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819

  穷人吃饱饭了,陛下的江山才能千秋万代。”
  杨信说道。
  “但打土豪终究不对吧?”
  乔应甲小心翼翼地说道。
  “那么您说该用什么方法?用爱和正义去感化?”
  杨信说道。
  乔应甲不说话了。
  不打土豪谁他玛主动和老百姓分享财富?
  “至于等贵贱,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都是人,都是陛下的臣民,为何会有主奴之分?太祖制度允许过士绅蓄养家奴吗?太祖制度允许民间蓄奴吗?据我所知民间蓄奴杖一百吧?三公才允许有二十家仆,哪怕英宗改了规矩,无品级的也不准蓄奴。
  那么当年安国的童仆五千算不算犯罪?
  既然民间士绅本来就不准蓄奴,等贵贱释放他们的奴婢为良人有何不对?我认为红巾军做的并没有什么不对,按照太祖制度,他们释放的奴婢本来就应该是良人,倒是那些蓄养数千家奴的士绅,才是按律该治罪的,红巾军只不过是在恢复太祖盛世。他们的名字就是红巾军,当年太祖以红巾军起兵得天下,制定了这些制度,只不过几百年后无人遵从了,那他们也以红巾军来完成太祖遗志,照我看此刻太祖在天之灵正欣慰呢。
  他们在恢复太祖盛世。”
  杨信说道。
  熊明遇等人全都闭嘴。
  他都搬出太祖来了,谁敢再说什么?
  再说他说的都是真的,朱元璋定的制度很明确,三公家仆不得过二十,一品才十二个,英宗改成四品以上十六,五品六品十二,七品以下递减二人,庶民严禁蓄奴,蓄养者杖一百,奴婢直接释放。
  按照太祖制度,红巾军释放的奴婢全是合法的。
  他们本来就应该释放的。
  可是……
  现在江浙士绅家,没个几百家奴好意思出门啊?
  当年安国一个普通书商,家里还童仆五千呢,若是太祖活着,他这样的得抄家灭门。
  “再者分田地,这也是红巾军得到百姓支持的主要原因,可你们没有办法对付这一招吗?不见得吧?我的方案他们已经同意,也就是说他们接受民兵化,然后把他们得到的土地,按照每亩最高不超过四成,实际多数两三成地租,每年向陛下交租。
  那么你们若是也减租,你们的那些佃户还会去欢迎他们吗?
  他们三成地租。
  你们降到四成,就能少一半的佃户投奔他们。
  你们要是同样减到两三成,恐怕就不会有佃户投奔他们了。
  那么你们为何不减?
  既然你们还收六成甚至七成,那就别怨佃户们都起来跟他们学,你们收六成以上的租,还要他们交飞洒的田赋,他们还得交每丁三钱的丁银和同样三钱的徭役折银,官员还得收每两一钱的火耗,各种乱七八糟的捐,那么你们算没算过,一个佃户一年收成能不能剩下两成?
  他们一年辛辛苦苦,到最后八成被官吏士绅搜刮去了,那出现红巾军有什么奇怪的吗?照我说红巾军到现在才出现,这只能说我们大明的老百姓太善良了。
  换成我,谁敢一年夺走我八成的收成,我先一锄头敲他脑袋上。
  红巾军的出现是必然。
  就算这次不出现,那以后也一样会出现。
  去年长兴就出现过奴变,那不就是类似的吗?诸位,你们必须得学会站在贫民的位置考虑这个问题,是他们喜欢造反吗?他们不喜欢造反,只要能吃饱饭谁喜欢造反?可你们连饭都不让他们吃饱,难道他们还不能造反?你们继续这样下去造反的会越来越多,那时候别说银子和地,就是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杨某言尽于此。
  诸位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杨信说道。
  那些文官们也没再啰嗦,紧接着起身离开。
  “他们会让步吗?”
