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561

谁也没有想到,煤炭市场的价格战刚刚打响,陈明翔又把目光看向了食盐市场,津城港发来的两千吨食盐,很快就要登陆沪市和华中地区了。
第七百七十八章
行动指南
十六号全沪市的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大肆报道裕昌煤炭公司销售低价煤球的事情,并且点明了其中的关键,这是华通贸易公司总经理陈明翔,在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宪兵司令部、公共租界工部局和市政府的联合支持下做出的善举,是真心为沪市的老百姓谋福利。
一方卖煤球卖的是热火朝天,在市民的赞誉声中慢慢拓展市场,裕昌煤炭公司准备再开五十家煤球店,十一月份必须完成,新开的店铺中,三十家在公共租界,二十家在法租界,十家在南市。
陈明翔的资金方面没问题,有中储银行沪市分行作为后盾,要多少给贷多少,人也没有问题,卖煤球没什么技术含量,会看秤会算账就行。
一方却关起门来冷眼旁观,他们想不到陈明翔的操作方式会是如此简单,把沪市几百家煤球店关闭,咬牙切齿的苦撑着,等沪市煤炭市场大乱后再收拾残局。
三天后,货轮把几万吨煤炭运到沪市,分别运到了五个煤球厂的炭场存放,煤球厂因此也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为沪市增添了几千个工作岗位。
“是不是感觉我们直属站,整天忙碌这些民生物资的事情,有点不务正业了?”陈明翔坐在家中的客厅里,一边抽烟一边说道。
华中地区的日军,自从九月份结束了浙赣会战之后,到现在为止,没有采取什么军事行动,两边还是在僵持之中,这就让情报搜集工作陷入出工不出活的局面。
日军不发动战役,就没有重大军事情报,即便是沪市的情报工作,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亮点,局本部派驻沪市的行动总队被破获,基本上就剩下了直属站这一个比较大的作战单位。
可直属站的人,陆续被分到了苏浙地区、华北地区和关外地区,市区只有少数人留守,在这样的情况下,未免产生了浮躁的情绪。
“我也是担心戴老板会有想法,四个情报处组建的时间都不长,到现在渗透的程度不够,还没有什么成绩,大家总不能只靠着你这个站长的功劳吃老本吧?”王真笑了笑说道。
她的这点心理活动,绝对瞒不过陈明翔的眼睛,一方面是为这家伙考虑,一方面也是为直属站担心,局本部给站里的资源远远超越甲种站,甚至比分区的编制还要高,信任程度也是前所未见,这一切都是来源于陈明翔。
到现在为止,直属站四个情报处都没有寸功,她自己倒是没着急,可是她害怕戴老板着急,归根结底还是担心陈明翔受到影响。
“你们对特工的概念是片面的,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是特工的职能之一,军事固然很重要,但经济方面同样很重要。战争还要持续多少年,这一点谁也说不清楚,所有保家卫国的战士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直属站是在利用日伪的资源,为自己的同胞们寻求撑下去的机会,比如说煤炭,为沪市的老百姓解决生存问题,比如食盐,会让华中地区多少家庭免于受到缺盐的威胁?”
“从民国二十九年开始到现在,我的华通贸易公司为国统区输送了上亿元甚至几亿元的重要物资,其中包括了粮食、布匹、棉纱、药品、五金工具和轮胎等等,都是民生急需的必需品。”
“我敢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在委座的心里分量不输于战略情报,政府的统治需要经济基础,走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
“我们承担着局本部的财务运转重任,有了我们,军统局的四万多成员才能安心的工作,这对抗战来说是什么样的成色?对此,直属站全体人员应该感到骄傲!”陈明翔笑着说道。
到他这种层次的特工,已经超越战略特工的身份了,因为他是等同甲种站或者分区长的领导,重量级的领导,对军统局来说就是封疆大吏,地方站中还没有几个能和他相提并论。
随着身份职务的变化,他的眼界也逐渐有了变化,视野和以前也有所差别,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了。
前期立下的诸多功劳太耀眼,后期想要再度立下大功,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他这段时间侧重于经济事务,也属于剑走偏锋,换个角度立功。
陈明翔从来不会怀疑戴老板的能力,华北地区和关外地区,几乎是空白区域,两个情报处脚跟还没有站稳呢,想做出成绩谈何容易?要是连这点耐心都没有,戴老板也不会是军统局的掌舵人了。
