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1395

  蒋介石的沉思换来众人漫长的等待。
  安毅心里感觉越来越糟糕,猜测到蒋介石、宋子文和孔祥熙一定是事先有过默契,否则很难解释宋子文和孔祥熙早已等在这里,并一起参与中英关系和中缅边境问题的讨论。
  平心而论,正在全力以赴发展基础工业的安毅也不愿意打仗,大战一起每放一枪,花的都是自己的钱,麾下一个个企业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资金转眼就会消耗一空,更别奢谈什么扩大再生产了。
  可是,有些仗却不得不打,事关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时候,命都可以不要,还要钱来干什么?这么多年殚心竭虑、呕心沥血地拼搏,不就是为了驱逐外敌、为了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倾力一搏吗?如果英国殖民者侵略滇南、滇西,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遭受践踏而不奋起反击的话,自己所做的努力又有何价值?
  安毅并非不了解蒋介石的想法,但是绝对不赞成蒋介石的做法,像汤玉麟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蒋介石点头同意的话,就是借给何应钦和黄郛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撤销通缉令。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义愤填膺的安毅就想通过川南广播电台和东方新闻报等媒体,掀起一场反对浪潮,让全国人民都来质问中央政府和蒋介石,为什么对临阵脱逃致使国家大片领土沦丧的罪人如此姑息?有什么能比肃清不坚定分子,增强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更重要的?
  但最终,安毅还是忍住了。此时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大水灾刚刚结束,流民正在陆续回归中,到处都人心惶惶,江西、四川、福建和西北仍在打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自己来上这么一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给虎视眈眈的日寇和离心离德试图制造分裂的军阀创造出更大的机会,很可能战火就此烧到四面八方。
  给别人做嫁衣裳的亏本生意,安毅是不愿意做的,故此他一如既往地隐忍下来,但心中的憋屈和悲愤,远非一般人能够想象。
  宋子文看到安毅神色冷漠,双唇紧闭,知道年轻的安毅很可能已经把握到自己的想法,心中不由微微一叹。
  每次见到安毅,宋子文都觉得安毅又成熟了许多,唯一不变的是那副只认道理不认人的臭脾气。虽然现在的安毅对谁都是彬彬有礼,脸带微笑,可宋子文却没有在安毅的眼睛里看到一丝笑意。
  倒是身材雍容的孔祥熙说话了,他稍稍靠近安毅,低声问道:“你对中央会议同意发行一亿关税公债怎么看的?”
  “既然都通过了,还能怎么看?虽然说数额大点,但是以国家关税做保证,估计发行起来问题不大,至少像江南集团这样的企业就不会推辞认购,多的不敢说,三五百万还是要买的,反正年终都能通过债券抵消应交关税欠额,预先付出一笔钱支持中央财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此类推,全国各大资本家和企业也会踊跃认购的,那些人总不能不给你这个新任财长面子吧?”安毅没好气地回答。
  孔祥熙眼珠子一转,嘿嘿笑道:“下周财政部准备再发行一千二百万铁路建设公债,这笔钱是给子文修筑湘赣铁路的前期准备金,你是否意思意思,先做个表率啊?”
  “行啊!不过先把欠我的五千多万还回来再说吧,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安毅随口答道。他明显看得出孔祥熙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一千二百万的公债发行额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做什么表率,宋子文真的有需要的话,只需向财大气粗的张学良开个口,借个一两千万还不是小意思?
  宋子文将安毅和孔祥熙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刚想要凑凑热闹,蒋介石已经回到对面的座位上,宋子文也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蒋介石喝下半杯水,一脸平静地说道:“安毅,中缅边境再起冲突的事情,绝对不能拿到中央会议上去讨论,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能向外界透露半点儿风声。全国局势你也知道,福建方面的平叛行动已经进入尾声,华北方面刚刚安静下来,一切都急需走上正轨,如今闽赣和川陕湘鄂的剿匪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时要是再来一个中缅边界危机,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时局将会再起波澜,甚至对全国大局产生不可预测的消极影响。这一点,希望你能有个清醒的认识。”
  安毅心中极为失望,长叹一声,问道:“校长,我可以保持克制,但要是英国人得寸进尺,把事情闹大了怎么办?”