  汪晚晴好奇地问。
  “让步?他们又不是不懂这些,能让步早让步了,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他们要是能让步才怪呢,不过短期内他们也不能做什么,他们同样也在等,等他们的团练真正训练出来。”
  杨信说道。
  的确,这些文官和他们身后的士绅们不会让步的。
  这是原则问题。
  但他们也不会做什么,甚至短期内会制造和平假象,以此避免红巾军继续向外扩张,比如说在他的方案上部分同意,总之就是让红巾军看到希望,然后就那么吊着,等他们的武力增强到足够的程度,大不了再重新开战,目前那些团练经过了最初的混乱期,也已经开始走向正轨。
  他们已经拼凑起四个军。
  一个是常胜军。
  也就是沈廷扬为首,松江,通州等地士绅支持,大量使用荷兰佣兵为军官,背靠松江的海上贸易和工业,总共六千,但都是火器化,基本上相当于十个莫里斯营和一个重炮营。而且开始训练反向装弹,同样采用十排回转射击,也不是说完全靠荷兰佣兵,毕竟杨信早就这么玩了,那些荷兰佣兵不过是更熟悉这种战术而已。
  一个是常捷军。
  这个是苏州和无锡士绅组织的。
  数量五千。
  指挥官还是徐霞客,当然,他叫徐弘祖,霞客是号。
  他的确不懂军事,但常年在外出游,让他的见识,阅历,头脑之灵活,都是这些世家子中拔尖的,而且他家就在前线后面,也没有退缩的余地,所以苏州和无锡士绅都支持他。他的常捷军和常胜军不同,他们是雇佣了大批浙军老兵,更加倾向于改良版车营,也就是戚金那套,借助与这一带水网地形,这种用小船运输战车,战车短距离攻击的战术很适合。
  毕竟这里所有交通都可以用船解决。
  再就是卢家兄弟的天雄军,但这个并不完全依赖火器,相反更重视武艺,甚至配有一支骑兵,数量五千,实际上是宜兴和溧阳两家,另外得到湖州,广德还有宁国等地士绅支持。都是悍勇敢战的矿工,山里的烧炭工,伐木工,总之都是这一类,全是敢进行冷兵器肉搏的,那支骑兵一千人,完全仿照北方精锐骑兵训练。
  估计得到卢象升的支持。
  卢象升目前是沈阳兵备道,跟曹文诏混在一起,而曹文诏部就是冲击骑兵。
  骑射,长矛冲击,马刀砍杀。
  只不过曹文诏的骑兵在杨信支持下,已经开始换转轮打火的短枪,而且就像这时候欧洲骑兵一样,每人挂着好几支。
  但不是像欧洲骑兵一样玩夸张的骑兵回转射。
  而是充当弓箭的替代品。
  毕竟这个比弓箭更容易击穿铠甲。
  还有是驻扎在句容的,以从丹阳逃出的团练副将葛麟为首,由应天,太平甚至扬州士绅支持的虎威军,这一支数量达到一万,不过装备差点,就是一群杂牌步兵,核心是带着复仇意志的镇江各县流亡士绅。葛麟原本历史上弘光时候组织义军,但被马士英解散,后来一直跟着郑鸿奎,吴志葵这些明军将领,这些人失败后他和卢象升弟弟卢象观在太湖一带直到战死。
  这就是目前的四大团练集团。
第423章
深挖洞广积粮
  这四大团练集团如果真的训练出来,实力都可以说不弱,尤其是沈廷扬的常胜军,可以说是目前大明最现代化的军队……
  荡寇军都比不上。
  杨信的荡寇军实际上没有火器化。
  北方那些就是单纯的长矛,甚至火绳枪都不是标配,只是新城那座棱堡的驻防军配有火绳枪,剩下都是长矛手,只不过他们是轮换驻防棱堡,一批批过去训练,所以也都会使用火绳枪和大炮。
  而且兵工厂库存已经增加到一万支,随时可以武装起来。
  而南方也就是凤阳那些,至今以弩和长矛为主,他们目前身份是杨都督家的雇工,连民兵都不算,纯粹就是民。
  而民是肯定不能有火器的。
  只有目前在杭州的那支陆战队是真正莫里斯化。
  但沈廷扬这六千人可比他们装备精良多了,就连炮营都是真正重炮,至少也是十二磅级别的,另外还有些小的,但绝对比陆战队的三磅炮强,火枪同样也是斑鸠铳级别的。徐光启之前就从松江采购这个,现在松江士绅在红巾军威胁下可以说疯狂生产,据说一个月就能造两千支,而且他们自己使用,当然不可能像工部采购价那么夸张。
  而徐霞客是完全复制浙军,但不使用小型的鸟铳,同样也是给士兵使用松江产的斑鸠铳。
  卢家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天雄军化。
  但同样给步兵采购斑鸠铳。
  装备水平差的就是葛麟,目前还是一堆乱七八糟,但葛麟采购斑鸠铳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这时候他们买不到只是因为松江得优先供应自己家。
  但南京工部也不是造不出这种火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