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1395

  窦方穿过大堂来到前面满是血流的台阶上,掏出香烟递给丁志诚一支。
  “痛快啊!整个战斗无一伤亡,这仗打得舒服。”
  丁志诚接过烟点上火,根本就不理会楼内频频传来的补枪声音:“这回老李领着的那帮射击学员算是过足瘾了,前二十分钟他们至少准确射杀了六十名敌人,特别是老李那四个徒弟,趴在妓院的房顶上视野很好距离也近,几乎是枪枪爆头,打得这个脓包连队魂飞魄散,所有的狂妄叫嚣声全都没了,打到最后没有谁再敢露出半个脑袋,我估计里面剩下的所谓虎贲精英全都尿裤子了。这一仗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如老大所预料的那样,狙击手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回去之后我们得展开讨论,好好总结一下狙击手、迫击炮和突击手之间的配合协调问题,以后遇到的巷战或者伏击围歼战将会很多。”窦方点了点头:“我同意!丁哥,你说能不能从今天的教导队里挑出十个八个尖子补充进来?我发现里面有不少好苗子!”
  “放心吧,我部拥有优先权,按照老大的承诺,哪怕是咱们看上了哪个营的连长也可以随意抽调,更何况是专门为咱们各部提供后备人才的教导队。”
  说到这里,丁志诚看到李福强提着狙击枪走了过来,咧嘴一笑,摇手大声招呼:“老李,过足枪瘾了吧?”
  矮壮的李福强还是那副天生的愁眉苦脸样,笑的时候和哭一样难看:“过什么瘾啊,老子只打了两个军官,其他都被下面这帮小子包办了……老大进城去了,让我转告你们就地扎营,而且要求全面清理干净立刻埋葬尸体,严密监视并全力扼守路西方向,炮兵连也会很快进驻此地,估计这回要驻扎挺长一段时间呢,我率领的这个连也奉命在此驻扎,后院和东面的傀儡湖一带正合适展开狙击手训练。”
  丁志诚看看脚下的一摊摊血迹和面目全非的大营,摇摇头走进屋内。
  窦方哈哈一笑,攀着李福强的肩膀建议他命令百来个徒弟去干埋人的苦差事,这样既可以有缴获还可以再锻炼一下心理承受能力。
  李福强非常大方,二话不说转向院子扯开破锣嗓子一阵大叫,百余名徒子徒孙闻声而动,立刻喜笑颜开地大干了起来。
  这时,昆山城内依旧是一片恐慌,夏俭一营的六十个巡逻队分布在每一条街道上,陈志标率领的三营继续干起了熟悉的活计,对城中三个鸦片烟馆进行没收查封;沈凤道根据安毅的指示,率领卫队一班前往城北大牢,将关押的犯人全部释放,腾出地方之后随即将三十余名鸦片烟馆的掌柜、账房和小贩全都关了进去,等候团部新成立的政工股弟兄前来接班;威风八面的县衙里,县长一家三十余口被顾老二礼貌地请出去,惊慌失措地住进了斜对面的鸿发客栈,内中杂役尽数被驱,两个连的弟兄随即进行全方位的搜索和打扫,商议警戒哨位的布置和安全保障工作,为团部的进驻提前做好准备。
  次日清晨,夏俭一营进驻同丰大营,与模范营一起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扫和维修,陈志标率三营开到东面六点五公里的兵希镇驻防,顾长风的四营开赴正北七公里的杨林河南岸周市镇驻防,与西面的叶成二营相互呼应,防备常熟方向有可能的袭击。
  县衙大堂里,各营主官齐聚一堂,笑声朗朗。
  由八张漂亮贵重的大方桌拼接在一起的长桌上铺设了柔软厚实的绿色军毯,两面硕大的战旗和党旗交叉布置在正堂北面的墙体上。
  尹继南主持的战斗总结会议正在进行,各营主官逐一检讨此役所部的优劣得失,最后杨斌询问缴获的百余箱鸦片烟土如何处理时,安毅的回答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烧!而且要公开烧毁!”
