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479


……
“侯爷,敕书下来了。”
陈佐才一脸激动,陈道坚,高时来,田恒等人都迎了出去,方少群和刘益倒是都云淡风轻的样子,这一文一武,狷狂放浪的脾气倒是相投的很。
与徐夏商事前透露的完全一致,朝廷授给新科武状元,大魏宗室,南安侯徐子先同知岐州,兼任岐州上寨都指挥,岐州防御使,兼任南安团练守捉使。
这也就是说,徐子先除了保留原本的团练守捉使的地盘外,还又有了岐州地盘,等于是多了一块重重的权力筹码。
如果能更进一步知岐州当然更好,韩钟似有此意,但被老相国拦了一下,韩钟也就顺水推舟不再坚持。
毕竟二十岁的国侯,刚中武状元,直授给知军州的官职,实在也是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了些。
同知岐州,歧州又是福州府下的下等军州,动静也算不得太大,从五品的防御使武职,官阶也不是太高。
除此之外,徐子先爵位还是南安侯,封户增加到名义上万户,实食封六千户,用来酬劳他在南安斩首一千多级的战功。
本朝最重战功,这个封授没有任何疑义,任何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除此之外,徐子先加授左卫大将军,与王直同列,另外授柱国,勋阶散官俱是与南安侯配套,从爵,勋,阶来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国之重臣。
当然徐子先没有加州牧或节度使,这是朝廷授给年高德勋退休的老臣才有的体面待遇,或是功高的勋臣,徐子先的功劳还不至于得到如此的优待。
另外还有一封堂札,徐子先上疏马政事,天子谕政事堂讨论,堂议之后,除授徐子先福建路提管勾当马政使司提举使,算是将整个福建路的马政之事都交给了这位南安侯。
南安团练守捉,岐州防御使,知上寨都指挥,同知岐州,马政提举使,柱国,左卫大将军,南安侯……
徐子先的名衔变得无比冗长,也显示着其在福州的政治版图里占据着越来越重的份量。
陈佐才是此次北上的大管家,当下兴高采烈的道:“还有官家赐内用彩。金十锭,银一百五十锭,绢二十匹,绸缎二十匹,上用宣纸一百扎等等。”
也就是天子又赐金五十两,银子一百两,加上价值百两左右的各种物事,对于天子来说,不是太小气,也不是太丰厚的赏赐。
“北上辛苦。”徐子先对众人道:“纸墨笔砚一类的留下,我拿回福州送人,银子你们正好分得着一人一锭,均分了吧,分不到的领一匹绢或绸缎也行。”
各人都是欢声雷动,这些上用的物品都有御库做的御用标识,各人当然不会拿去用,而是拿回福州去炫耀,其附加的价值远大过实际价值,当然是值得叫众人高兴。
“还有一宗。”陈佐才高兴之余,提醒徐子先道:“赐给南安侯府的六千官户,朝廷是给了东藩岛上的三寨军民,政事堂的官员提醒了,现在大岛上的户数才三千多户,全部拨给南安侯府,有不足之数,再到福州下管各县挑选民户庄园,上报即可。”
“我就说朝廷没有那么大方。”张虎臣在一旁道:“谁都知道东藩岛上物困民穷,三千户能给侯府什么出息?怕是连福州的一千户也不如,这六千户的实食封,要打个对折。”
众多武将纷纷表达不满,方少群却是在一旁微笑着道:“恭喜君侯了。”
“方先生叫我一声明达即可。”徐子先道:“未知喜从何来?”
“明达要有所展布,东藩岂不是好地方?”方少群含笑道:“种棉,养马,最好再兴修港口码头,建船厂,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这厮还真是厉害……
徐子先都是吓了一跳,这姓方的心思太灵动了,简直是多智近妖!
第二百章
南熏门外
在北上之前,徐子先已经定了和昌文侯府合作种棉之事,还要移民上岛,此事已经在福州推行,料来没有人会反对。
漳州流民已经成了各府和各军州的负担,流连在外不得返乡,官府帮助就是一大批开销,而且其家乡残败,要想移民回去安置,开销委实太大了。
而移到东藩种棉花,对彼此来说是两便之事。
虽然昌文侯府和徐子先加起来要投入大量钱财,但可以得到充足的人力来开辟荒地,同时试种棉田一旦成功,则获得之丰可想而知。
对漳州流民来说,可以有人提供他们长达一年时间的衣食,为他们提供农具,甚至帮他们盖起房屋院落,这也是天上掉馅饼般的大好事,岂有不愿为之理?
