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6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8/819

  至于抓阄……
  抓阄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手段。
  搞选举的结果最后只能是有钱人说了算,那些老百姓哪懂那么多,有钱人略施小计就哄住了他们,但抓阄不会的,虽然有钱人也会收买那些代表,但好在杨信也没真准备让这个四民大会决定什么。这个机构的目的只是让百姓知道自己的权力,另外也是以此整合控制区,毕竟杨都督还只是瀛国公,他需要一个能从人心上整合这个控制区的东西。
  四民大会就可以了。
  四民大会代表着这片区域单独形成了一个整体,使得百姓从心里上开始从皇权统治摆脱出来。
  但要说真发挥什么作用……
  话说英国人到最后,还不是得护国公说了算,教科书上吹嘘英国人,但事实却是护国公告诉议员们,他们有呼吸空气的自由,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这样的机构只能是象征性。
  象征着人民一样可以拥有权力,皇权不是高高在上的。
第572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
  扬州,镇淮门。
  “四民大会?”
  商周祚愕然地重复着这个新鲜的名词。
  “回督师,就是每个县的士农工商各选一个称为代表的,到南京去像乡贤会一样,据说还有士兵代表,不过他们不是推选,而是抓阄……”
  报信的逃亡士子说道。
  这段时间杨信控制区的士绅已经自觉充当起密探,不断将各地情报送到这里,这时候的扬州已经成为了原本南京官员们的临时行辕,六部,都察院,各寺,包括那堆御史,全都在那里。这些家伙基本上都没事干,在这里就近领着盐税支付的俸禄,一边骂着那个逆贼,在丝竹声中醉生梦死,颇有些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
  “抓阄?”
  吕兆熊笑着说道。
  “回都堂,的确是抓阄,估计那逆贼也知道那些泥腿子没法推选,就干脆抓阄来定。”
  那士子陪着笑脸说道。
  “这个人已经入魔了。”
  商周祚冷笑道。
  以他的智商当然明白,杨信此举和他们搞乡贤会一样,都是为了踢开皇权,但此举的确可以说入魔了,连泥腿子都高踞庙堂,这简直就是纲常扫地。
  “这样老朽倒是糊涂了,他真就没有谋朝篡位的野心?”
  王象乾说道。
  老王现在身份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其实是接待顺义王的。
  他之前已经告老,毕竟都已经八十了,但被天启匆忙启用,直接从老家桓台赶来赴任,等着顺义王到达后作为蒙古军的监军,这个大明蒙古问题专家,和顺义王交情很好,如何让实际一万五千蒙古骑兵做好炮灰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就得靠他的协调能力了。
  不得不说杨都督都把老王给搞糊涂了。
  这真不像是谋朝篡位啊!
  真正想当皇帝的,哪有这么干的,这样让羊群都心里长草,以后还想千秋万代地统治?
  这不对呀!
  “他不会真想做圣人吧?”
  老王颇有些无语地说道。
  “王莽谦恭未篡时而已,他自知出身寒微,况且起家没几年,八年前还不过是个贩私盐的,如今想谋朝篡位岂不是笑话,欲收买人心只能广施恩惠,但越是如此,此贼谋逆之志越是确凿无疑。”
  吕兆熊说道。
  三人一同点了点头。
  很显然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要不然没有别的解释,圣人都没这么傻的。
  “来了!”
  “来了!”
  ……
  突然他们前面响起一片混乱的喊声。
  三人赶紧抬起头。
  前方大队骑兵正狂奔而来,都是半身甲,身后披风,手中长矛,马鞍旁挂着双马枪和刀,为首者穿一件红色蟒袍,怀抱着一柄宝剑,身后旗帜猎猎,看上去也很是威风。不过其他那些乱七八糟仪仗都没有,而且看起来全都疲惫不堪,应该是已经赶了很长的路。
  “鼓乐!”
  商周祚说道。
  在他身后鼓乐响起。
  那些官员士绅们激动的喊声随即响起。
  “后生可畏啊!”
  老王眼神复杂地说道。
  很快那人到了跟前,三人上前一步,那人紧接着下马上前行礼,老王赶紧扶住了他……
  “宜兴伯,折煞我等了!”
  老王说道。
  “下官恭迎宜兴伯!”
  商周祚带着后面那些官员士绅立刻行礼说道。
  好吧,这是卢象升。
  天启很干脆地以他家乡来封他为宜兴伯,估计也是让他打回家乡。
  他家乡已经沦陷,倒不是杨信动手,杨信一直没对宜兴下手,毕竟他对卢家还是有几分敬意,但可惜宜兴百姓却等不及了,他们以大规模民变自己驱逐了天雄军。卢家兄弟如果镇压民变肯定会被杨信趁机拿下,而且在靖难军兵临湖州后,宜兴已经完全成了一座孤岛,所以卢家兄弟干脆弃宜兴,渡过太湖去苏州加入了官军。
  而卢象升是提前南下的,在京城检阅完之后他立刻启程,带着自己的亲兵旅南下。
  后面是六万骑兵。
  不过因为运河北段才刚刚解冻,那些步兵估计也就才启程。
  即便是骑兵其实也拖了长达数百里的队伍,前锋的蒙古骑兵估计这时候也就才过徐州,不是卢象升缺乏军事常识,而是他没有粮食吃,六万骑兵如果密集南下,基本上走到哪里就得跟蝗虫一样。只能拖长队伍,给沿途地方官和士绅筹集粮食留出时间,运河上第一批漕船还没进京口闸呢,徐州以北沿途又全都是去年蝗灾的重灾区。
  哪有粮食储备?
  至于后面的步兵到达恐怕还得俩月。
  所以在这之前最怕的就是杨信主动进攻,不得不说这也很尴尬,实际上后面的步兵南下,还是方从哲回去后,亲自去求他侄女放开了对京城的供应,要不然那六个军吃饭也很麻烦。
  卢象升就是提前来坐镇的。
  毕竟这些老家伙们都不擅长指挥军队打仗。
  他虽然是伯爵,理论上超品,但真算起来还是个小辈,当然不敢在这些家伙面前摆出架子,就在这些人向他行礼的同时,他也赶紧上前扶住商周祚,略作客气之后又去给吕兆熊这些挨个还礼。商周祚则在一旁看着这个江南年轻一代的文武全才,仅仅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蹿升到了伯爵,还是统帅十万大军的方镇大员,现在更是成了整个江南士绅,乃至于整个大明士绅的希望所在。
  他们这些老家伙的确有些唏嘘。
  他正在感慨着,旁边一个手下挤了过了,悄然递给他一份急报,商周祚随即打开。
  紧接着他冷笑了一下。
  老王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
  “建奴的使者从朝鲜过来,在吴淞口被截住,据说是奉黄台吉之命前来求和,并愿意称臣纳贡,只要咱们封他为朝鲜国王,他愿意与咱们夹击代善。”
  商周祚低声说道。
  “这个黄台吉倒也懂事。”
  老王低声说道。
  “但他没这资格了,再说此刻辽东军南下,他们与建奴都是仇敌,咱们接的建奴求和,那岂不是正好给了杨逆把柄?没必要多此一举,命令吴淞那边赶走即可,还求和?一群都快饿死的丧家犬,他们配吗?”
  商周祚冷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