  安毅果断地做出决断,并向众弟兄详细解释理由:“这一次不这么做不行了,昆山交通便利,信息发达,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传遍沪宁乃至全国。从现在开始,我团各部包括每一位官兵都会在众多民众和报社记者的注视之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疏忽,否则,不但砸了咱们‘模范营’的牌子,还会影响到整个革命军的形象。这一点必须要引起诸位高度的重视,回去之后一定要严以律己约束麾下将士,要在训练的间隙积极为驻地百姓排忧解难,扶助孤老抢修危房,模范营、二营、三营的工兵连要全体出动,修桥铺路清理驻地各城镇的卫生死角,每个工兵连都要把修建小型桥梁当成训练的一部分,资金由团部统一拨付。不要心疼钱,我们这次仅在昆山城里几个敌营中获得的现金就高达八十余万,要是算上两千四百多支长短枪、四十七挺轻重机枪、六门汉阳野炮、战马一百三十余匹、驮马两百二十余匹、四十余万发各式子弹、一千六百发炮弹和一大批军需物资,总金额已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之多;鸦片烟馆的没收款项也达三十七万,哪怕用这三十七万回报民众回报社会,也是非常应该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眼光不妨放远点儿,对咱们今后只有利没有害!”
  弟兄们纷纷表示支持安毅的决定,尹继南对新任政工股长李铮鸣上尉强调:“老李,待会儿散会后你负责到街上替你的八十位官兵制作纠察队的红袖章,并为各营各连定制新的战旗,除模范营之外,均需在旗帜上注明‘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师独立团’的字样,这排字仍然是在靠近旗杆部分上下排列,其他如各营各连的番号缝制在青天白日徽章之下,今天晚上必须送到各营手里。我们独立团的形象太重要了,要是估计不错的话,数日内国内外的记者将会陆续到来,各营主官、教导员回去后必须大力整顿军纪,决不能做出有损于革命军形象的事情!”
  “是!”
  黄埔三期政治科毕业的李铮鸣大声回答,那张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黑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安毅补充道:“老曲,从火车上揪出的那些人鉴别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乘客中的六十七名敌军官兵、三十一名敌伪官员已经被拘留审查,按照团长指示,我们于凌晨时分放行,让列车开赴苏州,车上的大多数乘客都表示理解我军的行动,铁路工人甚至打出了庆祝革命军胜利的标语。”曲慕辰回答。
  安毅满意地点点头,告诉各营主官要大力协助通信连官兵的电话线路架设,争取中午之前完成电话线路的安装任务。
  最后,在询问胡子、杨斌有何补充之后,安毅宣布散会。
  会议结束,安毅和尹继南开始了全城巡视。此刻的安毅和他的弟兄们还不知道,昆山一战因一举截断沪宁铁路和苏沪公路、对沪宁苏杭等地产生的重大影响逐渐引发了全国的强烈震动,上百名中外、苏沪宁各大商会负责人、民间团体负责人正在络绎不绝地赶往昆山。《中央日报》当日即发号外,对昆山一战大加赞赏并予以很高评价,率先将这一师级规模的战斗称为“昆太战役”,作为对二师独立团、第六团将士的精神奖励,安毅将军、徐庭瑶将军、模范营的名字被再次传诵,特别是全歼孙军“虎贲连”的成绩,引发了南北各大军事势力的极大关注,安毅团的威名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国。
  当日下午,在全国拥有很大销量的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同时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昆山战事的消息,不约而同地对昆山之战产生的重大意义和效果予以充分肯定,惊呼沪宁等各大都市都将会很快控制在北伐军手中。
  昆山一战的深刻影响在次日晚上获得了更大体现,驻守在上海周围的孙传芳三个旅一个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全体撤退,经海路仓惶北逃,白崇禧将军率领薛岳师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一举占据龙华;陈继承将军率二十二师击溃南汇守敌并乘胜追击到大海之滨;刘峙和严重将军率领的第二师、第二十一师攻克松江、青浦直逼嘉定,上海自此进入北伐军将士的三面包围之中。
第228章
答记者问
  南昌,革命军总司令部。
  “校长,安毅来电。”机要秘书陈立夫走近低声说道。
  蒋介石放下毛笔,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抬起头笑着说道:“哦?看来这小子定是又有事情无法定夺了,念来听听吧。”
  陈立夫微微一笑,对严谨的蒋介石这么称呼安毅有些意外,连日来也多亏安毅雷霆般的军事行动和辉煌战绩,使得身为革命军总司令的蒋校长喜不自胜心情愉快,在沉重的压力之下获得一点点心理上的慰藉和愉悦。
  见此情况,陈立夫随即决定将电报内容用口述的形式轻松转呈:“正是,安毅来电说,数以百计的中外记者齐刷刷涌到了昆山县城,将他的团部围得是水泄不通,二师参谋长徐庭瑶接到安毅的请求后已经启程从太仓赶赴昆山。安毅不敢擅自做主,立即来电请校长训示,提出三个如何,即如何方能妥善处置?如何确定指导思想?如何把握宣传尺度?”
