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30

  “嗯!”这不知道是马修第几次用手帕捂住自己的鼻子,虽然已经把车窗打开,迎面能吹来新鲜的空气,但是马修还是觉得有一股难闻的异味几乎快把自己熏死,至少现在马修就已经感觉到眩晕感。
  作为一家外国洋行的经理,在绝大多数时候,公司里的具体事物大都是交给行里的中国买办们来办理,至少在中国呆了十多年,马修去的最远的地方,一次是坐船去上海,还有几次是去天津,但是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让人感觉这段旅程根本就是一种煎熬。
  “他妈的!”就在马修把头伸出车窗,企图相享受一点儿清新的空气时,不知道前面的那个人对着车窗外吐了口浓痰,偏偏正巧顺着风一下打在马修的脸上。被恶心的半死的马修那还顾得什么绅士风度,恼羞成怒的大骂了一句。
  用手帕擦拭干净后,看着手帕上泛黄的浓痰,马修只觉得嗓子眼里的一下泛起了酸水只有一个感觉想吐。
  “孙!我……”马修都没来的急说完话,就感觉自己的嗓子里越来越不舒服,连忙起身离去,留下孙平一个人在位置上看着两人的行李。
  就在马修被一口浓痰恶心个半死的时候,在一间简易的石棉瓦搭成的厂房里,司马让工人们把第一批定的两万件俄布军呢大衣外的塑料包装袋给去掉,这种塑料包装显然不能出在西元一九一五年的时空里,被取下包装袋的大衣则被直接被扔在板车上,拉到从孔家庄临时请来的百十名女工那里。
  那些女工负责用挑刀,把大衣领口处俄布红军被服厂的标签挑掉,然后换成用一个沾着油墨的印章,直接在原来的位置印上黑色的中文标签。幸好这些老式呢子军大衣的内衬是薄棉布制成的,要是用涤纶之类的化纤布料制成恐怕还需要再去掉这层化纤内衬。
  “少爷,这些可都是正经的呢料大衣啊!”高传良手摸着这些过去见到的那些个洋人穿的就是这种呢绒大衣,没想到少爷竟然让给护卫队的那些个穷哈哈们一人准备一件,这也有点太那个了吧!显然高传良无法接受给那些个穷哈哈穿这种价格不菲的呢绒大衣,更何况成色什么的还都是一样的。这不是自降身份嘛。
  “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咱们厂大了,到冬天给那些个工人发福利时,发这个就是行了,让他们穿这种呢大衣,穿在身上保暖不比棉大衣差,可不像棉大衣那般臃肿。”用一块大洋发的福利,这种好事司马再乐意不过,更何况那边的数量非常充足。
  “少爷,那个……我按你说的,给那个保和洋行发了电报,昨天他们回了电报,说是今天会到张家口,你看我们是不是到张家口去一趟。”高传良见无法改变司马这种“败家”的决定,于是便提到这些军大衣的买主,这可就来了。
  高传良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位一直都有点神通广大的少爷能从那里弄到那二十万件军衣,可是眼前这两万套呢子大衣却说明眼前这少爷弄到那些大衣肯定没有问题。
  “嗯……这个。”到张家口去肯定不行,司马每次最多只会在这个时空呆上五个来小时,这样才能避免在二十一世纪那会发生什么意外。
  如果现在去张家口,来回再加上谈好生意,没有一天肯定不行,但是如果今天自己不回去,去接自己班的老胡肯定会向公司打报告,说昨个自己一夜都没值班,这样肯定不行,娘的这笔生意一做完,只要钱一够立马把这仓库买下来,找个可靠的人看着,总省得成天像这样提心吊胆的了。
