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1395

  “维他命C?”
  安毅喃喃自语,随后有些疑惑地道:“这个东西真的能赚钱吗?”
  张茹怡白了安毅一眼:“当然能赚钱啦!我在美国除了攻读临床外科外,还兼修了营养学和药剂学。西方人最注重保护自己的身体了,如果他们知道有一种药,能够增强自己的体质,保护自己不受病毒侵扰,肯定会趋之如鹜的。这种药虽然不会像盘莫西林那么赚钱,但年盈利上千万美元还是可以做到的,要是市场开发得好,上亿美元都有可能。”
  说完张茹怡才想起安毅的身份,吐了吐娇嫩的舌头,一脸俏脸变得通红。
  丁墨兰笑着道:“这种药确实很有效果,墨兰从实验室带了一些回来,尼古拉叔叔服用后精神好了许多,连脸上的皱纹都少了,七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就像是五十多岁一样,效果确实很显著。当初知道可以用工业方法提取维他命C后,我和尼古拉叔叔都赞成茹怡向马先生致电。”
  安毅听了大为心动,心说这个维他命C还有如此风光的历史,看来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当下笑着说这件事自己会放到心上,争取尽快上马维他命C项目,早日出产这种药品。
  谈笑间,酒菜已经送来,安毅连忙招呼大家入席,沈凤道、小九和刘卿都被安毅叫来作陪。
  吃了一会儿,秋明轩谈到了目前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称这次出国留学千值万值,让自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秋明轩出国前就立志为改善中国的军工技术尽心尽力,所以留学期间特别注意军事技术的革新。他从目前目前英国和德国正在进行的喷气式飞机的研制谈起,又说到美国一些高校和实验室对雷达的研究,最后提到了他在美国留学时进行的机床革新。一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加之新合金材料的运用,机床的改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秋明轩深知机床工业是包括军事工业在内的所有工业的基础,因此学习特别刻苦,完全掌握了工业机床的核心技术。
  听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石峰也侃侃而谈,谈到了自己自己正在从事的切屑机床的改进研究。
  安毅非常高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川南从美国引进的机床生产设备是最先进的,那些从美国应聘而来的技师只是负责传授操作技术,但具体的应用原理却秘而不宣,接受培训的工人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真正消化别人的先进技术,秋明轩和石峰等专业人才的回归,无异于给这封闭的幕墙开了一道天窗,今后川南自己也能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紧跟时代步伐,生产和创新机床了。
  韩成富一直倾听着大家的谈话,偶尔说上几句,听到安毅让自己谈谈对电子应用技术的看法,顿时来了精神,从电灯电话聊到留声机、电报机,从无声电影聊到有声电影,从风扇聊到了空调,称今后的时代将属于电的时代。说到最后,韩成富兴致勃勃谈起了自己从事的蓄电池研究,猜测今后取代石油的能源很有可能就是电能。
  安毅没有打击他的热情,只是含笑听着,不时鼓励几句,让这个原本略显腼腆的年轻人非常振奋。
  在美国的时候,朱玉宁就知道川南的武器研究水平在全世界都位居前列,因此见大家聊得高兴,也谈了一些自己对枪械设计方面的领悟,让安毅大为感叹……自己派人出去留学这步棋算是走对了,这里每一个人,都算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精英,这还是只是第一批人才中的七位,每一个已经让自己叹为观止了,要是今后这些人才聚集齐了,会有什么让人吃惊的表现呢?对此安毅充满了期待。
第986章
归途
