱!”当彼克留拉得夫乘座的专列驶入上乌金斯克火车站的时候,看着车站中疯狂想挤上列车逃离这座城市的市民,彼克留拉得夫所感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混乱,整个上乌金斯克随着中国军队的逼近,而变的异常混乱。
“将军,自从三天前,第一架中国人的飞机出现在上乌金斯克上空之后,这座城市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疯狂之中,所有人都被从恰克图传来的消息给吓倒了,人们害怕中国人的飞机会把炸弹扔到自己的头上,所以才会疯狂利用一切交通工具离开这座城市,甚至于就是连上乌金斯克的布里亚特步兵,已经出现了大量逃兵,没有任何人愿意变成火人。”面对着从彼得格勒来的总指挥官,上乌金斯克市市长普拉留维奇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解释着。
几天来从恰克图逃来的难民们,带着各种各样不辨真假的消息来到了上乌金斯克,那些身上燃烧着地狱之火的火人发出的哀叫,整个恰克图被炸成了废墟,中国飞机多的可以遮挡住阳光等等,面对着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刺激的上乌金斯克市民的神经变得脆弱起来。而当那些蓝灰色的中国飞机,不断出现在上乌金斯克空中的时候,人们看着那些不时以低空高速掠过,正在修建着城外城防工事军队头顶的时候,飞机所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和气流抛飞士兵们军帽的时候,精神本就有些脆弱的市民,开始想方设法离开这座城市。
“飞机!”又是这该死的飞机,当从普拉留维奇口中听到飞机的名字后,彼克留拉得夫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又是这些飞机。从离开彼得格勒,中国飞机总是不断在彼克留拉得夫耳边响起,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在谈论着中国人的飞机。也许是为了推卸责任,甚至于就是连同官方都在有意无意地说着,是中国人的飞机帮助他们赢得了胜利,中国人拥有比蜂群还多的飞机,用不计其数的炸弹,帮他们击败了俄军,占领了恰克图。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的飞机比德国的飞艇更加恐怖,威力更加强大。
“普拉留维奇市长,你去告诉每一个人,临时政府已经决定把第三航空团增援到上乌金斯克,第三航空团装备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法国的斯帕德X战斗机,第三航空团将在不久之后进驻上乌金斯克,他将会击落所有的中国飞机。”想起那些惊恐的市民惊慌失措逃离这座城市时的模样,彼克留拉得夫开口说道。
第三航空团是在彼克留拉得夫一再请求下,临时政府陆军部才同意派来的一支战斗机部队,毕竟整个俄罗斯不过也只有两千多架飞机,而战斗机只有几百架而已,能派来一个第三航空团,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真的?将军阁下,我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每一个市民,这些该死的中国飞机!”普拉留维奇听到将军话后惊喜地说道,这几天来只要一听到空中传来的声音,普拉留维奇就会吓得跑到地下室内,甚至于在夜间也常常会被噩梦惊醒,这一切都是那些飞机造成的,等到第三航空团到达这里,这一切就结束了,噩梦终于可以快结束了。
“将军阁下,为了防御中国人轰炸,现在我们已经在城外构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机枪也被安置在坚固的掩体之中,周围的森林掩护了我们的安全,使得我们可以据此躲避中国飞机的轰炸。我们相信我们完全可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脚步,只要有足够的弹药和补给,我们就可以把这里变成中国人的绞肉机,最终他们会在庞大的死伤面前而崩溃。”在距离上乌金斯克5公里外的森林地区,阿达涅夫旅长自信非常的向眼前彼克留拉得夫中将解释道。
