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479


诏旨中也是有对赵王,林斗耀,刘广泗等人的处置,是以眼前这事,却非林斗耀这个福建路安抚使可以主持了。
坊门前车马早备好了,捕盗营和府衙差役来了过千人维持秩序,人群象是水流一样,自中间被开辟出道路,徐夏商与府城高官经过之后,人群又如水流一般,再次汇合在一起。
待至安抚使衙之外时,人群聚集更密,这里是府城中心所在,方砖铺地的广场极大,有不少牌坊,石碑,亭阁一类的建筑。
这座坐北朝南的官衙就是福建路的重心,占地在三十亩左右,外间的广场也有十来亩大,对面就是学宫,左右两侧一处是提刑使司的衙门,另一处是制置使司,几座衙门加起来占地极广,也是福建州诸军州的统治中心。
此时各衙门之外的空地都站满了人,当徐夏商到时,眼前却是一片空地。
大约有过百骑兵,持矟牵马而立,四周并无人敢于拥挤……这并不奇怪,以徐夏商的经历,虽是文官,亦曾任过安抚使之职,驭将使兵的经历也是有过。以徐夏商的经历和眼光来看,也是为眼前的骑士所惊。
诸多骑兵都是面无表情,两眼锐利而冷漠,四周的人群虽然热情,这些骑兵却只是用警惕和冷峻的眼神看向四周,这使得很多士绅百姓都不敢过于迫近,人们都被这些骑兵身上的肃杀之气所惊……
除了持矟之外,这些骑士也多半持盾,有几十骑摆开成扇形,将一人多高的大盾半举,这样就算远处有冷箭射过来,也会完全被巨盾给挡住。
徐夏商注意到细节,这些骑
兵身上多半都有血污,有一些骑兵和战马身上的污迹已经干涸凝固了,黑紫色的血污痕迹相当显眼,也是相当夺目刺眼。
至于铠甲上的刀砍斧削的痕迹就更明显了,这些骑兵多半穿着一体锻打的铠甲,很多人的铠甲前端被扎出或刺出明显的洞口,还有很多或长或短的划痕……
“明达,你的部下看起来是经历过苦战啊。”
徐夏商也是多年未见到这些狼群般的军人了,他曾经任秦凤路安抚使,部下将士与西羌或北虏交战时,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也是凛凛有杀气,这种气息看起来象是文人夸张,其实不然,是相当显然和可以确定的事。
但秦凤禁军论气息不逊,论体格还在闽人为主的府军之上,只是这种队列齐整,军伍肃杀的格局,便是秦凤禁军也明显不及了。
当徐子先笑意吟吟的走过来对徐夏商行礼之时,老相国也是相当的感慨,接连夸赞道:“怪不得中山府军无往不胜,果然明达你的麾下,皆虎狼之士也。”
“老相国过奖了。”徐子先长揖躬身,礼数甚恭。
这位须眉老人的操守,品格,还有其在福州会形成的对才智之士的虹吸作用,也是相当明显,当是一大助力。再者,当初徐夏商对徐子先的照拂也不是假的,徐子先初起时,不过是一落魄侯府的世子,无权无势,亦无财力,若不是得到老相国和齐王殿下的赏识,崛起才如此之快,若非有眼前老人,怕是现在尚不能及此。
是以虽然徐子先也是着紫袍,论品阶只逊眼前老人一级,不过他还是执礼甚恭,并没有大胜归来并且将获开府重权的骄傲姿态。
不远处陈笃敬也是微微颔首,对眼前这个女婿他当然是满意到了极点。战功赫赫,无往不利,这是男儿中的第一等好汉子了。
“明达多礼了。”徐夏商微微动容,白眉挑动几下,走上前去,执住徐子先之手,说道:“老夫将在福州养老,此后荣辱,悉托付给明达了。”
“老相国放心,安心。”徐子先从容道:“此前提携之恩是私恩,使老相国这样的海内人望,四朝老臣安居,则是大魏掌兵开府亲王的职责,于公于私,均当如此。”
至此徐夏商微笑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老夫当于此颁诏了。”
徐子先点了点头,继而略退数步,等着徐夏商开读颁诏。