  蒋介石犹豫了一下,还是严肃地说道:“英国人那边,自有中央政府去斡旋,我相信英国人也不愿意在把事情闹得太僵,这几天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几十万失业者不是天天上街游行示威吗?如今英国政府也很头疼,他们清楚地知道美国人虽然表面上和他们一起结成联盟,共同干预我国经济,可是暗地里美国人却一直通过南洋、或者第三国和我们展开贸易,而且生意是越做越大,大大地挤占了原本属于英国人的市场份额,对此英国的财团颇有怨言,你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这次由于中英交恶,法、德、比、意等国更是明目张胆地争相进入我们的市场,西南商品博览会的胜利召开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英国政府肯定也急了,加上你的部队进驻滇南,他们多少需要掂量掂量的。”
  宋子文连了点头,附和道:“其实我也是这个意见,安毅,能够通过磋商解决的问题,就需要避免通过武力来解决,相比之下,我们最大的敌人还是日本,这一点,我和你是有同感的。”
  这下安毅彻底无语了,决定不再为此事与蒋介石费口舌。
  既然蒋介石做出了决定,安毅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忍一忍倒是可以,但是一忍再忍的事情安毅可不会干,何况“炉房”银矿蕴含巨大的利益归属问题,安毅宁愿抢回来便宜自己的国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宝藏被外敌肆无忌惮地掠夺。
第984章
人才鼎盛(一)
  安毅满腹心事回到厚载巷,下车后还没走进家门,就听到一阵悦耳的银铃般的笑声,疑惑中加快了脚步,踏进客厅就看到一群衣衫光鲜的男男女女正聚坐一起小声交谈,猛然拍拍脑门,连忙道歉:“看我这记性,辛苦了、辛苦了……明轩,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说罢他快步上前,向停止交谈,欣喜地站起迎上来的秋明轩、丁墨兰、张茹怡等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学员亲切握手。
  秋明轩激动得双手不停颤抖:“长官,自六年前启程前往美国留学,我们无日无刻不在思想着祖国,思念老南昌,思念长官,思念着我们的事业。如今学成归来,我们再也不离开了……”
  安毅非常高兴,刚想说上几句,突然看到一旁丁墨兰和张茹怡眼中的泪水滚滚而下,心中一动,笑着打趣:“怎么了?我们坚强的女兵班长,什么时候也这么多愁善感了?墨兰,茹怡,你们这几年还好吧?”
  丁墨兰和张茹怡快速拭去脸上的泪水,明亮动人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丁墨兰有些羞涩地低声说道:“不怎么好……我们在美国都废寝忘食地学习,想尽力追赶长官前进的步伐……我们平日难得有闲下来的时候,有时候姐妹聚在一起,都会情不自禁会谈到你,谈到我们在军队时的情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眷念越发浓厚。长官,这几年你的所有事迹,我们都通过报纸了解,并用剪报的形式珍藏起来,二八年你遇刺的时候,我和茹怡哭得死去活来,都已经准备买船票回来了,得知你醒过来才作罢……长官,再次见到你真好,虽然现在我们的距离越拉越远,但这不能成为阻碍我们爱慕长官的理由,你说呢?”
  这还是安毅自昆山认识丁墨兰后,她的第一次表白,安毅非常感动,心中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更升起了几丝疑惑:秋明轩不是一直在追求丁墨兰的吗?怎么听丁墨兰的口气,好像秋明轩并没有成功?那么自己接到的消息,说秋明轩已经结婚是怎么回事?
  秋明轩仿佛是知道了安毅的疑惑,笑着拉过身边一个二十四五岁,容颜清秀、身材苗条的女孩,向安毅郑重介绍:“长官,这是我的妻子彭佳莲,贵州兴义人,和我同一期留学美国的学员。佳莲是学石油化工的,到美国后我们一起分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我从事机械工程和物理方面的学习,佳莲则主攻化工,我们彼此吸引,相互照顾,于两年前结婚。”
  原来是搞错对象了!安毅歉意地冲着丁墨兰和张茹怡点点头,然后友好地向彭佳莲伸出手:“原来你就是彭佳莲……你们出国前我见过你,当时你瘦瘦小小的,没想到现在出落得这么漂亮。”
  彭佳莲紧紧地握住安毅的手,一脸认真地说道:“长官,谢谢你,谢谢你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父亲是学地质的,常年四处迁移,虽然我从小就得到父亲传授知识文化,但一直吃不饱穿不暖,加之高原日晒,所以才会是你看到的那副形象。是你提供了我留学美国的机会,给了我成长的天地……”
  安毅笑着摇了摇头:“不用谢我了,还是你自己有实力,才有机会从数千名参与选拔的人中脱颖而出,你现在学成归来,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彭佳莲道:“长官,你是我见过最慷慨大度的人,在麻省理工学院石化专业学习一年后,我有幸参与了对尼龙的研究,当我知道这个天才性的想法是你提出的后,对你又有了新的认识。长官,你是个天才,但你不该把这个突破性的创意告诉杜邦公司,你不知道这个发明创造的利润有多大。”
  安毅非常惊讶:“佳莲,你既然参与了尼龙的研究,那么你知道制造尼龙的所有工艺流程吗?”
