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479


而国家财税支出的六成,最多时达八成,是用在军费开销上。
而军费之中,又有六成到八成是用在河北,河东,永兴军和秦凤路等诸多对北虏,东胡还有西羌的战场之上,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钱粮。
每年年初,福建路都会启动海漕,运送到年底为止收到的各种正赋杂税收入的铜钱,也包括少量金银,从国家两税到经总制钱,各种杂税钱收入,酒和茶专卖,盐和醋专卖,生丝出口贸易税,海船进入泉州和漳州港口的税费,一年千万以上的财赋就这样源源不断的从东南送到燕京。
东南供给财赋,长城沿线的北方百姓付出血汗来抵抗蛮夷的入侵,这其实是相对公平合算的买卖,只是朝廷进退失措,大半钱财算是扔在水里,而江南东南百姓生活越来越苦,怨气从生,在所难免。
除了铜钱金银外,主要还是送粮食入京,京师大约一百五十万人口,一年消耗的粮食过千万石,还有沿边禁军的粮食供应也是由京师统筹下发,通州大仓正常的储粮要超过两千万石,不然就有缺粮的危险。
福建一年报送二百六十万石,和河东路二百八十万石一年数字相当,不过河东路粮田很多,而福建这里的粮食收入相当的少,很多年份为了报解额度,转运使不得不从邻路的荆湖和浙江买粮报解。
到了年后,大量海船北上,将粮食和金银铜钱,也包括精品生丝,茶叶,送到京师。
东海王王直可能一直想招安,对海上漕船很少劫掠,徐子先打算和漕船一起走,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打算。
“好了,就这般定了,北上的骑兵都武卒,先给他们放假,年后立刻集合到府城准备出海。三艘福船北上,现在就赶紧叫人修补,免得到海上出什么差子,那乐子可就大了。”徐子先到底还是觉得北上此行问题不大,也怕李仪等人担心,最后笑着道:“今天就是这样吧,过几天我在府城等着诸位再见面,有事到时候也可以说。”
新年正旦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现在的大魏,首重新年,其次是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再次是中元节,就是后世的鬼节。清明,中秋,端午,这一类的节日要么不受重视,要么就压根没有。
新年时,部属们当然要到福州府城的侯府去拜年,虽然不免要奔波劳苦,但礼不可废,就算平民百姓,过后几天也都是络绎不绝的在路上奔走,何况为官者。
众人这一次真的都笑起来,纷纷拱手道:“提前贺世子新春万事如意。”
“多谢。”徐子先也笑容满面的道:“到时候我在府中恭候,若不在,只好片纸接福。”
时人拜年已经喜欢用红帖,京师到江陵和福州,新年时开赌三天,关扑不禁。到元宵之节,烟火不禁,随意燃放。
只是要辛苦铺兵,随时巡逻,防止火灾,一旦大火绵延,那就大事不妙。
彼此上门拜年,经常遇到主人不在,就把记录姓名的名刺书写在红纸上,加上新春贺语,放在主人家大门上的红色福袋里头,就叫“接福”。
徐子先对这种民俗很有兴趣,感觉和后世的群发短信相差不多,总之喜气洋洋,人人门前贴福,加上奔走拜年的人群,喜气和年味气氛就起来了。
相较后世,这个时代的年味肯定更足,当然对政治人物来说,拜何人,如何上门,都各有讲究不同,往往是在拜年之中,就可以把政治党派和利益冲突给区分开来了。
徐子先松了口气,心中也不无感慨。
无论如何,崇德十三年过去了,明年就是崇德十四年。
按自己的回忆,一年不比一年好,大魏的天子驾驭的国家好象是脱缰的烈马,拉着大魏这辆破车,不断的向亡国的悬崖冲去。
崇德十四年,绝不会比十三年更艰难的多,甚至徐子先隐隐感觉,大魏之亡,就始于崇德十四年这一年。
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户
府城中已经有了明显的年味了。
到处是卖小儿成衣的摊贩,老虎鞋,饰着彩线的帽子,各种小玩意儿,还有满大街的零食挑子,由货郎们挑着满街贩卖。
