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79


“神威将军柳自立要成婚了,成婚之后去漳州军前效力,他可是不想去,大都督府可是饶不过他。”
“信昌侯府的世子徐公达近日被其大父逼着四处相亲,苦不堪言。”
“靖远侯府失了火,二公子陈敬辅半夜跑到大街上,赤身裸体瑟瑟发抖,被人引为笑谈!”
“赵王府还是那样,每日宾客不绝,哦,徐子威要和子张兄一起去京师了,他是去京师当亲卫郎去了。”
徐行伟插话道:“人家是赵王嫡子,上来就是从七品郎卫,这个羡慕不得。”
本朝宗室受到限制,不过也是看亲疏远近,赵王嫡长子其实是今上崇德帝,不过自幼抱入宫中,徐子威原本是第三子,其上有一兄长早夭,于是其成了嫡长。这是将来要承袭从一品亲王位的人,宗室说是一代降一等袭爵,比如上代赵王之后,这一代原该是国公,但合该赵王府发达,成宗皇帝无子,将赵王长子抱入宫中教养,后来成了今上崇德帝,赵王当然不必降等,而且此后最少还能袭两代王爵。
为何,宗室之法规定,有大功者封王,三代承袭。
赵王府替成宗皇帝存亡绝续,就是对大魏,对宗室都有大功,不仅本代和下代都是王爵,再下一代也是,第四代之后再开始降等。
这种办法也是相当公平,徐行伟不是说酸话,只是感慨,他毕竟也是宗室子弟,第一代先祖亦是王爵,其祖当时封燕王,第一代王,第二代公,第三代侯,可袭三世,再下来是袭封为征东将军,然后是振武将军,扬威将军。
到徐行伟这一代已经出宗,无有官职世袭了。
徐子先举杯道:“我等皆是丈夫,仰祖先余荫就算富贵了也无意思,富贵当自家去求,惟愿我兄弟三人,能贫贱富贵都彼此不忘,贫贱与共,富贵亦与共。”
徐行伟和魏翼都是吃了一惊,两人俱是举杯与徐子先一起饮了。
魏翼道:“不料今日能听明达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我可还是有事找燕客兄帮忙。”徐子先笑道:“所以得先说几句好听的,哄哄你再说。”
魏翼大笑道:“这般迷汤动听的很,没事只管灌来。”
徐子先笑道:“徐公达和陈敬辅怎么样了?”
魏翼没有细说,只道:“还是那副鸟样,没甚长进。”
赵王府的雅集,众人交情有好有坏,一直不喜欢徐子先,并常有针对的,也就是徐公达和陈敬辅二人,魏翼这般一说,徐子先就明白了。
……
晚上徐子先在府中设宴款待两个好友,这一次却是叫人取了正经的黄酒来,下酒菜是烩羊肉,酒醋烧鸭子,水煮蛏子,烩燕菜,蒸海鱼,外加几道时蔬青菜。
众人都曾是纨绔子弟,酒食上倒未曾亏待过自己,不过徐行伟和魏翼看徐子先郑重其事的款待也就这几道家常菜,两人便互相一点头,知道徐子先是真的与以往大不同,这几个月因为两人知道徐子先伤了颜面,所以也不好来探望,但书信往还不断,徐子先的信越写越是精妙,常有妙语,文字水准未见如何增加,气度胸襟却是与往日绝然不同——由现下看来,当不是自家错觉,确实是这好友小弟有进益了。
座中诸人都是心情愉快,年轻后生食量又大,风卷残云般将桌上菜吃的干干净净。
小妹与秀娘等人却是在另一间屋子吃,不好与这几个青年男子同处一室。
饭后回书房闲谈,说起将来计划,徐子先则道:“明年我将家事料理好了,打好根基,自是要去京师大宗正那里办袭爵的事,另外,正好顺道考武进士。”
宗室考武进士却是不需要先考武举,而是直接参加锁厅试。
国朝科举有正常考试,也有恩科,就是给一些名士或名臣之后参考的机会,神威将军柳自立也就二十出头,也是众人在府城时常见面的人,交情还过的去,这一次去漳州军前效力,剿灭盗匪,便是要博一个军功出身,将来开恩科时,地方官举荐上去时,有这一层资历便不会被驳回。
再有就是锁厅试,主要就是针对宗室子弟,可以直接考进士,无需秀才,举人出身。
这一宗就是占了大便宜,只要中了进士,自然可以为官,本朝不论文武,官俸俱是优裕,却是比宗室待遇要强过很多。
当然南安侯府也是少见,一则人丁不旺,二来当初受赐官庄只有六个,委实是太少,赵王至福州时,官庄一百余个,三千多户,每个月正经的赋税就有十余万钱,一年百多万钱,另外还有几千户的免费力役,论待遇也不比宰相差了。
徐行伟喜道:“如此最好不过,到时候明达你和燕客一起到京师,我兄弟三人一起中进士,岂不快哉。”
徐子先微微一笑,他倒是记得魏燕客在福州周报春风得意,误了读书。今年冬季没有中举人,当然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魏翼似乎是几年之后才中的进士,当了几年县丞后转任浙东某县的知县,东胡兵南下时,悬梁自尽殉国而死……
徐子先心道:“今世当然要做的更好,不论如何,好友和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改变!”
