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自从建文朝覆灭之后,马恩慧多半的日子都在凤阳“守陵”。正如刚才那个小宦官所言,凤阳的留守官员以及宫中的人,禁止看管马恩慧的宦官宫女、与她交谈。
这里连一本书也没有,也没人说话。数年这样的日子,那种枯燥无味、死寂的气氛,一直笼罩着马恩慧。
她感觉时间是静止的,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没有一丁点区别。她常常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徘徊,有时候分不清是在回忆里、还是在苏醒的现实中。
刚才那个小宦官,不经意的几句话、却说到了马恩慧的心里……她没有亲人了,没人在意她死活,她自个也觉得这么活着没啥意思……
但是,前天宦官吴忠来过一趟之后,马恩慧竟然发现自己很想活着!
吴忠悄悄告诉她,汉王朱高煦率军二十万、在湖广全歼官军主力七十万(消息不准确),天下震动。随后,官军“平汉大将军”英国公张辅、水师大将陈瑄、大将柳升等皆认为汉王不可战胜,完全屈服于汉王的威怒之下;那些大将遂率水师主力以及余部,向汉王投降!
至此,从湖广到京师的大江水运通道,完全敞开在汉王的大炮和铁蹄之下。
洪熙朝廷完了。
朱高煦竟然即将率军开进京师,将成为大明王朝新的皇帝?马恩慧想到朱高煦的脸庞,她的脑海里只有那张十几岁的脸,一切太疯狂,让她始料未及、难以想象。
她难以想象那张充满了温柔、怜悯的年轻后生的脸,驰马疆场之时竟是如此神勇。
或许这一切并不奇怪,当年燕王府用暴力推翻了建文朝廷,那个高阳郡王就起到了大作用。燕王“伪朝”的最大功臣,发起怒来也会反噬那些乱臣贼子!
在那一刻,马恩慧的心情非常之复杂、纠缠。
她的内心里难掩一种高兴……甚至希望。其实朱高煦同样是仇人!他的手沾满了建文朝官军的血;不过是乱臣贼子之间的内讧,马恩慧有甚么理由为其中一方高兴呢?
她严禁自己高兴。
但是她的求生欲,确实很强烈!她忽然不想死了、非常不想死,她想活下去!
因此吴忠透露洪熙朝要完了、她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很快便察觉到了危险……宫里的帝、后,万一想起来凤阳的她了,会不会处死她?那是很有可能的。
马恩慧嗅到危险是有原因的。其一,那对夫妇(皇帝皇后)害死了马恩慧最后的儿子文圭、无辜的小孩儿,怕马恩慧今后报复。其二,马恩慧有报复的机会,她猜测当初汉王能从皇宫逃跑、与那座密道有关,汉王或许会报恩释放马恩慧。
然而马恩慧即便知道了有危险、也是毫无办法,她只能祈祷皇宫里的人忘记她。
但万一她被人记起来了呢?马恩慧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便是装失心疯,既然疯了、当然便无法报复别人!
管不管用,实在不知道。不过这是马恩慧能想到的唯一法子,她现在就像砧板上的鱼肉,根本没有反抗自保的能力……
活着就是为了报仇?
她确实想报仇,想让那些心狠手辣的人、也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
但有时候马恩慧似乎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不只有仇恨。那种强烈想活的感受、她细细品味过;隐约之间,她感觉到了舍不得、舍不得生。
可是如此痛苦的生,与死又有甚么区别?生有何乐、死又何苦?
那一定有甚么希望、甚么好的东西,让她留恋,让她感觉到了阳光。
马恩慧不敢再想下去了,她擦了一把眼泪,嚼着嘴里的橘子皮,暗暗地默念道:禁止想到那个人,他是仇人,更是不该想的人。
更加不准有一丝一毫的高兴。
第五百六十九章
欲发而先忍
年过六十五岁的淇国公邱福,最近长胖了一些。他被看管在国公府上、不准出门一步,家里全是锦衣卫安排的人“保护”他;他每天的活动有限,胃口还很好,脸长得更圆。
他的儿子邱松同样在府上当闲人。只有孙子丘禄还在五军都督府做官,没有甚么实权,而且丘禄的同样侍卫随从、都是朝廷安排的人。不过丘禄能在五军都督府出入,倒让邱福知道了不少事。
丘禄的待遇不错。正是因为洪熙帝登基之初,丘禄怕事、劝过爷爷不要忤逆朝廷。
这天旁晚,孙子丘禄下值回家,照常来到了邱福的房里、问祖父安好。
丘禄的神情十分轻松愉快,上前敬茶时沉声道:“汉王要打进京师了!果然还是祖父看得远,孙儿敬佩之至。”
不料邱福毫无得意与激动的表情,他反而脸色有些疑虑,叮嘱道:“禄儿在官署里,万勿提起汉王。最好别出头,该你干的差事就干,不该干的都当没看见,更别多嘴!”
孙子一副思索的样子。
邱福冷冷道:“当年‘靖难军’都已到京师城外,徐增寿下场如何?俺们家啥也没干,在这节骨眼上,你不要触那个没一点鸟用的霉头。”
孙子恍然抱拳道:“孙儿谨遵祖父教诲。”
“其实俺真没有想到,汉王能干到这个地步……”邱福神情复杂地说了一声,“当初俺就是替他不平罢了,更是不服他大哥!”