  “这样,你让你们家老大去接一下他们,然后送到孔家庄来,明这个时候我们再和他们谈,这帮洋鬼子,晾晾他们,省得到时没事找事,现在是他们求咱。”虽然嘴巴上这么说着,可实际上这不过是司马的借口罢了,司马可知道别的不说单这两万件大衣那可就是一百多万压在这,再加上那头一百多万的定金,这没怎么着自己可以两百万投进去了,要是这洋鬼子真不要了,那自己可就是两百多万打了水漂。
  “对!不晾晾这帮洋鬼子,他们还不知道这谁的地界!少爷高见!”这时候的大多数国人要么恨外国人、要么怕外国人,还有一群人反感外国人,显然高传良就是属于对外国人有点儿反感的主,一想到当年那些洋鬼子在河北地界上做的事,高传良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可有什么法子国势不如人不是,可白瞎了北六省的好汉们了。
  张家口火车站出口,高详伟一身洋装的站着在出口外,身旁的员工高举着“保和洋行”的牌子在那。在几个月前高详伟还不会相信自己会有今天,从做了这洋表生意,高详伟很快就张家口原本一小商人变成现在张家口市面上的一场面人儿。现在走在那都被人“高大少”、“高爷”的叫着,这种心态上的变化也让高详伟整个人从衣着打扮上变化甚大,过去一身长袍马褂的他,现在也是一身洋装,头发梳着四六分头还抹着洋人的发蜡。别提多高兴,多意气风发。
  “哟!高爷,您这是?呀!保和洋行!高爷这生意是越做越大啊!”显然是一个熟人看到了自己过来打个招呼,看到高详伟身旁的员工手里举的牌子上写的字说道。
  “那儿!就是点小买卖罢了。”别人的吹嘘对高详伟来说,显然很是受用,两个寒暄了几句话后,才算了事。
  “你好!我们是京城保和洋行的,鄙人孙平,这位是我们经理马修先生。”下车后一到车站出口就看到那高举着写着“保和洋行”的牌子,孙平引着自己的老板马修径直走了过去,对着站在牌子旁边的高详伟自我介绍到。
  “两位欢迎、欢迎。哈鲁,马修先生。”
  虽然穿着一身全身的洋装,可高详伟也是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心下那里有不紧张的道理,高详伟这时才发现自己刚才准备的套词这会好像全空了。
  “如果是和他做生意的话,我想我们来错了。”受了一路罪的马修用英语对身边的孙平说道,对孙平马修还是相信的,毕竟是用了多年的买办。因为几乎是经历了一路磨难才算到达张家口。马修此时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并不愿意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前离开这里。
  “什么?让我们到孔家庄?我们在电报里商议好了。我以为……”孙平听着这个从来就不曾听说过的地名愤怒地说道。
  “我们东家说了,他最近不方便来张家口,如果贵行真的需要呢子大衣的话,相信不介意再走个几十公里,已证明你们的诚意,如果两位今天去的话,相信明天就能见到东家。”高详伟说出的这些话的时候,只感觉后背已经开始冒着冷汗,天知道自己那个老父亲是怎么想的,竟然让自己说这样的话,而且是一个字都不准改!难道真的老糊涂了!