中国人或许是天生的农夫和苦力,但是绝对不会是战士,作为中东铁路护路队第三旅的旅长,在哈尔滨时阿达涅夫和第三旅的士兵接触过太多中国人。阿达涅夫相信那些中国人根本不可能抵挡俄军的进攻,如果不是他们拥有飞机,阿达涅夫相信自己一个旅,完全可以击败占领着恰克图的中国军队!在阿达涅夫看来中国人之所以选择飞机,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勇气在地面作战,所以他们跑到了空中,为了抵消中国人飞机轰炸带来的杀伤,阿达涅夫特意将自己的部队前置布署在森林地区,利用森林的地区的密集树木提供掩护,以阻止中国人的轰炸。
“阿达涅夫旅长,每一次中国人的飞机是不是都是从你的防区上空进入上乌金斯克?”对于阿达涅夫如教科书一般构建的坚固的防御工事,彼克留拉得夫并没有找到什么挑衅的地方,而且这次彼克留拉得夫之所以来这里,目的并不是为了检查中东路第三旅的防御工事,而是为了另外一件重要事情。
“是的,将军,每一次都是如此,我相信中国军队为了在飞行中不迷失方向,他们都是顺着色楞格河飞抵上乌金斯克,所以每一次他们都会从我的阵地上方掠过,就是从这里飞过!三天来每一次都是如此。”对于将军的提问阿达涅夫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阿达涅夫仍然认真的回答,同时手指着附近的色楞格河说道。每一次中国的飞机都是顺着色楞格河飞行,对于阿达涅夫和第三旅的士兵们已经完全习惯了他们的出现。
“阿达涅夫,你的旅有几架机枪。”看着色楞格河以及周围地形彼克留得夫若有所思想了十几秒钟之后,问身边的阿达涅夫。必须要想办法消除中国人飞机战无不胜的神话。
“和每一支俄罗斯军队一样,一个团八架马克沁重机枪,我的旅一共拥有十六架马克沁重机枪,将军阁下。”虽然第三旅是中东铁路护路队,但是他的编制和装备与所有俄罗斯军队完全一至,两个团装备十六架马克沁机枪。
伊苏沃夫,是一个位于恰克图和上乌金斯克之间的市镇,镇子上的居民有一多半是乌克兰移民,还有俄罗斯移民和日耳曼移民,当然在这片原本属于布里亚特人的地方,自然也少了不布里亚特人。骑在马上的黄柄义望着眼前这个俄罗斯风格的市镇,集镇东边有一座木质教堂,在西面则有一座规模很小的喇嘛庙,市镇街上可以看到一些行人,有布里亚特人,也有俄罗斯人,观察了几分钟之后,黄柄义确定这个小市镇应该和先前的市镇一样,没有任何俄军。
这三天唐努乌梁海师向着上乌金斯克,顺着破败的公路行军一百多公里,黄柄义带着搜索排充当尖兵,一路上经过了几个俄罗斯市镇,并没有碰到任何抵抗,只要看到中国军队的影子,这些市镇的镇长,就会毫不犹豫向黄柄义投降,好像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一般,可是尽管如此,每当看到一个村落的时候,黄柄义还是会仔细观察一会。当黄柄义带着搜索排战士出现在伊苏沃夫的时候,街头上的路人对于这支中国军队的出现并没有觉得任何奇怪的地方,这些俄罗斯人只是静静看着骑在马上的这支中国军队小分队。
“赵杰,你过去和他们谈一下。”当骑在马上的搜索排来到了教堂外的时候,黄柄义看到在教堂附近已经站立着十几名身着西装的俄罗斯人,于是开口对身边赵杰说道,赵杰是阿尔泰旅配给搜索排的翻译。
“是,长官!”得到命令后,赵杰立即跳下了马,作为西北外国语学校俄语系学生,赵杰和一部分同学一样,在战争刚一爆发,就都接到了边防军下达的征召令,到西北边防军服役。和俄国作战边防军需要大量的翻译,仅仅依靠商号提供的部分翻译显然有些不能满足要求,因为部队俄语翻译不足,所以司马在犹豫再三之后,才决定从外国语学校抽调一批俄语专业的学生,到军队中担任翻译员。
