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79


“李开明现在意欲何往”林定一颇为担忧的道“大军离开,是不是暂避其锋芒”
“是的。”高怀仁坦然道“我们殿下一直担心建州情形,是以安排了人手在那边打探消息”
“哦,”林定一按着自己的理解说道“是放了暗桩。”
“嗯,没错。”高怀仁抚了抚自己下巴胡须,坦然道“事起非常,李开明得赵王府的军资相助,其实力非我等现在能抵御。纵然调集东藩府军,尚需时间。军队仓促赶路,急赴战场,必致失败。而贼众很快会超过十万人,乃至二十万人,殿下考虑,南安,水口,谷口俱难保住。军队先行,是往岐州,在那边营造港口营寨,安置临近建州的诸镇商民百姓前往岐州,东藩,暂避一时。有往福州,泉州,漳州投亲避难的,悉听其便。至于诸位东主,大掌柜们,则可以在岐州暂居一时,论港口地利,岐州胜过南安,这是殿下的意思,如何取舍决断,当然是由各位东主自家决断。”
中山王府的意思很明显了,军队先行,到岐州构筑防御,建造房舍港口,为大规模的士民百姓逃难至岐州做好准备,另外南安弃守,估计会毁损于战火,重建耗时耗力,不如将现在的商行基业转移至歧州,论说起来,南安各镇的繁荣是寄托在建州到福州的转运之上,战乱之时,南安各镇已经失去用处,并会毁于战火。就算重复清明,也是陆路和闽江转运,因为建州内乱带来的繁华不可持久。
而转到岐州,等于是把控建州,兴化军,邵武军还有福州等地的出海口贸易,经营好了,就算追不上泉州和漳州,但比起普通的贸易港口仍是强出很多。
陈笃竹和魏九真,徐演达彼此对视一眼,陈笃竹立时道“我陈家与中山王府既成姻亲,当然一切以殿下马首是瞻。”
“我徐家亦是如此。”
“我魏家也会将南安基业,甚至福州的商行,移至岐州。”
事起突然,南安既然守不得,当然是趁势再得岐州,论起地利条件,岐州港口确实是强过南安镇许多。
林定一,杨释之等人亦是道“此前我等在南安开设商行,亦是无奈之举,当时有陈于泰盘踞岐州,现在若中山王府迁镇民百姓和府军至岐州,我等当然相随。”
“甚好。”高怀仁点头道“若如此,商会要早些召开会议,鼓动商行同业携同家属,或往岐州,或去东藩,我中山王府都会相助,若往别处,也悉听自便。”
众多商人沉默以对,虽然他们打定了主意是要追随中山王府,因为在当今这个世道,赵王这种天子的本生父亲王都勾结流寇,为了一已之私不惜祸乱福建路,林斗耀无勇无能,其余的诸多达官贵人也多半是如此。
放眼看去,信的过的也就只有中山王一人,除了跟随他之外,哪有别的选择
乱事一起,李开明啸聚起十几二十万人之后,福州都未必守的住,很多人若有所思,现在往岐州,不如往东藩。
最坏的结果是东南不保,但东藩也一定守的住,流寇不谙水战,且无舟船,东藩很有可能是最后的太平福地。
“刚刚成亲就得分离。”徐子先颇感抱歉的对陈文珺道“委实是抱歉了。”
陈文珺嫣然一笑,说道“妾身选择的是世间的奇男子,伟丈夫,不是流离闺阁,不舍家宅的无能庸碌之辈。”
徐子先知道这是眼前女子安慰自己的话,其实妇人们也挺矛盾,既想男子有出息,有能力,又想着男子们能随时陪伴在自己身边。眼前的少女,明显早晨刚哭过,眼圈发红,但出色的女子就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将男子推向他们应该在的地方。
清晨之后,建州变乱的消息已经在南安流传开来。
同时建昌知县,闽侯知县等地方官员接到信息,为了保住自己官位,他们必定会急速上报。
来自建州的背插小旗的信使奔走于途,一个上午就过去五六次传骑,这使得中山王府放出的消息被进一步的坐实,整个南安到水口和谷口地方,已经陷于慌乱之中。
在人们举棋不定之时,中山王府已经开始陆续调集船只至南安。
灵一号就停泊在福州附近,溯流而上,一个上午便已经驶到南安镇的港口之处。
陈文珺,小妹等府中女眷,加上将领,官吏,普通士兵们的家属,第一批坐船离开的约是五百余人,这些人不至岐州港口,而是直接返回东藩。
徐子先骑马将小妹和陈文珺送到港口处,林定一,杨释之等人闻讯亦赶来送行。
此时天已入秋,午后飘落小雨,很多人都未曾防备,冷雨淋在人身上,感觉一阵寒冷,也令人格外有悲凄之感。
当着众人的面,陈文珺只是用含情至深的眼睛又看了徐子先几眼,却是大大方方与众人行礼致意,接着在金抱一所率的府军护卫下,数百人陆续上船,至外海时,还会有两艘战舰赶过来护卫。
斜风细雨之下,灵一号升起主帆,水手们喊起号子,光赤着上身在甲板上奋力劳作,大船上满是忙碌的身影,还有诸多官吏倚在船栏杆处,向着岸边的亲人好友挥手告辞。
消息初传至南安时,很多百姓尚且半信半疑,但看到中山王将新娶的王妃和翁主送走,消息再度传开时,整个镇子都是沉浸在凄风苦雨之中。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日却是秋风秋雨,变化之大,令所有人手足无措。
至傍晚将至天黑时,赵王府幕僚勾结李开明,企图祸乱福建路的消息,也是在各镇之间流传开来。
在众人的痛骂声中,消息又是逐渐向福州府城传播过去。
大魏王侯
大魏王侯
第四百四十九章
乱事起
“坊间传言,是否属实?”