  “他妈的!这群愚蠢的中国人。他们会为他们今天的傲慢后悔的。”再又忍受了数十分钟后,马修再次从火车上下来,看着眼前这个小站,大声地骂道,丝毫没有顾及身边的孙平也是一个中国人,孙平只是低着头,面色有些青白。对于洋鬼子的傲慢和狂妄,在买办这行当里混了数年的孙平再了解不过。
  说实话有时候看着这些洋鬼子受憋,孙平通常会在心里偷着乐,但是对于眼前这个马修显然已经有些过火,相对于他过去的那种傲慢恐怕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这王八蛋竟然连所有的中国人都骂了,那怕孙平息己在旁人的眼中通常是以一个二鬼子的身份出现,但是这个马修刚才那句刺耳的叫骂声,还是让孙平心里暗恶。
  这次的经历对马修而言,绝对等同于一种耻辱,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在中国受到这样的遭遇的马修显然并不适应适才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不是在张家口看了做工精良的呢子大衣,恐怕马修早就甩身离去了。
  可是眼下只能任人欺侮,当然如果这也算的是欺侮的话。马修已经在心里设想了数十种报复的手段,以报复对方今天加在自己身上的所的侮辱。对马修这个人再了解不过的孙平,看着此时面色已经转好甚至于面带微笑的马修,心里不禁为那个并没把洋人当成回事的同胞担心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为他提个醒免得让这老东西给算计了。
第28章
皆大欢喜
  这会正身处在二十一世纪的司马显然无从得知,在将近一个世纪前正有一个洋鬼子在那满心地想着怎么算计报复着自己。这会司马正在忙着另一件更加重要的事,至少这件事如果办成了,司马也算是了下一桩心事,省得成日里提心吊胆的过着。
  “你确定,你朋友想买下那处仓库?”头顶微秃地方老板看着眼前这个在自己这里工作了几个月的年轻人,虽然这个司马是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可是这几个月的表现也算不错,自己也算待他不薄了。上次他就说什么有一个朋友想买下这处仓库,被自己弄了几句,没想到现在又来问了,莫非真有人想买下这处仓库?
  “是的,方老板。我那个朋友托我打听一下,方老板是否有意出售,如果有意出售,方老板可以开个价,我回头转告我朋友一声。”这次司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买下这处仓库,哪怕就是花高价,这些天来每次进入时空异常点的那边的西元一九一五年,总是担心这头别出了什么事,心里是要多紧张就有多紧张,这种日子真的没法过了,这二十万套大衣一出手,怎么着至少也会有几千万到手,怎么着也能买下这处仓库吧!
  “呵呵!你朋友想买我的仓库,行!是个东西总要变成活的才能显出来价值,不过嘛!我的开价可不低,就是不知道你那朋友能不能受的起。”方老板面带笑意地说道,其实一个远郊的仓库对于方老板本人来说道没有什么,无非是每年收点租金,如果那处仓库能离城区再近个十来公里,估计早几年前方老板就把那处仓库开发成小区了。那里还会放到现在,看司马这小子,好像这事是真的,如果现在条件不错的话,现在把这仓库出手套现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方老板,你尽管开个价,我回头会转告我那个朋友的。”一听这方老板的口气,司马觉得兴许有门,看这方老板的口气好像有想卖这仓库的意思,只要有卖的意思就行,最怕的是不愿意卖,有卖的意思剩下的就看钱能不能吸引住他,让他愿意出手了。
  “不二话三千万!”方老板微笑着伸出三个手指头,轻轻地说道。三千万!这个数,哪怕就是司马现在把自己卖掉也筹不到如此一笔巨款。可是三千万并不意味着不能接受,虽然这个价明摆着是虚价,如果司马接受这个价格,这个一肚皮透着精明地方老板不怀疑才怪。
  “呵呵!方老板是在拿我逗着玩那!这价我那朋友肯定接受不了。要不我回头去探探我那朋友的意思。方老板您先忙着。”司马有些悻悻地说着,然后转身就要离开了方老板的办公室,司马觉得自己这次并没有白来,至少探清楚这个方老板有这个意思。
  “那个!如果你朋友真的愿意买的话,回头不防那天约他出来吃顿闲饭,我做东。”就在司马将出门的时候,方老板抬头说道。
  “好的,好的。我一定转告他。”成了!一听到这句话司马别提多高兴了,这方老板肯定是决定把仓库卖掉了,只要到时谈好价,哪怕就是三千万又如何,买下来那仓库还怕挣不回来?
