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819

  他并不知道吴昌时的计划。
  他并不是复社的。
  实际上复社直到目前为止,仍旧只能说是一个小团体,只是江浙士绅中少数最激进,对于大同国和郑鄤最崇拜的,以文学为名聚集起来。最初只是张采,吴昌时,杨廷枢等一帮人发起,然后迅速接受了郑鄤的大同国思想,并且开始真正研究大明制度的根源问题。然后越研究,越觉得郑鄤的大同国最合理,可以说是解决昏君暴政的良药,这样就开始在年轻士子间真正扩散开。
  尤其是在各地大办团练后。
  他们也看到了士绅完全有能力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现在阻碍他们实现理想的,只是天启和杨信这对昏君奸臣了。
  如果没有他们呢?
  那以目前江浙团练的实力,完全能够控制南京,江浙根本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官军,再说就算有,也一样是要听士绅的,那时候就可以逼迫皇帝接受他们的大同国改造。说白了这就是一群刚刚开始进入政党雏形,除了热情什么都没有,在空想的政治理念支撑下的冒险主义者,很像原本历史上那些刚刚接受某种思想,并且瞬间沉沦的热血青年。
  就像不负少年头还不负少年头时候一样。
  在这次弑君案之前,他们甚至在江浙也没有太大的名气。
  老牌士绅们并不在意他们这个小团体,江浙文人社团多如牛毛,同样郑鄤的大同国在老牌士绅中也不是说很受欢迎,这些老古董的思想还停留在高攀龙这些人的时代。可以说这些人在士绅中,也算是非主流,甚至不乏老古董们把他们直接视为叛经离道的狂徒。
  毕竟他们的确有些叛经离道。
  哪怕以苏松士绅的开明程度,对于大同国这套,也是很难在这么短时间接受的。
  当然,他们正在思考中。
  而且这种思考会随着昏君奸臣的恶行而一步步加深,到最后他们终究会支持的。
  而且这时候荷兰一些议会制和联省自治的思想,也已经开始流传,既然荷兰就是这样,而且据说还很好,那么大明为什么就非得拘泥于大一统的君主一言九鼎呢?大明为什么不能以土地定选举权,士绅推选官员自治呢?
  但现在还到不了这种程度。
  总之复社就是这样一个以一本充满争议的书为核心的,少数年轻激进士子组成的小团体。
  之前根本没多少人在意他们。
  但这一次可以了。
  完全可以说一炮打响,他们让整个江浙都为之惊叹,复社这个名字一下子妇孺皆知。
  但要说江浙士绅都支持他们同样也是过于夸张了。
  毕竟弑君谋逆这种事情,在士绅中也有点骇人听闻,他们并不在乎锦衣卫抄这几家,他们在乎的是皇帝趁机将这几家的田产变成民兵区。
  徐霞客就是来示威,吓唬杨寰阻止他们这样做,同样用这种态度来向皇帝示威,但要说对锦衣卫动手是肯定不行的,示威,让皇帝感到恐惧,那时候在朝的新东林党官员,包括顾秉谦这种阉党在魏忠贤那里进行活动,最终使皇帝因为顾虑停止对这几家土地民兵化。
  这才是他们真正目的。
  说到底士绅们终究还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
  抄的又不是他们家。
  相反如果能够阻挡住天启对这几家土地民兵化,他们还可以趁机瓜分这几家的田产……
  好吧,这样很无耻。
  但是,他们真会这样做的啊!
  当然,主要是他们害怕把杨信这个恶魔再招来。
  杨寰不值一提,要说杀个锦衣卫也没什么大不了,就目前士绅掌握的团练,就是真杀了锦衣卫也没事,皇帝在江南又没有能够奈何他们的军事力量。可问题是皇帝手下还有杨信这个凶残的打手啊,单纯江南那点官军,甚至加上红巾军也没什么大不了,士绅的武装更强,可只要杨信一来,那就什么都别扯了。在这种情况下士绅更愿意选择有限度的容忍,只要能阻止对这些家土地的民兵化就行了,这是他们的底线,单纯抄家没什么大不了。
  “如此要我等何用?”
  吕宫不满地说道。
  “长音欲引杨信再乱江南否?”
  徐霞客毫不客气地斥责道。
  吕宫愕然了一下,紧接着很是不满地拂袖而去。
  他又能怎样呢?
