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955

  首长简直屁颠屁颠的,连日来太过糟心,总算有了个好消息。如果海水稻技术成熟,按每亩盐碱地200-300公斤算,光夏国就可增产500亿公斤粮食。
  而全世界有143亿亩的盐碱地!
  不仅有利于人类,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利益交换,话语权争夺上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今国内学术界有一股悲观思潮,认为灵气复苏,科学的力量会逐步退化。结果老爷子用水稻啪啪打脸,虽然科学暂时对修真无用,但在国计民生方面,还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水稻跟灵米不同。
  灵米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以目前的经验,只有节点可种。而灵米产量太少,性质太珍贵,本身就有阶级之分,注定为上层人特供。
  聊了好久,二人方自田地返回。
  众人送至门口,老者刚要上车,忽又抹过身,握住老爷子的手,道:“拜托您了!”
  跟着,又是另一位专家,“拜托您了!”
  “拜托了!”
  他倒不是惺惺作态,确实情势危急。那些人亦受感染,最后基地负责人重重一握:
  “请国家放心,无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夏国政府在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酝酿后,终于开始了国策性的大举动。
  就在10月下旬某天,上头发布了一份《夏国城市与土地总体规划》,每一项举措都是影响十数亿百姓,福/祸及后代子孙,打破现有体制的根本决定。
  第一:
  建设32个城市群,分别为帝都-津门-冀中、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关中平原、巴蜀蓉渝、晋中、黔中、滇中、天山北坡、辽中南等等。
  等级分为超级城市群(如长三角)、一级城市群(如蓉渝一带)、二级城市群(如辽中南一带)和三级城市群(如天山北)。
  要求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万,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平方公里等等。
  第二:
  建设27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群,分别为乌拉省、辽东省、豫中省、皖省、巴蜀、胶东等等。按性能分类,包括商品粮基地、热作物基地、木材基地等等。
  从即日起,马铃薯正式列入国家储备粮,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各地方平稳增加马铃薯种植用地,并扶持技术项目,增产增量。
  第三,也是最引起蛙声一片的:
  从文件施行日起,全国各城市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及各类建设用地,将陆续禁止批复。
  第四:
  已明确不适合居住的地区,当地政府尽快拿出方案,组织群众向安全地迁移。
  余下还有若干项规定,不一一列举。
  看着好像挺拗的,那翻译过来,如下:
  第一,不出意外,以后夏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得居住在这32个城市群内。
  第二,以后夏国老百姓的食品供给,就得靠这27个农业基地群。
  第三,民间开发商不能再买地盖房,全部由政府、皇商统一规划。
  第四,异化生物祸害严重的地区,赶紧组织群众转移。
  ……
  实际的大战略,说白了就一句:城市包围农村。而此文件一出,自引得网友议论纷纷。
  “天啊,我们是要回到筒子楼时代了么?”
  “哈哈哈,开发商、炒房团都去死吧……然而老子还是买不起房!”
  “土豆吊丝逆袭了,地瓜哭晕在山药怀里。”
  这是吐槽的,还有冷静分析的:
  “没办法啊,变态生物越来越多,武装力量平均不开,我们又没有自保能力,只能搬了。不过想想,就算集中到城市里,也未必是人挤人。”
  “请教楼上,详细说说。”
  “请教+1!”
  “请教+10086!”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死……”
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家小户
  建设城市群的策略,夏国早就提出来了,并且一直在搞。最早的有五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蓉渝),后来又有建设19个城市群的想法。
  现在这些措施,无非完善、具体、有针对性了一些。32个城市群,除去青宁、唐古特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基本涵盖了所有省份。
  这种叫组团式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共建共享,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反正说多了我也不懂。
  单说文件一下,既然搞集中建设,自有大把的利益可图。不过上层稳如狗,中层不敢动,只有蝇营狗苟不了解情况,或利欲熏心,才会闻风而动。
  而这些利益之中,最熟练最快速的是什么?
  房地产啊!
  豫中省,凤凰山连锁辛襄店。
  这座凤凰山距市中心十公里,几百米高,地方不大,以前是矿山,开采的跟老司机一样。近几年弄绿化建设,植树恢复,才勉强看出点青山的德行。
  这会儿,在山脚与市区的中间段,明显圈出一片工地,竖着挡板,里面停着几辆挖掘机。工地前是一座接待中心,此刻大门紧闭,几个漂亮的女员工躲在桌后瑟瑟发抖。
  而外面,崔波挤在几百人中,挥舞着一摞单据,正跟大家一起嘶喊:
  “开发商滚出来!”
  “还我房款!”
  “还我房款!”
  后面的不断拥挤,前面的愈发激动,拍得玻璃大门砰砰直响。
  这却是一位开发商大佬造的孽,他在文件下发之后,就买了这块地,部门居然也批了。宣传语是天花乱坠,什么地王楼霸早就过时了,学区房也不新鲜了,现在流行的是灵区房!
  没错!就是依山傍水之地,以前通常盖高档别墅,现在与时俱进,要开发大规模的住宅区。
  楼先盖着,以后配套的商业区、学校陆续跟进,业主可就近入学。所谓毗邻非凡境,校前神仙居……人生,何止一步到位!
  崔波就是被忽悠上当的,他家在辛襄下属的陈桥镇,手里有笔闲钱,就忍不住买了套期房。
  结果前两天传出消息:土地不合法,盖楼不合法,政府要回收!这下可毛了,几百人都交了首付,便组团过来搞事情。
  “滴滴!”
  “让让!让让!”
  就在群情激奋,要把大门砸碎之时,两辆车驱散人群,从外围直入。车门一开,下来几位市府领导。
  “……”
  众人一见有管事的,也暂时消停。
  一把手走上台阶,亲自安抚:“大家静一静,你们的心情我理解,所以我不说套话,就告知三点。第一,开发商已经被拘捕,等待判决。第二,土地出让手续无效,由政府收回。第三,你们的钱款原数退还。”
  “你说退就退,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就是,那是我辛辛苦苦攒的钱,你一句话就行了?”
  其实听到最后一项,众人的情绪已有松缓,再吵吵嚷嚷的,无非施加压力罢了。
  一把手毫不在意,高声道:“我们说到做到,绝不拖延。大家今天就可以登记,先返还一批,剩下的在两个工作日内,定将如数奉还!”
  他顿了顿,趁机安利:“那份规划文件想必都看到了,大家应该相信政府,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解决困难。此次事件,是个别同志以权谋私,收敛钱财,我们已经处理。我敢保证,不会再发生第二次!希望大家也提高警惕,以防骗局,一切建设项目以政府公布为准……哦,我今天还带了一些小册子,来,给他们发一发。”
  就这样,得益于市政府的及时反应,事件迅速平息。
  折腾了好半天,一把手才坐回车里,也是长出一口气:“好险,幸亏来的快!”
  “领导,那位的靠山可在省里头,我们直接抓人,会不会有点过了?”助手却满脸忧虑,出言提醒。
  “用不着,形势不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