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479


方少群苦笑起来,韩钟占在相位上,刘知远一派突然提出要北伐,天子立刻大力支持,两者联手把韩钟给卖了。
这般情形下,北伐失败,韩钟是首相,背锅。
北伐成功,韩钟一无所得,大功是天子和刘知远的,韩钟怎么可能会配合?
现在要是刘知远辞去大参职位,天子再执意北伐,韩钟倒是有可能配合,但刘知远能退让吗?
“刘公……”
方少群还要苦劝,这时有人敲门,刘知远不耐烦的道:“不是说了我和小方先生谈事情时,不要过来打扰?”
“是有要紧的客人。”外头的人答道:“蒲寿高来了。”
和在韩钟府邸一样,蒲寿高在刘知远的大参府邸也是一样的贵客,并且比在韩府要更受重视一些。
“哦,叫他进来谈。”
刘知远对方少群道:“你是留下来听听,还是先去歇息一下,好好想想怎么替我梳理下北伐筹备之事?”
方少群一笑起身,说道:“反正有好处也短不了我的,我在这里蒲寿高说话不方便,还是走了的好。”
蒲寿高进门时,特意向离开的方少群兜头一揖,他知道这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是刘知远爱之又恨之的重要幕客,不一定是心腹,很多事刘知远都背着方少群,但真正的决疑定计,却是离了方少群不可。
“蒲东主少见。”方少群心绪不佳,而且也不认为蒲寿高前来有什么要紧的大事,无非是和徐子先有关,不仅是要想打压住徐子先,也是要消除福建路海盗犯境的不利影响。
大魏的地方官员和中枢都在装傻,福建路的事,说是海盗犯境,但已经有不少传言是蒲家商人不愤南安侯世子开办团练捐,所以沟结海盗犯境,毕竟蒲家做这样的事,动员了几千人,手脚再干净也会露出蛛丝马迹。
现在蒲寿高忧心的是林斗耀被攻,这是他经营多年的关系,而郑里奇又在盯着他查察南安被袭之事,一旦林斗耀被撵开,蒲家的麻烦就大了。
就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事后的麻烦也是够蒲寿高喝一壶的。
今夜前来,也是恳请刘知远一派熄火,不要盯着林斗耀不放……韩钟已经开出盘口,韩炳中和罗致公他都可以不保,林斗耀留下,不提到中枢来,仍为福建路安抚使,这样的结果就可以接受。
另外蒲寿高也听说了睦亲馆的事,他灵机一动,感觉这件事有可值得利用的地方,今夜前来,他当然是另有打算。
方少群向蒲寿高还了一礼,毕竟从这个大商人手里拿了几千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
从刘知远的书房走出来,已经是快要起更时分。
大参府邸里还是很热闹,仪门外传来嘈杂的声响,那是小贩们在兜售吃食,马的嘶鸣声,人的说话声,做小买卖的吆喝声都能传进来。
倒是二门的门房大厅里一片安静,来求见的官员各有心思,只会和熟人小声寒暄,小声说话,不会有人有失官体的大声喧哗。
四处的房桅下都挂着六角宫灯,这是上次官家圣驾驾临时所用宫灯,后来全部赐与了刘知远。
最少在现在,刘知府的大参府邸远不及韩钟相府的富丽堂皇,同样是五百余间房子的大型宅邸,陈设相对寒酸俭朴,深得官家欢心,每隔数月,天子就会赐一些物事给刘知远使用,包括眼前的宫灯,屋子里的一些家俱,字画,古董,俱是圣上御赐之物。
连刘知远的饮食,天子也是极为关心,从光禄寺派了几个御厨至此,食料都是从大内搬运过来,可谓是关心的无微不至。
方少群在灯影下冷笑了几声,刘知远是参知政事,一年的俸禄和赏赐有几十万贯,装出这样的寒酸模样,也就是骗骗天子那蠢货罢了。