此时不待捕盗营的厢军喝斥,或是挥鞭恐吓,所有围观的士民百姓,俱是屏息静气,等候颁诏。
本朝自国初以后,已经无有宿将名臣开府,更不必说亲王开府。国初之时开府的诸王,大臣,诸将都是国史之上的名臣,用民间的说法便是图形凌烟阁,其后二百余年,天子守国门,宰相治中枢,枢使驭禁军,地方安抚,制置,提刑,转运四使分享民政,律法,军事,财赋诸务,然后巡按掌监督,权责分明,地方政治运作畅通,当然更不必再设开府,以免成尾大不掉之势。
徐子先以亲王之尊开府,形同诸侯,是以在徐夏商准备开读之时,在场所有人等俱是屏息静气,气氛亦是有些紧张起来……
第四百八十六章
开府亲王
陈笃敬两眼微微闭阖,似是想起与老南安侯的当年交际,当初之时,可是真的万万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
陈满等勋贵公侯,亦是闻讯赶来,他们有的想来,有的则是不得不来,不敢不来……此时这些勋贵多半是内心五味杂陈,心思复杂。
陈敬中,陈敬辅,徐公达等人,则是惊惧,嫉妒之情满溢,特别是陈敬中兄弟二人,几乎是面色铁青。
林斗耀心思复杂,但不乏欣慰,徐子先进城之时已经派人送了一封短简,字并不多,却是中山王亲自手书。
信中叫他安心在安抚使任上,只是隐约点明,此后福建路军政之事,包括军州大府和各县的主官人选,除非朝廷直接派人,否则任免推举,当以中山王府的意见为主……徐子先以开府之尊,其实可以直接如此行事,但事前与林斗耀沟通,足见诚意,虽然此后大权旁落,但福建路有这样的开府亲王镇守,林斗耀也可以安心的继续熬资历,再有一两场大胜,也就能开释身上的处分,再等数年,大约就可以致仕回家了……
同样一脸欣慰的当然还有杨世伟和郑里奇等人,至于赵德邦,萧赞等人,则是神情复杂,在新的福建路的权力版图中,他们应该是陆续被撤换更替的人选,然而形势比人强,就算预见到这一点,又能如何呢?
至于赶过来的魏翼,徐行伟,李明宇,杨复,张德俭等中下层的地方官员,或是与徐子先的关系莫逆,此时只有欣喜。或是拜服于中山王的才干,对眼前之事感觉欣慰和高兴。
而陈笃竹,林定一,杨释之,还有徐演达,魏九真等商人士绅,这一阵子经历颇多,感慨更深,此时除了高兴之外,便是有如释重负之感。
徐子先本人倒是还沉静,扫视四周,骑兵队里其实多大将,除了留下秦东阳,刘益等人主持建州大局,先期实行军管之外,其余葛家兄弟,张虎臣,林存信,李瑞祥,李星五等人俱是跟随而来,至于高时来,田恒,李朴,林绍宗,还有金简等少年牙将出身的将领,亦都是跟随在骑队之中。
这是中山府军自建立以来,最为辉煌之时,每个大将都是面露兴奋之色。
诏旨开篇,便是令在场的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
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
桐圭宠锡,宏带砺于王家。
嘉玉叶之敷荣,恩崇涣号;
衍天潢之分派,礼洽懿亲。
盛典酬庸,新纶命爵,
咨尔子先,乃皇祖考文宗皇帝之第九孙,朕之弟也,
醇谨夙称,恪勤益懋,
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
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
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
爰据华章,式崇宠秩,
授以册宝,封尔为秦王,永袭勿替。
於戏!
戴恩纶于奕世,尚克歆家;
固磐石于千秋,尤期永誉。
保清修而罔斁,敦素履以无渝。
著勉嘉猷,对扬休命,
钦哉!
