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9


“孔先生……”
“世子请叫我玄平吧。”
“也好,玄平兄,李诚父子非除不可,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之前我要略作准备,拖延时日……秀娘是乙字官庄的人,其父谢铨,应该易于寻访,一会请玄平兄带五千钱,替我去做一件要紧之事。”
孔和拱手一笑,说道:“查帐之事已毕,在下正闲着没事做,世子但吩咐下来,在下自当效力。”
孔和离开之后,徐子先沉吟片刻,感觉事情相当紧急,查帐的事很可能会走漏风声,他在此前提点过李诚父子,若以对李诚这般人的了解,怕是其绝对不会退让,应该会以徐子先安排的步子去走。
一步步逼反李诚,再掌握各庄和隐户,这是第一步,身边要有得力的高手,建起一都的牙将队伍,这是第二步。再要防着李诚狗急跳墙,武力来袭,这是第三步。
在此之前,最少一千贯百万钱的启动资金,现在别院只有几万钱的存款,实在相差太远。
徐子先感觉到困难,但并没有多少畏惧和迟疑的情绪,好似游戏开局,其实一穷二白时反而最有兴味,要是用修改器上来给你钱百万贯,智力武力政治值都一百的部下给你几十个,这游戏反而是不好玩了。
当然徐子先也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看似闲适潇洒,其实危机步步来袭,几年之后人人都有亡国之忧,到那时再着手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晚了。
可以放松心态,类似游戏,但如果真的把这事当游戏,怕是下场就会十分凄惨。
徐子先想了一会,便又提起笔来,示意来提醒自己去吃饭的徐明和伊然稍等,自己凝思片刻,开始书写文章。
过了一会儿,小妹也赶了来,与小厮和小丫鬟一并坐着,三人一起支着下巴,看徐子先一字一画的写字作文,小妹两眼里俱是笑意,忽地又想,若是父亲还在,看到兄长如此长进,不知道会有多开心,一念及此,脸上反是有戚容,
过了一阵,小女孩不禁又想,大兄似乎很少想起父亲,也少提及,看来男子心狠,不过已经过去快三年,服孝期都满了,大兄想不起来似乎也不能怪他。
只盼大兄真的能出人头地,到时候自己去父亲坟上扫墓时,对父母俱是有话可说。
女孩儿早熟,这年头的女孩更是如此,徐子先怕是想不到小妹坐在自己左侧,居然想的是这些事。
……
魏翼回府城不久,就在自家接了赵王府的请帖,原来是六王子徐子文又开雅集,特意请他去赴宴。
徐子文的雅集不要说是在福州,整个福建路乃至大魏境内都较为出名。
大魏几个文教昌盛之地,首推江陵府所在的江南东路,然后便是福建路,再下来是浙江北路,再下来是江南西路。
此四处地方,可谓人杰地灵,是大魏二百多年来文教最盛之处,多少知名的名臣,大儒,名士,画家,诗家,俱是出自这几处地方。
哪怕京师有几万文武官员,大量的宗室勋贵和诸多名士,论起文教之盛仍然不如这几地,朝中文官,问起出身籍贯,十个里头有六个到七个都是这几处地方出身。
后来朝廷有意抑制,先是宰相不用福建路人,再下来转运使不用浙江人和江南人,国初时还在黄河以北单开北榜,取士标准要比南方宽松的多,这才使南北两边的官员维持较为平衡的数字。
到开国百年之后,北方逐渐追上来,南北榜取消,不过北方进士数字还是不及南方,且北方考中秀才,举人,都要比南方容易的多。
福建路是文教排行第二之所,二百多年来不知道出了多少名臣大儒,赵王府财力雄厚,六王子徐子文和徐子先一样都是四品明威将军,少而聪慧,六岁就提笔能文,十四岁便中了秀才,十七岁冒名中了举人,虽然并不作数,但所有人都知道,徐子文只要进京参加锁厅试就能中文进士,只是这个进士对赵王府不是太重要,宗室文官只能以县丞做起,府州通判止步,赵王府又不缺那点官俸,所以徐子文一直留在府中,替父亲赵王招揽文人墨客,其府中雅集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天下文人,怕是没有几个不知道赵王府的雅集,多少次的诗文歌赋都刊印成册,发行天下。
若不是赵王是天子亲父,一直站在天子这一边,一般的宗藩亲王可是不敢这么高调。
魏翼家世只是普通的官绅,此前可是好不容易攀附到赵王雅集的圈子里去,回想起来真是一路艰辛。
这种雅集就是后世高等级的权贵圈子聚会,只是后世这等聚会以美酒和嫩模著称,而此时的雅集毕竟还是要拿出真东西来,否则进去了也只是混在外围,不受众人待见。
第十三章
雅集
