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479


就以眼下来说,齐王派了大量人手出城,众人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以知兵的大都督府大都督,名义上管理着福建路二十多个营的厢军将士,一旦有需要,以安抚使司的名义移文至大都督府,大都督府颁下虎符军令,厢军各营可以在各地州县官员的管理下奉命出战,这才是手续完备。
当然事实上还是看各级主官对麾下城防营江防营或捕盗营的掌控,看各级官僚的政治手腕,笼络下属的手段等等。
而且齐王贵为宗室亲王,也不便将手伸太长,象赵王那样肆无忌惮的在禁军和厢军中伸手的宗室,原本也是凤毛麟角。
杨世伟坐在城楼正中弹压,同时提刑使郑里厅出动捕盗营在城中四处巡逻,以防宵小生事。
到入暮之后,两个营四千余人的禁军陆续开到城门处,安抚使林斗耀和制置使韩炳中,加上两个都统制,若干副都统制,军都虞侯等将领都是策马而来,城中气氛就越发紧张起来。
不仅齐王派人出去,连同赵王和林斗耀等人,当然也有杨世伟也派了探子出城。
城门已经封闭,各家派的人都是用吊蓝从城门处放出去,敌情未明,为防府城生事,城门是必然要封闭的。
天黑之后,从侯官一带也传来喊杀声,城中人心更是震怖起来。
这时陆陆续续的有牙将回报,赵王和齐王也坐不住了,两人陆续也在牙将的侍奉之下,从王府抵达东门城楼。
各官和众士绅当然都忙不迭的到城楼处迎候,赵王先至,五十来岁的年龄,身材保持的相当不错,内着紫袍,外披银制锁甲,手按饰龙凤环的仪刀,头戴元青色的软脚幞头,身后紫色披风,腰间饰金鱼带等亲王饰物,俨然就是画中富贵人,一股贵气扑面而来。
齐王就俭朴的多,折上巾,紫袍,素金腰带,未佩带饰物,按着障刀一步步自石阶拾阶而上,意态从容,对人的态度也相当和蔼。
齐王和赵王不同,等闲并不见人,此次上城楼,涌过来拜见齐王的人反而比迎赵王时要多的多,各人的态度也不太相同,迎赵王时,客气端谨多些,迎齐王时,则各人脸上满是真诚的笑意,可见齐王在福建路素来得人心的事,并非传言。
“王兄。”
赵王眼底深处不乏忌惮神色,脸上却是满面春色,他按着仪刀走过来,对齐王行了一礼,说道:“局面似乎有些险恶……”
“侯官多半是疑兵之计。”齐王道:“据我府中牙将回报,贼多从江上往南安去。”
“我府上牙将回报,贼多在侯官,谷口。”赵王脸上笑容依旧,口中却是不肯相让,说道:“禁军和厢军不可轻动,侯官太近了。”
齐王看向林斗耀,说道:“福建路军政大事,当以安抚使为主,林大人如何看?”
林斗耀看了看韩炳中,说道:“现在敌情未明……以本人之意,贼当在侯官。”
齐王皱眉不语,蒲家聚集那么多人去打侯官县城,岂不是笑话,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昌文侯陈笃敬忍不住上前道:“赵王殿下和林大人说的甚是有理,然则我要问了,如果侯官失陷,我福建路官员当如何?”
齐王眼前一亮,他身为宗室亲王,具体政务不便过问太多,这话是他想说而不便说的。现在看来,昌文侯陈笃敬真的是视徐子先为自家女婿了,回护起来不遗余力!
有昌文侯带头,几位公侯和诸多官员,士绅纷纷上前,请安抚使司立刻出兵平乱!
韩炳中也有些着急,平常匪盗犯境,朝廷一般优容隐忍,比如荆湖南路,虽然满地匪盗,但地方官很少受到斥责,主要原因就是盗匪虽然多如牛毛,却没有攻克州县的事情发生,朝廷脸面要紧,若失州县,那事情就大条了。
崇德五年六年时,当时的福建路官员被京师派出来的鹰扬校尉逮了一长串进京,到现在还有不少倒霉鬼关在诏狱里头,原因就是漳州失陷,导致天子大怒!