  已经进入初秋的口外的夜晚稍显得有些凉意,孙平从卧房里披着衣服走到院子里,从第一次见到高老板到吃过饭,孙平就一直在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把马修那个洋鬼子的想报复他们的想法告诉他们。可是一想到那0.5%的提成,孙平就显得犹豫不决,虽然只是0.5%可算下来也是一个非常不小的数字,更何况自己还等着靠这笔钱在京城置一处宅子,好把乡下的老母接到京城来,也好有个照应。
  “孙先生,还没睡?这口外定是赶不上京城那地方。想来孙先生是有些不习惯了。”一直习惯于晚睡的高传良正好手握着一壶茶,想到院子里座会,看到站在院子里的孙平于是开口问道。
  “是高老板啊!倒不是不习惯。只是……”孙平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回答,是说实话还是……
  “您好,马修先生。让您久等了,着实抱歉。实在是没办法,到处帮您着落大衣去了,谁让你要货要的那么急。”见到眼前这个年近中年的英国佬,司马高兴地说道,这位爷可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啊!见着他能不高兴嘛!
  “你好!司马先生,我想我们不用客套那么多,直接进入正题吧!你保证能够在两个月内,向我提供三十万套军款呢子大衣吗?”马修觉得现在的时间不应该用在不必要的客套上,赶紧和他谈好价格,再签定好供货合同才是最重要的。
  “三十万套?”怎么一天没见,对方竟然把增加了50%,司马记得明明报纸上广告里登出的是二十万套才对啊!
  “马修先生,是不是记错了,我记得你们广告上登出的是二十万套。”司马提醒着眼前的这个英国佬。
  “是的,你说得不错,但是司马先生,你要知道因为我们在日本的供货商那里出了些问题,所以现在临时把订单加大到三十万套。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保证在两个月时按时供货。”
  马修一副很轻松的样子,临时把订单增加到三十万套,正是马修昨日苦思苦想得出的一个最简单却最有效的报复这个中国人的法子,到时马修只需按照接收二十万套就行,至于剩下十万套完全可以拒绝接货,至于合同?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和外国人打官司的结果都是中国人输。和中国人做生意并不见得非要遵守什么合同。
  到时这个中国人手里积压着十万套大衣,他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选择低价出售,而那时自己完全可以以低价买入。当然如果这个中国人没能筹集到三十万件的大衣的话,马修个人会非常乐意看到这个结果,恐怕这个中国人光支付的合同赔偿款,就足以让他破产。
  别说三十万件呢绒大衣,就是二十万件呢绒大衣,对现在国内的任何一个商人而言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天文数字的订单。但是对于司马来说——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吃下吃不下的问题,如果说司马有什么意见的话,那意见恐怕是这个单要是能再大些就好了。
  “我方已经查看过你们提供的大衣样品,我方愿意以每件16.5块银元的价格定下三十万件,这是已经起草好的合同,司马先生可以看一下,如果没有异议,我们双方就可以签定正式合同了。”虽然孙平的心里有些不太情愿,明知道这是马修惯用的坑害国人的伎俩,但是眼下却只能可奈何的把合同的范本递交给司马。
  刚一接过合同,司马不禁长出一口气,因为是第一次历史上有名的外国洋行打交道,司马可还真有些担心这外国洋行的合同会不会像后世一样上面满是洋文,没几个中国字。那些个洋文说实话,司马也就是他们分开全认识,一合在一起就没有一个认识的。幸好这份合同里的全部一色的汉文。
  仔细看了一下合同,司马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至少在一个外行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合同上按照双方的约定也是司马特别强调的,合同一签定就先交付两万套呢绒军大衣,而洋行方面必须要一收到第一批军大衣就需支付六十万银元的定金。在合同签约期的两个月内交付全部三十万套军款呢绒大衣。
  对于司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六十万块银元的定金,有了这笔定金司马才能解决自己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仓库的安全问题。买这仓库对仓库进行改造才是司马当务之急,而买下仓库所需要资金就全靠这六十万银元了,至于购买大衣的款项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反正自己在那里押有一百多万的定金,再交一部分钱,就可以再拿几万件,反正又不是一次性交付全部的大衣。