  考虑到众多学成归国的老部下离家已久,兼之春节将至,安毅想了想,决定给大家放个长假,吩咐留学生们相互通知,不用再前往老南昌,只需在二月底前赶往叙府经济研究所报道即可,分配后于三月一日正式工作。
  送走思家心切的秋明轩、丁墨兰等七人,接下来的一周里,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安毅跟随他自南京赴杭州,与从上海赶来的张学良会晤。归心似箭的安毅尽管心里非常不愿意,可是在蒋介石、宋子文的强硬态度下,只能硬着头皮跟随。
  安毅心中清楚,此行并非只是在杭州召开全国剿匪会议,以及让自己张学良解开心结那么简单,很大原因是蒋介石和宋子文对中缅边境危机深感担忧,不愿意引发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把安毅留在身边,是控制冲突升级的最好办法。
  万一已经取得共识的英国人无法控制事态发展,边界冲突越演越烈,也可通过对安毅的限制,来约束安家军上上下下的激烈反应,只要安家军不参与其中,边界冲突就不会出现大的危机。
  此次杭州之行的意义非同反响,短短一周时间里,发生了改变多支军队和许多人命运的大事:红军萧克十六师、高咏生十七师在联合攻打奉行的行动中,被严阵以待的中央军西路军轻松击溃,在西路军的步步紧追和重兵打击下,损失极为惨重,这两支原本以铜鼓和宜丰为根据地的红军,彻底丧失了存身的地盘,在严寒的穷山恶水之间,疲于奔命;新疆的盛世才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强势崛起,并与宿敌马步芳等人达成共识,盛世才终于在新疆站稳了脚跟;福建十九路军彻底失败,蔡廷锴等人在大军压境的最后一刻从龙岩逃往梅县,所部两个师被陈济棠的粤军收编。
  七天中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件事是:穷途末路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终于妥协,在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的耐心说服下,在华北宋哲元部和阎锡山部的联合挤压中,不得不接受中央的调遣,东北军依次撤离华北,开往河南、湖北,感觉到自己受骗上当可又毫无还手之力的张学良,终于认清现实,接受了蒋介石的委任状,担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率领东北军对豫鄂皖红军进行围剿。
  软硬兼施成功压迫张学良的整个过程,安毅都在冷眼旁观,默默思索。
  令安毅无比感慨的是,天真的少帅竟然会以结拜小弟的身份,要求担任委员长侍从室主任一职,表面上是谦逊地希望能跟随义兄,多学习一些治军治国的本事,心底里却企图以通过留在蒋介石身边表达忠诚的方式,换取东北军继续驻扎华北。
  蒋介石当然不会答应,先不说习惯于风花雪月的少帅能否胜任要求极高的侍从室主任一职,只说军纪涣散、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现状就不允许蒋介石做其他选择。
  让士气全无的东北军继续留在华北,无疑是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与其让其驻扎华北、抱着已经失去的辉煌记忆过日子,日复一日消耗中央大笔军费和搜刮压榨地方民众的税赋,还不如调到剿共战场来,真刀真枪地拼杀一番,无论最终东北军是胜是败,对蒋介石来说少了个政治与军事上的劲敌,对华北来说少了个雄踞多年的传统军事势力,为中央政府以及中央军对华北的控制消除障碍,东北军也会在激烈的围剿战争中,逐步消耗殆尽,可谓一举多得。
  经过蒋介石几人的轮番分析和劝说,少帅只能不情不愿地接受这一现实,表示会在一周内前往武汉,宣布就任三省剿匪总司令。
  这一系列见识,让安毅觉得不虚此行,暗自为蒋介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感慨不已,同时也对自己安家军未来命运,多了许多的警示和思考。
  二月九日,距离新春佳节仅有五天时间,蒋介石终于完成杭州之行的所有计划,飞回南昌,继续不罢不休地指挥中央军,大举围剿红军。
