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大爷,这一行可辛苦了。”
到了雅间里头,掌柜的神色就又越发恭敬了,不仅跪下,还砰砰叩了几个头。
“起来,起来。”
姓唐的青年脸上也是不胜感慨的样子:“我家的家仆也不少,不过唐十二你是最忠心的一个了。起来吧,起来说话。”
原来这掌柜却是姓唐的家里的奴仆,天下大乱,山东河南尽成战场,这姓唐的一家迁到北京,奴才不能带的太多,因而各人都发了一点钱遣散出来,不料这唐十二一手好厨艺,就在清江这地方开了饭馆,居然也是立下不少的家业营生。
“大爷过奖了。”唐十二笑的见牙不见眼的:“赚的钱再多,也不抵大爷这么夸我一句。实在说,这么几年功夫,还是想老爷和大爷几位。”
“眼前这事做好了,一样能叫你生发,能带你回北京。别的不敢说,给你弄个武官当当,以后不掂勺伺候人……怎么样,你敢不敢做?”
这位大爷潜行回来,所为之事这个清江掌柜当然不知道,不过既然同意安顿这个旧主子,心里当然还是有所取舍。
倒不是这个掌柜做的不开心,只是人都希图大富贵,指望人生有改变,唐家是武将世家,家风说不上多好,不过对下人也不算太薄,所以机会一来,这个旧仆人当然还是选择和主人合作。
至于在清江这里过的如何,倒不是太紧要了。
“敢做。”当话题到此,唐十二便点头答道:“大爷叫怎么做就是怎么做,风里雨里,都只听大爷吩咐。”
“好,甚好。”
夸赞了一句之后,感觉此行顺利,唐姓青年也忍不住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他就是曾经史可法麾下标营的参将唐起龙,其父也是大明军中的参将,将门世家,怪不得脸上有一种精明外露,干练果决的神气。
身量行止,也是有一股子军中历练过的味道。
“北使团的消息,着你打探,怎么样?”
“大爷是想问陈家老爷的消息吧?”
“对喽!”
“今天是七月二十八,北使几个大官是五六天前从南京动声,漕运船只已经从江口出海了,直接向北。使团三个大官和随员大约有小二百人,走了这么多天,恐怕就在这一两天就要到清江口了。”
“好,好!”
唐起龙脸上泛出光来,神色也是变的十分激动。
这一次,他自然是有改变唐家命运的大任务。六月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上了一道奏折,直达御前。当然,也就是直达摄政王的案头。
唐家虽是将门世家,不过祖父尚是副总兵官,父亲就只是参将,而他辛辛苦苦,也就是在史可法麾下标营当了一个小小的参将。
等太子任大元帅,史可法的标营也和南京乃至大半个南直隶的普通营兵一样,划归大元帅府管辖。除了少数精锐并入京营或各地驻防营外,大半标营就直接解散了。
他这个参将也是被命令到五军都督府报道,接受安排。多半就是直接安插在京营里头,要么就是放到外头驻防营。
职位多半就是一个营官,俸禄什么的都是死的,改制之后,军法司权力很大,吃不成空额,也没有办法捞别的好处,虽然俸禄加了多少倍上去,不过,这么点死钱又有何用?
没法子的老实头将官们是欣喜若狂,象他这样的将门世家子,却也懒怠老老实实的效力卖命,却领那么几个小钱过活。
一怒之下,就是索性丢了官职,沿河北上投了大清,只是这阵子降官降将太多,一个参将之子来投,当然不能和当年三顺王时相比,唐起龙虽投降,也不过就是授了河南参将一职,这一下,可真是气了个发颠。
好在机会来了,山也挡不住。北使团中,陈洪范却是他的岳父,而且彼此都为将门,知根知底,他的老岳丈为什么自请当使臣,唐起龙心中可是十分的清楚,当下就是由其父上书摄政王,荐子出使与陈洪范联络,奏疏一上,摄政王果然允准,因为南朝情形隔膜已经很久,派过来的细作密探多半都被挡在淮河以北,就算侥幸有混过来的,不过是装成车船店脚牙,上不得台面,打听到的都是些流言传说,根本当不得正经消息。
究竟现在政归谁手,明朝虚实如何,编有几镇,练有多少兵马,皇帝心意如何……这些,没有局中人来告诉实情,再根据情报来推敲分析,光是凭一些小道消息,根本证不得大道。
摄政王览奏便批,唐起龙也是即刻起行。
明清议和成不成,打不打,那和唐家很没有什么相关。现在要紧的就是和陈洪范接上头,打听到切实消息,当然,最为关键的就得得陈洪范一句话,或是最好亲笔的一封书子。
立下这等大功,唐家的三代富贵就稳稳到手了。
至于国家民族什么的,当时的人没有这种考量,自是不必放在心上。
“陈家老爷一到,你就赶紧知会我。”唐起龙吩咐道:“我有要紧的事,要亲自见他。最好是想办法请他单身出来一次,就在你这里会面。”
这个饭庄和当时很多馆子一样,后舍也有两排可住人的房舍,有的客人就在这里吃住,取一个方便快捷。
唐起龙当然就住在这里,而陈洪范如果能在此相见,当然是最好不过。
“是,请大爷放心,小人已经派了好几个靠的住的伙计,就在官道和官舍附近打听。使团人数不少,一至清江,就会有消息传过来的。”
这样一来,事情就很顺当了。
唐起龙十分满意,唐十二给他安排的这个房间十分雅致安静,隔窗向外看,雨幕之中,清江县也是清晰在望。
沿街房舍多是高大轩敞,就算这样雨天,街道上仍然是行人如织,十分热闹。
就算是叫卖声,也是南来北往,河南山东再到江南闽浙,真是什么方言都能听的着。
