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479


这此事原本侯府有专门的职位,就是侯府宾客,但没有属吏和专门的机构,就是吴时中一个人和几个吏员,现在当然是不足使用了。
而吴时中就算挂着宾客的官职,也只是对外遮掩所用,其到了东藩岛上,也会是秘书阁右辅兼判学房,这也是早就给吴时中留好的位置。
按照司从曹吏员的要求,黄来贵等人俱是换了一身比较干净的衣袍,要说体面是肯定不太体面,他们刚领了两三个月的俸禄,手头俱是宽松了,但很多人将钱财交给妻子或父母保管,在南安侯府的体系内,所有水手的家人多半被安置在南安或东藩,水手们上岸后要接受统一管理和安排,吃穿用度都花不了什么钱。
东藩现在没有赌坊,妓、女只有一些半掩门的暗娼,据侯府的人说,君侯最厌赌博,就算将来东藩人口多了,妓院可以开,此事是人的生理需求,一味压制适得其反,反而滋生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但赌博并不是生理上的必需品,所以在南安时徐子先就严禁赌博,在东藩就更不要想出现赌坊。
水手们的钱无甚用处,常年在海上,上岸时间不多,自然也不会想起置办几身象样的会客用的袍服。
众人一起上岸,黄来贵还特意向左手边看了一眼。
那边有蚁群般的工匠和丁壮在建造大型的船厂,很多人议论过这个船厂,侯府对外的解释时易于修理破损船只,对正常船只进行维护,但黄来贵的感觉还是,侯府有心要自己造船,并且心气极高。
这对水手们来说是好消息,对黄来贵来说也是如此。
短短几个月时间过后,南安侯府的船只又多了很多,二十艘战舰,三十多艘中小型商船,还有二百多艘大小哨船。
大小哨船可以是水师武卒来掌控,而战舰和商船就非要有大量有经验的水手和舰长,加上更资深的五长五官们来负责。
这个月,几个资深的水手被调任走了,黄来贵打听说,应该是去修葺完成的福九号商船上任职。
多半是任水手长,甲板长之类的技术性的职位。
司务长和医官,厨作官,可以由普通人担任,前提是司务长要通晓整条船的运作,并且精通算术等必要的技术。
医官和厨作官也是如此。
黄来贵现在的想法就是在福一号上好好表现,等待机会。
福一号这是南安侯府最早得到的福船,此前已经大修过一次,最近几个月未曾大修过,前一阵刚刚做了表面的清洁和涮漆,如果再修理一次,其性能肯定会有再次的提升。
南安侯府现在的三十余艘中小商船,福船占十五艘左右,还有灵龙船,广东船,江陵沙船,水艍船等,来源很杂,此前的江滩一战的缴获,岐州之战的战利品,还有南洋水师的船只,俱是年久失修,现在已经全部停泊在东藩港口里,等着按破损失修的程度逐一修复,然后恢复使用。
这个工程量极为浩大,用钱也是不少,修复一艘百吨位左右的福船,最少得花费几千贯到万贯不等。
东藩船厂可以借着修船不停的招募和试用合格的工匠,汲取经验,等到这几十艘船修复的差不多了,估计也就是能自己试着造船了。
如果大半的船只修复,合格的船长肯定不够,黄来贵希望自己好好表现,获得更多的经验,到时候也可以当上一艘福船的船长。
黄来贵现在的俸禄是每月二十贯,相比种田是强出多少倍,就算是南安武卒,上船来拼命的弩炮组的战兵,月饷不过四贯钱,军官们的薪饷也就是和黄来贵差不多。
要是当上船长,月饷高不出多少,但船长可以参与分红,如果分到一条好的航线,出货快,获利大,一年得千贯也不是不可能。
以前的黄来贵薪饷不高,而且苛捐杂税极多,就算自家不在外头用了,回来之后在税关也要被剥一层皮。
众人皆是如此,这也是此前水手们攒不下钱的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现在是南安侯府之下,大魏那边的税关再也拿水手们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再对他们敲骨吸髓的压榨,将家小接到东藩之后,所有水手的心气都是进一步的高涨。
多跑船,多赚钱,搬钱,置下宅院田亩,就算是更进一步的安了家。
南安侯府已经发下君侯之令,宅邸都是按四十贯到六十贯左右的近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除了官户们的定居点外,侯府会沿着花溪到南安溪,还有另外几条溪流不停的扩建定居点,并且在外围设营寨保护定居的百姓。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之后,黄来贵已经
第三百零二章
百户官
宴会相当成功,虽然菜式不多,但胜在口味相当出色,另外份量很足。
各种海味尽量以原味烹调,加上大块的羊肉和猪肉,红烧之后,令得所有在海上奔波的水手们都是能大快朵颐。
另外十来桌俱是医生和他们的学徒们,南安侯徐子先亲自设宴款待,令得这些医生们都是受宠若惊。
席上有医生起身拱手,说道:“治瘟疫之法,曰补,曰平,曰降,先平恶症,再降体温,最后温补病患元气,首要还是要补足药材,辟瘟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温散等药,俱要齐备,份量要足,再下便是隔离,这一条君侯已经做的很好,我辈前来,无非就是下手辅助了。”
众人听闻此语,俱是不太喜欢。
这些治疗瘟疫的各种散剂,已经证实了用处不是太大,说是药,不如说是安慰剂。