  彭佳莲点了点头:“当然,这并不复杂。其实不仅仅是尼龙,所有关于石油化学工业方面的研究,我都有所涉猎,比如提纯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燃料,以及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研制工艺,此外,农药、化肥、涂料、染料等生产,我也知道专门的生产流程,而尼龙,只是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个分支。”
  看到彭佳莲一脸自信、秋明轩自豪中带着爱怜的神情,安毅知道这回自己捡到宝了。石化工业建设一直是川南发展的薄弱环节,欧氏集团和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合作开南洋群岛、菲律宾三个大型油田后,川南的石油供应便空前宽裕起来,如今在湘西和川南的大山里,到处都开始修建石油战略储备库,为将来的抗日战争作准备。
  但是,一直以来对石油的利用,都仅仅只限于提取各种燃油,剩下的残渣除了沥青用来铺路外,其余的不得不当做废料进行填埋,久而久之,对环境的污染日渐加大。虽然由于和杜邦集团的良好关系,一年前川南从杜邦集团订购了相关的化工生产设备,氮肥厂、塑料厂等先后投产,但美国方面派来的工程师只进行生产培训,丝毫也不涉及理论研究方面,加之石化工业是一门新兴科学,全球这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受到严密控制,所以川南的化工建设一直受制于人。现在彭佳莲的回归,对川南自主发展石化工业,可以说是一个福音。
  安毅笑着说道:“佳莲,既然你知道尼龙的生产工艺,就应该明白依照五六年前中国的条件,哪怕我懂得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想要自己创造发明出来,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况且杜邦集团本身也在对尼龙进行研究,哪怕我不提出来,他们也仅仅只是推迟了几年推出而已。当初张熹去美国,正是靠着尼龙这个敲门砖,才打开美国上流社会的大门,改善了华人的处境,否则依照‘排华法案’解除前华人的地位,麻省理工学院怎么可能允许你进入最为高深的石化专业深造学习?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因果,要是我的付出能够换回你们这些人才的成长,我愿意!”
  彭佳莲是个聪明人,俏脸一红:“对不起,长官,我误会你了!”
  安毅摆摆手,笑着对秋明轩道:“明轩,你这个老婆了不起啊!我们现在非常需要石化方面的专家,现在川南的石化研究所缺少一个所长,由你老婆来担任,你觉得怎么样啊?”
  秋明轩和彭佳莲面面相觑,均没想到自己才刚回来安毅就会予以重任。秋明轩刚想谦虚几句,彭佳莲已经豪气干云地说道:“要是真敢任命我,我就敢干,而且一定会干好!”
  秋明轩只好笑着道:“在麻省理工学院,佳莲也因为过目不忘的本事和渊博的学识,专门负责了一个课题小组。原本美国方面是想挽留佳莲的,杜邦公司甚至开出了一百美元的周薪聘请佳莲,但让她拒绝了。这回她也算是得偿心愿了!”
  安毅郑重地说道:“虽然说金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既然一个人付出了,就该获得相应的回报。我也不承诺付给你多少薪水,因为我们这里的薪水是固定的,什么级别该获得多少都有规定,但是我可以保证,只要你拿出相应的研究成果,我们就可以根据成果的盈利拿出其中的百分之二十进行奖励,这笔钱比起那区区一百美元的薪水,可多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张茹怡见安毅对彭佳莲赞不绝口,不由急了起来:“长官,我们在国外也没闲着啊……我和墨兰在纽约大学留学,墨兰从事数学和物理研究,我在医学院深造,我们的成就,未必比佳莲姐差多少。”
  “哦?”