要是徐子先在此,肯定会大为点头赞同……大魏对官员确实是太优厚了,凄惨之至的明朝官员收入水平就不提了,清季有养廉银子,一个知县都是多则三四千两一年,少则一两千两一年,看似不少,但当时银子的购买力已经很低,大魏的知县一年有千贯以上的帐面收入,这已经不少了,但别忘了,大魏官员的假期长,还有额外的公使钱和职田收入,还有若干次来自朝廷的额外赏赐,这都是明清官员拍马也追不上的福利。
到了宰相一级,清的大学士年俸低的可怜,而大魏的宰相年收入,完全合法的也有千万元以上,韩钟的俸禄收入,在后世抵成人民币,最少是一百二十万一个月。
就算是韩钟或刘知远接受蒲寿高的贿赂,多半也会转送出去,给那些收入偏低,没有职田和公使钱收入的京师中下级官员,对他们的额外收入,普遍的看法是较为宽容,毕竟他们的收入较低。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计
从热闹不堪的前院右转,穿过一条长达百步的夹巷,方少群就住在后院那一排排的房舍之中。
这里是他父亲曾经住过的地方,刘知远十余年前知滑州的时候聘用了方少群的父亲方子野,方少群那时起跟着父亲在州衙读书,从那时候就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聪明和敏锐,到了刘知远入京,方少群已经中了秀才,因刘知远初入京师身边缺人,父子二人一起被其带入京师,当时刘知远承诺,待自己站稳脚根后,会荐举方少群直接在京师附籍考举人,一晃十年功夫上来了,这个承诺的践行还是遥遥无期。
方少群心里明白,刘知远外和内忌,驭下口惠而实不至的时候居多。
此前他并不在意,虽然自己只是秀才,但能辅助刘知远成就一番相业,将来也必被人称为白衣卿相,收入不低,功业亦成,倒是不必汲汲于自身的功名。
现在他却是隐隐后悔了,刘知远和天子一样,真真是志趣相投的一对好君臣,都是好高骛远的蠢货。
人蠢还不怕,就怕的是蠢加上意志坚定。
按刘知远的计划,大魏整个北方的禁军和厢军力量会被使用一空,一旦失败,几乎瞬间就有倾覆之危。
方少群一拳打在门框上,顾不得手指上皮开肉绽,他心里只是后悔,自己怎么会替这蠢人出那种主意?
猛虎出柙,再难压制!
现在就盼着韩钟还是保持着能压过刘知远一头的格局,就算韩钟也屈从帝意不得不主持北伐,他也不会如刘知远那样弄出这种把大魏国运一把都押上的拼命格局。
以二十万禁军配十万厢军,力图恢复的是平州和兴州故地,于兴州一带长城,控扼狭窄的辽西走廊,这就算达到了战略目标。
最要紧的其实还不是恢复故地,方少群设计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魏军集结相当的机动精锐,主动出击,吸引东胡主力来会战。
不管是打输打赢,魏军只要不是惨改,就算达成目标。
一旦将东胡吸到辽西一地会战,削弱其机动性和有生力量,使得东胡不能随意入境,就算完美的达成了战略目标。
至于熊津都督府,居延都督府,饶乐都督府等北方故地的收复,纯粹是痴人说梦!
在广袤的草原地带,几十万禁军和东胡主力会战?
方少群忍不住笑了起来……刘知远不是不知道风险,但他自视太高,而且一旦赌赢了,其功业直抵卫霍,权力则不下于汉之霍光,篡立都够资本了,他抵挡不住这个诱惑。
天子则要的是大魏中兴,一举解决东胡的麻烦,然后梳理内部,达到所谓国富民强的目标,达成千秋功业。
至于失败,这两货的脑子里要是能考虑到这些就真的谢天谢地了。
“方先生,方先生?”
方少群坐在椅中发呆,连油灯也没有点,外间有人轻轻敲门时,他才一下子警醒过来。
“老何,是你?”
“是小人。”
“进来罢。”
方少群摸出荷包里的引火石,打着火,将桌子上的油灯点亮。
一个中年男子轻轻推开门进来,向方少群抱拳一礼。
“怎么样?”方少群问道:“蒲寿高送了多少?”