  安毅记挂着家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和两个娇妻,向蒋介石提出请假回叙府过年并召开麾下各军军事会议的请求。
  蒋介石有感于这段时间中缅边境局势趋于缓和,加上成功地调动了东北军南下参与围剿红军,又在杭州掀起了“以教养卫为救中国兴民族方针”伟大运动,还在最后一天的中央军委会议中,成功地促使安家军航空司令部变更为中央空军西南司令部,高兴之下,批准了安毅的请求,要求安毅必须在正月初八赶到南昌开会,之后要好好地履行参谋次长和中央军委委员的神圣职责。
  分手之后,安毅直接乘坐紧急调来的专机,飞抵南京,召开一个由参谋本部第四厅、安家军南京情报与兵站总部、胡家林第十七军驻京办事处主任参加的会议,对近期的局势和去年的工作计划做了个小结,要求各部严密配合华北局,确保华北局在春节期间对东三省日军重要军事目标展开打击报复。
  会议涉及的具体事务繁多,从九日下午两点展开的会议延续到了次日凌晨才结束。令安毅非常高兴的是,胡家林的十七军驻京办主任张应良上校详细介绍了围剿刘黑七的行动过程,成功俘虏刘黑七部六千余人并全部缴械,从俘虏中挑选出的一千五百名好兵苗子正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整训和政治教育,被逼得逃进山东的刘黑七数百残部,在韩复榘毫不客气的驱赶下,逃到了河南境内,这下让河南省主席刘峙头大了。
  天色大亮,小雪初霁。
  安毅吃了个大饼,喝下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招呼沈凤道准备好,即刻赶赴机场,出门前对即将返回广州探亲的林耀东千叮万嘱,让林耀东除了送上自己签名的大幅照片、一副吴稚晖先生的贺寿书法和一些礼物之外,别忘了替自己给老族长拜个年磕个头。
  刚要走出大门,情报站拨给丁墨兰、张茹怡二女使用的那辆专车开进了院子,在大门口徐徐停下,车门打开,丁墨兰搀扶着一个白人老头走了下来,安毅连忙与沈凤道、赵瑞、刘昊、张扬等人迎上去见礼。
  上次送丁墨兰和张茹怡回宾馆时,安毅已经与尼古拉·特拉斯见过一面,当时对这个据说学识极为渊博的塞尔维亚人并无太深的印象,后来让专人调查后才知道此人的不凡。此刻换上一身深棕色呢子西装和黑呢大衣的白人老头,脑袋上扣着顶黑呢风雪帽,冻得通红的高鼻子呼出团团热雾,在丁墨兰的引领下,笑容满面与安毅握手,寒暄几句一起进入大厅,机敏的侍从立刻给这个白人老头送上一杯西方人通常都很喜欢的红茶。
  丁墨兰看到沙发边的几件小皮箱,意识到安毅要出门,连忙走到安毅身边,低声问道:“长官,你这是去哪儿?”
  “快过年了,得回叙府去看看家人。再一个,今年川南又是一个丰收年,需要对各级政府政绩突出的官员和劳动模范进行嘉奖,还要到周边几个移民新村拜访一下安顿了两年多的父老乡亲,你怎么回南京来了?你父母和你分开这么多年了,肯定想和你多聚聚的。”
  安毅微笑着回答,望着丁墨兰水灵灵的迷人眼睛,心情突然变得格外舒畅。
  “我刚回上海就回家看望了一下家人,到南京拜访完你后,我又和尼古拉叔叔一起回上海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父母兄妹都很开明,听说我和陪尼古拉叔叔要到叙府过春节,都很支持。”丁墨兰红着脸回答。事实其实是知道女儿的心意后,和所有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样,丁墨兰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和安毅多多接触,说不一定有个柳暗花明的好结果,当然这些丁墨兰无法说出口来。
  安毅很惊讶:“不是说放假到月底吗?怎么?以大上海的繁华,还不能吸引尼古拉先生?”
  丁墨兰点了点头:“是啊!尼古拉叔叔听我介绍咱们川南的各个研究机构之后,一直不相信落后的中国会有这么专业的科研机构,他总是问我安家军除了我们这些人之外,其他将士是不是还都留着一条长辫子?真是气死人了,尼古拉叔叔一直沉迷于他的科学研究,不怎么关注电影和报纸,加之以前美国都是这么宣传中国的,眼下西海岸的华侨中也有不少顽固派继续穿马褂留辫子,所以才会闹这个笑话。”
  安毅忍俊不禁,走到尼古拉身边坐下,知道他会说中国话,也不费力说英语了,直接道:“尼古拉先生,等你饱览中国的秀丽风景后,我再派专机来接你,去叙府去看一看,怎么样啊?”