如果侯官县城失陷,安抚使不一定有事,毕竟只是个县城,赵王更是事不关已可以云端里看热闹,韩炳中这个制置使就多半要倒霉了,不被逮拿进京,也多半要就地免职。
关键是,韩炳中现在还在被弹劾之中,徐子先的那篇观福州阅兵事的文章已经流传天下,被各地的报纸转录,韩炳中和罗致公两人,一个是制置使,一个是禁军军都统制,都是军政高官,阅兵闹那么大的笑话,巡按使萧赞有巡查地方之职,阅兵是他调任前的事,以前可以装不知道,徐子先的文章一出,萧赞再装不知就说不过去了。
弹劾奏章一出乌台,朝廷当然就得启动调查,这是必然的程序。
现在是由御史中丞并兵部会同查办,并且由罗致公和韩炳中两人自辩。
两人一边请辞,一边上疏辩解,这事还没有解决,算是被徐子先弄了个灰头土脸。
连林斗耀也是一样,得上疏请辞,并且自认驭下无方。
毕竟韩炳中是在林斗耀之后上任,阅兵之事也是发生在林斗耀的眼皮子底下,说驭下无方,并不算冤枉了他。
林斗耀事不大,撑死了罚俸,韩炳中和罗致公事情就可大可小,如果再加上侯官县城失陷,那他两人就下狱下定了!
----------------
昨天章节名错了,已修改,抱歉。
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头上
“齐王殿下,赵王殿下。”林斗耀权衡利弊,感觉也是到了出兵的时机,蒲家只是叫他延缓,他已经做到了,一万贯的好处拿的并不手软。要是真的拖久了,叫虚张声势的海盗攻克侯官县城,麻烦太大,一万贯就不值得了。当下断然道:“愚意不宜拖延了,可先派一营禁军,并府城的城守营两营官兵,再派两都骑兵于前哨探,可以伏击等事,城中再动员一营禁军和捕盗兵营准备出城支援,两位殿下以为如何?”
齐王简洁的道:“若侯官无事当如何?”
赵王笑而不语。
官兵出战,需得时间整队,往侯官最少一个时辰,同时还得侦伺左右,小心埋伏……林斗耀一会面授机宜,一定会叫出城官兵小心中伏,这样拖延到半夜才能到南安,那会估计徐子先要么跑回福州,要么南安镇和侯府别院加团练军营都被烧成白地,反正事情做到这种地步,也就足够了!
齐王想的是最少派五个都的兵力先期出发,这样可以迅速发觉侯官那里并无敌踪,但林斗耀的部置也不能置疑,那就等于是亲王干涉地方军政,事情可大可小。
福建府城是驻军最多的地方,但也就是两个城防营,一个捕盗营,另外有五个都的骑兵和三个营的禁军,林斗耀出动两个禁军营,还把捕盗营,城守营一并派出去,总不能把骑兵也全部派出,府城空虚,一旦为敌所趁,福建路全部官员下狱也抵不得天下侧目带来的天子震怒,就算是赵王都很难摆脱责任,城中最少得留一营禁军,加上一营城防营和三都骑兵,当然还有各家的牙将都需要上城防守,以五千人左右防守福州府城这么大的城池,已经是相当吃力了。
当然附近也没有什么象样的敌人,如果有海上五大盗那样规模的敌人来袭,一来十余万人,五个营的禁军完全不够用,得把建州邵武兴化军一带的厢军二十余营全部征调到福州漳州泉州一带防守,五个营的禁军当机动部队,哪里吃紧往哪里。
所幸的就是海盗就是对雄霸海上,还有沿边滋扰有兴趣,而且五大盗各有心思,彼此分裂,如果齐心协力,来上二十万人的海盗,那乐子就大了,福建路维一有把握守住的就是福州一府,别的地方只能放弃,还得靠朝廷调两广荆湖两浙的官兵来协守,北有东胡,南有海盗,大魏国运休矣。
这也是近年来朝廷议论纷纷,一直在考虑对海盗招安妥协的重要原因所在。
若是齐王主持军政,当然早就派兵出城,城里在各城门附近留一营兵,加上亲王公侯府邸动员两千人上城,也可以放开叫士绅家族的壮丁护卫上城,城中还有弓箭社忠武社等民间组织,动员几千人上城是很轻松的事。
林斗耀一则是私心,故意装成紧张的样子,二来也确实是没有齐王的威望和信心……
杨世伟对林斗耀的安排并不反对,待禁军到齐后,两个都的骑兵先出城,然后分散哨探,接着一个营的禁军和一个营的厢军开拔出城,四千余人从东门鱼贯而出,打着过千支火把,将城门附近照亮的有如白昼。
陈笃敬走近到齐王身边,一脸忧色的道:“殿下以为南安能撑到禁军来援吗?”
“两可之间。”齐王叹息一声,说道:“我却有些轻敌了,料错了人家的举措布置。看来,蒲家也有高人,决心下的比较大,布置也很周密,我却是轻敌了些。原想南安一有动静,府城这里我可以催逼出兵,现在他们借着谷口的事催逼明达,又在侯官布置疑兵,南安那里才是重兵云集,不管是明达能回南安收拾残局,或是在谷口坐视南安失陷,又或是与部下因南安死战而出什么意外,人家的目的都算是完成了。”
陈笃敬的面色有些苍白,徐子先是他已经相中了的女婿,府城里很多人家都知道了。虽然陈文珺肯定不愁嫁,徐子先若有什么意外,女儿和他根本没有定亲,倒是不愁这个。愁的是昌文侯府与南安侯府的一系列的合作,算是彻底白费心血,而女儿明显对徐子先已经独具好感,以陈笃敬对女儿的了解,就算许配给别家女儿不会反对,这一生一世怕也不会放开怀抱接纳其它的人。
这个年头的女孩子,实在还是做不到失恋哭一场闹一下,然后几个月甚至几天后又能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一般来说,这世道的妇人女子不会轻易喜欢一个男子,也缺乏这种机会。
一旦相中了,意志坚定的内秀型的女子,很少会改变主意,选择其它的男子了。
这样一来,不是误了女儿终身?