“我认为具有浮躁心理的,不止是站里的人员,四个情报处的人员也存在这个问题,大家有点焦虑,有点找不到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犯低级错误。”王真说道。
“现在的形势和以前相比不太一样了,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兵力受到严重限制,军事行动大多数都在华北地区,他们在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对腹心的地下党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对有着重兵集结,地形又占据优势的山城政府,并没有能力实施大战役。”
“所以,我判断在短时间内,还将保持这样的格局,即便是军事行动也不会有太大的规模,一切都要看日军在南洋的战争变化,双方暂时维持了平衡,天平到底向哪边倾斜,靠的是外力的施压程度。”
“再重要的情报,也来自于长期积累打下的基础,直属站各情报处,首先是不放弃监视日军和伪军的日常言行,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一处和二处尤为重要,他们靠近国统区。”
“其次是要把目标针对沦陷区的汉奸和特务人员,开始扫清威胁自己身边的障碍,就像我铲除小岛成子。”
“耐心的守候,谨慎的探查,周密的布置,把自己和下属们沉入水底,不要漂在水面,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特别是关外情报处和华北情报处首发
“直属站所有部门尽可能减少刺杀这类行动,以策反和诱降为主,你把我的这些话,传递给直属机构和四个情报处,这就是工作的指导方向,小心,切记!”陈明翔说道。
第七百七十九章
本部动向

看到戴老板从汽车里下来,站在窗口的潘琦吾不由得笑了,他是在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在国统区棉纱价格一路飞涨的情况下,陈明翔居然为军统局提供了一万件棉纱,这也引起了山城纺织业的轰动,刚才戴老板就是被叫到了委座官邸。
“局座,委座对我们走私回来的棉纱,有什么明确的指示吗?”潘琦吾看到戴立进来,急忙站起来问道。
“不是委座召见我,而是夫人召见我,孔家那个二世祖和不男不女的小姐,盯上了我们的棉纱,求夫人出面给我施加压力,想要低价把棉纱全部吞掉,也不怕撑死!”戴立冷笑着说道。
孔部长的产业中也有棉纺厂,自然对棉纱非常敏感,听到军统局从沦陷区换来了棉纱,孔部长的少爷小姐就动了心思。
但是军统局和财政部的关系很糟糕,孔部长因为林世良的事情,最近一直在打压军统局,委座签字的特别费用,也总是拖拖拉拉的不肯支付,惹得戴立还告了一状,双方简直是水,询问戴老板对此的看法。
他可不知道,戴老板一直想要往根据地安插耳目,可惜却始终无法如愿,平心而论,这个事情的难度有点高,根据地的人民群众,自发的监视可疑分子,外来人员想要扎根,那几乎是难似登天。
陈明翔愿意着手操作这件事,戴老板正是求之不得,一方面是对这家伙的态度极为欣赏,一方面是对这家伙的手段相当信任。
为此,局本部专门挑选了一批骨干加紧培训,熟悉根据地的情况,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熟悉当地的方言,可自从一封电文后,春风居然没动静了,他就有点着急。
他和山城的老头子一样,把地下党视作洪水猛兽,认为是山城政府的最大威胁,堂堂的军统局,在对手的地盘连个潜伏人员都没有,这简直是他自身的耻辱。
“最近一直都没有提这件事,他正在和沪市煤炭商人打煤炭价格战,可能还没来得及进行操作,我猜测这件事有点太敏感,他放不开手脚,说不定这时候心里正在犯嘀咕呢!”潘琦吾笑着说道。
第七百八十章
本部动向

要说军统局的家规,那就是戴立的家规,想要在军统局混,一是不能接触地下党,二是不能接触中统,后果都同样的让人畏惧,轻则失去前途,重则撤职查办。
戴立也知道陈明翔为什么犯嘀咕,不愿意再继续这个事情,关键还是他自己的原因,把下属们的胆子都给吓怕了。
人家宁愿不做不错,也不想冒着风险为局本部帮忙,往延州根据地安插特工,关他屁事啊?
陈明翔自从加入军统局以来,做出的贡献太大成绩太好,他只要把精力放在日本方面和汪伪政府方面,继续挖掘情报,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肯定会被授予少将军衔和青天白日勋章,这是老头子内定的,戴立都改变不了!
有这么好的前途,人家何苦非得趟这趟浑水,自己主动凑上去和地下党接触,搞的吃力不讨好还遭到怀疑,这是何苦来哉?
“犯个屁的嘀咕,你告诉他,我没得疑心病,只要是对付地下党的事情,我只会给他记功不会给他记过,这个计划要尽快落实,疑神疑鬼的,我看他是犯了疑心病,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让他抓紧时间落实!”戴立笑着说道。
您的疑心病还轻啊?