  当马修见到司马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大名时,马修越发变得笑容可掬起来,整个人显得像一个非常友好的老年外国人一样,可是孙平看到这位司马少爷签下字时,心里都恨不得想甩自己几个嘴巴,不用去想孙平都可以想像两个月后这位司马少爷面对巨额损失的困境。
  无论他是否能交付那多出的十万件大衣,损失从他签下字时就已经注定了。为这个马修做了这些年,孙平没少见眼前的这种场面和最后那些绝望的面孔。同样也没少见马修在得逞后的狂妄,眼前的一切仿佛只是一切旧事重演罢了,如此而已。
  合同签定后,无论是马修还是司马都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因为马修操着满嘴京片子的缘故,两人的勾通显然不存的任何问题,按照中国人的规矩,合同签定后,大家自然需要在饭桌上联络一下感情。以酒桌上熟知中国酒场规矩的马修更是显得如鱼得水一般,一时间大家是好不尽性,当然除非了孙平一个人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为这个现在显得意气风发的司马少爷感觉有些可惜。
第29章
古董
  自打从第一次通过这个时空异常点挣到第一笔横财后,一直以来司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整个仓库全部买下来并加以改造,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整时空异常点的秘密不会外泄,并且如果仓库是自己的那么贩运大宗物资之类才会有安全保障。刚开始时买下整座仓库不过只是一个梦想罢了,因为资金不足只能租下三号仓库,虽然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但是至少比过去仓库归别人使用要安全的多。
  现在司马终于筹够了足够的资金去买下整座仓库,当然这全部得益于保和洋行的马修先生支付了六十万银元的呢绒大衣的定款。六十万银元说多不多,但是如果单单用银元的话,光重量可就是十多吨!司马很难想像自己如何拖着这么多的银元。
  幸好在这个时代把银元折换成黄金却是非常方便的事情,换成黄金后不过三百多公斤,但是哪怕如此,司马还是发现了不便之处,可以想象当司马在市场上售出三百公斤黄金后,会在二十一世纪引起什么样的轰动,那个轰动的最终结果恐怕就是这个时空异常点机密不得不说,甚至于司马本人也有可能身陷牢狱之中。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司马所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不出售这些黄金的话,显然司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买下这座仓库。一时之间司马陷进了两难的境地。司马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来到这家银楼,但是却没有任何勇气走进去,去抛售出自己手中的黄金,除非这几百根大小金条,分成几百次在几百家银楼出售,但是这样的速度显然不能让司马满意,要是用这种速度出售的话,恐怕等钱筹集了,到那会黄瓜菜也都凉了。
  “哟!李老板!好久不见那!都到了门口了怎么着也要上去坐会不是!”孙言正好送一个客人走出银楼,没想到竟然在银楼门口碰到有一两个星期没来过的司马,本以为自己可能失去这个客户,可没想到在这竟然又碰到了他。连忙打招呼请司马上楼坐会。
  “呵呵!这么巧啊!孙老板。”司马没想到会在此时碰到这家银楼的老板,连忙慌着和他打着招呼,哎!这几百公斤黄金也不是他这种人能吃下的。司马明白这座小城里的任何一家银楼都不可能拿出足够的现金来吃下自己手里的黄金。而且是在当今这个对黄金实行着半管制的国家,一下在市场上出百这么多来路不明的黄金,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难!
  “今个中午我的,和李老板认识这么长时间,还没请李老板吃过饭,真是我的不是。今天中午我做东,你可别推辞,要是不去可是看不起穷哥哥。”在银楼二楼孙言的办公室里,孙言让秘书给司马泡了杯茶笑说道,今个既然碰到他了,就得好好和他联络联络,一顿饭不值几个钱,但是要是能再把眼前这个大客户给拉回来,就是连请他十顿又能如何?