……
翌日清晨时分,魏翼和徐行伟起身告辞,徐子先送行,这一次小妹一并出来送客,魏翼和徐行伟对小妹赞美有加,彼此是通家至好,这自是应有的礼节应酬。
徐子先令人带来一捧桔子,笑道:“这是我叫人买的,燕客必定还常去赵王府,见到徐公达,陈敬辅他们,就说是我替他们买的。”
徐行伟道:“这几人向来和明达不睦,为何要这般?”
“年岁渐长,不必纠结少年时往事。”徐子先笑道:“总要向前看罢,他们若有恶意,我自有办法治他们。”
“明达胸有成竹。”魏翼抢着道:“我们做朋友的便只管帮忙,闲话不问。”
两个好友抱拳告辞,一并骑马折返府城,徐子先挥手告别,小妹也在原地福了一福。
徐子先心道:“魏燕客不停抢话,又时不时的瞟向小妹,这厮看来是相中小妹了,嗯,两人相差四岁左右,倒是挺合适的,时人成亲都早,要是后世魏燕客这厮就可恶了,居然是萝莉控……小妹原本嫁的是靖远侯府世子陈敬中,这兄弟二人与我不和,瞧不起我,以致小妹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嗯,今世当避免此事。尽管是父亲在世时有过承诺,只要未曾下过聘礼就不算订过婚,退了也是无妨。只是这事要与小妹商量,不要生出闲气来才好……”
“小妹,”徐子先笑道:“我这两个朋友还都不错吧?”
原以为小妹会嘲讽来着,其此前不喜徐子先交结的朋友,岂料小女孩儿笑吟吟一摆手,说道:“去吧,今晨燕客兄和我夸了你半天,说是真长进了,嗯,我很开心。”
徐子先心中略有不满,好个魏燕客,居然借着夸我的念头接近小妹,真是胆大包天,总有一天要穷治其罪……不过先不忙,看在他在小妹面前夸赞自己的份上,暂且饶过,将来再说。
徐子先还是照例去跑步练箭,这是雷打不动的功课……然后换了衣袍到书房去,却是并不看经史子集,他是要考武进士,大魏对武进士的要求就是能懂得兵法,答对兵书策问便可以了。说着简单,其实武学考试并不容易,否则本朝文武一体,俸禄相当,大家都去考武进士好了……要考兵法,策问,还有行军布阵扎营金鼓旗号等细节,从武学考核的内容来看,既有战略的一面,也有战术的考核,徐子先也知道魏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一般王朝末世,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是很正常的情形,如历史上明末时的情形,十几万明军打不过几千女真兵的情形实属正常。
而魏军的装备,训练,士气,还有对武将的约束也并不差,却不知道为何对外战绩不佳,此事要自己慢慢观察,毕竟前世困守福州,根本没有进入权力圈子,也未有机会掌兵,其中内情却是旁观者不清……
另外武进士要考骑术,射术,力气,格斗,文武俱考,普通人是要从武举到进士,层层应考,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容易,而且穷文富武,打熬身体需要的药材和营养,普通人家却是负担不起,所以在百姓的角度来说,武进士是要比文进士还要困难许多。
除了兵书,还有律令等杂学,徐子先亦是每天研读。
遗憾之处便是自己自幼没有认真学习,当时有老师而不自觉,现在却无法聘请到真正的名师教导,好在有穿越客的底子在,看此时的书可以触类旁通,想来文试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午时之前,徐名会照例进来磨墨,然后徐子先写一个时辰的大字。
字是每日都要练的,此前的徐子先一手狗、爬的字,那时也无所谓,基本上简历什么的都是打印出来,最多签个龙飞凤舞的名字便可以了。
现在却是不行,馆阁体的毛笔字一定要练好,字是人的脸面,脸面丑陋,哪有机会被人了解到内涵……
午时前小妹照例到徐子先的书房,坐在一边看兄长练字,一笔一画,认认真真。
小妹的脸也变得恬静从容,这几个月,几乎是父亲逝世之后,少女感觉最为心安的时光,如果有可能,少女真的想把这时光留住,不要匆匆流逝。
第十二章
开局难
徐子先搁笔后,正打算和小妹去吃饭,徐名来报,孔和孔先生来了。
