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450

  此时分班而授,最小的只是在识字,教材当然也就是弟子规和三字经之类,最长的班级,却也深奥不到哪儿去,大约只是有一些底子,所以只是在教授论语大学之类的经书。
  “太保,学生真真是敬服了。”
  到得此时,各人都是敬服不已。怪不得,眼前这个庄子能获一等第一,张佳木的想法和做法当然好,不过看着村中情形,管庄的范志海显然也是下了不小的功夫。看着此人瘦弱矮小,但眼神敏锐精干,看来,确实是一个第一等的能干的实务型人才。
  “在这里读书的,不仅是读书经,等底子打一些,还会教算学,学学苏州码子。”张佳木一边走,一边叫各人起身,笑着道:“有兴趣的,能学一些律令刑例,打打底子,也能习武健身,也可以一路攻读经书,反正,我是乐见其成。”
  年锡之与陈怀忠对视一眼,彼此都是会意。这样的教学法,也是和锦衣卫的学校相对应,怕是几年之后,就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了。
  范志海适时上前,道:“大爷的仁德,真是叫庄上人没话可说了,在学校读书的娃子,供一餐早饭和一餐午饭,家里省了多少嚼谷。读书不要钱也罢了,还由大爷供饭,庄上人,真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这才几个钱?”张佳木无所谓的一笑,看着四周面露感激之色的村民,笑道:“真真是有限的,我又不好声色犬马,钱不往这儿用,可往哪儿用呢?”
第580章
学堂
  话说的平常,但胜在真实。
  不仅是张佳木身边的人,便是范志海等管庄的执事,亦都是露出感动之极的神色。至于普通的庄农佃户,却是已经自然而然的跪了下来。
  “叫父老们起来,特别是大娘大婶们,我受不起啊。”
  这么一说,众人闻言大笑,却是都依命站起身来了。当时对女子较为照顾,无爵妇人一样可以坐轿,并且哪怕就是深宫,除非是特别的场合,或是皇帝赐物时谢恩,不然的话,就是寻常都人,遇到皇帝或太后,都不必下跪行礼的。
  “来,我们进来看看吧。”
  张佳木信步而入,身边是扶持着的母亲,小妹则早就自己跑到学堂里看人读书了……张家不是大世家,不过张佳木早就替妹妹请了老师,时时施教,所以小妹年纪不大,但已经学了不少知识在肚里,眼下的村庄小学堂,在水平上当然是不能和京城宿儒相比了。
  不过可能是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在一起背书,小妹趴在窗台上,倒是看的津津有味。见她如此,公主自也是跑了过去,姑嫂二人咭咭呱呱的说笑,却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贵人至,学堂里原欲停课相迎,不过张佳木在窗外迅速摆了摆手,于是室内授课的夫子会意,便又继续讲课。
  课程均是无聊的紧,虽然看的人多,授课的几个老夫子都打起精神来,说的唾沫横飞。不过,这些发霉的儒家经典,确实是很难吸引人的兴趣。如年锡之这样正牌的进士,听到这些时,都是面露厌恶之色。
  明朝的士大夫,大约只要能中举,就没有人继续讲究经义,而是把精力用在别的方面。明中前期时,皇权重压,思想也钳制的厉害,中期之后,社会开放,把不少人隐藏的情绪都释放了出来。
  如杨大人这样的作品,在当时也实在是太多了。
  对教授儒学正经经义文字的,张佳木兴趣倒不是很大,因踱到教授算学的课室里头,拉住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笑问道:“你怎么不学经义,年纪可不小了,不想考个状元么?”
  “状元是什么身份,咱不敢想。学学字,学学算学,东家您不收学费,饭也管饱吃。先生也教的用心,咱学好了,三年功夫就能出师了,到时候,咱就能到京城里找些活计来做,也能帮着家里多赚点钱。”
  “嗯,好孩子。”张佳木深深点头,笑道:“不过当伙计干什么?我的锦衣卫需要务实肯干的好孩子,你好生学,将来出了师,到锦衣卫的学校里,好不好?”
  “东家就是锦衣卫的大官,咱要是够资格,当然想给东家效力”
  “好,说的好。”
  张佳木环顾四周,笑道:“你们,都愿不愿意到锦衣卫里去上学,长大了给我效力?”