诏旨平实无奇,可能是匆匆写就,毕竟当时徐夏商已经上十几疏请辞,知道离京在即,先期已经派了船送行李返福州,只等诏命一下就立刻动身,以免被人诟病恋栈权位,假辞相位,以退为进。对一个儒宗名臣来说,获辞之后定然立刻动身,绝不会拖延。
正好福建路当时事态颇为紧张,所以封赐诏书几乎是匆忙而就,只顾将事情说清,未能交给翰林待诏学士们仔细的推磨研究,细细雕琢文彩。
这封诏书倒是说的浅显明白,无非就是说徐子先孝行无亏,操守无亏,且出身高贵,符合锡土封茅的标准,而皇家对其的要求就是感恩戴德,固为国家磐石,而秦王之封,亦是世袭罔替,并不是那种普通的皇子封王,或积劳封王,而是将成为国之柱石,东南重镇,是以除了左迁中山王为秦王之外,倚重之意,也是相当明显,昭然若揭了。
开读首诏之后,四周隐隐有议论声,声浪竟是不小。
众人没有想到,两府这一次算是给足了人情……本朝爵位封赐,不管王,国公,国侯,都是先封小国,待年齿渐长,或是积劳立功之后,以小国再迁大国,包括文武官员的散官,勋,阶的封赐,大抵也是这样的原则。
而徐子先受封中山王不足一年,便以中山小国迁秦国这样的大国,在本朝也算是殊勋特例,而众人并未想到,是以惊奇之下,便是有很多在行的人议论起来。
“也不为足怪。”陈笃敬身边都是议论的人,他笑着摇了摇头,对陈笃光,陈笃礼,陈笃竹,魏九真,徐演达等人道:“先前封中山国便是天子执意,做的事不太雅致,再留着中山王爵,赵王殿下却可能被贬斥,岂不是叫人笑话。迁为秦王,两府恐怕未必有这个心思,多半是天子自己想到的。”
这么一说,众人俱是明白了,原来是天子为了自己的脸面不好看,是以提前做的准备。
一想之下确是此理,当初封徐子先为中山王,其意就是在赵王之下,中山为赵国所压服吞并,天子未尝不是有此意。
谁料短短数月,时势倒转,现在得意一时的赵王幽居府邸之中,林斗耀等人虽然未敢公然软禁或是关押亲王,但隔绝王府信息,禁止赵王随意外出却是做的到。赵王也只能摆出闭门思过的姿态,近月以来,已经连续上三疏向朝廷请罪了……
“赵王算是求仁得仁。”陈笃敬似是看出众人所思,用颇为冷峻的语调说道:“这位殿下,很快便不是殿下了。”
赵王惨败犹有可说,但弃军先逃便无有可辩解的,若徐子先没有大胜,仍有可说,可用贼势浩大来解释转圆,待徐子先大胜消息传回福州,虽还未言明细节,林斗耀已经发了奏表,其余够资格的官员也有奏本拜发,都是用的四百里加急,几天之后就会送至京师,这一下就算天子想回护生父,也是无话可说。
封王诏书开读之时,徐子先也是以大拜之礼接诏,然后起身,先手接诏书,却并没有太过在意……这种诏书都是用最好的绢布刺绣而成,不光是诏书,也是典藏用的上等赐物,徐子先却不是太在意,只瞟了一眼,便转身递给身侧的陈佐才,笑道:“回头至旧府家庙,祭祀到祖庙里去。”
陈佐才诺声接过,态度却是比徐子先郑重的多。
方少群也并不在意,孔和等人,脸上都是异常激动。
大王从侯府世子,到南安侯,再至中山王,现在又是受封秦王,这是大国佳号,虽然秦朝之后,两汉都未再封秦王,曹魏,晋,隋唐,唐末,都有秦王封国,最为有名的当然是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
至唐末后,大魏也有过秦王之封,那是太祖次子,受封秦王,数代之后子嗣无功,降封为秦国公,再降封为侯,现在已经是国姓宗人,不是在籍宗室了。
太祖的秦王也曾立有军功,此次两府和天子给徐子先秦王佳号,用意也是相当明显,甚至可以说两府也是寄望甚深。
诏书之中,言明徐子先为天子之弟,用意也是相当明显。
这种层级的拉拢,并没有太大用处,但天子寄予的厚望也是相当明显,赐佳号,开府重权,无非就是希望徐子先真的能替朝廷稳住东南。
转运赋税,不使南方诸路陷入内乱,支持北方的战事……天子最大的期望当然便是如此。
对孔和,方少群,陈佐才等人来说,天子的想法是天子的,只有眼前大王受封才是真正的大好事,足令所有人欢喜异常。
接下来的诏书,便是授与秦王徐子先开府之责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