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819

  实际上不只四百万。
  根据目前红巾军统计的数字接近七百万亩,也不是说隐田三百万,这里还有一些其他性质的农田。
  以亩产两石算,两三成的地租,天启每年可以得到近四百万石粮食的地租,这还不算冬小麦和油菜籽的。而且这片区域还能继续垦荒,尤其是湖区的圩田,实际上现在那些民兵已经在垦荒,但即便是目前,天启能从这里得到的地租,也超过了大明岁入的十分之一。可以说皇帝陛下得到了一块巨大的肥肉,相当于目前苏州府加松江府的田赋总和还多,另外还得到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红巾军和那些民兵会感激涕零地叩谢天恩。
  以后江浙谁不听话,尤其是像当年苏州抗税这种事情再发生,这支军队会立刻为他镇压。
  他开心了。
  刁民们也开心了。
  但这片土地上那些士绅哭了。
  他们的财富没有了,唯一得到的是归还的房产和商铺,可商铺里的货物肯定没有了,另外就是作为补偿他们去四川一家认领一块荒地,倒是皇帝开恩,不用非得用地契了,四川那边荒地随便去开垦,开垦多少都算他们的。
  可他们能真去吗?
  他们去了之后带着老婆孩子下地干活吗?
  这种补偿毫无意义。
  他们的一切终究还是失去,被昏君奸臣刁民合伙夺去,这些人都是胜利者,唯有他们是失败者,所以这件事没完,圣旨又能怎样?就像郑鄤的书中说的,君无道,臣逐之,昏君的圣旨,听听就行了,如果有能力反抗这就是废纸而已。
  “刘公公,死了那么多人,难道就这么算了?”
  熊明遇说道。
  “咱家不是说了吗,这是正好赶上了册立太子的喜事,这也算是向天下万民展现陛下仁慈。说到底这件事也是意外,这地震乃是天灾,老百姓遭了灾正恐慌呢,那些士绅又带着人冲击锦衣卫,这才引发那些不知实情的百姓跟随。说到底双方都有责任,如今事情已经这样,人死不能复生,总不能为了那些死了的士绅,就非得让这得近百万人偿命吧?
  咱家在这里先说句不好听的,事情已经这样了,诸位也就别再纠缠下去了。
  咱家以后可就在江南了。
  这市监,监军都是咱家,以后还得请诸位给个面子,尤其是地方上那些士绅,诸位还得帮忙劝解一下,他们也得体谅陛下难处。
  要是他们还不依不饶……”
  刘时敏笑了笑。
  “咱家这个监军,可一样也是带着尚方宝剑的。”
  他紧接着说道。
  他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你们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反正圣旨已经下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谁还不依不饶想搞事情,那他手中可是也有尚方宝剑,虽然斩这南京的文臣不可能,但斩几个士绅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些文官们沉默无言。
  当然,他们也知道,目前这种时候是不能搞事情的。
  那些团练实力还不够。
  但也用不了多久,最多明年那些团练就能真正成军,那时候无非再随便找个借口,只要闹起来,这些文官就可以说红巾军叛乱,然后让那些团练一举灭掉。至于刘时敏和那些监军们,这个弄死又有什么难的,万历年间弄死的多了,甚至还可以把他弄死嫁祸红巾军,这样更有理由对红巾军动手了。
  只要灭掉红巾军,天启那里又能怎样?
  他敢追究?
  数万掌握在士绅手中的团练是摆设啊!
  这时候这些文官也发现,这件事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打着办团练的旗号,让江南士绅真正掌握了可用的武力,就目前官军的糜烂,除非从辽东调边军,这江浙还真就没有能打过这些团练的。
  有他们在,东林群贤说话就终于可以硬起腰杆子了。
  “咳!”
  一直没说话的杨都督咳嗽一声。
  “诸位,难道不应该庆祝一下江南恢复安宁吗?”
