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479


这其实也和徐子先有关,考虑到和王直有一些交情,在主要实力进入东藩之后,来自海盗的威胁变得巨大,最少在目前这个阶段,徐子先是希望能得到来自王直方面的消息,建立一些有效的消息渠道。
徐行伟到平岛,只要保持良好的关系,获得一定的情报,对南安侯府就是相当利好的消息,并且可以视为立下不小的功劳。
“原来如此,”小
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怪不得子张兄久久未归。”
徐子先只有两个好友,一个魏翼,一个徐行伟,时常往来,小妹和他们也是相当熟悉,并且相当的尊重徐行伟。
“近来我们的两件大事。”徐子先对小妹道:“一个是疯狂的开垦土地,多种地,这是夯实根本。另外就是搞建设,多造房舍,港口,仓房,工厂,所以最近这几个月时间,希望能风平浪静,我不会主动去惹别人。”
他知道小妹是有所担心,害怕最近这段时间内,南安侯府牵扯进一些不该涉足的地方,这个小妹心思缜密,年纪不大,俨然比很多成年人都要心细的多。
“愿为兄长效力。”小妹听闻之后,果然放心的多,当下嫣然一笑,脸上的神色也变得轻松起来。
“随我去看看吧。”
海滩是一道斜坡,往上行走了数百步后就是一条南北通行的大道,说是大道,也就是可容两辆大车并行。
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几个月前,这里就只有简陋的港口,一条东西朝向的可以一辆车通行的简陋道路。
就算现在,也还是有一些原始风貌。
有一些小型的丘陵区域,长满了树木,灌木,大片的绿意从港口码头蔓延开去,一直深入到平原区域。
如果是画师的话,可以在这里创作出最漂亮的图画出来。
海天一边是纯粹的蓝,而堤岸之上,则是纯粹的,原始风貌的绿意。
一群从南安来的人都是看呆了,这里的好天气令得所有人都感觉舒服,特别是海风吹拂过来时,比在船上闷热狭小的舱室要舒服的多了。
而小妹和秀娘更注意到的是大片的田亩,还有拆除中的大片宅邸。
“那边是新的定居点。”徐子先站在高处,指着着右手方向,那里确实是有大片的白墙黑瓦的居民区。
秀娘这才注意到徐子先撩起了衣袍下摆,就算这样袍服上也染满了黑色的污点。
徐子先回应秀娘,笑道:“这一阵我们开荒种地,挖掘河水溪流里的淤泥肥田,所以走到哪儿都可能染上污泥,没办法的事情。”
众人随后深处,徐子先一一介绍着。
沿着主道两侧是大片的仓储区,走上不远是东西朝向的商业区,已经有几十家商行店铺在这里开业。
居民百姓也能在这里买到任何物品,不管是江陵的或是明州的江南货,或是京师过来的北方特产,或是福建,江西,两广的货物,在这里是应有尽有。
当然不是什么货都是大批量供应,多半的杂货还是来自福建,只是很多商船开始经过东藩停靠,也会顺道出一些货物,导致这个贫瘠的岛屿上却是有着相当丰富的货物来源。
在福一号停靠的码头上,还有另外十余艘货物,大半还是南安侯府自己的船只,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修之后已经可以出海远航。
之所以还停泊在原地,一则是徐子先还没有能力提供大量的货源,倒手过来的货物已经出海几艘,往倭国和吕宋。
这只是试探性的贸易,建立起一些固定的独属南安侯府的贸易渠道。
另外就是还缺乏大量的水手和合格的船长,领航长,水手长,甲板长等等。
在货物不足,人员缺乏的提前下,这些宝贵的货船还只能停留在港口之内,算是严重的浪费。
另外有两艘商船是从明州过来,在知道东藩开发的情况后,有一些商船不再从澎湖走,而是在东藩停留,这里也一样能提供食物和清水,并且也有一些特产出售。
目前货物量还不多,但东藩这里提供免费的食物清水,还提供安全上的保护,对南下的商船来说,在这里停留一下也没有损失。
这已经给东藩带来一定的活力,毕竟在此之前,除了少数收购沙金,豆类,还有亚麻的商船之外,这里整年也不会有什么商船停留。
徐子先还是大手笔,这里的港口已经动员了过千匠人和官户壮丁整修扩大过,因为小船数量充足,运送货物,补充食水都很方便,最少在商船的角度来看,这里停泊也并不坏。
通过大片的仓储区之后,就是地势较高,也较为平缓的定居区了。
大片的旧宅邸已经被拆除,或是正在被拆除。
这种稻草配粘土的屋子毫无回收再利用的价值,直接被推平废弃了事。
在北端数里外,有几座高炉正在冒着青烟,徐子先指着那边道:“那里是铁厂,砖厂,还有木作厂。”
小妹和秀娘已经看到遍地的生砖胚,有过百个壮丁不停的用木制的模具,将调配好的粘土用砖胚分割成一块块泥砖,然后晒干,最后送到高炉那里用火烧砖。
这种制砖法在华夏已经流传多年,并且在后世也还是一样,只是煤炭的质量和工具略有改变,核心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一个个定居点在满眼的绿色中出现,徐子先笑着道:“一个庄子住正好一百户,设百户官管理民政,设百户提刑官负责破案审问,靖安官负责捕盗辑查奸徒,农官负责监督农桑,管理公用牧畜和农具,学官负责各百户的提学
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
“拆旧房时,”徐子先沉吟着道:“将这里的宗族打散了分散居住,有一些人不满,不过还好都弹压下去了。”
对旧有的宗族,包括祠堂在内都拆除了,这令得一些宗族的得益者大为不满。
这只是小事,几十个土包子能闹出什么大事?
