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819

  再发展下去就容易生出野心了。
  更何况他这些年招诱的,还有不少是原本部落首领级别,这些人本来就是跟着野猪皮造反的,再有那些野心勃勃的,忽悠他学野猪皮,到时候可就是麻烦了。说到底叶赫部当年也不是老实的,只不过到金台吉这一代面对野猪皮的威胁,最终只能选择投靠大明,但要说金台吉对大明皇帝有什么忠心那就是笑话了。
  陈于阶点了点头。
  这也是必须的。
  他在开原的炼银目前来讲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始终无法突破四十万两这个极限。
  主要就是人不够。
  而人不够的关键在于粮食不够。
  虽然他在本地大量开荒,但开荒田也就是种地瓜高粱,最多再种点玉米,但玉米的产量和前两样就根本没法比了,这几年倒是开始种土豆,但这时候的土豆产量也很低。
  最终还是得靠关内运输。
  而赵率教部本来就是一万五千人的编制,这是完全脱产的军队,金台吉那里采矿肯定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耽误,还得补给炒花那里,同样他那里的冶炼工人,配套的矿工,为冶炼挖煤的,统统都得粮食。最终每年至少得运三十万石,实际上他们产出的银子还不够买粮食的,只不过这些粮食里面,有一多半是以军粮名义,然后由朝廷支付粮价和运费。当然,那些士兵更喜欢用粮食换炒花那里的牲畜吃肉,但无论如何,要维持这个明蒙叶赫的三角同盟稳定,每年至少要运三十万石粮食过去。
  今年的话三十万石还不够,因为大规模的旱灾将席卷塞外。
  粮食减产是必然。
  牲畜大量死亡也是必然的。
  同样不能再增加人口数量,因为再增加就更不够了。
  杨信给他们运粮也不容易,从辽河逆流而上,运输三十万石粮食哪有那么简单,能到开原的小船一艘也就是运不到一百石,一百艘一次都不一定运过去一万石。
  实际上总共四百艘。
  杨信在辽河上养了四百艘所谓的艚船。
  每年它们也就能往返七回,三十万石已经是极限。
  实际上杨信在辽东赚不到什么钱,虽然他每年从辽东的确分走大量利润,但这些全都用在养活航运队了。
  四百艘运粮船,至少得超过两千船工,这些船工的工资都必须得保证他们养活全家,而且这是逆流而上的运输,沿岸还得有畜力的拉纤队随时备用,另外还得养一批人负责沿线的河道维护。辽河虽然自郑家屯以下都通航,但自然航道的情况下也不是说没有浅滩阻碍,尤其是这样的干旱时代,好在安全不用考虑,要不然这条航线还得军队保护。
  而这些全是银子。
  更何况他不仅仅是要从牛庄向开原运粮,这些粮食还得从南方一路运输到北方,虽然他一石米在开原四两银子卖给金台吉,但绝大多数利润实际上都填在了这条运输线的维护上。
  当然,作用巨大。
  这些米让开原,叶赫城,内喀尔喀各部形成牢固的同盟。
  无论野猪皮还是林丹汗都对这个同盟无可奈何,毕竟这个同盟维持下去的核心其实是粮食,本身粮食不足的炒花和金台吉都必须依赖杨信,而他们缺乏的恰恰也是粮食。
  “还有一件事……”
  陈于阶欲言又止。
  “我在江浙到底想干什么?”
  杨信替他说了。
  陈于阶点了点头。
  “暂时我不想回答,因为现在我就算告诉你原因,你也很难相信,我只想说你等着看吧,实际上也用不着等太久了,很快你们就会知道,这些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大用的。”
  杨信说道。
  他现在说什么也没用。
  他说从三年后开始,一场毁灭性的天灾会从西北开始,在整个大明游荡数十年,用赤地千里的饥荒毁掉这个国家?
  除了自己的女人,没有人会相信他的。
  再说就算相信他,难道那些士绅就会为此而改变了?