在府城只有过年时才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吃食,小儿的玩具,衣帽,这些都是最好卖的。
在这个相对不那么富足的年头,人们最愿花钱也最舍得花钱的地方,还是给小孩子买吃的,买新衣新鞋新帽子。
大人们能俭省就俭省,孩子身上能花的钱就花……这一年来说,几百年后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这一次回府,跟过来的人并不少。
老牙将基本上都是家安在福州府城,多半直接跟了回来,刘益没家,而且要跟着北上,当然也跟到府城来过年。
少年牙将,高时来和金简直接跟了过来,田恒留在南安放了假陪父母过年,年后带着跟随北上的人北上。
张虎臣和林存信等人不回漳州或建州了,直接到府城,他们是准备从京师回来之后,把家小搬取到南安。
南安团练开办之初,谁也没有信心能看准了能坚持多久,所以就算当时张虎臣等人同意了徐子先的招揽,也还是要看一看再说,所有人都有家族,要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就算感觉徐子先是不错的主君,仍然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身家都投进来。
现在当然不同了,徐子先今非昔比,张虎臣等人已经能把身家投进南安,并且心安理得,其家族也不会反对,只会支持。
陈大眼陈佐才是个老光棍,落拓读书人,其实是个很能干精明的人,一直穷困潦倒,媳妇都没娶上,这一次也直接跟着到府城来。
陈道坚则是在养济院陪祖母过年,年后赶到府城。
在此之前相当空旷的南安侯府,一下子多了近百人之多,整个侯府都象是活了过来一样。
宗室街有不少公侯府邸,在徐子先等人策马回府时,很多公侯府邸的人出来嗑着瓜子瞧热闹,看到怒马轩车的南安侯府大队人马经过,特别是徐子先骑着大青马经过时,不少人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这就是南安侯府世子?
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徐子先还是那个十三四岁,穿着寒酸,一脸落拓气息,脸色腊黄身高普通,体态瘦弱的破落户少年。
此时此刻的徐子先却是完全颠覆了人们的旧有回忆。
不是说人的长相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来自气质。
身高比此前高了一些,其实是身体壮实了很多,身材匀称,身体壮实,这是外在的变化。
内在的变化是那种自信和沉稳的气质,两眼闪烁的光彩,举手投足的从容不迫,还有一种相当明显的久居上位,能够当家作主的人的上位者的气息。
钱财,权势,地位,这些东西是外在的,内在的变化则是通过个人身上的气息发生了变化,当然也是和装扮或是人的心理暗示有关。
总之在宗室街上,所有人看到的徐子先,就是令人大跌眼镜,感觉到了从内到外都有变化的徐子先,由于各人的观感不同,不到一个时辰之内,各家家主都接到了褒贬不一的汇报,对很多宗室或民爵世家的家主们来说,返回福州的南安侯府的青年家主,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男子们考虑的是权势地位人望,妇人们关心的还是徐子先和陈文珺的婚事。
徐子先算是异军突起,昌文侯府却一直都是福州府城中权贵之家的重镇。陈笃敬家的三小姐,秀外慧中,不管是才华还是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存在,加上昌文侯府在文官体系内的人脉,还有陈家是福建路本土有名的大商家,其商行店铺遍及全路,主要做的是布匹和生丝的买卖。论财富当然远不及蒲家,但在福建路也算是相当顶级的存在了。
妇人们都在议论,徐子先不知交了什么大运,居然能娶到昌文侯家的三小姐?
对这种无知的问题,男人们当然不屑一顾。
徐子先的身份地位,白手起家的能力,还需要什么证明?