  蒋介石满意地“嗯”了一声,站起来慢慢踱步,活动一下麻木的腿脚,这才微微点头说道:“不错嘛,这充分说明安毅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三个如何提得很好!它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已经充分意识到目前整个局势的严峻性,所以才会及时向总部请示,这种做法非常稳妥,彰显了他不居功自傲,不得意忘形,严谨自律的优秀品质。比起那些战功不大却大言不惭的将领,安毅要强上一百倍,我很欣慰,此子堪当大任啊!”
  “是啊,安毅很不错,根本就不像军中传说的那样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而是个非常精明稳健的人,在黄埔期间,我就从没听他发表过任何涉及政治局势的观点,入浙作战前他来见您请求配备电台,先找我了解目前军内无线电台配置的情况,显得非常谦虚不耻下问,没有一丁点儿的傲气。我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得知新设备极其稀少之后,他当即放弃了这个要求,也没再进来打扰您。还有,他仍像在黄埔时那样称我为教官,而不是像别的黄埔生,早早地就改称我为长官或者陈秘书,听起来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很舒服很亲切啊!”
  二十七岁的陈立夫说说也轻松地笑了起来。
  自从蒋介石与武汉方面的矛盾公开化之后,反蒋言论越来越强烈,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已经是在所难免,蒋介石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因此,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矿业硕士学位的陈立夫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想让自己的世交蒋三叔尽可能轻松一些,以缓解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蒋介石微微一笑,停下脚步和气地吩咐:“回电告诉他,一切均以北伐大业为重,在处理事情时以树立我革命军之崇高形象为中心,有了这两点,相信他即可从容把握尺度。”
  “是!”
  “再告诉他,我将命令第一军各师选送一批优秀士官前往模范营集中进行培训,人数大约为五百左右,待他的老南昌训练基地建好之后,将常设士官训练团,由他的独立团和模范营全权负责培训事宜。根据蔡忠笏的建议,以及安毅独立团的实际情况,允许他将所部炮兵连扩编为炮兵营,将炮兵连、迫击炮连悉数纳入炮兵营之中,进行一段时间尝试检验,效果好的话,将酌情在各师予以推广。”
  蒋总司令可谓用心良苦,这一段话包含了两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暗示,第一,告诉安毅不要为老南昌训练基地分心,他会在金钱和权力上给予支持;第二,将安毅的炮兵连扩编为炮兵营,等于是明确地告诉安毅扩编在即,让安毅时刻怀着美好希望的同时,继续兢兢业业地勇立新功。
  陈立夫会意地点点头,伏案快速拟好电文后送到蒋介石面前。蒋介石看完非常愉快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陈立夫回到机要室,将电文交给报务主任发出去,关上办公室的门随即陷入了沉思,他从蒋介石的命令中看到了外人无法看透的深层含义。
  陈立夫清楚地看到,这个时候不把战功卓著的安毅独立团提升为师,绝对不是受编制所限,比如何应钦在不久前就获批成立了新一军,第一军内各师的番号也在不断增加,给安毅一个师的番号也就是蒋总司令的一句话罢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第一军一师、二十一师等主力师中,担任营、连、排三级主官、构成战斗力核心的共产党员空前活跃,随时都有失去控制的危险。这一现象让蒋总司令深为忌惮忧心忡忡,特别是在接到白崇禧将军的多次秘密报告之后,蒋总司令无比失落寝食难安。
  在此国民党内部行将分裂、国共两党合作前景黯淡的关键时刻,安毅的政治立场却迷迷糊糊,无法确定,而且安毅无论与军中的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都和睦相处交情不浅,与其说安毅在这方面投机取巧,倒不如说他根本就没有政治立场,与其卓越的军事才华相比,安毅的意识犹如一个懵懂孩童。
  可人是善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安毅未来依附于哪一个阵营谁也不敢断定,特别是蒋介石在政治上越来越被孤立、手中权力日益被剥夺的艰难处境下,绝对不会放心地将所有的信任给予安毅,但又必须拉拢和安抚这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次力挽狂澜创造奇迹的智勇悍将。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下,蒋介石只能选择给予安毅足够的钱财和武器,而不能给予其完全的信任和更大的权力,至于未来如何,则完全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方敢断言。
  想到这儿,陈立夫长长叹息一声,对安毅此次无法获得提拔深感惋惜,他从未见过在军事上如此才华横溢的将才,对安毅匪夷所思的指挥能力和超人的军事谋略深感佩服也非常震惊,相比之下,一军的那些将军们显得那么地笨拙,那么的苍白而平庸,只可惜所有的一切均需由蒋总司令最终定夺,陈立夫只能顺从地执行,而不敢有丝毫的疑问。
  ……
  昆山,独立团驻地同丰大营。
  徐庭瑶与副官龙慕涵风尘仆仆打马入营,与迎接的安毅和尹继南一起进入大营中央的四合院。
  徐庭瑶坐下后来不及喝上杯茶,接过安毅递上的总司令回电,细细阅读完毕会心一笑:“果然与你所预料的一模一样,哈哈……有了校长的这封回电,我们就好说话了,否则你我的言论被报纸引用之后,很有可能会惹来上峰和同僚的猜疑甚至责难。小毅,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不向我一军政治部请示,而是直接向校长请示?难道你不怕军内说你越权呈报吗?”