  在他们看来倒是咱大清的方式最简单有效,把无粮人杀光就行,不就是天灾嘛,死个几千万人就解决,到时候他们不死就行了,头可断血可流,士绅的天下不能亡。老百姓造反又如何,镇压不了难道不能借兵剿寇?只要能继续维持他们站在佃户农奴尸骨上的歌舞升平,麻哥都能变圣主明君,咱大元都能让他们念念不忘。
  陈于阶也没再多问,他其实就是替那些家乡朋友们问问而已。
  他陈家是无所谓了。
  反正杨信再怎么折腾,也不会亏待了他的。
  至于他家乡的朋友们……
  他家乡的朋友们,已经在忍无可忍了。
  江阴赤岸。
  “让开,想干什么?造反吗?”
  杨寰颇有些色厉内荏地喝道。
  在他身后的古老大宅内,一群哭喊的男女老幼正在被押出,而在里面的庭院中,是一个个装满的箱子,而在外面的码头上,是一艘艘正在装满的小船。
  这是李应升家。
  他家祖上其实是色目人,胡元时候驻这里的将领,后来投降大明就这样一直繁衍至今,至少两百多年过去后,李应升身上已经看不到多少祖上的模样。相反李家还是江阴最顶级儒学世家,家里藏书无数,不得不说这也是很令人感慨,他爷爷还是王阳明的弟子呢!
  李家在案发后第六天,就被杨寰带着人封了门,包括李应升几个叔伯家,现在只是得知李应升定罪后,正式对这里进行抄家。
  “李应升弑君谋逆,而且已经招供定罪,本官奉旨前来抄家,你们不要胡闹,袭击锦衣卫是犯法的!”
  杨寰继续色厉内荏地呵斥。
  他的确色厉内荏。
  因为此时在李家外面,是整整一个营的团练,甚至连战车都在两旁布置好了,一辆辆战车的盾墙后,那些扛着斑鸠铳的士兵冷眼相待,在盾墙后面,甚至还有一队骑兵,马鞍上挂满了短枪。
  而对面是大炮。
  四门小型的千斤红夷大炮虽然炮口没有对准他们,但需要时候也仅仅是转头而已。
  这是江阴团练,或者说常捷军。
  “杨佥事,我们只是来看看,看看不犯法吧?”
  他对面徐弘祖或者说徐霞客说道。
  的确人家就是看看。
  穿着一身欧式半身甲,带着短枪和刀在那里看看,而在他身后是密密麻麻的长矛林,一个个同样穿着欧式半身甲的步兵举着长矛整齐排列成方阵,而在长矛方阵两旁,是身上只有胸甲的火枪手。
  “我警告你们,别乱来,我们可是锦衣卫。”
  杨寰底气不足地说道。
  “哈,锦衣卫!”
  徐霞客鄙夷地说道。
  就在同时他身后长矛方阵骤然爆发出一声整齐的怒吼,紧接着所有长矛以整齐的动作下压,无数矛刃在冬日的暖阳下一片寒光……
第485章
最后底线
  当然,徐霞客并没攻击锦衣卫。
  攻击锦衣卫可是犯法的,常捷军作为一支在应天巡抚支持下,以保护地方防范盗匪为职责的民间治安力量,是肯定不会犯法的……
  至少不会公然犯法。
  “就这么算了?”
  吕宫看着离开的船队说道。
  杨寰终究还是带着李家抄没的三十万两白银,一万两黄金,价值十几万两的各种贵重物资,另外还有近百名犯人安全离开赤岸,尽管实际上也是逃离。按照原本的计划他们应该在这里留下人清理李家田产,然后将其改造为皇庄的,但杨寰终究还是没敢,他怕自己活不到明天晚上……
  这是肯定的。
  徐霞客带着常捷军过来就是警告他的。
  杨寰还是很懂事的。
  这种事情已经超出他能力的范围了,除非他叔叔亲临,否则没人能搞起来,徐霞客用刚才那嚣张的行为明明白白告诉他,苏松士绅容忍的底线是什么。抄家可以,敢把这些家土地民兵化就是战争,苏松及周围三万多全副武装,就连板甲都已经部分普及的精锐已经严阵以待。
  “不然又能如何?真得公然进攻锦衣卫吗?那样不是正好给了杨信的借口?李仲达终究是弑君谋逆,他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我等无论如何,这忠字是不能变的。”
  徐霞客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