对昌文侯府来说,开发东藩只是生意,对徐子先来说,毫无疑问是要建一个靠的住的海外基地。
以棉田开始,兴布诸多赚钱的买卖生意,将地方牢牢控制,最好再兴办团练,取代现在的台湾防御使下的大小不一的军寨,彻底将东藩纳入囊中,这就是徐子先的心中最隐秘的算盘……不料却是被这方少群一眼给看穿了。
“愚意以为,开发棉田要紧,别的生财之道也要紧,养马也要紧。不过,有件最为要紧之事,君侯必得一回福州就着手施为……”方少群正色对徐子先道:“若无此事,恐怕所有的事都是无根之木,经不起大浪摧折。”
“方先生请明言。”
“建水师。”方少群断然道:“不是建水营,而是重新建起足够抵敌群盗的水师,若无水师,君侯的一切展布,都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裳。”
徐子先微微一征,几乎怀疑方少群能听到自己的心声,这心思也动的太厉害了吧?
“这几天和仁辅,牢之他们谈……”方少群接着道:“对福州的情形有所了解,也知道君侯有那么几句妙语……诸事分为如下几种,重要的急着办的大事,重要的但不急着办的,不重要但急着要办的,不重要也不急着要办的这几种,水师之事,就属于重要的,且急着要办的大事,绝不可拖延懈怠,甚至未来一两年内,侯府和团练,除了岐州公费之外,应当将所有收益,除必要投入外,皆投放在水师的营建之上。”
方少群突然叹口气,有些萧索的道:“其实上书给天子,建言重建水师,此事也是在下所为,刘大参不以为然,但还是上过密疏,天子诏命朝臣讨论,韩相反对,其实刘知远也不赞同……现在叫朝廷拿出几千万贯,就算分十年来投入也是太过困难,但天子和宰执们都不明白,现在的这个时势,再建几十个军上百个军的禁军也无济于事,如果朝廷能建起一支五六万人规模,千艘以上战舰的强大水师,整个局面都能翻转过来啊……”
“方先生还好是要跟我南下。”徐子先沉默半响,终于道:“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君侯的意思是在下若不跟着南下,只好忍痛除之,这样才可以免除后患了吧?”方少群先是傲然一笑,接着却又一阵颓然,他摇头道:“货要识卖家,在下再擅长出谋划策,若没有人赏识,终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去南下,倒是希望能辅佐君侯,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
徐子先道:“我对方先生充满期待。”
方少群却已经沉吟不语了,徐子先知道,这个人最近每天都在翻阅南方的资料,包括几乎整车的报纸和各种手册,文人笔记,海外奇谈,官方正式的邸抄塘报等等。
通过这些资料,方少群在努力的了解南方,此前对他来说还算相当陌生的地方。
还不仅是福建路,也包括两浙,荆南荆北,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也包括广南西路,广南东路,云南路,贵州路等等。
甚至还包括天方国,行迹还很稀少的欧陆诸国,当然也包括东洋和西洋诸国,俱是在方少群的了解之列。
这个人真的相当用心思,也是极为聪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思极为敏捷,对人心的把握也是极为精准,才短短几天,已经与陈佐才和陈道坚等人相处的相当融洽了。
就是有些恃才傲物,对徐子先都不是特别恭谨,除了对陈道坚外,对别的人都有些大刺刺的不以为意的感觉。
据金简打听到的消息,方少群在刘知远的府邸里更为嚣张跋扈,刘知远可是经常受他的气,要不是这样,方少群理所应当的是刘府的第一人,而不是后来的尴尬情形。
这么说来,其在南安侯府的群体里,已经算是相当收敛了。
“准备启程南下吧。”被方少群这么一说,徐子先也是感觉身上的担子极重,未来还远没有到乐观的时候。
如果是大魏朝堂有意振作,全天下的水师人才尽着被朝廷所用,只要投入重金,几年之内攒起一支能横扫中国沿海的水师也不算是太困难。
而徐子先就难了,他现在的声望权势再高,能和大魏朝堂相比?
多少贤才能人,朝廷诏命一至就可以征召,南安侯府凭什么?