魏翼的诗词水准还过的去,毕竟也是少年得志的秀才。其又是官绅出身,家族有师长教导,平民百姓在这个年龄只能专心经史子集,对诗词不敢放太多精力在上。
魏翼此前不是很受重视,最少是没资格接这请帖。
徐子文这次派人帖子过来,当然是看重其福州周报的采访编撰的职位,这个职位可是魏家在文官体系有深厚的人脉,辛苦运作得来的,非普通人在这个年龄所敢想。
就算是赵王府,权力多半在福建路的高层和驻军之中,对文官体系,特别是报业这一块涉足不深,徐子文对魏翼的招揽之意相当明显。
魏翼沉吟片刻,却是肯定要去的,招揽就不必应承了,他在周报不过暂时为之,为了养望和人脉,中了举人还是要去应考进士,若是科场不得意,周报的这个职位也相当不坏,很多举人想要这个职位也不可得。
只要自己把持住立场,城中权贵总得高看几眼,没必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自己给卖了。
从私心来说,抛去和徐子先的交情不谈,魏翼也不喜欢赵王府的气氛,对人吆三喝四,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样子,魏翼十分不喜。
……
“燕客来了啊。”
赵王府占地极广,魏翼自侧门入,穿过一条又一条的夹巷,走了约摸三四百步,才进了杏园大门。
杏园只是王府诸园中的一个,除了魏翼进来的东角门,尚有北门,西北角门几个门,与另外几个园林以粉墙相隔,又以门和流水相连,诸园相加面积就过百亩,在福州这样的地方,简直是豪奢之至。
魏翼进来时,脚踩落叶,耳鼻都是树叶和流水带来的清新味道,园中广植杏树,现在已经落叶颇多,天气转凉,树叶转黄,落的满地都是。
园子正中是大片的山石,有池塘流水绕过几幢小楼和厅堂,杏园地方大,魏翼来时,一群人正在池塘边上钓鱼闲谈,徐子文是主人,见了魏翼过来,便是主动招呼。
“显鄣兄好。”魏翼从容向徐子文还礼问好,心中也是好笑,此前他来过十几次,徐子文偶尔会打个招呼,多半时间最多点一点头……魏翼父不过县丞,祖不过通判,在徐子文眼里,自是无足轻足。
“那边有钓杆,听风轩里有茶有酒,燕客随意。”徐子文对魏翼确是高看了一眼,但也就是这一眼,他是赵王世子,天子亲弟,将来最少一个侯爵,且会颇有影响力和实权,非徐子先那种空头南安侯可比,对魏翼他已经做的足够。
“对了。”魏翼将将未行,徐子文突地问道:“听说我那九弟明达在南安侯府别院每天练箭,练字,书文,行事端谨持重,镇民对其交口相赞,有这等奇事?”
“有的……”魏翼笑道:“前日与子张兄去过一次,平时也有书信往来,嗯,明达的字已经练的很不错,颇有间架章法了。”
徐子文将徐子先改变的事称为“奇事”,由此也可见他对徐子先的一惯观感,只能说是委实不佳。
“我却是不信的。”不远处的信昌侯世子徐公达哈哈一笑,说道:“子先么,其为人庸庸碌碌,无甚长处。其才学么,只好拿来当厕纸,说他读书练箭,真是笑死人了。”
有不少人都是含笑点头,虽不好直接应和,却是明显赞同的神色,连徐子文也是微微点头,显然是对徐子先这个堂弟印象不佳。
“他不过是故意造风声。”靖远侯府的二公子陈敬辅前一阵丢了大脸,侯府失火后裸身跑到大街上,被人引为笑谈,他也是躲在自家别院十余天才回到府城,这时闷声道:“子先上次丢了大脸,昏倒在雅集上,被人引为笑谈,躲到别院几个月假作神秘,再派魏燕客来替他鼓吹一番,将来回来俨然也是名士了,真是可笑之至。”
魏翼心中不悦,眼前这几人向来对徐子先评价极差,而且到处宣扬,使得很多人听说之后都不喜徐子先,对徐子先的人脉,影响力,形象,俱是大有影响。
这几人相当恶劣,其实攻讦徐子先的都是几个侯府的青年一代,老一辈的不至于,青年一辈,都是出于侯府,靖远侯府是异姓侯,陈敬辅应该是单纯的不喜徐子先,而信昌侯府的林公达是远宗国侯,能不能恩推子弟,再袭爵一两代,这是每个国侯侯府都会努力去做的事。大魏宗室的规矩,国侯三代而除,与国有功者再续两代,何谓与国有功,现在当然不是要上阵去厮杀拼搏,而是有名声,人脉,出来做官之后被百姓交口称赞,这便是于国有功了。
这等事当然要运作,并且资源相当有限,朝廷不太可能在福州一地允许多家宗室多承袭一两代,所以徐公达对徐子先的打压,敌意,并非由来无因。
“算了,”徐子文温和一笑,对诸人道:“一件小事,明达能学好上进是好事,我等当给以鼓励,纵是学而不成,好歹世间也是少个宗室纨绔。”
“显鄣说的对。”
“也不过就是个假扮上进的纨绔,显鄣兄还是太纯良了。”
“纨绔好歹要懂斗鸡斗狗,走马章台。徐明达行么?就凭南安侯府的家底?”