黄来贵心里也不太高兴,不过他当水手时常常往来东藩和澎湖,自忖不太可能感染瘟疫,对这件事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对于和医生们能同座一桌,水手们倒是相当高兴,医生们则有些无奈。
大魏的医生地位没有后世高,但好歹要比水手强的多,可是在南安侯府的体系下,所有的人,包括工匠在内都是相同的地位,都是替君侯效力,社会阶层的分别反而没有福建路那么明显,很多聪明人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点。
宴席上只有少量的洒,还是替医生们接风所用,黄来贵等人每人只喝了两盏,聊胜于无。
酒宴之上,徐子先说了一些勉励医生和水手的话,各人都感觉南安侯说话平和易懂,各人都觉得相当振奋,更振奋的是那些医生……他们多半是在福建路各处坐诊,不管是骨科伤科还是内科,小儿科,只要被确定有真材实学,不是那种江湖游医,好歹有点水准的都是被昌文侯府聘请了过来。
在这等事上,昌文侯府比南安侯府更方便和适合。
遍及全福建路的文官人脉,各处的缙绅都与昌文侯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乏有医生有疑虑或是不愿背井离乡,这时就需要当地缙绅们出头露面,善意的“劝说”了。
到了东藩岛上,看到岛上开发的还算不差,再加上南安侯徐子先亲自接见,设宴接风,说明南安侯府这边没有将医生们当成仆役之流的贱业,这使得医生们的心情无形中也好了许多。
黄来贵出门的时候,特意打量了四周。
四通八达的道路,连接着堤岸,船场,工厂区,还有军营,各个密集的定居点,都是用道路连接在一起。
在远处一大片废墟前,一大群人正在赶着牛,挽马和骡子,拉动着一人多高的石碾子,不停的碾压着填平的空洞,整修废墟,将原本的小道改修成用碎石和夯土压平实的大道。
黄来贵知道自己的父母住在第十一百户,他拉着一个穿黑色箭袍的汉子,询问了十一百户新的地点,然后又到南边的店铺区购买了一些肉食和海产,打算拎过去看望父母。
越往定居点外围走,穿着黑色箭袍,手持长矟或按着障刀的警备士就越来越多。
这些人隶属警备司下管辖,基本上是原本的驻防厢军构成。
由于东藩岛上缺乏人口,徐子先没有如在岐州和澎湖那样遣散旧厢军,而是将大多数人留了下来。
这些厢军指望他们上阵打仗是肯定不成了,但裁撤淘汰一些违犯过军令的老油条之后,剩下的两千余人,全部转为了靖安警备人员。
其实也就是在外围巡逻,内部治安,等于是强化的三班衙役,对这种新的机构和任务,被裁撤的厢军将士并无丝毫抵触,甚至他们都是相当的乐意。
原本厢军不仅是驻防军人,还是工程人员,也同
时有辑拿捕盗的任务。
现在把他们的军人责任卸下来,不需要上阵拼命,只是弹劾地方,捕盗防贼,安靖地方,这个任务相对来说就是要轻松的多。
但在训练期,这些前厢军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警备任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提刑人员给这些厢军狠狠上了一课。
接下来是原南安武卒的教官,给这些家伙补上体能和搏斗课程。
黄来贵在往十一百户前行的途中,经过几个小型的校场,看到大群的黑箭袍人员在被编管集训,吆喝声,训斥声不绝于耳。
黄来贵咧嘴一笑,这帮家伙,此前的军饷拿不足额,甚至经常吃不饱饭,久驻在外,毫无士气。
现在将他们留任,足饷足食,士气提上来之后,就是严加训练。
凡有不服从训练,叫苦连天,影响群体士气的害群之马,也是被毫不留情的开革出去。
已经不叫他们做杂役,苦工,更不需要上阵拼命,若是这一点体能和搏杀训练也撑不下去,这等废物还是撵走的好。
另外也是有额外的好处给这些前厢军,他们的家人可以接来东藩,成为南安侯的官户,分给田亩,宅邸,拿棉田的收益慢慢抵还。
这是一个绝大的诱惑,只要不是彻底的废物,都知道应该怎么取舍。
往东走了十余里后,黄来贵才抵达十一百户的定居点。
百来间房舍分成若干排,彼此相连,又不是太紧密,中间都有小道相连。
形制上相差不多,白墙黑瓦,绿色的砖石砌成的三间正堂,两间偏厢,还有两间用来储粮,放工具的门房。
院子并不算太小,可以种些菜,栽种果树也可以。
有不少人家已经在院中种了果木,开辟了菜田。
门前是猪圈鸡舍茅房一类,还有间隔的道路相连,也可以在外开辟菜田种菜,不过在外种菜的人并不多。
人们还是保持着在大陆的习惯,彼此有些提防和小心。
毕竟每个百户都是混编,不是依宗族而居,一般来说这种情形要提防无赖子,混混,小偷,当黄来贵发觉有不少人家在院外拉了晾衣绳时,知道此地的治安情形应该相当不错。
在十一百户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三丈多高的哨楼,黄来贵入村时哨楼上的警备士就发觉了他,在盘问了来意和核对身份后才放他进来。
可想而知,在这里盗贼小偷或是无赖子根本就没有立锥之地。
每个百户,都有料理民政的百户官,黄来贵进入公厅没有受到刁难,这里也没有衙差之类的帮闲之类,更没有大堂,锣鼓仪卫和棒棍,站笼之类叫人看了害怕的东西。
坐在厅里的何姓百户官,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吏员,其对人相当热诚,听了黄来贵的来意便是说道:“令尊令堂在第七小旗,就是沿着村里主道走到第七条巷子,便是第七小旗所在之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