西北外国语学院的创办并不是为了战争作准备,实际上是为了待一战结束后大量吸引外国专家到西北工作作准备,通过外国语学院培训足够的翻译,尤其是德语翻译和俄语翻译,毕竟按照当初的计划,引进德国专家和俄国外逃专家,是西北一项重要的计划,而现在司马只能暂时让他们中的一部分到部队服役,毕竟现在打赢这场战争,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尊敬的长官,从现在开始伊苏沃夫,向您投降!希望您以仁慈之心,不要打扰伊苏沃夫平静的生活,我们会遵从贵军颁布的战时规定。”在赵杰来到这些西装革履的俄罗斯人面前的时候,这些典型乡绅模样的俄罗斯人中,站出了一位可能是镇长的俄罗斯人,向赵杰脱帽致敬后恭敬的对赵杰说道。
看着眼前的这些俄罗斯百姓,赵杰知道投降对于这些俄罗斯普通居民,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羞耻的地方,这么做至少可以保全他们的安全,毕竟他们只是平民而已。
“看!这就是我们的飞机!”就在这时,从空中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蓝灰色战机从数百米空中掠过,见这些俄罗斯人有些惊恐的朝空中望去,赵杰便开口用俄语对眼前俄罗斯镇长说道,看着这些俄罗斯人的表情,赵杰知道如果没有航空队,也许一切并不能像现在这般顺利。
在现在西北军中,即便是最坚定陆军致胜主义者,恐怕也无法忽视航空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航空队大规模轰炸和对地面目标的扫射面前,至少现在碰到的敌人,还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官兵们大都坚信只要天空仍然是被西北控制着,那么西北就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什么是风驰电掣的感觉,对于李念慈而言,在空中驾驶着飞机高速掠过时,所体验到的就是风驰电掣般的感觉,看着地面的建筑、森林不断急速掠过,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打完这一仗,如果能开着飞机出现在南京天空,不知道南京会不会是万人空巷,都挤到大街上看我们从南京上空飞过。”驾驶着飞机的李念慈不禁开始联想着战争结束之后,自己开着飞机回到江苏的样子。作为江苏人的李念慈并不是西北军航空队飞行员,而是江苏陆军派到西北学习飞行的一百多名学员中的一名,刚从航空学校毕业,就赶上了这场战争,自然而然成为了西北航空队一名志愿飞行员。
“兰馨,等打完了仗,把飞机带回江苏后,一定带着你到天上飞几圈。”看着夹在挡风玻璃后的照片,上身着学生装、梳着辫子的女友,想到远方女友李念慈心头不禁一暖在心中自说道,这张照片是兰馨在战争爆发后寄来的,在照片背面写着几句儿女情长的话语。
“我一定带着军功章回去娶你!”想起兰馨在信中的交待,李念慈自言自语道,当时随这张照片来的还有几封信,有兰馨的,也有兰馨同学的,甚至于还有女校老师的,他们唯一的嘱托就是一定要打败俄国人,而兰馨也在信中隐隐透出了他日自己凯旋返乡之时,就是她下嫁于自己之时。
想着这些李念兹朝飞机外望去,用肉眼望着机下的色楞格河,这条河是最好的识别目标,顺着它可以飞到上乌金斯克上空,在完成侦察之后,既可顺着河返回位于买卖城的前进机场,这条河指引着全部的目标。
“快!做好准备中国人的飞机来了!”在上乌金斯克南方五公里处的森林地区,柯尼谢夫大声叫喊着,招呼着士兵们准备好马克沁机枪,准备攻击空中中国人的飞机。得到命令的士兵连忙操作着改装好的马克沁机枪,紧张的朝南方空中望去,隐隐可以看到一个黑点,就是他们需要攻击的目标。
此时在色楞格河两岸森林开阔地中,有八架进行了改装的马克沁机枪枪口直指着天空,对于这些使用低架位轮的俄式马克沁机枪的改装并不复杂,只是把机枪从低架位轮上取下,然后将其连接在一个简单的有轴承的铸铁枪架上,而铸铁枪架则被钉在一根木桩上,机枪在铸铁枪架上可以自由的左右、高低转动。这种改装是在欧洲战场俄军士兵发明的,用于攻击德国人的飞机效果还不错,至少德国人的飞机不止一次被这种简单粗糙的临时改装武器给击落。