  “愿意”
  不需多说,张佳木在这些孩子心里的威望是皇帝也比不上。孩童时,心思最为朴实可爱,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张佳木给衣服穿,给大人们骡马用,发种子,点点滴滴,好处早就烙在了这些孩童的心底深处,在他们看来,眼前这位看着很少年的大人才是最亲的人,也是最值得敬服的人。
  张佳木这么一问,自然而然的,所有的孩童都是答应下来。
  “好,每人赏一吊钱”
  说的开心,自然就要赏,除了孩子们赏,教授的老师们也是赏,一时间,直卫们搬铜钱,所有的人打下手帮忙,于是所有人都上前来帮忙。公主和小妹两姑嫂专挑生的好看的小孩儿发赏,给了铜钱,再捏捏小孩的脸蛋,玩的甚是开心。
  老夫人则给那些大些的大桩小子,一边给,一边念佛,自然也极是欢愉。
  便是年、陈二人,还有张福等人,也是不停的给孩子们发钱,一边给,一边也笑意吟吟。
  张佳木这么散漫用钱,换了往常,张福早就劝谏,今日此时,老头子自己却是发钱发的飞快,一人一吊一千钱,够买两石多粮,这么多钱,便是府中效力的有体面的人也不一定一次能拿这么多赏,却是飞快的塞在这些孩子的手中。
  至于免费给孩子们吃食,减轻村中百姓的负担,这一层,特别的叫两个书生敬服。
  孔孟笔下的大同世界,恐怕也未必比眼前的情形强过太多吧?两个书生,不约而同的,却都是这般的想法。
  “好了,咱们不必在这里耽搁太久。”张佳木笑着引路,一边走,一边向众人道:“前面的好东西可多的很,不要把你们的眼给看花了才是。”
  他这么说,众人自然也是急步跟上,一路行来,果然可看的东西极多。奇形怪状的农具,兑的极仔细的叫神仙水的肥料……其实就是按比例的尿液和一定的配料所制成的肥料,对这些东西,公主等人自然是躲的远远的,敬谢不敏了。
  逮着一个空闲,公主却是向张佳木问道:“怎么学堂里没有人用毛笔啊?用的都是削出来的硬笔,不过笔尖似乎是你叫人加的东西,所以书写也不困难,还有,颜料也是你特制的吧?不然,恐怕也不能沾着书写。”
  “是的,全是我叫人弄的。”张佳木自然一律承认,这个庄园的一切,大到农田规划,小到这么一点点的细节,全部都是他弄出来的,这是他的得意的骄傲,自然不会否认。
  “哼,就你鬼主意多。不过,你来和我说说,毛笔好好的,你为什么不教人用?那个硬笔写的字,可真是没有毛笔好看。”
  “毛笔虽好,不过将来一定会淘汰的。”张佳木面色严肃,向着公主正色道:“如果是书生,或是精研书法,毛笔当然是好东西。写出来的,不管是行书楷书都很漂亮,就是艺术。但如果用来记账,写公文,毛笔就太缓了。笔锋太柔,写字太慢,而且,要苦练才能写的漂亮。你知不知道,六部的小吏为了练一笔好字,得把手指磨出茧子来才能写出合格的字体。这样的为难人,何苦呢,把精神用来做别的,不是更好?”
  “算你有理吧……”
  “还有,冬天磨墨也是苦差啊。你忘了,上次天都很暖了,你调皮要给我磨墨,磨了半天,可磨出什么来了?要是冬天把墨冻住了,读书人慢慢暖它就是,要是急着写公文,冻结了墨,可怎么办?”
  “好啦好啦,随口问问,你就这么一大通”
  公主大发脾气,极尽娇憨,张佳木也是无法,只能和她相视一笑,却是把话题给揭了过去,不再说起了。
  这一类的小改变,确实很多,只是各人走马观花,却也是并没有全然发觉罢了。
  众人从村西而入,直向村东而行。这座庄园的一切都弥足可观,也是教众人大有兴趣,所以一路行来,不觉其远,也不嫌其热。到了村头时,年锡之却是“咦”了一声,指着一排青砖所砌成的房舍,奇道:“大人,这是做什么的?”
