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871

  所以只能单独把中国放在中心表现准确,或者画某个国家。
  很少看见敦煌壁画的整幅墙面手绘满图。
  万长生轻而易举。
  因为他明了这种画法,甚至清楚那尊佛像表达的是什么。
  所以遇见因为自然风化剥落的画面,他结合周围线条图案,也知道缺的那块儿是什么,信手就在自己的稿纸上补齐。
  这下可把整个围观的工作人员,研究专家连同博物馆领导惊得炸了锅:“你知道那是什么?”
  万长生平淡无奇:“对啊,在一个专业画家的眼里,这根线条就应该是这样走的,这有什么难的……”
  人家要哭出来……
  有些文物修复专家,在这里研究几十年,修补进度慢得要命,甚至这边还没修好,那边又剥落了。
  敦煌壁画的特点就是菩萨并不是都庄严宝相,反而带着强烈的拟人化,不是婀娜多姿就是刚健雄壮,可真是让修复专家们白了头。
  到处引经据典的找寻这个造型是怎么来的,非要确认有出处无误以后,才敢下手。
  可是在万长生这种画家眼里,或者说他自己都经历过画那么多壁画的时候,哪有那么多造型严谨,手艺人只要忙起来都是哗啦啦的高效率随心所欲。
  应该说这就是艺术家和修复专家这两个行当之间的距离问题。
  当这个国家还没那么多艺术家的时候,修复专家是技术工种,而不是艺术工种。
  这就跟皇宫博物院的情况一样,老荆头他们都是从职工子弟,内部职业学校培养起来的员工,首先是技术工种,然后才开始往艺术工种靠。
  可他们研究的那些东西,都是历史上最顶尖的艺术大师作品,其中有些需要艺术天赋的东西,就未见得能跟上了。
  也就最近十多二十年,才有大量的工艺美术家走进修复专业,把真正的艺术天赋融合到修复里面。
  那是首都,一切都优先顾着的皇宫博物院,也要最近几年才开始成系统化。
  对于这片到处都充满顶级文物的文明古国来说,要铺满到敦煌来,还有点时间,当然,也不远了。
  就像万长生这样儿的出现在这里,是偶然,也是必然。
  所以接下来的场面才是必然的。
  只能说这么些年,来来往往这么多写生的画家。
  恐怕多少人站在敦煌壁画面前,就忍不住要跪下去。
  也就万长生这种怪胎,还得加上90后、00后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才会敢冒大不韪的提出这种石破惊天的建议。
  老祖宗的东西固然是好,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改良。
  不然故步自封的就越来越活得还不如千百年前的古人了。
  历史上还有个这样毁誉参半的家伙,就是那个张二匪。
第679章
关己则乱
  苏沐楠全程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
  她就是最典型的那种传人,一切都有讲究有来历,一切都要按照师父说的法门去遵循。
  从未想过突破这一切,去撞开一片新天地。
  也许这就是万长生和她同样都在研习书画印,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原因吧。
  其实在艺术界和文物界,对当年那位张大师就有天壤之别的态度。
  在那个战乱连天的时代,万长生不是推崇过那位到处收集保护古代建筑的梁大师吗?
  那就是典型的技术思维,每到一处先精准测量,原样描绘,保留记录所有数据资料、工艺特点。
  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古代建筑技艺不会失传,泯灭在战火纷飞中。
  而这位张大师就是典型的艺术思维,千里迢迢耗资巨费的来到莫高窟。
  惊喜连连的发掘瑰宝同时,当他发现大量壁画是层层叠加的时候,因为更推崇某种风格、某个朝代的画风,就直接剥掉外面的画层!
  更是对很多残缺部分,直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填补修复。
  从文物考古的专业角度来说,他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人神共愤,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因为考古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任何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细节,去触摸历史的年轮,去窥探那个时代的风貌。
  这个疯子仅仅因为瞧不起那个时代的画风,或者不喜欢那个画工的风格,就剥了扔了!