  “咦,将军,不是说好和你一起到那个什么……什么万里长江第一城,去过你们的圣诞节吗?”尼古拉不解地问道。
  安毅愣了一下,转向满脸绯红的丁墨兰,立即明白过来:“可是……尼古拉先生,我今天就得赶回去,叙府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所以……”
  “没问题啊,我们的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其实我们前天就回南京了,不过那时候你还在南昌,所以我们又在南京附近逛了逛。昨晚打电话知道你回来后,今天天还没亮,我的小天使就来敲我的房门,一切出行的事务准备完毕,我们还一起到街口那家别致的餐馆,愉快地享受了一碗阳……春……面。诚实地说,中国的面确实比意大利面好吃。”尼古拉轻松地回答。
  安毅知道无法拒绝了,只能乐呵呵地表示这是自己的荣幸,耐心地陪着尼古拉享受了一下一百五十个大洋一斤的极品祁门红茶,看到尼古拉又再往茶杯里加上一粒方糖,只能无奈地看着。
  两个小时之后,一行人终于来到机场。
  尼古拉看到安毅的专机是德国容克公司的三发运输机,颇为意外,微微一笑登上机舱,最后选择了与安毅面对面的位置,在丁墨兰细心照顾下,东瞧瞧西看看,不停点头,似乎对飞机里的陈设和座位布置非常满意。
  飞机飞上蓝天,尼古拉把幽深的目光从灿烂和暖的眼光和片片白云间收回,含笑望着安毅俊朗的脸,突然问道:“安,你相信吗?只需要更换一种德国人和美国人都在全力去干的、很快就能研制成功的飞机发动机,再对飞机脆弱的骨架和拙笨的外形做一些改进,人们就能轻松地以每小时一千公里以上的时速,自由地翱翔于美丽的蓝天之上。”
  安毅有些惊讶地望着露出轻松笑容的尼古拉:“先生说的是不是德国、英国和美国几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正在研制的喷气式发动机?”
  尼古拉有些意外:“安,没想到你也知道这些信息。我觉得你是除了我的宝贝外,见过的最聪明的中国人,虽然我知道你从没有在欧美任何一所学校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在与两个宝贝的交谈中,早就知道你和德国人一起联合改进并制造飞机,还听说你的飞机是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飞机,如果需要,可以乘坐二十六个人。”
  “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实如此,战败的德国人在军用飞机方面受到研制的限制之后,开发民用飞机的热情更为高涨,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架容克运输机是我见到的较为优秀的运输机之一,只不过样子太丑了。没办法,德国人一直侧重于飞机的性能,却往往以牺牲视觉感官为代价,可惜了。”
  “你真是太精辟了,我的教授,如果不是听墨兰和茹怡谈及你后,我特别查阅过你的资料,我真难以想象会有一天和一个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在一起交流。”安毅非常佩服尼古拉的睿智与眼光。
  尼古拉红光满面,爽朗地笑了起来:“虽然你是在恭维我,但我还是很喜欢听,能得到一个全世界最年轻的上将如此赞誉,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过,亲爱的安,我想问问你,听说你对科技、特别是机械非常着迷,估计在这方面你下了很大工夫,否则也不会和严谨务实、素以工作机器著称的德国人搅在一起。”
  “我想问的是,你是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世界上会有一种飞机,能在一万英里的航程中不加油,承载五百名乘客飞越太平洋,从美国飞到中国只需要二十四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安毅彻底傻了,心里直叫我的娘啊这家伙是人吗……
第987章
一诺千金
  回到叙府,安毅没有一天的清闲,连续两天的军事会议和行政会议结束,紧接着就是大张旗鼓的表彰活动,十五个军政团体和三百余名各界模范在农历的年终获得嘉奖,带着巨大的荣耀,欢欢喜喜地回家过年。
  驻扎在滇南的二十六军和警备部队将校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英国人看到安家军并没有参与到班洪边境的冲突之中,全都以为中国政府在英国巨大的外交压力下,忍气吞声悄然退缩了,开始肆无忌惮地加大越境开采银矿渣的规模,遇到卡瓦族聚集起来的上千民众强烈抵抗之后,贪婪成性、横行霸道的英国人终于失去了所有耐心,纠集多达一千余人的英缅军队,武装开进班洪矿区。