邱福一阵出神,回忆起了当年的往事。
靖难刚刚成功之时,邱福曾多次劝汉王争取太子的位置。“靖难之役”中本来高煦就出力最大,讨要皇储的位置没甚么不对!邱福还说过,靖难的老弟兄都想着高煦能做太子!
但是高煦当时的表现畏畏缩缩,还说甚么长兄是嫡长子、太子正该长兄,大家应该和和睦睦,不能让长兄难以自处;那时高煦是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邱福非常之不悦。
不料先帝驾崩之后,高煦直接起兵、席卷天下,哪里还想过他大哥怎么自处?他大哥已经称帝了,这时高煦起兵反对,就是一副你死我活的做法;比起当年只争太子,狠心多了……
现如今邱福回过头去一想,渐渐醒悟,似乎高煦在永乐朝一直示弱隐忍的做法、才是对的。
要不是高煦从来一副无心皇位的态度,他能领兵去打安南国吗?又怎能在云南培植党羽势力?说不定会被安排在一个无险可守、能被朝廷监视到的地方就藩;真到了该起兵的时候,连他自己也不想起兵了,没有实力怎么起兵?
邱福琢磨着:如果高煦当初去争太子位,一旦不成功,极可能发生刚才推测的事!因为先帝既然选中了皇储,便不可能给朝廷种下动乱的隐患!为了大局,只能牺牲高煦了。
当年高煦还不到二十岁啊!
“老夫这辈子没服过几个人,高煦算一个。”邱福喃喃说道。
邱福看了一眼躬身在旁的孙子,低声告诫道:“孙儿记住俺的话。将来不管发生甚么事,你一定要站在汉王那边,绝对错不了!将来还有比‘两万人从云南打下大明江山’更不可能的事吗?”
孙子拜道:“孙儿谨记祖父教诲!”
……北镇抚司下设的其中一座诏狱,位于洪武门内。
翰林侍读高贤宁走出他上值衙署、从后门出去;然后绕道洪武门,便能看见诏狱的大门了。
高贤宁手里抱着一叠卷宗,走这儿路过。他正好看见了大理寺卿等一行人,从千步廊那边、正往洪武门方向走来。而此时是上值办公的时间。
今天高贤宁觉得很奇怪,他发现了几次:薛岩和锦衣卫指挥使谭清在一起,行色匆匆。
但是圣上并未召见别的大臣,只有薛岩等人频繁活动……而且他们每次急匆匆走的方向,不是进皇宫、就是去诏狱!
于是今日下午,高贤宁发现薛岩等人从皇宫出来,他便假装从洪武门内路过、想确定薛岩等究竟要去哪。没一会儿,高贤宁微微转头一看,果然见到大理寺卿薛岩、走进诏狱大门去了!
高贤宁脚下没停,一路继续往北走。他绕到千步廊上,然后走翰林院的正门又回到衙署。
外面还在下雪,高贤宁走进大堂,便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坐在公座上正握笔书写的内阁首辅、左春坊大学士、翰林编修胡广看了高贤宁一眼,说道:“旁边烧着炭,高侍读烤烤。”
“多谢胡编修。”高贤宁作揖道。
他便默默地走到火盆边,伸出手烤火。胡广又抬头看了一眼,继续写东西。
大堂上没几个人,最近翰林院的事越来越少了,政务多半只是派人去御门写写圣旨。
洪熙朝以来,朝廷一直在调兵打仗,皇帝没有下旨修史修书;最近这些天、圣上又开始理政,部堂寺卿不再到翰林院来议事。翰林院很快便清闲下来。
高贤宁还在琢磨大理寺卿薛岩、究竟在忙活甚么?
大明朝的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形成律法上的三权制衡;大理寺不负责一般的案件。眼下大理寺卿过问的事,必定是重大案件、极可能是涉及皇室勋贵的钦案!
就在这时,胡广身边的书吏向两个官员先前行礼,拿着案牍出去了。
大堂上片刻之间只剩两个人,高贤宁趁着这个时间,便转头看了一眼大堂外面冷得簌簌发抖的锦衣卫“坐班”;他接着便不动声色地说道:“最近两天,下官总看见薛寺卿进出皇宫和诏狱,不会出甚么事了罢?”
胡广听到这里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我还听人说,见到薛寺卿去了郭府哩。”
“武定侯的府邸?”高贤宁道。
胡广点了点头。
高贤宁道:“郭铭不是在诏狱?”
胡广意味深长地说道:“是啊……”
就在这时,先前那个送卷宗出去的书吏,又回来了。高贤宁也不再说那事儿,他站直了身体、走到了屋子中间,作揖道:“下官先回书房了。”
胡广抱拳回礼。
高贤宁埋着头一副出神的样子,沿着衙署里的走廊、慢慢走回他的书房。
他又寻思了很久,回忆以前在朝中听到的各种消息和传言,这时不禁有了一个大胆假设:薛岩是在查先帝驾崩之事?
而且郭铭的长女也极可能牵涉其中!因为郭妃生了皇子、以前在东宫的地位仅次于张氏;然而在今上登基之后,郭妃不仅没能册封皇妃,连人在哪里都很久没听说了,就像消失了一样。如此奇怪的事,当然会引人猜测。
刚才又听内阁首辅胡广透露,薛岩去过几次郭府;更让高贤宁相信自己的想法!
高贤宁想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猜测,但是眼下他找不到门路、在锦衣卫已经没有可靠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