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79


徐子先没有出声,只是叫人将刘知远看住。
过了一刻功夫,后院的喊杀和惨叫声也逐渐停止。
大量的俘虏被押送出来,约有一百多名牙将,都是面色灰败,浑身颤抖,他们更多的同伴已经被追斩过程中杀掉了。
这些牙将也是投降及时,所以保住了性命。
一百多人的男子被一半押了出来,多半是奴仆模样,也有十来名幕僚清客打扮的男子。
“那人就是方少群。”张虎臣全身是浴血,但并没有受伤,只是一副杀人杀多了的满足模样,指指一个不到三十,身量很高,略显瘦弱的男子,说道:“侯爷说要对他客气些,所以兄弟们都没有冒犯。”
徐子先默默的打量着方少群,同时发觉对方也在打量自己。
“狷狂书生。”这是徐子先对方少群的第一印象。
眼前遍地的尸体,被斫断头的也不在少数,方少群的生死可谓在徐子先的一念之间,对方却是浑不在意的样子,只是瞪眼看过来。
“贵介公子。”这也是方少群对徐子先的第一感觉。
不管怎样,徐子先是生在侯府,长在侯府,一些习惯上的东西没办法彻底去除。
比如腰间的挂饰,都是相当精美的玉器,穿着的箭袍和武卒一样,但靴子却是精心揉制而成的鹿皮靴,价值不菲,而且作工十分上乘,不是贵人是穿用不起的。
加上不俗的仪表,高于常人的身高,还有二十左右的年龄,这样的人出现在京师街头,很容易就会被归类到带着祖上恩荫的贵公子哥的行列里去。
就算穿箭衣,也会被认为是一个喜欢打猎的贵公子,和普通百姓是两个阶层。
再看一眼,徐子先略有改观,对方的气质虽然有明显的狂狷之色,但眼底深处却是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这种眼神,是饱读之士加上在红尘俗世打滚,历经世事,洞彻人心之后才有的眼神,装是装不来的。
而想一想,方少群在刘知远府邸是最顶尖的幕僚待遇,刘知远给幕僚的馈赠来说,方少群都是最顶格的一位。
而方少群因为反对刘知远疯狂的北伐计划,不惜破坏自己已经得到的一切,不得不说,这个人聪明之余,也是相当的疯狂。
至于方少群传递消息的办法也是十分巧妙,找到的目标是王直那个老狐狸,透露消息之后方少群还顺道指明了方向。
这个人,聪明多智近妖,简直令人畏惧。
而方少群也是略微修正了一下对徐子先的看法,从贵介子弟,变成了赳赳武夫。
徐子先站立之姿与张虎臣等诸武官是一样的,两腿略开,腰背挺直,身上蕴含着无尽的力道,障刀还是没有收在刀鞘里头,刀身上还在流淌鲜血。
斧子当然丢开了去了,临时找的长斧,不是什么好东西,一般的情形下也用不上。
这一次破门之战,徐子先反而放弃了此前的一些想法,他记得国外的早期方阵中,有巨斧手,重戟手,现在看来,还是不要弄那些花哨的东西,就以长斧来说,若不是在这样狭窄的庭院中交战,十几斤重的重斧,哪有几斤重的长矟好用?哪能如长矟那样可挑,刺,挥,而且那般收放自如?
再下来,方少群打量的则是张虎臣,刘益,林存信,李福祥,还有高时来,田恒等人。
俱是一时豪杰,而徐子先二十左右的年龄,南安侯也不是什么宗室高门,居然能罗致到这么多出色的人才?
还真是令人惊叹!
“方先生,京师肯定不能存身了。”徐子先收起刀,走到方少群身前,抱拳道:“随在下去福建路如何?”
方少群背主的事,肯定是瞒不住,迟早传扬开来。
这样的人再聪明,京师的贵人们也肯定不敢再用,而且定然会被刘知远的余党所报复,回家也只会牵连到宗族。
“上来就招揽啊……”方少群笑了笑,说道:“我是心灰意冷了,打算找个道观寄居,当个道士算了。”
“先生何必自欺欺人?”徐子先也是笑道:“以先生之才学,胸怀抱负,还有年龄,就这么找道观隐居?底下几十年看南华,烧丹炼药?”
“先生必定以为福建路太偏远,难以施展。”徐子先又道:“我只想说,京师虽然是风云激荡的中心,但在这几年,不易施展,也不是施展才学的地方。放眼朝中,我不知道方先生能将才学托付何人?”
方少群皱眉,他确实并没有去福建的打算,哪怕留在王直那里,在方少群看来也是比去福建要合适一些。
毕竟福建虽富,却地处东南,距离政治中心的燕京太远,哪怕是次中心的江陵也是太远了。
不过徐子先的话意有所指,由不得方少群不仔细考虑。
“朝廷意欲北伐,不过痴人说梦。”徐子先很直率的又接着道:“当今天子在上,北伐大计势不可免,这般大势之下,留京又有何益?”
方少群道:“总是事在人为。”
“说的好,事在人为。”徐子先点头道:“我的意思是将来之大势在海上,能在海上称雄者方可言大势。”
“王直久在海上,可是只巴巴到燕京送钱给朝官,可没见大魏朝官跑到海上去找王直送钱送物。”
方少群还真是言词如刀,反应敏锐之至。
徐子先道:“时势不同,选择不同,做法不同,方先生就真的一点不好奇?”
说到此,也是差不多把话说迟了,这人如果真的还是不肯跟随,那也没有办法……当然是强行绑过去。
徐子先可是没有放弃人才的打算,方少群的智略远在李仪,孔和,傅谦,还有眼前的陈佐才,陈道坚等人之上,有这么一个谋主,徐子先要省多少心力!