  这确实是错的。
  但在艺术家的眼里,又没什么了不起。
  话说杜雯她们不是在欧洲收了一袋儿印章么,算起来起码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一样可以用文物的心态去揣摩找寻背后的意义。
  万长生却仅仅看下,觉得没多大艺术价值,那就磨了去……
  苟教授那枚印章石,也是这个道理。
  在文物专家的眼里,那是几百年前的墓葬文物,哪怕有一丁点擦挂磨伤都是不行的,因为从文物身上能找到那个时代的信息。
  从玩家收藏的角度,那是价值连城的珍宝,罕见的六面鸡血黄,攥在手里能够升值投资赚钱的宝贝。
  但在艺术家这里,那就仅仅是个印章。
  苟教授喜爱把玩揣摩这枚印章,万长生更无所顾忌的打磨甚至重新雕琢。
  最终把这枚鸡血黄变成了更具有艺术价值的金奖作品,却完全抹掉了原本的文物价值。
  他的做法,从文物的角度,跟那位张二匪是如出一辙的大错特错。
  但万长生不在乎。
  对他这种看惯了家里什么都是几百年,千年传承文物的家伙来说,时间沉淀都不算什么。
  甚至包括眼前这些所谓的艺术瑰宝,也不过如此,来认真学习、汲取消化了,踩着这片莫高窟的肩头,攀登下一个艺术高峰就是。
  至于这里,是留给文物专家和游客看的。
  但艺术要更好的流传下去,那就应该提炼升华。
  这才是他对这片艺术宝藏的感谢回馈。
  仅仅一间洞窟的壁画记录完成之后,博物馆领导就商谈了整个写生期间的工作配合。
  之前的门票费用全部退还,所有来现场的美术生配发临时工作证,在文物修复组的配合指导下,进行全面的艺术绘制,还能在这边食堂吃午饭呢。
  当然也就能够把所有的洞窟对万长生开放了。
  下午三四点,万长生回来笑称自己的手艺又赚钱了,起码赚了几十万的门票费!
  这每天两百人,十多天的几千人门票都赚回来了。
  众人却调侃他还藏着掖着,没有给人家展现他的菩萨雕像功底!
  万长生得意算计:“万一下回还要来敦煌,再露一手继续骗吃喝呀!”
  林楚妮没好气:“你是不是傻,现在你去皇宫博物院,就不认识你,不给你吃喝了?明天带我去看看雕塑!”
  万长生恍然:“也对啊……欢欢呢,欢欢怎么还没回来?”
  自顾自的就跑了。
  杜雯不参与这么傻的对话,观察依旧不声不响的苏沐楠:“去艺术殿堂朝圣的结果怎么样?”
  小苏老师忙乱的稍微啊一下,才从自己的艺术世界跳脱出来:“怎么样?很好,很好啊?”
  杜雯刨根问底:“有没有被他这种绝世才华迷住?”
  林楚妮听见,反呕的哦了几下赶紧走远,主要是觉得有影射讽刺的含义。
  苏沐楠却认真的想想:“才华……其实未见得,要说比他画得好的,国立美院一大把,我都敢说我自己的线描功底跟他各有所长,但是我想最可贵的可能是他从来不墨守成规吧,我们已经习惯了长辈教导的那些条条框框不能逾越,哪怕求变创新也只敢在前辈没有说过的那些领域去挖空心思,可几百上千年来早就有无数人把这些各方面都搞了,所以我们现在真的找不到方向。”
  杜雯笑眯眯:“他呢?”
  苏沐楠是真心实意:“他就敢于推翻所有的权威,莫高窟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地位多高?他说革新就革新,人家认不认可我看他都不在乎,反而是这省了几万几十万的门票费比较可喜,因为艺术本来就得不断打破原来的桎梏,才能探索到新天地。”
  杜雯像个捧哏的:“那你呢?”
  苏沐楠也笑了:“他帮我谋了个小职位,我专门负责填补撰写壁画上的书法……如果是以前,我肯定是墙上壁画什么样,也战战兢兢的照着描下来,一点都不敢出错,可现在我会考虑这字到底有什么意义,这面经变画想传达的是什么,结合朝代跟意义,选择更合适的书法来表现,我自己的书法感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