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561

这件事也不能责怪陈明翔,说起来这家伙只是个机构负责人而已,还得听陆军宪兵的指挥,完全是身不由己啊!
“我遇到一件挺有趣的事情,那天到梅机关去的时候,不但有云子小姐在场,第三飞行集团第三飞行团的参谋长宫本大佐也在,看架势,陆军航空兵要搞什么大动作。”陈明翔不动声色的说道。
“居然有这样的事?我倒是没有听说什么消息,随着南进战略的确定,对山城大轰炸已经接近尾声,海军航空兵几乎停止出动了,我找江城联合轰炸司令部的人问问,看看陆军航空兵要闹什么鬼。”小野中佐说道。
憋着一肚子火没处发泄,小野中佐很想给陆军找点茬,不要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日本陆海军狗咬狗的案例,不但精彩,而且很有传奇性。
螺丝反着拧那只是小动作,陆军吃败仗海军放礼炮,那只是常态,海军吃败仗陆军大摆宴席庆祝,一点也不稀奇,更奇葩的事情还多着呢!
海军的运输船在某个海域遇到美国潜艇伏击,也得让陆军运输船在同一地点受到伏击,大名鼎鼎的秋津丸号轻型航母,居然是陆军制造出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四百三十二章
扑朔迷离

这次的事情有些麻烦,难度是前所未有的高,陈明翔和梅机关的关系刚开始建立,正在打基础的时候,每说一句话都得慎之又慎。
他和第三飞行团完全是陌生的,华通贸易公司也不能直接向对方供应物资,连个关系户都没有。
至于特一课方面,大家虽然都属于驻沪宪兵司令部,但同样没有业务联系,说起来他属于特高二课的额外编制,只和南造云子有些私人来往。
这个局面非常恶劣也非常糟糕,是在他的关系网之外,眼下没有这样的调查渠道,只能借助别的方式旁敲侧击。
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情报处出面,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陆军和海军的情报机构相互刺探消息,那简直太正常了。
“我听说意大利政府和山城政府断交了?”陈明翔在工部局警务处,冈其胜男的办公室说道。
“这是很正常的,德意日三国是轴心国关系,意大利政府当然不能继续和帝国的敌人山城政府,仍旧保持大使级关系。”
“怀利大使前几天来过沪市,与帝国驻沪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做了会谈,军方的一些将领也参加了会见。”冈其胜男说道。
“这位大使先生属于政府和外交方面的高官,总领事阁下会见倒是很正常,军方将领参加,难道帝国和意大利军方要有什么联合军事行动?”陈明翔非常好奇的问道。
这番话很符合他的身份,一个眼睛里只有钱的商人,对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一窍不通。
“哈哈哈,陈君,你的联想倒是很丰富,当然,或许很多人听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和你做出同样的判断。”
“帝国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即便加入轴心国组织,也不会去插手欧洲事务,应该是军方将领想要了解山城的情况吧!”
“你也知道,两年的战略大轰炸,都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大使馆的情报部门,对山城的重要目标都有详细资料。”
“陆军航空兵第三飞行集团第三飞行团的远腾三郎少将,是这次军方的代表,他会根据意大利大使馆提供的情报,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标注重点,我并没有参加会议,别的情况我也不了解。”冈其胜男笑着说道。
身为外务省的外交人员,他的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是过硬的,之所以这么随意的就把事情说出来,关键还是战略大轰炸本身的问题。
民国二十九年日本海军和陆军联合,发动第一零一号作战计划,对山城实施狂轰滥炸,结果呢,山城政府没有屈服。
民国三十年两家又联合起来搞战略大轰炸,叫做第一零二号作战计划,炸到现在,扔了上千吨的炸弹,除了给山城造成了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还是没有达到目的。
为此,军方内部也出现了一种声音,战略大轰炸根本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战争资源,应该及时停止,远腾三郎少将就是持这种观点的陆军航空兵高层。