为了打破中国人飞机战无不胜的神话,给士兵们坚守下去的信心,彼克留拉得夫中将特意让上乌金斯克机械维修厂工人生产了几个简单的铸铁枪架用于改装马克沁机枪,以击落中国人的飞机。而中国飞机一直顺着色楞格河顺流到达上乌金斯克的习惯,在彼克留拉得夫看来,在色楞格河两岸设伏,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为了确保能够击落中国人的飞机,哪怕只是一架也好,彼克留拉得夫在色楞格河两岸安置了整整八架改装后的马克沁重机枪。
“开火!”望着空中那架蓝灰色的飞机从数百米空中高速驶来的时候,柯尼谢夫大声喊道,随着柯尼谢夫一声令下,位于色楞格河右岸四架马克沁重机枪立即冲着空中喷吐着密集的弹雨。
“高射机枪!”李念慈从空中看到远处几百米外森林中,开阔地带间一处绿丛中喷吐出的火舌,大骂了一句,同时立即拉起飞机向高空飞去,几天航空队已经习惯了在空中自由飞行,从地面上突如其来的密集弹雨着实让李念兹为之一惊。还未待李念慈拉起飞机,刚刚掠过一处高射机枪设伏点的李念慈就看到在色楞格河左岸处也闪现出几点火光,李念慈立即明白俄罗斯人在色楞格河设立了严密的机枪伏击点,而自己成为了第一个闯进来的中国飞行员。
“咔、咔……”突然从发动机传来异样的声音和机头前喷出的黑烟,让李念慈明白自己的飞机被击中了,李念慈试着拉起飞机,但是发动机被击中的飞机仍然向北方俯冲而去。
“我们击中飞机了!”看着空中飞机拖着黑烟向北方坠去,一个黑点这时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快!中国飞行员!活捉他!”在飞机被击中后,地面上躲在战壕中目瞪口呆的俄军立即大声叫喊着拿起身边的步枪,朝降落伞降落的方向跑去。
在双脚一接触到地面之后,李念慈立即解脱身上的降落伞,从腿间抽出五式手枪,警惕的四下搜寻着,李念慈知道俄军几天来在这一带森林之中,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显然自己现在降落在俄军阵地附近。几乎就在李念慈双脚着地的瞬间,一股股身躯粗壮的俄军从森林中的工事、掩体里奔出,向他扑来。
粗野的俄军提着步枪向着李念慈降落的方向飞跑着,咒着,喊着,骂着,这些俄军想俘虏这名驾驶着死亡机器的中国飞行员,看看开动死亡机器的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模样。李念慈听着附近传来俄军兴奋的呼喊声,望着如狂潮聚拢过来的,一个由数百名俄军组成的包围圈,把自己团团围在其中,那些提着步枪的俄军士兵,也许是急着想看看这些驱使着死亡飞机的中国飞行员是什么样子,兴奋异常的他们不顾一切直挺挺的向前扑来。
“砰、砰、砰……”几声清脆的枪响,两个冲在前面的俄军立即被击倒在地,后面的俄军士兵见状,立即躲藏在粗大的树木后,同时瞄准这位依在树后的中国飞行员。
“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留着胡子的俄军军官这时提着手枪冲了上来大声命令道,阻止了正要开枪的俄军士兵。
俘虏一个活着的中国飞行员,显然比一个死了的飞行员,更能稳定现在上乌金斯克已经惶恐不安的民众。捉活的谈何容易,航空队飞行员都有一个绝活,那就是百发百中,一旦飞机被击落后,迫降于敌区的飞行员所依靠的只有身边手枪,无数次的练习,让航空队每一名飞行员都练就了百发百中的绝活。
几名躲在树后的俄军刚一探出头来,未待向前冲去,李念慈立即冲着刚露头的俄军扣动了扳机,“砰、砰”接连两枪又放倒两个冲在最前面的俄军,这些俄军再一次躲在树后,双方一时僵住了。
“中国飞行员朋友,您已经被我们团团包围了,再抵抗是无谓地,你已经忠诚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如果你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保证您会得到与你军衔相对应的待遇……”俄军指挥官见这么僵持着,于是便大声用生硬的中文喊道,对于驻于哈尔滨一带的中东铁路护路队而言,中文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军官并不陌生,他们大都会说一些有些生硬的中文,甚至会写一些中文。