  不知是什么原因,素来悍勇好战,虽然只装备有长矛、弓箭和少量火铳的卡瓦族人一直都是宁死也不退缩的,但这次竟然在无法抵抗之下选择了尽数撤离,连矿区周边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整体搬迁。英国人惊讶之后,先是大喜若狂,紧接着迅即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以卡瓦族彪悍的民族特性,竟然做出如此有目的、有组织的统一撤退,极有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谨慎的英国殖民军队和贪婪成性的英国开发商,尚未达到要钱不要命的地步,看到情况不对劲,立即撤出矿区,集结兵力于边界地区,不时派出小股侦查部队,越境探查安家军的动静,重赏缅族军队中的亡命之徒,做出各种各样的挑衅和试探,无奈连续五天都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
  这下英国人彻底糊涂了,只能寄望于正在从印度飞来增援的一个空军大队,希望能在强大的大英帝国空军的空中侦察和威慑之下,能够彻底解除矿区周围潜在的危险。
  英国人不知道的是,滇南数县的卡瓦族各部落头人罕有地聚集于沧源县城,打破了百年来对汉族人的不信任态度,正在与专区公署议长朱老爷子、二十六军军长夏俭、警备司令代正良等将校聚集一堂,紧张磋商对策。
  暂时退出避免加剧冲突的意见,正是滇南安家军司令部做出的,尽管刚开始的时候遭到不少刚直的卡瓦族头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在安家军上下郑重承诺……绝对不放任外敌侵犯自己父老乡亲弟兄姐妹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慷慨赠送给各部落一批枪支弹药用于自保的前提下,头人们终于放下戒心,相信安家军的诚意,耐心地坐下来好好协商,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同意按照安家军制定的对策实行,实施之后的效果很好地说明安家军是对的。
  众头人和安家军滇南高层因此而得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详细权衡得失,力争尽快拿出一个令各方面都满意的计划,对英国人的侵犯予以还击。滇南边界因为这样的原因,竟然出奇地平静下来,没有发生南京政府和英国政府均担心的武力冲突,但越是平静,积蓄的矛盾和怒火就越浓郁,前景也更为令人担忧。
  相对于滇南的弟兄们,安毅一点儿也不轻松,大年三十还去了叙府周边的移民新村,探望来自大江南北的乡亲们,回到家已是下午五点,劳守道、弟弟罗韶东、夏俭一家、尹继南的岳父岳母和女儿等数十人,济济一堂,五张大桌子满满当当摆在大客厅里,桌面上满是可口的菜肴。
  大家看到丁墨兰陪着尼古拉·特斯拉,和安毅一道回来,全都露出了热情的笑脸,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让从未体验过中国农历春节的洋老头感动不已,破天荒地没有说出一句别出心裁的玩笑话,紧紧握着劳守道的手,欣然坐到长辈该坐的位置上。
  经过几天的相处,丁墨兰已经和龚茜很熟悉了,她非常尊敬这位美丽端庄、对自己关爱有加的上司,更喜欢龚茜那个粉嘟嘟的漂亮儿子,不知不觉嘴里的称呼已经变成了“茜姐”,与安毅、叶青等人的叫法一模一样。
  热热闹闹和睦美满的年饭结束,年纪大的如吴妈、尹继南的岳父母等人先后告辞离开,年纪小的都在大人的陪伴下,不是前往新落成的叙府剧院观看川南各界的文艺表演,就是到人民广场去参加市政府举行的新春游园有奖活动。
  安毅这个时候才真正地轻松下来,难得地拥着两位娇妻,坐在二楼客厅里,围着暖烘烘的炭火,一起守岁,低声交谈。
  楚儿还在哺乳期,不时需要从婴儿车里抱起四个多月大的儿子,“依依呀呀”地哄上一会儿,加上这几天筹备新年的活动日程,很费精力,靠在安毅的肩膀上,困得眼皮直打架,实在支持不下去只好低声致歉,抱着孩子回去补觉了。肚子越来越大的冯洁云,这段时间变得非常嗜睡,见楚儿休息去了,也不由打起了呵欠。安毅心里满是温馨,小心翼翼地呵护冯洁云上床躺好,冯洁云直起腰身,搂着安毅的脖子亲了又亲,这才带着幸福的微笑,甜甜入梦。
  安毅洗完澡,看了看房间里的大钟还九点不到,想了想穿戴整齐,下楼向马大婶交代了几句,出门直接走到东苑的小楼里。
  龚茜的小保姆芍药已经放假,出去玩了,叶青今天一早乘飞机返回杭州,看望久违的父母,小楼里只剩下深居简出、行事非常低调的龚茜和带孩子的吴妈。
  安毅到儿子的房间,亲了亲睡熟过去的宝贝儿子,掏出个红包提前孝敬吴妈,在吴妈欣慰的注视下,悄然登上二楼。
  沐浴完毕的龚茜,正在梳妆,从镜子中看到安毅边脱下外衣边走了过来,一颗心激动得“怦怦”直跳,美丽的眼中,全都是似水柔情。
  认识安毅八年来,这还是她第一次与安毅一起欢度佳节,而且是静谧温馨的二人世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