随着南进战略的确定,这个失败的计划也接近尾声,在冈其胜男看来,没有保密的必要,况且,他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具体内容。
而对陈明翔来说,冈其胜男的这些话,似乎解开了自己的疑团,日本陆军航空兵鬼鬼祟祟的,原来是想要在停止战略轰炸之前,搞一次定点轰炸。
这个时期的大型轰炸机,想要实施精确轰炸是非常困难的,技术条件达不到,总是有些偏差,特别是轰炸机飞行员对山城的建筑物很陌生,根本不知道那些才是重要目标。
但陈明翔认为,即便要实施新计划,效果也强不到哪里去,山城历经两年的战略大轰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对抗经验。
而且山城政府军政部门的办公机构,根本不在市区,而是隐藏在敌机不容易发现的地方,重点轰炸不会起到作用的。
似乎有些太简单了!陈明翔的心里虽然还有不小的疑问,可眼下掌握的情况,暂时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他不敢耽误上报,哪怕是敌人最后一次大规模轰炸,也有绝对的必要提前进行预警,山城已经被日本侵略者炸的够惨了。
从日本军部决定实施战略大轰炸开始,截止到现在,据说已经有上万人死于轰炸,受伤人数还要多,将近两万栋房屋被炸毁,经济损失已经无法估量了。
“真真,你给局本部立刻发电,请求戴老板通知各个重要部门,日军将在最近几天内对山城实施重点轰炸,请各部门的办公场所做好防范工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陈明翔说道。
“明翔,我总觉得这个事情有些不太对,如果只是为了重点轰炸,没必要搞得这么诡异,而且还是陆军航空兵单独出动,海军航空兵居然不知情,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王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也知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这次行动超出了我的关系渠道范围,得到的信息实在太少了,自从我潜伏在沪市以来,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难题。”
“直属站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提醒局本部抓紧时间安排预警,防止敌人的再次大轰炸,尤其是保障军政部门和重要军事设施的安全。”
“虽然还没有拿到关键情报,但我敢确定,大轰炸是必然要发生的,提前采取防空措施,能够避免很多人受到伤害。”
“好在日本为了执行南进策略,航空兵将会陆续抽调到东南亚战场,经过这一次的大轰炸后,敌人再也没有能力搞大规模轰炸了,山城也将得到喘息的时间。”陈明翔说道。
他认为自己已经了解到了南造云子的任务,那就是配合陆军航空兵接下来的定点轰炸,动用埋伏在山城的内线,校正得到的情报。
日本人做事情是非常细致的,哪怕得到了情报,也得先进行验证,南造云子的间谍,恰恰能够完成这个秘密任务,说起来难度并不大。
当然,即便是发出了预警,也不代表事情结束了。
陈明翔还会继续搜集相关情报,分析敌人行动的真正目的,轻视敌人往往会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连他都看出来这种方式行不通,难道日军高层会不知道这里面存在着漏洞和弊端?
第四百三十三章
扑朔迷离

“这批电子器材是我委托外国商行,好不容易从港城采购来的,大概能够组装十部电台,另外还有五部手摇发电机和十块电池。”
“费用什么的就算了,当我赠送给延州根据地的礼物了,不知道你们是自己送到延州,还是我给你们送到苏北?”陈明翔笑着说道。
做人情当然是有讲究的,这些买东西的开支,对他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没必要再和地下党要钱,就当是援助抗日组织了。
东西是由交易战略物资的英国商行,从港城那边捎过来的,也没花多少钱,就是麻烦了点,这是日本人严查的军用违禁品。
“我拿两台手摇发电机和十块电池给延州,其余的给你个地址,帮我们送到苏北根据地吧,感谢陈先生对我们的帮助。”郑同辉激动坏了。
从沪市到根据地一路上检查关口很多,许多急需的物资,根本运不到根据地,造成了实际的困难。
就比如手摇发电机,这种小设备在沪市不难见到,可在根据地就属于稀缺物品,电台所用的电池,充电都是个问题。
“这样吧,你们往家里捎带物资也有难度,不但有日本人的检查站,到了陕省还有山城政府的检查站,收尾工作我干脆也一块做了。”
“明天我派辆卡车到根据地,给琨瑜捎点进口的罐头、巧克力、糖果和点心饼干之类的食品,还有换洗的衣服,也给根据地送点香烟、食盐、大米、白糖、布匹之类的物资。”