“二十万贯。”老何眼里是掩不住的贪婪和羡慕,他道:“老爷后来吩咐,给方先生送五千贯过来。”
“哦,知道了。”方少群不以为意的道:“回头墙角的钱你拿十贯去。”
老何闻言大喜,再次抱拳道:“每次都得方先生赏赐,小人真是惭愧。”
惭愧归惭愧,钱当然还是要拿的,方少群在刘府的幕僚里是最怪的一个,前几年方子野重病离世,方少群就更有点愤世嫉俗的样子,刘知远送他的钱,从不拿出来使,不投给商行工厂,也不买宅买地,开始还放柜子里,后来柜子放不下,干脆就堆在地上,老何扫一眼,知道最少有五六万贯,这等于是一个知县十年的收入了,方少群就是这么不以为意的堆在地上。
当然也不会有人打这里的主意,方少群是刘知远最得力的幕僚,聪明精细的令人害怕,他的钱可没有人敢擅取一文,随随便便一道锁就阻断了多少人的梦想。
老何喜洋洋的取了十串钱过来,沉甸甸的黄色铜钱在昏黄的灯光下简直熠熠生辉,老何喜滋滋的道:“这姓蒲的还真是财神,每一次过来就是大撒钱,咱们府里的人可都喜欢他过来。”
方少群道:“按例来说,他每次上京,给宰相一万,枢使五千,咱们大参也是五千。这一次好了,听说韩相那里十万,徐相三万,枢使三万,副使两万,御史中丞五万,若干御史都是一万,咱们这里,直接放二十……”
老何听的瞠目结舌,他拿了十贯钱就欢喜不禁,哪里想到这些大人物,一拿就是十万贯?
“十万贯,怕是一间屋子堆不下……”
方少群是自言自语,倒不是指着老何回答,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莞尔一笑,说道:“当然不可能是现钱,是钱庄会票为多。”
“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收钱。”方少群笑道:“枢密副使李国瑞没要这钱,御史中丞和大半御史也回绝了,老相国也没有要。就算是韩钟,他拿这钱也多半是拿出去贴补他麾下的官员,京师开销重,房价高,韩钟这钱就是过一下手,他要是留下这钱,名声就坏了。”
老何道:“那咱们老爷的二十万贯,是为的什么?”
方少群道:“你仔细说说,蒲寿高到底和大参说了什么。”
“先是寒暄,然后放了张二十万贯的钱票,老爷吃了一惊,说是太多了。”老何回忆着道:“然后蒲寿高说,一者是要请老爷和大中丞打个招呼,放过林斗耀失职一事,另外就是有一件事,他突然想到的,想和老爷参详一下。”
方少群警惕起来,说道:“到底是何事?”
“后来他们把门关上了,我听不大清楚。”老何是刘知远身边的长随,也是方少群拿钱买通之后才会通报消息,当然也就是方少群,换了别的人,老何再多十个胆子也不敢。
刘知远对方少群既有忌恨,提防的一面,也是有倚重的一面,大参府中十几个幕僚,方少群肯定不是最心腹最被信任的一个,但绝对是最被倚重的一个。
老何也是知道,就算自己不说,最多耽搁几天,刘知远还是得把方少群叫过去商议,所以提前报个消息无伤大雅,当然刘知远会是什么想法老何就不去管了。
“就知听徐子先,徐子诚那几个名字……”老何吞吞吐吐的道:“还有什么韩相叫他们留京,可以从这方面设法的话头,实在是听不清,想来老爷会叫方先生过去商议,到时候你就全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方少群强忍住内心的惊涛骇浪,说道:“你去吧,这件事不小,千万别和人喝酒吹牛,说漏了嘴。”
那二十万贯并不是送给刘知远的,正常交结宰执一万贯到五千贯足够了,而且宰执们不一定会收,得有一定的交情和关系,才会视情形看收或不收。
比如几个枢密使和副使,这钱就多半不会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