临近子夜,赵王听到消息之后哪有心思拥着美姬去睡觉,却是将徐子威,徐子文,并李谷等人一起召到密室之中。
李谷却是姗姗来迟,乃至这一场小规模的会议,延迟到子夜时分才凑齐。
赵王面沉如水,手指握着书桌上的白玉镇纸,手指的骨节已经是捏至发白。
李谷抱拳一礼,回复赵王道:“坊间传言说真也真,说假也假。”
“虚假真实之说,难道这么轻易吗?”
李谷微微一笑,说道:“若说真,在下联络李开明,蒲寿高出钱和军需物资钱粮甲杖,这些事俱是真的。若说假,总得找到车队车掌,马夫骡夫,还有王府派出去的人手,这才算真。这些人,一个也是寻不着,总不能凭借流言来指讦国家的亲王,便是在下,虽然只有儒林郎勋阶,亦是国家勋位,不可由流言轻侮啊。”
赵王恨恨看了眼前这幕僚一眼,知道此次算是被对方拿捏到了。
派出去的赵王府中人,都是不见踪影,显然只有李谷知道如何联络掌控这些人。而蒲家派出去的人,要么被灭口了,要么就是蒲家的嫡脉子弟,赵王除非派兵将蒲家连根铲除,否则根本拿捕不到知晓此事内情的人。
李谷搭上了李开明和蒲家两条线,赵王想拿他出去顶罪,或是杀掉灭口,却是做不到了。此人掌握机密,联络两方,居然成了反客为主之势,赵王脸上掠过青黑之色,盛怒之下,很想用手中玉石镇纸砸死李谷,却是吸气再三,终于忍住怒火,对李谷道:“先生办这么大事,不与孤商量,太自大了吧?”
李谷面色如常,其实内里衣襟已经是湿透了,他此次过来当然是行险,消息一暴露李谷就知道自己有性命之忧。
赵王若不想借势而起,直接将李谷推出给提刑司,三木之下,定能将李谷前后形迹查明,洗脱与赵王府的关系。
就算牵连到徐子文,赵王了不起令儿子自尽,王府安危相比较一个不成器儿子的性命,赵王如何决择,不问自知。
李谷万没想到,风声会这么快传到福州,猝不及防之下,也只能用近于要挟的态度来面对赵王,摆出一副极有底气的姿态,若非如此,以李谷对赵王性格的了解,今天晚上他绝对不可能活着走出王府。
李谷亦不能逃避,赵王对这些心腹谋士防范甚严,其妻儿都在王府偏院居住,由府中牙将“保护”着安全,这也是李谷对赵王不离不弃的原因所在,事涉家人安危,只能咬着牙跟随到底了。
“在下安危,妻儿老小的安危,和王府安危俱是一体。”李谷兜头一揖,然后脸上隐有泪光,他对赵王沉声道:“中山王步步紧逼,殿下却犹豫不定,这是兵家大忌!为王府计,为大王计,属下只能冒险一搏,用此行险手段,助大王建节开府。一旦朝廷允准,福建路军政大权俱落在大王之手,中山王便是再强,除非公然反叛,否则手也伸不进福州。大王坐拥福建军政大权,雄踞东南,坐观天下变化,随时支持天子,若北方事不谐,还可拥天子南下,大魏不失有半壁江山……”
赵王狠狠盯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幕僚,眼中已经似乎要喷出火来。
天子在位十几年,已经不复有将大魏中兴的希望。
此次北伐,就是最后一次机会,若是事情不成,天子也是明白,以北方的情形,很难再支撑下去。
弄个不好,就有北方残败的风险。
其与赵王父子二人,早就有此密议,这也是天子一直全力支持赵王在福建施展的原因所在,否则以本生父的尴尬地位,赵王应该做的是韬光养晦,安心当自己的富贵亲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和出路。
赵王是当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幕僚,平素看似恭谨小心,今天居然将自己最隐秘之事当面揭穿……
“大王,”李谷却是拜的更深,语气更深沉诚挚的道:“若非在下以性命交托追随,又怎敢言及此事?今已经至动荡之秋,多事之时。若大王瞻前顾后,不能奋起一搏,恐怕不仅大王父子将来难以立足,属下和家小,也将很难保全。为大王计,也是为在下和家人计,在下方有此行险之举,若大王当真不满,在下一会出门之后就会去提刑司衙门自首认罪,自承过错,等国法严惩……若大王还不放心,赐在下一杯毒酒,或是白绫,咱们宾主之义,也就算全下来了。”
赵王神色难看,摆手道:“事已至此,说这些有什么意思?”