“如果你们沪市地下党要送什么小物件回家,一起装车发走,我自信一路上还出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陈明翔笑着说道。
身为沪市的走私巨头,又有各大势力撑腰,无论是稽查队、警察局、日本宪兵,都不可能严查他的货物,至于陕省的山城政府地盘,自然有军统局的关系摆平。
对于陈明翔来说,想搞点紧缺物资那真是易如反掌,而且一分钱都不用花,打个招呼就有人送来,数量又不是很多,想要拍马屁的人多了去了。
陆琨瑜既然还要在根据地待很长时间,他就打算送点稀罕物过去,给领导和同事们分分也是有好处的,地下党再清廉,说到底就是些吃的东西,也构不成犯错误。
郑同辉嘴上不说,可心里却犯了难为,因为陆琨瑜已经出发去了冰城,那边迫切需要传递情报。,否则也不会单单选中了她。
“局本部发来戴老板转委座的嘉奖令,日军果然发动了大规模的轰炸,连续七天时间,每天长达六个小时,要不是因为我们的情报及时,这次可要造成重大伤亡了,委座对直属站嘉奖一万美元,军政部记大功一次。”王真拿着电文激动的说道。
“像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狂轰乱炸,哪还用梅机关出面、南造云子参与、第三飞行团策划实施?除非是一种情况才会这么做!”陈明翔纳闷的说道。
他受到委座嘉奖也不是第一次,倒是没有激动的意思,他可是一等宝鼎勋章获得者,还有一张“国之干城”四字题词,嘉奖令不算什么。
“麻痹我们这些情报人员的思维和怀疑,隐藏他们行动的真正目的,可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什么花招呢?”王真也想到了问题的重点。
“先不管了,我明天要去苏洲一趟,你有急事可以打这两个电话,纺织厂和缫丝厂办公室的,等我在苏洲安顿下来,装了电话后再告诉你。”陈明翔说道。
“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去苏洲了?”王真好奇的问道。
“你不要忘了,我现在是清乡委员会苏洲办事处的经济专员,也是物资封锁管理处的处长,这次去除了要和李仕群谈谈合作的事情,也顺便设立一个办事处,华通贸易公司苏洲办事处。”
“整个江浙地区的粮食和棉花,是沪市目前急需的物资,日本人控制着棉花销售,优先供应日资企业,导致我的三家纺织厂原料供应非常紧张,棉纱和棉布,是我和国统区交换物资的主要商品。”
“日本财阀控制的物资统制机构想要针对我,可清乡委员会是具有特殊权力的,当地的物资统制暂时由清乡委员会下属机构负责,加上宪兵司令部给我的支持,这个垄断形不成什么威胁。”
“至于粮食,沪市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而主要来源于江浙地区,可是自从江浙地区沦陷以后,大米几乎被日军给封锁了,输送到沪市的数量急剧下跌,这样就给沪市产生了粮荒。”
“我眼下的身份特殊,不可能以低价向沪市民众出售大米,但我能增加对沪市的大米输入,取个中间值,这样至少能够帮助一些人不至于被饿死,别的,我也无能为力了。”陈明翔说道。
日本占领江浙地区后,疯狂掠夺大米作为华中地区日军的口粮,去年一年预计总额达到了九百万担,也就是四十五万吨,这对沪市的粮食供应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沪市的大米价格在不断的飞涨,市场价大致是两百块钱一石,等于两块钱一斤米,而黑市价格则是两百四十元一石,等于两块四毛钱一斤米。
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三十二块钱左右,大约能买十六斤大米,尽管民国时期的一斤等于十六两,可两天一斤米,哪怕是喝稀饭也要饿死人了!
更为严重的是,无论是正常市价还是黑市价,关键要买的到才行,沪市输入的大米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这可是最低的生存保障!
“我知道你说的这些情况,沪市的各大米店目前严重缺少货源,日本宪兵封锁的非常严酷,走私大米很难进来,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其实从开战到现在,沪市每天都有饿死的老百姓,那种场景我都不敢看,而汪伪政府和日本人压制舆论,不允许报纸报道。”
“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钱买粮食,二是做工换来的钱不够吃饭,市场价买不到米,黑市价买不起米,粮荒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汪伪政府的公职人员,他们也面临同样的情况。”王真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