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819

  少一个刘家没什么,可那些老百姓的表现,却意味着一种可怕的,很可能席卷所有士绅的风暴,话说哪怕没有拿下刘一燝,这些天锦衣卫在南昌对刘家罪行的搜集,也已经可以把刘家推进抄家的深渊,那些蜂拥到刘府向锦衣卫检举他们家的老百姓,代表着一片噩梦一样的阴云正在江西士绅头顶汇聚。
  而操纵者就是杨信。
  “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杨信反问。
  “熊某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本对圣贤书的新解,杨都督不会因为作者是郑谦止就故意针对他吧?人家已经被都督流放荒岛,难道都督觉得他还不够惨,非要把他再拖回来凌迟?郑谦止只不过是对圣贤书做了一些自己的新解,天下大同乃是所有圣贤弟子所求,熊某就期待大明天下大同,民为重君为轻乃亚圣所言,杨都督是不是想说亚圣也是大逆不道?
  我大明向来不以言罪人。
  纵然李卓吾也一样著书立说,弟子一样受神庙器重。
  更何况如今郑谦止写的这些,根本称不上叛经离道,圣贤典籍深奥如海,我等世世代代都研究不完,所有圣贤弟子都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熊某自己就写了很多此类笔记,杨都督是不是也要说熊某大逆不道?”
  熊明遇说道。
  “这倒是,乔某也有些此类心得,都督有没有兴趣看看?或许都督也能从中找出乔某大逆不道来。”
  乔应甲笑着说道。
  “王都宪,你说呢?”
  杨信直接问王永光。
  “杨都督要是觉得郑谦止这本书有大逆不道之处,那咱们干脆就把南京六部尚书召集起来,一同来看看这本书,若诸位尚书皆认为并无不妥,那就是杨都督太小心了,若是多数都觉得有大逆不道之处,那就上奏陛下,请陛下下旨将其封禁好了。”
  王永光说道。
  “王都宪,这种小事还用惊动陛下?”
  杨信说道。
  “若杨都督觉得这是小事,那就无需再多事了。”
  熊明遇说道。
  “那就商议吧,杨某先把话说明,就算你们不管,杨某也一样要上奏,神庙赐杨某这块金牌,可不是让杨某坐视这些大逆不道的东西,假托圣贤之道在那里蛊惑民心,图谋不轨的。”
  杨都督把他那块都快用烂了的护圣金牌拍在桌上说道。
  “那杨都督自己就该好好去读读圣贤书。”
  熊明遇笑着说道。
  然后在他和乔应甲嘲讽的笑声中,杨都督拿着金牌愤然离去。
第402章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很快南京六部尚书就被请到了都察院,甚至还包括几个侍郎和其他衙门的官员。
  反正这段时间天下太平。
  南京这些官员基本上都在无所事事中……
  实际上他们并不是说养老院,南京六部都有各自的职责,甚至在一些权力上还是独立于北京六部的,但也仅仅是一部分,总得来说这六部就是一个理论上与北京六部平级,但只能行使部分区域内的部分权力的衙门,而且这部分权力里面还有部分得经过北京六部的覆议。
  后者不同意他们还是不能干。
  不过总的来说,他们比南京都察院要强一些,后者里面除了提督操江有实权外剩下就是纯粹嘴炮了。
  适合那种有名望,需要尊敬,但最好别让他管事的。
  比如万历一翻身,立刻就把海瑞供在这里,让这个大明官员们必须仰视的象征释放光芒……
  但只需要被仰视就行了。
  他要是走下来做什么,那就属于妖异了。
  “荒谬,若这大同国一书大逆不道,那我等圣贤弟子皆为大逆不道,老夫明日就将寒舍改名大同。”
  工部尚书张辅之怒道。
  他是太仓人。
  “杨都督,做人当适可而止!”
  兵部左侍郎徐必达鄙视地看着杨信说道。
  他是嘉兴人。
  “就是,杨都督你把郑谦止害的难道还不够惨?”
  刑部右侍郎周希圣说道。
  他是零陵人。
  而且和杨涟交情很好。
  “周侍郎,你说话要负责,怎能凭空污人清白?杨某此举完全出于对陛下对大明的忠心,至于郑鄤乃咎由自取,他自己犯了逆案,被流放海岛已经是陛下恩典,杨某还向陛下求情呢,要不然他得满门抄斩,怎么就成杨某害得他,周侍郎身为刑部侍郎,难道就是这样执法?”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道。
  “思白兄,此乃礼部之责,思白兄一言决之即可。”
  湖州籍刑部左侍郎沈敬炌看着礼部尚书说道。
  好吧,礼部尚书是董大师。
  “董公,您是拙荆授业恩师,杨某当以尊长事之,您来做这个决断!”
  杨信同样说道。
  董大师颇为尴尬地看看众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盯着他,实际上他很清楚这些人反对的是什么,要说郑鄤这本大同国,的确有些内容过于大胆,说大逆不道也能沾边,事实上之前礼部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但郑鄤在江浙士子心目中俨然圣贤一般,封禁肯定会惹来众怒,所以也就装聋作哑,现在之所以一个个突然都力挺郑鄤,只不过是因为提出封禁的是杨信。
  这种时候谁附和谁就是阉党……
  “思白公,下官倒是觉得杨都督所言不无道理。”
  旁边礼部右侍郎魏广微说道。
  好吧,阉党还是有的。
  “哪里来的不无道理?若连大同二字都不敢说,我等何颜以圣贤弟子居之?”
  光禄寺卿刘宪宠怒道。
  他是慈溪人。
  “思白兄,你倒是说话啊!”
  工部右侍郎陈长祚不满地说道。
  他是长乐人。
  “杨都督,郑鄤不过是一介狂儒,虽有用词失当之处,但要说大逆不道就不至于了,再说这本书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说到底也只是对典籍解读有些偏颇而已,要说封禁也不至于,况且封禁是封禁不了的,朝廷封禁的书一样到处可见,反而成其虚名。”
  董其昌犹豫了一下陪着笑脸说道。
  然后一片鄙视的目光,董大师尴尬地在那里笑着。
  当然,董大师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揭秘了真相,杨信是真要阻挡这本书的泛滥吗?当然不是啦,大明真正有人思考这种问题,这完全是好事,时代终究是要进步的,大明本来已经到了思想变革的门槛,原本历史上无论黄宗羲这些人的屁股如何,他们想的那些是不是正确,他们终究是在试图拨开旧时代的黑雾,寻找新时代的光芒。
  他们并不比同时代欧洲的思想家们差。
  这个时代欧洲有什么?
  也就是培根,霍布斯之类,这些人比大明的思想家超越很多吗?无非都是在君权,神权中寻找出路。
  不同的是大明这些被异族直接大棒敲死了。
  而人家的延续下去。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把大同国敲死呢?推波助澜不是更好?如果说之前的大同国只是因为郑鄤的个人魅力受到追捧,现在被他打上大逆不道的符号,变成他切齿痛恨的东西,那么瞬间就光芒万丈了。江浙士子间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是他反对的,那他们就坚决支持,只要是他支持的,那必须反对,同样一本被他切齿痛恨的书,在他们中间立刻就会变成信仰。
  同样,现在这本书仅仅在江浙流传,最远也就是到湖广闽粤,但通过这场斗争却可以迅速传遍全国。
  一本引发杨都督和南京群臣恶斗的书啊。
  谁不好奇?
  “诸位,杨某不管你们怎么看待这本书,在杨某看来,这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妖书,此书之泛滥乃诸位失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你们不封禁,杨某自己上奏陛下封禁!”
  杨都督恼羞成怒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