思想起来,似乎就在北京,也是远远不及这里了。原本京师地界,当然比清江这样的县治强,不过满人入城之后,隔绝内外,禁断商旅,现在的京师,却是犹如死城一般。
第238章
转折(18)
“这清江街道,倒还干净。”
正事说定了,唐起龙的神色也就十分轻松,倚窗而望,但见街道约有十几二十步宽,比起京师当然还差点,不过也是通衢大道了。
现在放眼看过去,虽在雨中,房舍都是青笼碧绿,修筑的巍峨堂皇,而且街道上全部是青石板路,道路两边是下水的暗沟,雨水虽大,却没有在街道上积下水来。
再想自己沿途过来时,到处都是栽种的树木,郁郁葱葱,令得从河北河南一路过来的他,心神舒爽不已。
“这都是军政司牵头,民政司主责,新军将士和辅兵们都拉出来不少,驻防营和次备军,加起来怕有小十万人,整个清江,沿河原本二十余里方圆,现在扩充一倍有余,地方之大,不在南京之下,还在扬州之上。”
提起这个,唐十二也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在清江这里,各种民生设施都是一等一的,不论是街道卫生,厕所暗沟,还有防火、水井、防盗、医药等事关民生的机构和设施,都是由大元帅府下诸司规划。
原本一个城市从自发形成到井井有条,可能需要数十年之功,而在清江这里,数月之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时的南直隶已经是极为富庶的地方,城池来说,南京环五十余里,扬州是新旧两城相加十九里,苏州三十余里,清江这里环四十里,民生设施来说,比那些名城大府还犹有过之,身在清江者,当然感觉与有荣焉。
只是得意之后,又想起自己已经为清朝效力,唐十二脸上不觉有点讪讪的,也是自觉难堪。
好在,唐起龙也是为清江现在的样子所吃惊,并没有太在意唐十二的面部表情。
“大爷要吃点什么?”
雨声之中,人也倦怠了一点,听着问话,唐起龙懒洋洋的答道:“由你安排吧。”
“是勒。那小人这就下去安排。”
唐十二立刻下去,他虽久不亲自下厨,不过掂勺子的功夫倒还不差,没过一会功夫,几盘色香味均是上等的菜肴就是端了上来。
唐起龙挟起一筷葱爆海参,但觉香滑糯软,味道十分上乘,当下便是笑赞道:“十二虽然当了掌柜,不过功夫丝毫不减当年。”
“大爷过奖了。”
“对了!”唐起龙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向着唐十二问道:“适才我过来,怎么东边五六里到清江行营大块地方,枝蔓青绿,都种的什么?”
现在这个时候,在北方种的各种作物都有,不过都还不到农时,清江这里别的事情也罢了,似乎连种值的事都与别处不同,唐起龙心中自是觉得奇怪。
“大爷说的应该是农工司发给农户种的番薯吧,”唐十二答道:“是陈司正挑选良种,又教人种值,现在是七月底,大约八月中以后,就能收获了。”
“番薯?”唐起龙哑然失笑,摇头道:“胡闹了!”
他虽是将门子弟,不过到底也曾读过书,水平和秀才也差不离,而且侍奉过史可法,身上还有浓郁的文臣气息。
此时微笑摇头,不象个武将,反似个儒生。
“怎么呢?”
唐十二虽愿回唐府,也愿回北方,不过只是旧时情谊和希图富贵使然,论说起来,他在清江日久,对皇太子和行营诸司的官人也是敬若天人。
特别是陈子龙,每天栉风沐雨,在各处奔走,三十左右的官人,正是讲究形象的时候,诸司各官,个个看着如神仙中人,俊俏非常,就一个陈子龙看着就跟五十岁的老农差不离,而兴修田间水利,劝农桑选良种,育肥积粪,种种农事相关的事,这位陈司正可是做的不止一星半点。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虽不长,不过也够淮扬等地的百姓对陈子龙交口称赞了。
毕竟他服务的,就是这二十余个县,每天策马在外奔波不停,各县之间早就对陈司正赞誉有加了。
就是唐十二心中,对这个陈司正也是敬佩到了骨子里,提起来,都是一副极为推崇的语气。而唐起龙的话却是十分不屑,这么一来,唐十二当然要一问究竟了。
“番薯,玉米等物,都是这几十年打海外传来的。对了,还有辣椒、烟草,前者辛辣难入口,曾经有人带了一点给我,实难下咽。烟草么,我是不吃的,不过现在京师吃烟的人很多,吞云吐雾,实在不明白好在哪里。至于玉米番薯,玉米吃起来口感一般,番薯虽甜,不过都是太过低产了。”
唐起龙能负有联络陈洪范的重任,固然是翁婿至亲的原因占大头,不过能做史可法的标营参将,毕竟还不是那种一无所知的武夫。
提起农事,也是头头是道,见唐十二还有疑惑,当下便直接道:“北方也有种值此二物者,玉米亩产不过几十斤到百斤左右,番薯最多亦是这样,虽说这两物不需多水,也不用太花功夫照料,但占了地亩不出物产,种它还是太不值当了。”
“不对啊。”
虽说对这个少年东主十分敬畏,唐十二还是摇头道:“大爷可能不知道,咱们清江这里,还有邻近各县都种值番薯,小人去地里看过,虽还有一个月才收,不过地里枝蔓下根茎上都长的好大一个,小人略算了算,一亩收获当在五百斤以上,等到了收获时,到底多少,小人就不大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