一通说服,加上一些威胁,在明晃晃的长矟之下,所有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听从了安排。
现在花溪这边也是全部打散,所有人都成了杂姓,每个百户都是分别有十几个姓,想以姓氏宗族欺人,得先考虑过警备士这一关。
“每五个百户,加设一个理刑官,负责审案断案。”徐子先接着道:“十百户为一千户,到现在为止,咱们还没有编满五个千户。”
秀娘柔声道:“我在南安时,人们提起来东藩这里,就说在那边捱苦,就不如到东藩来试试运气,反正给南安侯府当官户不会吃亏……就是担心这边的疫病,这一次随船过来几十个医生和学徒,应该会好不少?”
提起这个,徐子先也是有些皱眉。
经过大面积的外围烧荒,还有卫生防疫知识的宣讲,大规模的疫病暂且还没有暴发的迹象。
但医官陈长年却并不表示乐观,因为人到了陌生地方,水土不服就是对新的环境,包括食水的不适应。
现在做的这些,如果是在正常地方,肯定能杜绝大规模疫疯的爆发,但在东藩则是肯定还不够。
“要防疫。”徐子先指着远方,大约在十余里之外,那边正冒起浓烟。他皱眉对两个女孩子道:“外围的灌木,趁着现在还才发青,还有不少枯叶枯草,我正派人到处烧荒,多半是在山脚下,山丘深处,那些草木茂盛的地方。一则是驱赶猛兽,毒蛇,岛上的猛兽不多,只有一些小型的野兽,大鹿倒是不少。但蛇很多,所以要以火驱赶,这阵子零星的蛇已经打死了不少,叫很多人打了牙祭。”
提起蛇来,两个女孩倒是没有如后世妙龄少女那样大惊小怪……这年头毕竟人口绝对值不多,后世福建可是有四千万人口,现在也就是过千万人,远不及河南和山东,京畿还有江陵府,江南东路,西路的人口密集程度高。
现在还是有很多荒僻的无人区,大规模的巨木形成的森林区域不多,灌木,草泽区域还是相当的多,蛇虫不少。
“二来就是要防蚊。”徐子先继续道:“到处将灌木和草深的地方烧掉,一则能改成良田,二来可以驱蚊。”
徐子先叹了口气,说道:“效果是有一些,但蚊虫还是很多。”
小妹惊问道:“是不是有疫病流传了?”
“有一些,还在可控之内。”徐子先道:“大约有百来人得病,高热不退,都隔离居住,用药救治了。”
那些高热不退的估计都是蚊虫传播的疟疾,如果大规模的扩散开来就是人传人,到时候就很难收拾,就算有药救治,死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两个,而是成百上千。
在后世的台湾,还有很多驱赶瘟疫的民间传统,比如放炮拜神之类,说明在几百年的移民过程中,瘟疫疟疾是成为百姓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这种四季温暖,夏季高热的宝岛,除了各种资源丰富,淡水,森林资源尤其多的前提下,疟疾就是岛民的一大死因。
郑成功便是死于疟疾,在当时以郑成功的身份地位,肯定是尽全力救治,但以当时的医疗水准,医药只是辅助,重要的是病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
瘟疫也分为多种,鼠疫,天花,疟疾,各种流感,只要是大规模流传的疾病被统称为瘟疫,华夏从先秦两汉到明清,记录瘟疫和治疗瘟疫的记录,医方都是不少,但真实有实际效果的寥寥无已。
“大兄叫人多配蚊帐没有?”
“叫人到福建路采购去了。”徐子先道:“这东西民间备的也不是太多,只能各州县乡镇慢慢去买,好在天气热了,备货也是多起来,要不然还真是麻烦大了。”
“目前也只能做到这地步。”徐子先脸上又露出笑容,说道:“我从来不信什么天命,也不信运气,运气只给做足准备的人。咱们已经尽了全力,最差的结果也是上岛的人或多或少要生一次病,我就不信能死多少人!”
“大兄说的是。”
“君侯说的很是。”
两个女子都是用信服的眼光看向徐子先,旁人说这样的话可以说是不负责任,或是有吹牛之嫌,而两个女子都是知道徐子先语出至诚,绝不会拿这等大事来推卸责任,既然已经做到最好,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坦然接受。
……
在船长林重贵的提调命令下,包括水手长司务长甲板长在内的五长五官俱是出力,众人在下船前将船上一应事务都打量的井井有条,到了正午时,有侯府司从曹的吏员过来传令,南安侯在花溪第一百户的百户官厅宴请福一号的船长副长和五长五官,司从曹建议所有人都换上干净衣袍去赴宴,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林重贵和黄来贵等人当然不会有意见,事实上他们都知道司从曹是君侯身边的侍从人员,包括中书人员,负责撰写信件,奏表,公文,上下的公
文流传,记录归档,在秘书阁是枢机房负责,在司从曹就有中书房与枢机房对接。
然后就是侍卫房,就是负责君侯安全,在别院时入驻警备,出外时随侍护卫。
还有个审计房,黄来贵他们不太清楚审计的流程,不知就里。
再有警备司,负责全岛的不法之徒,以及盗匪情报收集,肃查,剿灭,日常治安等,直归司从曹管理,也是君侯一手掌握。
再有就是礼宾房,负责侯府的内外交往,包括仪式典礼的举行,都是由礼宾房来负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