  安毅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从通信参谋詹焕琪手上接过文件夹,打开后送到徐庭瑶面前:“看,这是我部给东路军总指挥部发去的请示电文底稿,结果长达七小时之久依然毫无回音,外面的记者又越来越难应付,无奈之下属下只能请示参谋长随后向总司令呈报……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不这样围在县衙门口的众多记者怎么打发?如果长时间推脱敷衍,定会让新闻界因此而暗生怨气,万一写出几篇不利于我军的新闻报道出来影响北伐大局就不好了,属下完全是不得已啊!”
  “哎呀!瞧我这记性……记起来了,眼下总指挥部和政治部正在为杭州城内左右两派爆发的严重冲突忙得焦头烂额,听说两派动用刀枪,死伤不少,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处理这等事情?你做得对,没有任何授人以柄的地方,哈哈!”徐庭瑶长长地松了口气,对安毅的谨慎暗自赞叹。
  安毅看了看表,苦笑着说道:“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了,还有半小时就得召开记者会,等会儿只能靠你了,属下没有经验,最多只能换上身将军服坐在你身边陪衬陪衬。龙师兄,你也一起去吧,我这就叫人给你送来套新军服换上,你整天跟着参谋长登堂入室见多识广,应付起记者来比小弟有经验。”
  与徐庭瑶同为安徽人的龙慕涵出自黄埔一期,毕业后留校担任战术教官并升至少校队长,南昌战役之后被徐庭瑶看中调到身边做副官,听到安毅的话连忙推辞:“我还是免了吧,谁不知道你这匪兵乙比谁都滑头,君山兄(贺衷寒字)如此大才,还不是被你耍得团团转,对付几个记者算得了什么啊?”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安毅再次听到匪兵乙的称呼不禁莞尔,想起那时同袍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此时正在形成的对立与分裂,安毅叹了口气站起来,吩咐勤务兵张诚把自己的将军服拿来。
  徐庭瑶也接过侍卫从随身皮箱里拿出的将军服进入里间,换上后披挂整齐,穿上擦得锃亮的长统马靴,在侍卫的帮助下挂上短剑再次检查了一遍,这才满意地走出小房回到正堂。
  看到第一次穿上笔挺将军服的安毅风姿卓越的形象,徐庭瑶忍不住大声喝彩,安毅嘿嘿一笑扣上将军帽,叫上穿戴整齐的尹继南和心思周密稳健慎重的曲慕辰一起,与徐庭瑶并肩迈出正堂走向通往县衙后院的侧门。
  “全体肃静,徐将军到……”
  “安将军到……”
  值星官的通报声音落下,县衙正堂里的一百二十余名中外记者全都自觉地停止了交谈,悉数回到一排排椅子上肃容正座,三十余名摄影记者早已蹲在第一排的记者与主席台之间的空格区域上做好准备。
  徐庭瑶和安毅刚刚走出通道踏上主席台,就引发了一阵阵“噼噼啪啪”的拍照声和闪关灯“噗噗”的曝光声,整个正堂顿时充斥股股白色的烟雾,把见多识广的徐庭瑶也吓了一大跳,看到如此盛大的记者规模,也不得不紧张起来。
  徐庭瑶和安毅等人匆匆向台下敬了个礼,就按照座位顺序在主席台上一一落座。竭力平抑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徐庭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开场致辞正正规规地宣读,无非就是一些如何高举三民主义旗帜、全力以赴投入北伐伟业之中的场面话,完了脸带微笑,彬彬有礼地介绍“昆太战役”的简要经过,对安毅的独立团、模范营和第六团大加赞扬鞭策。
  匆匆准备的记者会根本就没有设定司仪主持,望着台下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提问的中外记者,安毅及时地低声征求徐庭瑶的意见,随后转向身边的曲慕辰交代一番。
  曲慕辰点点头站了起来,向与会记者宣布安毅吩咐的规则:“尊敬的记者先生们女士们,下面是回答问题时间,我师参谋长徐庭瑶将军、独立团团长安毅将军、革命军模范营营长尹继南上校将分别回答大家的问题,在此之前,本人奉命宣布几条规则:一、请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获得允许后方可提问;二、严谨喧哗,如有不如意之处请予以谅解,不能咆哮会场,扰乱秩序;三、问答时间为半个小时,未尽事宜可用书面方式提出异议或者要求,我方将尽力予以答复。今日为专题记者会,谢绝所有专访,敬请各位予以理解并慷慨配合,谢谢!”