  安毅感兴趣地问道,“你们都学了些什么啊?”
  丁墨兰秀美的脸上闪耀着动人的神采:“长官,这几年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没有浪费,我学的非常广泛,数学、工程学、电磁学均有所涉猎,其中数学的概率统计可以用于密电码破译,另外空气动力、流体动力、弹道、空照地图、气象、计算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至于工程学方面,我主修工业设计和电气工程,电磁学嘛……”
  张茹怡接口道:“电磁学方面,墨兰姐更不得了,我和她在纽约中央公园救助了一个陷入休克的白人老人。这个老人非常可怜,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出奇地是居然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墨兰心地好,待老人出院后便把他接到我们出租的寓所里,照顾他的日常起居。老人身体慢慢好起来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个老人学识极为渊博,会说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对于工程和电磁学方面的研究,更是深不可测。慢慢的,墨兰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开始向老人请教,后来老人干脆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倾囊相授,现在墨兰的水平,比起我们的教授估计都要高出不少。”
  安毅非常吃惊:“还有这事儿?这个老人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儿?”
  丁墨兰想了想:“他是塞尔维亚人,平日都让我们称呼他为尼古拉叔叔,这次我们帮他买船票一起回来的时候,我看过他的证件,好像他的名字全称是尼古拉·特拉斯,据说他在美国很不受正统科学家的待见,因为一些科学构想常年招受批判,与三年前逝世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先生有很深的积怨。现在尼古拉叔叔就住在南京的江南宾馆里,我准备把他带到身边,以便获得更多的传授。相信以尼古拉叔叔的才华,会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帮助的。”
  “尼古拉·特拉斯?”
  安毅嘴里念叨了几下,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认为可能是某个历史上声名不彰的科学家,便在心里轻轻放过了,差点儿与这个与达芬奇并称的旷世奇才失诸交臂。
  “墨兰,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学业达到了什么程度,但我相信,你和茹怡的努力,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这样吧,现在我们川南对于电磁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是你不介意,我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所,由你来担任所长,你那位尼古拉叔叔,担任你的助手,然后由你自行在此次回国的人才中选拔助手,怎么样?”
  “这……”
  丁墨兰有些迟疑了,张茹怡却鼓励道:“怕什么,墨兰姐,既然佳莲姐都敢承担重任,你怕什么?”
  丁墨兰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们同期的留学生中,相关专业的有六人,我还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到我手下工作。”
  说了丁墨兰的话,安毅才想起第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学员多达五十名,现在这里满打满算也只有七个,其他人呢?难道他们也学后世那些留学生,出国了就不想回来?
  安毅把心中的疑问说出,秋明轩解释道:“其他人都回家探亲了,一个月后会到老南昌‘安毅教育基金会’所在的地址报道。留学六年,许多同学家中都有了变化,有的更是经历了战火、灾情的考验,在美国的时候大家虽然担心,但只能憋在心里,这次回来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再也忍不住了,上海码头就走了三分之一,到了南京,又走了一大半,我们几个由于牵挂长官,所以先来向长官报到。”
  说完,秋明轩向安毅介绍了其他三人。
  其中一位是来自老南昌的石峰,今年二十六岁,留学于加州理工学院,机械专业毕业,最擅长的是对工业机床的研究和制造;一位是韩成富,出国前原本是上海电话电报局技工,有着一手过硬的电器维修绝活,在美国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后考入哈佛大学,什么电器到他手里拆卸一遍就能知道原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电子天才。
  最后一位却是英姿飒爽的女生……朱玉宁,她是山东曲阜人,少时曾有短暂留学日本的经历,当年在斟酌她的留学生资格的时候,还经过一段讨论,后来知道其家族与日本人有切骨仇恨、兄长就是死于日本人手上后方才通过考核,对此安毅依稀有一些印象。
  朱玉宁身材高大健美,容貌有些粗犷,留着一头齐耳短发,整个人显得极有精神。留学美国后,她进入哈佛大学机械专业学习,对军械制造极有天赋,此次留学归来,准备一展抱负。
第985章
人才鼎盛(二)
  安毅吩咐侍卫去江南宾馆定一桌酒菜回来,然后招呼大家坐下。
