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7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9/819

  卫辉府。
  “丧心病狂!”
  洪承畴义愤填膺地说道。
  他此时正在潞王府的大殿上,潞王同样已经加入靖难。
  当然,主要是河南巡抚郭增光,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兵临卫辉,再加上洪承畴和吴襄部一万精锐骑兵,三万大军在这卫辉城内,也由不得他不加入,这时候的潞王是朱常淓,就是后来在杭州投降然后被咱大清砍了的那个。算起来他是天启的堂叔,不过年纪还没天启大,实际上才刚二十,正是热血年纪,但却是个音乐家所以对靖难缺乏热情。
  “亨九老弟,孙传庭清君侧可是你说的。”
  郭增光阴沉着脸说道。
  “郭公,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您想说洪公骗您?吴某这样抛家舍业的都不怀疑洪公,难道您还怀疑?”
  吴襄说道。
  “吴总兵,郭军门只是问问而已,当初洪公说孙承宗派张神武和周遇吉南下靖难,如今张神武二人却成了杨信爪牙,这总得给我们个解释吧?若说吴总兵抛家舍业,那我等哪个不是脑袋别在腰带上?”
  郭增光部下总兵许定国说道。
  郭增光的两万大军其实就是原本的河南总兵所部,之前朝廷在杨信周围以卢象升的御营为主力,但各省都有总兵率领的地方军,只不过战斗力和御营没法比而已。不过因为各地士绅对杨信的仇恨,装备上倒是还算可以,基本上已经做到了火绳枪化,旧的那些乱七八糟火门枪彻底淘汰干净,只是弗朗机因为廉价而且好用所以还有不少。
  许定国是原本的副将,总兵害怕称病不肯北上,但他是河南本地人,而且还是大地主,所以对靖难充满热情,故此被郭增光提拔为总兵。
  “许总兵,洪某可以向诸位保证,太原侯的确是要南下靖难,他的亲笔信诸位也都看过,洪某此刻依然相信他,至于张神武二人,想来只是太原侯所托非人而已,目前我们所知的,也仅仅是他二人与罗一贯叛变,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太原侯是骗人的。”
  洪承畴说道。
  “哼!”
  郭增光冷哼一声。
  实际上他们已经被这个噩耗打懵了,现在完全抓瞎了。
  他们之所以敢于起兵北上,完全就是因为想象中的形势一片大好,北边张神武等人大军入关,已经把杨信逼得龟缩京城,南边信王和北方团练包围苑口的志愿军,后者的全军覆没指日可待。各省官员士绅组织的援军正源源不断,半个大明的忠臣义士都在合围杨逆集团,几乎可以说胜利触手可及,这种情况下又有吴襄的辽东铁骑加入,那当然要快快乐乐地联军北上了。
  可现在傻眼了。
  这坑爹的局势完全让人欲哭无泪。
  打?
  不敢,杨信的威名还是足够吓人的。
  不打?
  靖难的口号已经喊出,就算投降也别想有好果子吃。
  杨信缺的就是对他们下刀的理由,现在自己已经把刀柄递给他了,他要是还放过那就真傻了。
  “郭公,咱们得相信太原侯,张神武等人是一回事,太原侯是另一回事,张神武等人的确投靠杨信,可太原侯难道就不能继续靖难?此前信王那边可是早就已经探查明白,太原侯的五万大军正在入关,那么咱们就还没输,信王的确已经出事了,可大王还在,福王还在,咱们大明的宗室们,难道就不能接过信王的旗帜?