“砰!”听到传来劝降声,李念慈立即冲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随手就是一枪,子弹击中那名俄军军官躲藏的树木上,掀起了一片树皮。见劝降无用之后,再这么僵持下去显然也不办法,俄军指挥官有些无可奈何的挥挥手,在吩咐了几句之后,示意躲在树后的士兵开展进攻。
“终于到了!”随着一阵密集的枪声,腿上中了数枪的李念慈瘫坐在树边,望着蜂拥而来的俄军,李念慈知道他们之所以冲着自己的腿开枪,实际上是想俘虏自己,换上了最后一个弹匣的李念慈看着眼前逼近的俄军,这些身着灰色军装、留着凌乱胡须的俄军,此时显然都有些兴奋,他们即将俘虏一名中国飞行员,这是第一次。
“砰、砰、砰……”接连挥枪冲着逼近的俄军扣动扳机后,李念慈心中默数着子弹数,五式手枪弹匣内装有八发子弹,现在最后一个弹匣已经打出了七发子弹。李念慈想站起身来,但是腿被击断的他试了几次都失败了,那些端着步枪逼近的俄军愣愣看着试图撑着断腿想站起来的中国飞行员,他们不明白这名中国飞行员想做些什么,持枪的俄军选择了放缓了脚步,想看看他想做些什么。
几次的努力尝试着站起来都失败后,李念慈便用左手支撑着身体挪动着身体,让自己面对南方,面对着祖国和家乡的方向,望着南方的天空,天空还是和先前一般的蓝,只是可惜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在空中体验那风驰电掣的感觉了。望着南方的天空,李念慈想起南京在等待着自己的家人,和那个在信中告诉自己等自己功成返乡时就嫁给自己的女孩,还有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祖国,还有来时主任到基地视察时那句淡然而坚定的嘱托。
随后,李念慈面带着说不明意味的笑容,扫视一眼周围已经逼近至咫尺之距的俄军,随后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之空军!”接着举起了紧握在右手的配枪,顶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砰!”枪响了,五式手枪的枪声依然是那么清脆,一股殷红的鲜血像一道彩练,伴着李念慈侧倒的身躯,洒落在这片长满青草的森林土地上,侧倒在地的李念慈睁大眼睛,依然看着南方,看着祖国的方向。
逼近至咫尺的俄军士兵,有些不敢相信的呆滞的看着眼前这一幕,刚才的那一声吼声,和那一声枪响,竟惊得他们浑身一颤,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对于常驻哈尔滨中东铁路护路队第三旅而言,在中国那几年,他们接触了太多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人他们并不陌生,在他们看来愚昧落后、怯懦自私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但是眼前这名中国飞行员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对中国人的印象。
而现在眼前这一切,深深震惊了每一名目睹了这一切的俄军官兵,眼前这名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的中国飞行员,和他最后一声怒吼注定刻入每一名俄军官兵的灵魂深处。
在数千公里外的南京汇文女子中学一间教室内,一名正在上课的面貌清丽的女学生,突然感觉到心间莫名一阵刺痛,情不自禁朝北方望去,看着教室外天空和空中的飞鸟,好像他就正驾驶着飞机在白云蓝天之间自由飞行着一般,正在听课的女孩忍不住笑了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泪水却流了下来。
第37章
死亦何妨
“嘟!……”伴着一阵火车汽笛声,一列车头前悬挂着白花的特殊专列,驶过了位于泺口的黄河铁路桥,在驶入铁路桥的时候火车车速便放缓了许多,在火车经过泺口镇的时候,早就等待在铁道两侧披麻戴孝的人们立即燃起早早就铺在铁路两侧的鞭炮,搭在铁路两侧路上祭棚边悬挂着挽联,上书“忠义卫国士”“鲁省好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