此人在京师孤身一人,先是母丧,后是父丧,守孝多年,连妻子都未讨取,可是一心用在刘知远的大计之上,若不是刘知远昏头,对方少群不够信任倚重,还有疯狂的北伐计划,哪至于落到如今的下场?
这就是大势所趋……逆天而行的人,哪怕是有方少群这样出色的谋士,最终还是只能有落败身死的下场。
现在的历史走势出现了偏差,徐子先的记忆里是北伐没有那么大规模,而且战事持续时间很久,战败之后,刘知远相位开始不稳,天子布局后,断然将其换下,并且下狱,论死,在西市斩首,家产抄没,男十六岁以上斩首,以下流放,女眷皆没官为奴。
下场也没比韩钟强到哪去。
其后天子就陷入了疯狂之中,几乎是一年换三四个宰相的频率,大魏宰相从百官之首变成了替罪羊,国事稍有不顺就免去首相,甚至逮拿问罪。
底下的参知政事,权同枢密,还有各部的尚书,也是动辄获罪。
在东胡入福州之前已经有人统计过,崇德十四年后,易任十七任宰相,逮拿下狱者六人,论死者三人,朝官七品以上的,问罪的有三百余人,论斩的七品以上的大臣,有五十余人。
到燕京被围时,崇德帝才发觉外无援兵,内无忠臣,所有人都盼着天子去死,除了少数内侍外,当天子临死之前,这才发觉自己已经众叛亲离,从重臣到小臣,竟然无有一人出现来救助君父。
孤家寡人,不过如此。
当然,众人弃绝的是崇德天子,从河北到山东,再到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两湖,诸路俱是有风起云涌的抵抗,只是各路离心,一直未曾合力,赵王倒是在福建登高而呼,可是他根本没有德才威望,无法合聚众力,最终赵王掌握的也就是福建路一路而已。
就算是福建一路,那些涌现的英雄豪杰,比如葛家兄弟,刘益,张虎臣等人,也都是各行其是,没有哪一路豪杰愿意依附到赵王麾下。
父子二人,还真是一路货色。
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参头
“福建路有好吃的吗?”
“总有细酒肥羊,海鲜也多。”
“那就好吧。”方少群展颜一笑,说道:“在下方少群,见过南安侯。”
“见过方先生。”
双方都是抱拳一揖,这一下算是坐实了宾主的关系,此后方少群就算是南安侯府的宾客,也就是幕僚。
刘知远见状,终是忍不住骂起来。
“刘公赐给在下的钱,一向堆在屋角。”方少群倒也不生气,脸上露出些许黯然之色,他走到近前,对刘知远拱手道:“我一向担心,和刘公的宾主之意走不到尽头。倒不是害怕有今日之事,而是感觉在下的脾气,迟早不能为公所容。每次议事,刘公虽然尽量容忍,但在下看的出来刘公已经很不耐烦。所以每次赐钱,我都是堆积在角落,刘公对我虽然用之任之,但并不信之,赐钱当然要归还,以往情份,当然也是一笔勾销。”
刘知远骂道:“背主小人……”
“我又不是卖身投靠。”方少群理所当然的道:“似乎区区不才,也犯不上和刘公你签卖身契,相比金士奇等诸位,我在府里只是供咨议,谈不上大参你的心腹部下,更不要说是仆役之流。合则流,不合则去,原本可以友好离开,奈何刘公的北伐计划太过疯狂,涉及百万丁壮,千万人家,大义之下,我确实不是那么光明正大,这是我惭愧的地方。大义在高,究竟还是私德有缺,在这里向刘公致歉……”
方少群真的是磊磊大方,竟然真的是当众向刘知远拜了一拜。
原本方少群确实有背主的嫌疑,徐子先重其才,但也真的担心有一天在大义名份之下被方少群再卖一道,眼前之事,虽然不能尽去嫌疑,但想一想,方少群究竟说的还是有其道理。
又不是心腹,也不是奴仆,彼此最多算是合作,刘知远给钱,方少群出主意,彼此间谁欠谁的?
刘知远要发疯,难道方少群就得看着他将自己和天子,还有整个大魏都拖到万劫不复的深渊里去?
没有这个道理。
“我要入宫……”刘知远垂死挣扎道:“修改增删北伐计划,天子信我重我,只要我在,你们才能保得住性命。”
“刘公见事真不明白。”徐子先道:“刘公不死,天子就不会转而接纳韩相公,刘公你死了,韩相公还在,天子除非把整个朝堂肃清,否则就只能放弃刘公,再用韩相公。矛盾之处就是北伐,韩相公为什么上奏支持北伐,就是要釜底抽薪……”
“原来是你这小贼替韩钟出的主意?”
“大参过奖了。”徐子先无意与刘知远多说,戏弄敌人,如猫儿戏鼠一般,徐子先没有这种恶趣味。
“送大参上路。”徐子先对张虎臣吩咐了一句,转头又对刘益道:“仆役无辜,牙将投降的也算了,妇孺不要惊动伤害。”
也就是说除了仆役,妇孺,被俘的牙将外,刘知远府中的成年亲族,还有那些心腹幕僚,当然是不能留了。
此辈知道刘府内情,又是心腹幕僚,对刘的党羽旧部有影响力,放出去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少乱子来。
就算是韩钟,清扫刘知远旧部时,多半也容不得这些人。
刘益刀都未收,做事很方便,带着一队武卒走上前去,开始揪着那些成年男子的头发,一个个将头斫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