  更何况山西已经靖难,山东也已经靖难,北直隶沦陷的也不过是保定以北而已,真定的忠义们,河间的忠义们都在抵抗,他们后面还有大名,还有广平,顺德各府,咱们也还有足够的时间。”
  洪承畴笑着说道。
  那个大名说的格外重。
  郭巡抚家可是大名府的。
  他吃定了这些家伙已经骑虎难下,没起兵靖难前还能保住家业,最多也就是交出土地,但起兵靖难了那就没有退路了,再说这些人其实也不知道北边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天各种传闻不断,有说信王被杀的,有说信王被抓的,还有人说信王逃往山西……
  甚至还有传闻说张神武没有叛变,已经和满桂合兵包围京城。
  还有说孙传庭已经入关了的。
  总之消息十分混乱。
  郭增光和一帮文武官员们忧郁地看着他……
  “大王,臣请大王接过信王的旗帜,继续带领我等靖国难清君侧,臣请大王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开潞王幕府号令天下。”
  洪承畴紧接着转身向潞王行礼说道。
  “小王,小王何德何能当此重任,福王为兄,还是去请福王为妥。”
  潞王赶紧说道。
  “的确,还是请福王为妥,如今信王遇害,陛下又被杨逆污了血脉,咱们索性拥立福王称帝,神庙当年也有意福王,群臣之中拥戴福王者众,此时先帝之嗣已绝,也该福王继承大统了。咱们这就回开封,邀请周王一同去洛阳请福王继位,然后以圣旨号令天下,杨逆所恃者无非挟天子以令诸侯,咱们索性就断了这个祸根。”
  郭增光突然说道。
  好吧,他这个比较狠。
  但是……
  “郭公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咱们早该如此,若是当初直接拥立信王继位也不用如此麻烦。”
  洪承畴惊喜地说道。
  郭巡抚这是破罐子破摔了,不过考虑到他家的位置,这样的选择也没什么奇怪的,而且说实话,这场斗争斗到现在,已经没必要再顾虑什么了,继续不清不楚的反而让那些想靖难的人犹豫。现在是杨信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踢开天启这个皇帝始终就得面对这个尴尬的问题,那么索性就把他踢开另立新君,这样那些想着做从龙之臣的立刻有了目标。
  “对,早该如此了,陛下既然血脉都被污了,已经不能算纯粹的太祖之后,哪有资格再继承太祖江山,原本就应该信王继位,如今信王遇难,这排序也该着福王了!”
  许定国瞬间精神振奋地说道。
  这就是想做从龙之臣的了。
  “走,回开封,去洛阳,请福王登基!”
  吴襄同样激动地说道。
  说话间和洪承畴交换了一下目光。
  “大王,请一同前往!”
  郭增光用不容拒绝的语气对着潞王说道。
第682章
崭新出炉的弘光皇帝
  达成一致的洪承畴和郭增光立刻率领一万骑兵掉头,直奔他们刚刚离开不久的开封,至于潞王……
  他不去也得去。
  都这时候了就不要有什么幻想了。
  这不仅仅是拥立福王继位,而是彻底抛开天启和京城,另立朝廷整合天下之力与杨信决一死战。
  这不同于之前的信王幕府。
  单纯的信王幕府仍旧给墙头草们留下了观望的余地,因为信王幕府仍旧是以天启为皇帝,那么各地官员和将领们就算不参与,也说不上不对,他们只需要保持中立就行了,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问题。但福王称帝就不一样了,大明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皇帝,国无二主啊,各地官员军队将领必须做出选择,他们不可能同时尊奉两个皇帝,必须明确选择其中一个,必须表明态度是尊奉福王还是继续尊奉天启。
  尊奉福王。
  那就是彻底背叛了天启。
  尊奉天启。
  那就是彻底投靠杨信,成了这个逆贼的同伙。
  非黑即白,没有模棱两可的余地,尊奉福王就是天启的敌人,尊奉天启就是福王的敌人,中立是不存在的。
  这是两个皇帝争天下,又不是一个皇帝下面争夺权力。
  说白了就是彻底的决裂。
  不仅仅是那些官员和军队将领要做出选择,各地藩王同样必须做出选择,甚至那些土司,那些藩臣,统统都要做出选择,而一旦选择做出,那么不同阵营之间的战争就会开始。
  墙头草?
  那是不行了。
  这支庞大的军团当天就到达开封。
  卫辉府城距离开封也就一百多里,骑兵本来就是急行军一天的路程。
  而且这时候开封黄河上已经修了浮桥,这是九千岁的政绩工程,过去修浮桥必须铸造巨型铁牛之类,在开封河段的确有些难度,但现在玩钢筋水泥了,这就已经轻而易举。铸造大铁牛工程量巨大,但铸造钢筋混凝土的就不值一提了,在黄河两岸浇筑巨型水泥墩而已,同样以目前的钢铁工业水平,一条千米级别的铁链子也不值一提。
  九千岁甚至不只修了一座,在潼关还有一座,都是这种方式。
  实际上在九千岁的计划中还有真正的黄河大桥。
  毕竟浮桥得面对凌汛和洪水,肯定不如一座真正的大桥,甚至就连建造的计划都已经开始研究了,这些年北直隶的大规模修桥运动,倒是培养出大批工匠,当然,也给罗一贯那些人的南下提供了便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9/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