  话音刚落,台下举手一片,把曲慕辰晃得眼都花了,好在安毅低声提醒,曲慕辰方才大大方方地示意《中央日报》记者何京第一个提问。
  何京高兴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本人何京,供职于《中央日报》,请问徐将军,您认为北伐军何日可攻占南京和上海?针对下一阶段的战事,贵部将士有何计划?”
  徐庭瑶无比自豪地昂起头:“四个字:指日可待!在我革命军强大的攻势下,任何反动军阀的负隅顽抗只能是垂死挣扎,必将以失败而告终!我军将士枕戈待旦士气如虹,随时听从召唤,必将以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粉碎任何发动军阀的最后抵抗。”
  安毅听完乐了,心想参谋长不愧是参谋长,说得堂而皇之却等于什么也没说,谁知没等安毅嘴角的一丝笑容展开,第二个获得提问批准的年轻记者已经站起,目光炯炯地望向安毅。
  “本人周崇安,现供职于上海《申报》,非常荣幸地向战功彪炳的安将军请教两个问题,第一、安将军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如何看待目前的国共合作?第二、从国民政府下辖的《中央日报》的系列报道中了解到,安将军的模范营中正在实行一套新颖而卓有成效的新式训练方法,安将军可否在这里略微介绍一下?”
  周崇安说完礼貌地点头致礼缓缓坐下,但是他的两个尖锐问题立刻引起了大多数与会记者的共鸣,所有人都把期待的目光集中到了年轻英俊的安毅脸上。
  安毅礼貌地一笑:“原来你就是周崇安先生,久仰大名啊,本人曾读过周先生发表于《申报》上的桐庐战役纪实连载,对周先生的敬业精神、满腹才华和敏锐视角倾慕不已,至今仍记忆犹新。可惜当初军务繁忙,又正逢开拔在即,没能向周先生请教一二甚为遗憾,今日一见足慰平生啊!幸运的是,当日桐庐城中的数万守敌仓惶之下弃城逃跑,让我军精心准备的近万枚炮弹无法寻找目标,没能施展才华的我军炮兵兄弟到现在还发牢骚,不过也好,要是真的火炮齐鸣,将会误伤无辜,也许我们就对不起周先生了,哈哈……”
  会场上的记者没想到安毅这么风趣,一愣之后相继发出阵阵笑声,周崇安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安毅收起笑容,颇为严肃地说道:“周先生刚才说提两个问题,可是我回味后发现是三个问题,因此这里只能回答周先生的两个问题,否则接下去各位尊敬的记者们很可能依样画葫芦,本人就头疼了。”
  众人又是一笑,徐庭瑶也咧开大嘴笑了,安毅接着说道:“关于本人的政治立场非常简单,也非常明确,那就是继承中山先生遗志,尽心尽力投身于北伐大业之中,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奋斗终生!至于我团模范营的训练方法,其实与革命军中各部大同小异,如果真要分辨其中微小差别的话,估计我们的训练量稍大一些,针对性强一些,通过一系列实战检验,官兵们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谢谢周先生的问题,我回答完了!”
  安毅精彩的回答赢得了记者们的一片掌声,不少资深记者都意识到了安毅的机敏与圆滑,深为自己的提问是否能够获得满意的答案而担忧。
  果然,后面所有询问安毅的问题大都被他巧妙避开,问到大问题安毅毫不担心形象受损,虚心地请教身边的徐庭瑶,再把徐庭瑶的话转述一遍,遇到政治问题就笑容可掬地让模范营营长兼团教导员尹继南回答,遇到军事问题就推给四平八稳的曲慕辰,弄得一群记者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
  一头金发美丽动人的英国女记者康妮看到曲慕辰一直没有给她提问的机会,于是就在曲慕辰看表的时候站起来,用颇为流利的国语大声问道:“将军们,请原谅我的唐突,我叫康妮·佛莱尔,来自英伦通讯社,请问你们革命者是否对外国记者怀有成见?为何在长达三十五分钟的交流时间里,没有让我们这些远渡重洋来到古老中国的欧美记者获得公平的采访机会?”
  台上的徐庭瑶、尹继南和曲慕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毕竟是涉及到外交问题非常敏感,而且康妮提出的疑问非常尖锐,并且这场记者会真的没有给外国记者提供太多的发言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