潘琦吾嘴上答应,心里却是一阵腹诽,他最了解自己的老板,疑心病和老头子简直是一脉相承,有时候邪乎起来,让人根本难以接受!
实际上呢,陈明翔只是因为要算计小岛成子,还有操作煤炭的事情忙得厉害,没空落实这项工作,并不是什么犯嘀咕。
而潘琦吾这个做老师的老谋深算,习惯于先把后路铺好,他欣赏学生能够把握局座的心理,提出这样的计划,可考虑到计划的成功率偏低,提前把话说开,免得戴老板老羞成怒,为了失败而迁怒于陈明翔。
要是知道陈明翔的打算不是这么回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据地购买食盐,缓解国统区的缺盐状况,也为根据地方面一些交换物资,两个人准能吐两口老血!
“局本部来电了,催促我们尽快开展向延州地下党根据地的渗透计划,在长安开设贸易行,局本部已经就此事给长安站发了秘密指令,由站长亲自负责配合,经过挑选的骨干,陆续会派往长安等候。”王真说道。
“戴老板对这样的事情,效率特别高,反倒是等不及了,这样,今天晚上我就到云华酒楼吃饭,找郑同辉谈谈这个事情。”陈明翔说道。
既然戴老板重视起来,他肯定要加快速度,要操作这件事,必须和郑同辉联系,把内幕情况说明白,只要根据地盯死了这些人,那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由此他也感觉到自己的危险,山城政府方面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不管多大的代价,背负多大的骂名,甚至被敌人看笑话,也要把地下党置于死地。
他可是和地下党方面有秘密联系,还有情报方面的贡献,这要是被戴老板发觉,肯定要实施家规处置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好在地下党的情报部门对他采取了极其严密的保密措施,也是单线联系,就目前来说,还算比较稳妥的。
“上级批准了和你的食盐合作计划,对于你能够在这种困难时期为根据地交换物资的机会,组织上是很感谢的。”
“结算方式可以是法币或者硬通货,也可以是物资,你拉走多少食盐,我们再确定要钱还是要物资。”郑同辉高兴的说道。
“有个情况你要注意,你也知道我的公司不那么单纯,里面有可能会掺沙子,根据地方面心里有数就可以了。”陈明翔说道。
“你的意思是,日本情报机构想要借助这件事,往根据地派间谍?”郑同辉有些疑惑的说道。
陈明翔是属于华中地区的日军势力,也是属于汪伪政府方面,但根据地针对的是华北地区的日军,难道华中地区的日军情报机构,要插手华北地区的事务?这不太可能啊?
“陕省现在是国统区,我需要借助军方情报部门的渠道来运输食盐,没有这样的特殊机构作为保障,路上会遇到很多麻烦,可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好机会。”
“我的要求是,他们不采取破坏活动,你们不要抓捕,只要盯得紧,这些人也没有什么作为,根据地的警惕性我是知道的,希望你们可以理解我的苦衷。”陈明翔摇了摇头说道。
他对军统局往根据地安插特工并没有什么看法,相互之间都有这样的事情,虽然眼下是合作关系,可实际上呢,是因为抗日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勉强达成了协议,否则早就炮火连天了。
目前山城政府的本质是地主、军阀、官僚、买办的组合体,绝对不放任进步势力在自家的地盘里,双方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别的部门操作这个事情和他没有关系,但是,陈明翔不希望这种针对根据地的特务活动,是从自己手里散播的。
“我请示一下上级,明天给你回话,另外还有一件事请你帮忙,沪市地下党的两位同志,前段时间被宪兵队逮捕了,经过严刑拷打也没有结果,现在已经转移到了特工总部的监狱,上级希望你能帮着营救这两个同志。”郑同辉说道。
能够在宪兵队的酷刑之下熬过来,那意志真是坚如钢铁,陈明翔都觉得佩服,他最知道宪兵队的狠毒,基本上是走着进去横着出来。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宪兵队得不到结果,还把人转移到特工总部的看守所,就等于放弃了追查,你把名字告诉我,抽时间我去看守所把人放出来就行了,但不能动作太快,需要等一等。”陈明翔说道。
虽然不能在宪兵队的监狱里救人,可只要出了宪兵队司令部,他一句话就能奏效,特工总部搬迁后,所有在沪市的产业全都归沪市实验区使用,南市看守所和七十六号看守所,就是他实验区的下属机构,他说句话好使的很。
但采取这样的行动,也得分时间,刚把人转移过来你就给放了,宪兵司令部虽然不说什么,终究是有些不尊重,类似这样的细节,陈明翔是相当注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