徐子先也不换衣袍,请了孔和到书房里来坐,小妹先避开去了。小丫鬟伊然端了茶盘上来奉茶。
孔和等伊然出去后,从袖中掏出一卷账簿,笑道:“世子,幸不辱命,总算查到了一些证据,算是揪住了李家父子的牛黄狗宝……”
徐子先含笑接过账簿,略略一扫……孔和的能力真是不差,查李诚是不能查他在隐户中捞了多少好处,甚至有多少隐户现在也不能严查,这是将来的事情。
孔和是查出了李家父子利用六百多户官庄庄户,一千多丁口轮流替自己做事。
侯府一个月用人四十天,一年下来不到四百人应役,剩下的就被李家父子使唤去打短工,一年两次夏收秋收,夏种秋种,普通农家人手不足的也会雇佣短工,一天最少六十文起……另外就是附近几个镇子上的商行店铺需要短工的,也是拿官庄力役去顶,几个铺子都有和李家父子这般形式的合作,商行铺子给的工钱少,李家父子则是把这种力役顶了钱,自己平安落袋。
官庄的庄户是不敢拒绝的,这种力役不过四十天,如果得罪了李诚这个提管被革除身份,官府的杂役虽然也是四十天,却是比这种力役要苦的多。
挖河修路虽然出力,却是在本乡本土,最怕调到府城里当牢子,更夫,或是当轿子,门子,仓夫,几十天不得回家,供的吃食也差,甚至当上驿传,急递铺的铺夫,或是在衙前效力,摊上押送军流犯人的苦差,真真是要脱一层皮,出远门的可是多半不止四十天,弄到翻倍的时间才能回来也是很常见的事。
“先生辛苦了。”徐子先略略一看就知道李家父子捞了不少,上千号人一直不停的轮流转替他赚钱,能少么?
孔和的账目中算的清清楚楚,李诚在这件事上一年最少能捞五六十万钱,十几年下来几百万钱都到手了。
徐子先心中暗怒,自己父亲当了几年官还不及李诚这个家仆,真是欺人太甚。
当然李诚会上交一部份,不过那是在多年前的事了,这几年都是借口有流民抢生意,免役钱减少了七成以上。
这些钱都是落在李诚父子手中,家臣过的比主人还滋润,说起来滑稽可笑,细思一下,当然是叫人愤怒异常。
孔和又道:“李家父子在甲字庄盖了大院,五间木骨大门,内里几十间屋子,有前宅和后花园,几进的大房子,过的好不快活。”
徐子先冷笑道:“怪不得听说李诚十几房妾,李福这般年龄都有两个妾了,他们有钱的很啊。”
“还有在镇上的头巾铺,鞋子铺,铁匠铺,杂货铺。”孔和道:“光是这四个铺子,没有几十万钱也开不起来。”
“没想到我侯府不事奢华,朴素度日,居然养了这么一只硕鼠在家里。”
徐子先暗想,这么一算,李诚真是一只肥羊,其家宅最少值百万钱,几个铺子也是百万钱,手里怕还有大量的现钱,还会有大量土地,其家资最少五六百万钱之多……当然这听起来很吓人,如果按现在的钱价,一千钱抵银一两的话,李诚家产也就五六千两白银,明清之季的小地主的身家差不多也是这样,并不算太过惊人。
不过转念一想,徐子先也是捂脸……自己家好歹是宗室侯爵,他估算了一下,府邸在福州府城,最少值一千万钱,可是这是皇室赐给的宅邸,除爵出宗之后要缴还,算不得自家产业。
别院倒是自家的,南安泽镇也很繁华,这院子四周都是官庄,易于管理和监督,景致也不错,原本就是第一代南安侯修筑了当别墅用,规模不大,胜在小巧别致,三百万钱怕是值,也就差不多是这个价。
府城大宅中尚有不少器物,别院也是,但御赐物不能卖,也无人敢买,普通的器物两代南安侯已经变卖了不少,徐子先也是哭笑不得,自家祖上真是不擅经营,守着金山讨饭吃啊。
此外官庄是皇帝所赐,不得转卖也不会收回,算是真正的铁杆庄稼,但一年十几万钱的收入,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略加梳理,侯府基业当是一年能提供百万钱以上的收入,大丈夫理应提三尺剑平定天下,但当务之急还是不能囊中羞涩,否则难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孔和也不打断徐子先的思路,静静坐在一边喝茶。
这一点就看的出来这是个聪明人,知道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时就闭口不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