  他这时候已经算是寄人篱下,他家的地早被分了,就靠着世家子的空头招牌,另外还有在常熟,无锡的几处店铺维持生计,他哪有资格让徐霞客这种有屋又有田的实力派士绅做什么啊!他是肯定想闹大,他不怕现在团练立刻发动进攻,一举荡平那些抢了他屋抢了他田的贼寇,恢复他吕家过去的好日子,可现在他说话已经不管用了啊!
  他恨恨地上马,直接返回了最近的常熟,然后到了钱谦益家,寄居于此的蒋煜把他迎进去。
  钱谦益倒是早已预料到。
  “看看吧,这就是满朝衮衮诸公却斗不过一个杨信的关键,我们自己就不能齐心协力,遇到事情一个个就想着自保,甚至互相拆台。过去咱们没有兵,的确不敢跟他们斗,可如今咱们已经有兵有将,结果还是不敢跟他们斗,简直就是笑话。”
  他鄙夷地说道。
  实际上他这时候正庆幸,如果他没有被罢官在家,说不定也会被文震孟拖进去……
  他自认还是很英勇的。
  在他看来像这样的义举,只要自己在京城,肯定是要参与的,然后他也会落得文震孟的下场,不过这样算就不应该庆幸呀,庆幸岂不是对不起文震孟这些义士,像自己这样正义凛然的人怎么能这样呢?
  总之钱谦益此刻心情也很乱。
  “想当初他徐家算个什么?不就是个科举舞弊禁锢的,如今倒也抖起来了!”
  吕宫愤然说道。
  很显然他至今依然不能释怀。
  “这样要他们有何用?苏州士绅一年七十多万两银子,养着他们六千人马,难道就是要他们吃闲饭?需要他们动手的时候却畏缩不前,这样他们对得起那些银子?”
  蒋煜同样愤然说道。
  话说他们这批可以说武进流亡士绅最盼望的就是打起来,反正他们已经没什么可损失的了,打起来也没什么顾虑,输了他们也不在乎,红巾军把苏州士绅打土豪分田地也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在苏州又没田地。但如果赢了,那他们就可以趾高气扬地回到武进,告诉那些穷鬼,我胡汉三又回来了,那时候他们就可以恢复过去的辉煌了。
  所以他们都想打起来。
  但很显然苏州这些士绅们也没那么傻,不打起来还能维持现状,打起来一旦把杨信招来,那可就真得想哭都没地方哭了。
  “算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钱谦益说道。
  这时候钱府的管家走进来,欲言又止地看着他。
  “何事?”
  老钱说道。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
  管家说道。
  然后他将手中一份拜帖捧给钱谦益,同时用目光向他示意了一下,示意他这件事没那么单纯,后者低头看了看拜帖上的名字,紧接着眉头就皱了一下。
  “牧斋公?”
  吕宫疑惑地说道。
  钱谦益看了看他和蒋煜,突然将手中的拜帖对着他们展示。
  吕宫二人一看上面的名字,脸色立刻就变了,然后瞪大眼睛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钱谦益。
  “请!”
  后者说道。
  那管家赶紧出去,很快带着两人走了进来,这两人都是短褐,看着就像两个普通农民,而且看得出精神都颇为憔悴,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艰难的旅程。
  “二位义士,请受钱某一拜!”
  钱谦益立刻迎上前,一脸庄严地躬身行礼……
第486章
正义永不倒
  来的当然是张名振和许都。
  他俩逃出生天的过程没多么惊险,就是在张家湾找到一个实际上是他们一伙的商号,然后由后者提供马匹和银子一路狂奔南下,以每天一百五十里的速度直接跑到胶州,在胶州雇了一艘胆子够肥的走私船……
  胶州走私也很繁荣。
  只不过这种走私与海外贸易无关。
  主要是些沿海士绅的商船在山东与江浙之间往返,运输南方物资北上,准确说其实是国内贸易,也是走私,不交税的肯定是走私了。理论上也是归杨都督管的,因为登州海关总理山东沿海各口关税,但杨都督对此并不是很在意,他一年无非就是五万两承包费,这点钱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且这时候山东沿海贸易跟南方也没法比,就算是真得认真去收,一年能不能收五万两也很难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