这是一件事,再有的就是自己为了坚定徐子先的信念,不使其阵前脱逃,特意派了长子陈正志去南安。
若是知道敌人摆开这么大的阵仗,又明显买通了林斗耀等人,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叫儿子去做,这个死局解不开,女婿陷进去了,再赔个叫自己十分满意的儿子,真是从何说起。
齐王知道陈笃敬的心思,安慰道:“明达带兵很有章法,练兵也有一套,事缓则圆,陈侯也不必太着急……”
陈笃敬心中是不以为然,这件事他做就做了,心疼当然也心疼,若重来一次,当然还是会支持南安侯府,昌文侯府不是国姓宗室,其实是大缙绅世家,书香门第,信义这等事,在别家可能就是马桶尿壶,对昌文侯府来说,脸面还是要的。
而且陈笃敬内心也是相当喜欢徐子先,此子落落大方,行事有章法,要紧的是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没有国侯权贵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骄人之气,就算是体恤军士,爱护百姓,国侯宗室们也是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施舍模样,令人厌烦。
而徐子先在南安做的那些事,无不是考虑细微,对每个部下都关怀的无怀不至,安抚流民,不光光是建几个粥棚就算完事了,而是以工代赈,细心的考虑给每个流民长期安身立命的本钱。
这样的为人行事,加上双方有姻亲关系,陈笃敬不喜欢才是怪了。
可是他也不能赞同齐王的判断,当下皱眉摇头,苦笑道:“殿下这是在安抚在下了。明达确实精明强干,是个出色的后生,带兵打仗应该也是可以,最少比我辈强的多。但南安团练并无重甲强兵,也无弩、弓,对待强敌,无非是弓弩为制敌利器。铁甲强兵也至为要紧。团练武卒,是练的很好,可是要凭数月新练之兵,击败积年的贼寇,在下以为机会还是渺茫……”
齐王沉默不语,徐子先是他看好的后辈,也有不少心血用在徐子先身上。
若是这一次真的叫人暗害了去,不管是身死,或是兵败夺爵,等于齐王的心血全然白废。
齐王森然道:“有些人且莫得意,这一次的事,如果明达真的为其所乘,我一定也会力保,若明达身死,福建路总会有人也要付出代价。”
齐王之意异常的坚决,陈笃敬也是能感觉到他的决心,然而陈笃敬还是感慨,如果齐王权势真的能压制福建路,眼下这些人,如何敢如此行事?
时光真是斗转星移,国家大势如江河日下已经是相当明显的事实了。
武宗年间,国家虽然开始多事,国力日衰,但如眼前之事,绝对不会发生,也绝不会有人敢如此行事。
出动暗中养着的盗匪,攻击国侯别院和朝廷团练,大肆行动,威胁县治,烧杀抢掠,不知道会引发多大的风波。
若是武宗年间,不知道会有多少颗人头落地,武宗甚至能派十万禁军,将福建各处大为清剿一番!
本朝风雨飘摇,从眼前的事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了。
不远处林斗耀与一些士绅寒暄着,韩炳中更是一脸的春风得意的样子,他和徐子先的争执冲突是人所尽知的事实,这人城府又浅,可能觉得没甚要隐瞒的,所以表情看起来就是相当的轻松写意。
郑里奇和杨世伟都是面色凝重,盗案和提刑司有关,事情闹大了,郑里奇也脱不得关系,城头的红袍大员,怕是他和杨世伟是最盼着能平安无事的两人。
萧赞态度模棱两可,但他本人对徐子先的印象应该不错。
转运使赵德邦还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只要福建路的赋税不受影响,漕运正常从港口发出,他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当然这只是表面,徐子先的团练也曾向转运使司请求拨付一定的钱财来启动,结果赵德邦一文钱也没有给过。
赵德邦是赵王的心腹,赵王的态度也就是昭然若揭。
杨世伟表面上和齐王赵王一视同仁,和齐王也很少走动,但毕竟做过齐王的参军事,内心深处不可能对齐赵二王一视同仁。
林斗耀和赵德邦,韩炳中还有其勾连的大商人蒲寿高,这等人,还是福建路权势最大的一群,赵王一党紧随其后,齐王再其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