李谷闭目不语,内心却知道自己已经过关。
“那李开明,本王能击败他吗?”
“流寇若肆虐久了,自有精卒战兵。”李谷抱拳道:“此时李开明举旗不久,尚未攻打州县,大王可以根据流言上奏,先占大义地步,然后看朝廷是怎么处断。以在下估计,应该是敕令大都督府及安抚使司剿平流寇。若战事不利,则必授开府,统一福建路军政事权,甚至会把两浙,江西,荆南等路的安全,放在大王手中。”
“两浙是不会的。”赵王摇头道:“朝廷视江陵,江南东路,两浙路为一体,是除了广南东路和福建路外,最要紧的财赋之地。荆南,粮赋之地,亦是要紧,若大乱真起,本王倒是有可能兼顾荆南,广南。”
徐子威紧握两拳,眼中满是兴奋之色,徐子文则低垂着头,看似冷静,身形却是在微微颤抖着。
这是大好前途,甚至等于南面为王,割据一方。
“要紧的还是要击败流寇。”赵王也是为之心动,看向李谷的眼神都柔和很多。这厮虽然胆大包天,擅自决断,却是将自己推向开府之路。而眼前一切障碍都近乎扫平,现在欠缺的就是辉煌的,有决定性的战功。
“也要等流寇起势之后,大王再去剿灭。”李谷很从容的道:“建州一定会大乱,很可能波及到衢州和抚州,还有兴化军,邵武军,福州外围也会受到波及。不过只要福州,泉州,漳州无事,福建路就无大碍。至于荆南,要紧的当然是潭州,其余诸州中,虔州,抚州等地也并无要紧,大王先要确立贼寇起事,上奏京师,然后以大都督府大都督名义集中厢军诸部。所幸此前海盗犯境,不少厢军尚在福州,泉州一带驻守,集结容易。贼寇势大,中枢调拨钱粮是必然之事,贼势浩大之后,再将禁军,厢军集结一处,大张旗鼓讨伐,一战驱离……大王的不世功业,大抵就成功了。”
“是不是要等开府之后,再去讨伐?”
听了徐子文的话,李谷微微一笑,说道:“不宜早,也不宜迟。”
倒是徐子威听到一些不同寻常之处,忍不住问道:“李先生说是击溃驱离,并非是剿灭?”
“建州,邵武军,抚州,衢州一带多深山,密林,我们想击败他们容易,想彻底剿除……怕是相当困难。”
“驱除也就是不错的结果了。”赵王倒是颇为清醒,说道:“刘安儿,刘安乐这兄弟,还有马保儿,张迎瑞这几伙,朝廷兜剿多次,甚至五路,六路兵马配合,朝廷派出枢密,集结多路大军,仍不能剿除。贼若盘踞一方,剿除容易。若流窜多地,想要彻底剿除就难了。”
赵王喟叹一声,说道:“这情形,有些类似唐末之时,如果弄个不好,藩镇林立的局面,甚至将贼招为藩镇之事,怕是势所难免。”
李谷道:“殿下只要稳住东南,余者先不必理会。”
赵王脸色阴晴不定,李谷的意思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开府之事,乱事刚确定时不能求,贼势浩大之时,不必求,朝廷必已经有所考虑。待他兴军之后,略有小胜,则可以令依附赵王的在京御史上书,盛赞赵王之后,言称贼势弥漫诸路,当宜授赵王建节开府,统驭东南。
这是呼应中原,北方的乱局,在此关键之时,朝廷多半会允准。
至于对流寇,不管是小胜或是小败,一律以小胜上报便是。
这一局,看来是稳如泰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