  张福也上前来,摇着头道:“自然不是人居,太矮了一些。就是用来养牛或马,也是太过窄小了吧。”
  “自然不是人居,这个我若不说,恐怕你们真的猜不出来。”张佳木大为得意,摇头晃脑的笑道:“这里的住客,却全是猪。”
  “全是猪?”张禄受了教训,不过不改不稳的性子,一听说,忍不住嚷了出来,咋舌道:“这么大一片,得养多少头?”
  “自然是多了。”张佳木倒不以为意,笑着道:“约有一百多头。”
  这一下各人却是当真全部吃惊的很了。当时的人当然养猪,而且很多人家都把养猪当成主业,因为牛有的时候不能宰杀,而北方近草原,口外来的羊很多,又便宜,所以养羊不一定赚钱。只有猪和鸡,当然,还有鸭和鹅是一定可以养,而且基本上是吃得辛苦就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过,最多一家养上两三头,就得是小康殷实之家才养得起,侍弄的过来,一般人家,养一窝鸡,一头猪,就已经是极尽全力了。
  而在眼前,却是养了一百来头猪,对这么一群人来说,这倒真的是一个从所未见过的异景了。
  张佳木笑嘻嘻的做了一个手式,各人倒也不同他客气,便是上前观看。
  果然,低矮的猪舍里躺着的全是一头头的猪,可能是过年的时候抱养的猪苗,现在是半大不大的样子,猪舍的食槽也很奇怪,不是百姓家里的缸子或盆子,而是长条状,猪全部养在舍中,吃食就是面前的长条食槽,而喝水,则是另外一条。
  舍内空间也并不小,地上洒了石灰粉来消毒,所以异味不重,看起来也很是干净。
  没有猪粪,各人倒也理解,张福因问道:“养这么多,是不是要把猪粪收集了去肥田?虽然费事些,不过,也是好想头。”
  张佳木摇头一笑,道:“光这个庄子就有两千亩地,得养多少头猪才够肥田的?”
  一亩地的肥料,也不是上一次就完的,隔一段时间按节气就得上肥,这一百头猪说是不少,但用在几千亩地上,可就不那么够了。
第581章
生态
  “那?”张福也甚是奇怪,问道:“大爷这是弄的什么?”
  “这肥,却是用来洒在那边的池塘里的。”
  这么一说,各人才是又向东边再看。果然,随着张佳木的指点,在东边又是大片的池塘呈现在眼前,虽隔的远,不过也能看出来,恐怕这些池塘占地不小。
  “这是我叫人引河水,掘地下水,用渠道引在那边的低洼地,这水,怕是过百亩了。”张佳木甚为得意,笑道:“已经全部放了鱼,去年就放了,收入也不少。”
  北京地方,以前并不缺水,甚至有河流直通城门。元朝时候的地名,还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是有河水直到城门口的。
  也有一些地名,可以为佐证,比如鱼市口之类,说明不仅有水,那里还是一个贩卖鱼的大型市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源渐渐枯竭,京师之中,饮水当然不成问题,不过贵人们也喜欢从城外运水进城来饮。至于吃的鱼,当然全部是从城外捕获,进城贩卖。
  崇文门税关在时,这些鱼贩子自然最为吃亏,被盘削甚重。因为鱼不能耽搁,不新鲜了就会跌价,若是臭了,便是血本无归了。
  因此,城中鱼价甚贵,一条五斤的大鲤鱼总得卖一钱银子,这还只是城中鱼市的售价,到了饭店酒肆,价格更高。
  一石粮一百二十斤,不过是四钱银子,几条鱼就抵得一石粮,可见北方要吃水产,也确实要不小的代价了。
  现在张佳木引水掘池,建这么大的鱼塘,各人敬佩之余,也是觉得大是神奇。北方不比江南,天生的河流沟渠,华北平原上水流不多,引水不难,但要形成一个能养鱼成鱼的生态圈,那可就是难了。
  张佳木的功夫,就是下在这里。
  除了猪舍,还有牛圈,放养的羊,还有大量的养鸡,鸭,鹅,用这些动物的粪便来肥田一部份,大部则全部放在水塘之中。
  用这些动物的粪便来改善水质,喂养池鱼,而到了年底,捞上鱼来,卖掉换钱,而大量的塘泥已经极为肥沃,全部起出来得有数十万斤,全部上在本庄的田地里还用不完,还给别的庄子发了很多。
  “去年光是卖鱼,就赚得此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4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