人才比金钱更难得,而徐子先在金钱上还差的远。
别的不说,朝廷下定决心的话,一年出五百万贯钱来投在水师上也不是不可能,徐子先就是把自己给卖了,又能卖几个钱?
今年乐观一些,最多可能收入八十万贯以上,但有大量钱财要投在团练武卒和岐州兵事之上,又能有多少用在水师之上?
没有强悍的水师,正如方少群所言,再大的势力也是无根之木,以福建和东藩的局面,没有水师,就只能被动防御,千日防贼总会有疏忽的时候,可能一个不小心,多年的苦功就完全白费。
局势如此,京师也是龙潭虎穴,不宜久留,当然还是及早离开的好。
众人一呼而诺,在北方时间虽是不长,但刀光剑影,所行处处是凶险,众人是南人,对北方的气候环境俱不太适应,饮食上也不是很喜欢,闽人地处大海一侧,嗜食海鲜,在京师虽然近海,北方的大海所产运送不便,特别是冬季时就算有鱼也是不新鲜,叫南方人相当的不习惯。
别外就是面食多,米食少,福建已经种稻米多年,百姓多食米,就算米粉虽然近似面条,口感风味也绝然不同,一听徐子先说要南归,各人都是欢欣鼓舞,虽然携带物品不少,弄到手忙脚乱,但还是在最短时间内将所有物事打包收拾好。
出南熏门的时候,方少群去父亲坟前祭拜,各人知道这一走可能几年回不来,对方少群的心思倒也能体谅,俱是在南熏门外等着。
一队队河南与山东驻防的禁军已经在往京师开拔,距离最近的禁军将领已经带着从骑赶至京师,轻骑攒行,速度当然不慢。
陈佐才与徐子先并骑在南熏门硕大的城楼之下,城外一片空旷的原野和星罗密布的村落,这时徐子先才发觉京师外的树木极少,与福建路光秃秃群山类似。
“定都二百多年了。”陈佐才似是体会到了徐子先的心思,说道:“一百多万军民的柴薪俱是从城外得,哪怕是再茂密的森林也是砍伐一空了。”
陈道坚在一旁道:“确实是如此,就象我们福建路的诸多大山,也是很少有大木头了。”
“我来考你一考。”徐子先笑道:“牢之,现在京师树木砍伐一空,那么我问你,冬春寒气逼人的时候,细民百姓也要取暖,多少个饭店酒楼也需要柴薪,宫中也断不得此物,那么现在此物从何处来?”
陈道坚倒是没有想过这事,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改用石炭了?”
石炭就是煤块,河南路河东路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因为露天的煤矿多,加上开发很早,人口稠密,早就没有什么青山绿水了。
很多书籍里以为穿越到几百年前肯定环境极好,可以说是一种误区。河水确实很清,鱼虾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青山是定然看不到的,除非是远荒开发不足的地方,比如云南贵州和荆南一带,大量的荒山上绿意盎然,这和福建路,广东南路和两浙路就完全不同了。
“不对,不对。”陈道坚先推翻了自己的话,说道:“没闻到刺鼻的味道,天也不灰,看起来不象是大规模的烧石炭。”
大规模利用石炭取暖的河南路,开封府是有名的雾都,到了冬天严重时简直伸手不见五指,有诸多类似的笑话登录在报纸上,只要读书人,博闻强记是基本功,陈道坚立刻省得自己想错了。
“是河东路,京西路,山东东路,西路,河南路等诸路上贡的木炭。”徐子先笑道:“宫中一冬春要用五百多万斤,这是御用贡物,各路要无偿贡给。京师百姓,则是购买,一年要用好几千万斤,不过相比宫中所用,文武百姓和细民百姓已经算是用的少了。”
陈佐才笑道:“文武百官不用自己买,宫中的几百万斤,也有不少是赐给百官的福利。”
“这倒也是。”徐子先道:“宰执以下至从九品,都有几千斤到几十斤不等的赐炭。”
“各路也没有多少树木了吧?”陈道坚摇头道:“这样砍伐下去,怕是所见之处都变成荒山了。”
“所以还是要用石炭。”陈佐才走南闯北,经历颇为丰富,当下道:“我去过河东路,那边的石炭储量惊人,很多石炭矿就是露天的浅矿,一锹下去就直接挖出来,方便的很。”
“石炭烧起来煤烟味太大。”陈道坚道:“而且不能用来炼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