  “呵呵!孙老板太客气了。”知道眼前这孙老板的用意的司马并没有推辞,也没应下来。随意的和他客套了两句。
  “孙老板这办公室不错啊!怎么孙老板喜欢收藏瓷器?”这孙老板的办公室装修的确不错,一点也看不出商人味反道书香气十分重,那边摆的那些个瓷器,大都是青花瓷之类。对瓷器司马是个外行,只是在那中央电视台上看这几期那个什么《鉴宝》之类的收藏节目时有看到这方面的介绍。
  “呵呵!李老板见笑了,别看这屋里摆着这几十件瓷器,可是全都是样子货,假的。我这身家当还玩不起这些东西。”虽然话说得轻松,但是司马还是注意到眼前这孙老板,提到这些时好像有些失意的味道,连他的身家也玩不起这些东西?对眼前这个孙老板司马虽然不甚了解,但是在这个小城这孙老板倒也是个名人,白手起家,二十多年打拼挣下了几千万的家产,他玩不起这些玩意恐怕这个小城就没几户能玩起了。
  “孙哥,玩笑不是。”
  “李老弟,你恐怕是不太了解,你以为那些个玩着那些十万八万的瓷器是个玩家?这行里的水深着那,不说现在就单说两年前像那个明永乐的青花暗刻龙纹碗拍价最后就是一千多万,还有那个清乾隆的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那也是千万成交。像哥哥这点家当扔到这行里头,恐怕连个影都见不到。”
  一提到这些瓷器之类孙言的话就打开了,打从几年前开始迷上瓷器这类玩意的孙言,这几年可是没少朝这里头扔钱,可最后弄到的全都他妈的样子货,至于那些拍卖行里拍的那些,孙言自己也就仅仅只能从书本里印刷精美的图片上一饱眼福了。
  “哎!要是早个几十年,咱们也去拾个漏之类,就是不行咱买下几个放到现在那也是……”。有时候人们总会后悔自己错过这机会、那机遇的,但是,有几个人会去想在那时错过各种机会、机遇其实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你自身的胆色或是能力的不足而错过这样那样的机会、机遇呢?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去想这个问题。
  “来孙哥!你来给我好好地说说古董这玩意。”听到一件瓷器拍了上千万,司马一下来了兴致,搁在过去司马恐怕对这还真提不起什么兴致,原因无他就是关注了自己也买不起不是,但是眼下听到一件瓷器就价值千万,于是就来了兴趣。
  “其实哥哥也不过才进这行,这行的水深的恐怕就是在这里玩了几十年的老人恐怕一时也说不清楚。其实在咱们这种小地方玩这东西的无非就那么几个人,你看那些个行里的摆的东西,其实没几件真货,刚进这行时哥哥我可没朝这里头教学费。”从上午十点钟左右就开始和孙言谈古董、瓷器之类的话题,直到下午两点多吃过饭司马仍旧不停的听着这孙老板给自己上着古董课。
  因为作为一个外行的缘故,司马更多的时候只是摆个耳朵在那里听,而不过是行中新手的孙言过去那里碰到过这么专心的听众,本就喜欢显摆卖弄得他这会那还忍得了,于是说的是那个唾沫纷飞,一时间两个人一个愿意听一个愿意说,在孙言眼中这司马老弟在这顿饭之后早已是从客户关系上升了朋友关系。
  直到最后孙言接到银楼打来的一个电话后,两人才有些依依不舍从饭店起身,孙言硬约司马以后一定常到店里坐坐,两人在一起再探讨一下这些个玩意儿。
  “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这句每个中国人都曾听说过的俗语,一语点名了古董的价值只有在盛世的时候才会得已体现,而那句“宁要钧瓷一片,不要黄金万两”则一语道明一些古董的珍贵程度。上了半天的课,虽说这孙言只是个半掉子老师,可是对司马这样对古董行里什么都不懂的菜鸟而言,那简直就是高人一般存在。虽然要说学什么东西关天的功夫肯定是不够,但是司马却从小半天的聊天中发现了一条一直被自己忽视的一条财路,至少这个比较安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