徐公达的话还是恶意满满,不过这一次近于实情,南安侯府真的一穷二白,宗室国侯中最窘
迫的就是这一家了。
众人都笑起来,魏翼心绪不佳,但想起一事来,自骂糊涂,当下令随行小厮到外取了一大包桔子来,说道:“明达特意说与诸兄少见,入秋时桔子正好,他特意买了一大包叫我带回来,指名给公达,敬辅两位。”
众人轰然不满,徐子文先笑道:“明达这小子真是寒酸,一包桔子还指名道姓,当然是人人有份。”
徐公达冷笑连连,自是不会接受徐子先的好意,他不仅要打压徐子先,其余几家侯爵家的世子也是一并打压,不管怎样,福建路如果有哪家国侯有机会多承袭两代,那么就一定是他信昌侯府。
不过人人均分了桔子,徐公达不好当众峻拒,显得自己太过小气,当下也和众人分桔,这下倒是真的不好再多说徐子先的坏话,各人分成若干堆,钓鱼吃桔子,或是赏那些特意不扫的枯黄落叶,要么进屋去看书,玩古董,品茶,下棋,玩双陆,这就是所谓雅集,各人闲适的很,没有谁会偶有才思,在这种雅集上书写出来的诗文都是事先做好了的,甚至哪一期由谁的作品出名,也是事前有过考量,争执,最终是少数的人当家作主。
在这等雅集上出过几次名,俨然就成了名士,会受到长辈师长的肯定,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场所,名声有了,人脉自然也有了。
官场之事,不过如此。
若是徐子先在此,必定冷笑几声,指出大魏这种情形和明末时相差不多。江南的那些才子们都是经常集会,互相吹捧,二十来岁就成了饱学名士,天下闻名,其实连秀才也未必是,除了少数有真材实学的外,多半是吹捧出来的才子。当然,一定要的才学还是要有的,只是有一些所谓的名士,到四五十岁,连考十几次也不能中举人,进士,甚至中不得秀才,一生都是个白丁童生……八股取士肯定是禁锢人的思想和才能,但也相对公平公正,如果一个人的才学终生不能中进士,若非无志于科名,只要下场不中,那就是才名不符。
大魏的雅集,也不过如是。
魏翼勉强在这里应付了一个多时辰,借口周报事务繁忙,告辞离去。
徐子文也没有留他,魏翼是受到邀请,想在雅集里出人头地,还早的很。
魏翼出门后自有长随和小厮迎上来,魏家也是世代官绅,论家底也厚实的很,出门后看时间还早的很,心中又有些气闷,魏翼道:“回报馆去。”
众人皆是跟着,一路上烈日高照,路上行人不多,从幽静雅致的赵王府的后园出来,骑马走在宗室街上,魏翼一时感受颇多……权势可谓潜移默化哪,光是日常居住的环境,福州城里连齐王府也比赵王府相差甚远,根本没得比。
出府时,还有几家报纸的记者躲在树荫下等消息,看看这一期雅集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诗词,若是没有,只能编一些花边新闻,以满足观众对权贵们的好奇心。
说来好笑,很多看文学版的人不一定喜欢看诗词歌赋,反而是对采访的花边很有兴趣,魏翼对此颇觉奇怪。
不过若是徐子先就不奇怪了,后世一篇正经的文章人们不一定感兴趣,但对名人的私生活则相当感兴趣,若是娱乐名人,家变都足以炒成全国闻名的新闻。
魏翼还是被时代给局限了,福州周报也是。要是叫徐子先经营,先炒几个文学编辑,再养一队狗仔,盯着城中权贵的动向采访花边,多写八卦,管保报纸的销量大增。
魏翼路过南安侯府还看了一眼,侯府大门未开,侧门有两个牙将躲在树荫里乘凉,主人不在府,他们只管守着大门和宗祠和摆放御赐物的库房就行,别的事一律不理,所以看起来懒散异常。
魏翼轻轻叹息一声,徐子先在府城形象不佳,名声不显,留在别院在此之前是权宜之举,现在看来倒是相当明智,只是不知道好友何时能风光返回福州,回到侯府大宅之内?
福州城中,暗流潜动,权力之争越发严峻,魏翼既是想好友早些回来,又是颇为担心:在那些老谋深算者眼里,徐子先这样的少年人,怕是可以一嘴下肚,连咀嚼的功夫都省了罢?
-------
收藏涨的很慢,有点小郁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