  六年的时光,足以把一个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小姑娘,改变成为有着渊博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新女性,尤其是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美的岁月,当浑身散发着诱人魅力的丁墨兰和张茹怡分别坐到安毅两边,含情脉脉看向他时,安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一丝无形的压力。
  说真的,安毅从来没有考虑过与楚儿、洁云之外的女人发生恋情,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家业的增大,包括军队医院、文工团、各级政府机构以及东方电影公司等外缘企业,属于他管辖的女人起码有数千,平日接触的名门闺秀和交际花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优秀者不知道有多少,还有他收养的义女中,也不乏天生媚骨、容颜倾国倾城者,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以平常心对待。对于家人,他有一份责任,尤其是对待情感问题,他分外慎重,生怕一个处理不好,让心爱的人伤心绝望。
  可是,情感问题是最不好处理的,不能因为一个女人对自己有好感,表达爱慕之情,就对她避而远之,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一直以来,在对待龚茜、叶家姐妹,纳兰飘雪、韩玉,甚至刚结识不久的朱蕴时,安毅都抱着谨慎的态度,不过饶是如此,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终于和龚茜及叶青发生了关系,对此他不曾懊恼,许多水到渠成的东西,不是他能控制的,既然发生了,顺其自然就好。
  现在,对于丁墨兰和张茹怡鼓起勇气的大胆表露,安毅心里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一份深深的怜惜。这个时代,是男人的天堂,只要男人有能力,娶多娶少都没人管,著名的“哈儿师长”范绍增,就娶了三十多个姨太太,没有人指责他,反而对他的艳福羡慕不已。就算是安家军中,夏俭、顾长风等深受安毅器重的大将,也有了好几房老婆,估计随着时间的流失,数目还会增加。
  但是,安毅不愿意草率地对待情感,两个人的结合,不止是住在一起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但是,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追求和在乎的东西,安毅不想打破这份单纯。
  秋明轩见气氛有些尴尬,连忙聊起当初去留学的情况。当初大家满怀着希望到达美国,谁想能够免试入学的只是一些新成立不久或者招不够生源的大学,诸如哈佛大学、纽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却都有着极为严格的留学制度,成绩必须要达到其标准才能入学。于是,这一批留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的选择,一批直接考取名校入读,一批选择了读半年预科,达到入学标准后才入读,也有的就此选择那些不知名的大学就读。
  秋明轩、丁墨兰、张茹怡、彭佳莲、朱玉宁等人都是天姿卓越者,顺利通过了各校的考核,因此学习进度比起其他人,要快许多,在各自领域的成就也就大一些。这几年在美国,留学生们几乎都亲眼见证了经济危机的全部过程,对于安毅集团坚持不懈地派遣留学生的举动非常感动,因此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学习起来如饥似渴,因此就算是在最差的学校学习的人员,也拥有着非凡的才华。
  丁墨兰谈起了这几年美国社会对华人的一些改变。刚开始的时候,丁墨兰他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是很受歧视的,学校里的一些课程、场所限制对华人学生开放,涉及高端科学的实验课不能参加,图书馆里的许多典藏书籍不能借阅。
  但随着经济危机发生后华人财团的崛起,慢慢地有了一些变化,纽约州最先废除排华法案,原先普遍存在的不公正对待突然消失不见,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开始对华人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学校图书馆,成为了平时华人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
  张茹怡笑着道:“我就是在图书馆,看到关于维他命C的争论,随后专门对其展开研究,进而获得纽约大学医学院特别奖学金的。维他命C对于人体非常重要,要是缺乏就会出现易疲劳、肌肉酸痛、皮肤干燥粗糙、牙龈出血、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皮肤青肿、坏血病等等状况,经过研究,我发现维他命C可以防止亚硝基胺形成,防癌抗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加速手术后恢复,治疗创伤等奇妙疗效。人体不能自我合成维他命C,必须通过饮食进行补充,但维他命C属于水溶性物资,极易流失,于是如何生产和制造出维他命C,及时补充人体所需,是当前的主要难题,不过在去年年底,瑞士一个化学家发明了维他命C的工业生产法,我知道后立即致电华青社的马致远先生,请求购买下这个专利。马先生来电询问了我一下关于这项发明的实际运用情况,然后就派人到瑞士购买下了这项专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