而且从年龄来说最为合适,别的权贵之家,二十不到的青年男子当然一抓一大把。但这种年龄的青年男子,一般都还在父祖辈的余荫下过活,能做到如徐子文那样文名满天下已经算是相当不错成就了。
而徐子先比徐子文还要高明的多,能力家世已经不在赵王府之下,更妙的是徐子先上无长亲,更无兄弟,只有一个妹妹,没有宗族长辈的管制和同辈的倾轧,陈文珺嫁过去就是当家的主母,这样的亲事,昌文侯府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妇人们只关心亲事的进程,在几天前齐王亲自去行了纳采和问名,纳吉等三礼,徐子先至府城,要行的就是纳征和请期礼。
这样急迫的行程,对权贵之家结亲来说当然是相当急切了,不过考虑到徐子先年后要赴京,可能一去两三个月,昌文侯府急着走完流程也就能理解了。
“那个破落户能下什么聘礼?”陈徐氏听了家人回报,站在堂前阶上出口痛骂。
靖远侯府里的气压比较低,家下人说话走路都带着几分小心。
不仅是陈敬中,陈敬辅兄弟两人小心翼翼,唯恐惹怒父亲招惹一顿痛骂,就算是陈满自己,也是有些低眉顺眼的样子。
亲事不成,靖远侯府成了宗室街的一大笑话,陈满的妻子徐氏可是某个国公的女儿,自幼骄横惯了,知道此事后揉着胸口气了好几天,陈满父子被这妇人也是痛骂了好几天。
这天听家人回报,徐子先率大队人马回府城,陈徐氏的心病又犯了,不过她不听别的事,就关心徐子先婚期的进程。
问了,当然没有人说话,只有陈满嘀咕着道:“朝廷可能会给南安侯府增加封户,现在人家得意着,你小心些。”
“你少废话,老废物养出一堆小废物,叫人家退了亲,屁的法子也没有!”
骂了陈满之后,陈徐氏好奇心强烈,带着人爬上侯府西角的望楼去观看。
王府和公侯府邸,不仅有牙将护卫,一般也会建造多座高大的望楼,以防府中混入贼人,登高望远,可以掌握贼踪,调派牙将。
另外这高楼顶端有一面大鼓,一旦有警可以敲响大鼓,听到鼓声后附近的各府会派人过来救援。不管平素相处怎样,宗室街上彼此声气相连,这一点互助还是会有。
其实也没有几个贼人能弄到敲规报警的地步,一般来说这种望楼最重要的作用是发现火警,事实上也相当管用。
妇人爬上高楼着急不易,但强烈的好奇心使陈徐氏气喘吁吁的爬了上去,陈满也愁眉苦脸的跟着。
街面上闲人不多,但观看徐子先等人的也并不少,各家府邸都会派人过来,看看这个南安侯府世子的动静。
不少人家也是感慨,可能再过两三个月,南安侯世子就是南安侯了。
不少公侯还在惦记江堤战事封赏的事,徐子先此前已经是三品昭武将军,阵斩千级是大功,放在文官身上足够升到安抚使的大功劳,在宗室身上,想提升爵位还是相当困难。
一战定一路安危,斩首数千级,这才能使徐子先窥望王爵,但这种机会哪容易得有?
齐王府的世袭罔替,还不就是其先祖在百年前倭寇为患时,积劳斩首过万级,这才换了家族的百年风光。
齐王自己,也是在各个战事里积功甚多,才有得现在的巨大声望和潜实力。
江堤一战,斩首一千余,俘虏两千余,战功显赫。但主要还是地方的无赖游侠和刀客为主,在荆湖南路,类似的战事和斩获也并不少。
徐子先想凭此战受更高的封爵之赏,几无可能。
袭爵,勋,阶的升职是必然之事,如徐子先通过锁厅试,朝廷也会在福建路给他一个起点相当高的官职,而不会如普通的武进士那样,先只能当一个副统制级别的中下层武官。
更大的可能,是朝廷会赐给徐子先更多的封户。
徐子先的功劳,距离爵位升等或是世袭罔替还有距离,但未尝没有机会和希望,这也是很多权贵之家重视,或是嫉妒他的最重要的原因。
南安侯府现在有六百户的食实封,这一次大功上去,可能将军勋位会再上一等,散官阶至柱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