  他说道。
  他的总督军务没变。
  他还是总督江南江北军务。
  毕竟接下来还有红巾军的改编之类也离不开他,实际上天启同样很清楚杨信不能离开这里,那些士绅和文官不是没能力发动更大规模围剿,而是杨信在这里,强行阻隔了他们的外援进场。南京兵部甚至连南京周围的军队都没法调动,因为杨信才是总督军务,他们自己调动军队,结果就是韩昌言是下场。明朝的军事制度并不是说兵部直接调兵,军队是五军都督府管辖又不是兵部,兵部的调令必须通过五军都督府,兵部把调令给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从各地卫所调动军队。
  这才是明朝军事体制。
  这周围卫所兵必须得通过五军都督府才能调动,但如今有杨信镇压在这里,南京五军都督府的老大常胤绪脑抽啊,冒险给兵部捧这个场?
  如果没有杨信,南京兵部尚书可以从各地调动几十万军户,再加上各地总兵的募兵,连同士绅团练,全都压到常州去,但因为杨信镇压,军队调不来,外地团练被荡寇军拖住,最终就是周围几个府的团练顶,他们当然打不过红巾军。
  天启要顺利吞下这块肥肉,还是得靠杨信在此镇压。
  熊明遇等人看着他。
  “为太子寿!”
  杨信举着酒杯笑眯眯地说道。
  熊明遇恨恨地一饮而尽,然后紧接着起身,一抱拳后直接离开,随即其他几个东林系官员也以同样方式喝酒离席,剩下几个北方籍,或者说亲近阉党的一脸尴尬。
  杨信保持着微笑喝酒。
  “都督,陛下口谕,让您抽空赶紧回去一趟。”
  旁边刘时敏低声说道。
  剩下那些官员瞬间瞪大了眼睛。
第425章
父亲大人,父亲大人你别走
  几个老狐狸一脸平静地闲聊着,却都带着压抑不住的惊喜,当然,也还有一种隐藏的恐惧,总之就是很复杂的目光,在不约而同地窥视着杨信。
  这是什么?
  这是小皇帝测杨信的忠心了。
  很显然小皇帝也开始对他有些不放心了,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杨都督之前展现出了造反的实力,皇帝对他再信任,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也不可能不做些什么。
  这就很惊喜了。
  要是杨信去了京城,被皇帝直接解决掉,那真就可以放鞭炮了,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多也就是幻想一下获得短暂的幸福。
  至于恐惧……
  当然得恐惧啦,万一杨信不去京城怎么办?
  万一杨信去了京城,皇帝没解决了他,甚至因此把他激怒造反怎么办?
  话说此刻这些家伙就这样瞬间陷入惊喜与恐惧的复杂心态,然后嘴上还得在那里装模作样地扯淡。
  “那我明日就启程,不过我走后红巾军那边兄就得盯紧了,孝祖已经从扬州回来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兄直接找她,她会调那些土兵的,另外这江南眼看就入梅,接下来会有持续的大雨,尤其是沿江的江阴一带,还得让那些民兵做好防洪准备。”
  杨信很平静地说道。
  对于这种事情他早有觉悟,正常就是得这样,哪怕他的这些计划天启都很清楚,但他的实力终究已经到了一个让皇帝不放心的程度,如果天启身边只有九千岁或许不会真正在乎,但还有个客氏就不一样了。不过他本来就没想过造反,当然也不会害怕回去见天启,至于天启学麻哥那就扯淡了,他俩之间的关系还没到这种程度,而且他也不是鳌拜。
  事实上天启就是真这样做,也不可能会威胁到他的。
  他对这个问题足够坦然。
  他担心的是一旦不能及时回来,很快就要发生的洪灾会出乱子,光常州和江阴就各漂没五千家的洪灾可不是小事,要是那些团练趁机进攻就麻烦了,不过也不太可能,毕竟苏州紧接着也遭灾了。
  “这个交给愚兄了。”
  刘时敏同样很平静地说道。
  “兄弟放心,愚兄还有尚方宝剑呢,再说你脚程快,往返也就半个月,这点日子出不了事。”
  他紧接着说。
  “叔父,外面那个黄澍求见。”
  杨寰走过来说道。
  “陛下已经赦免了他,让他自己回徽州吧!”
  杨都督说道。
  “这个人倒也有趣,陛下赦免了他还不赶紧走,难道还想继续赖在锦衣卫?”
  刘时敏笑着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