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819

  但吃独食终究不好。
  五万口人,他弄走卖了还得几十万两呢。
  而且这些人抽空遵义府和永宁很大一部分人口,这些人原本都是可以编户交税的,甚至遵义府的部分早已经编户交税了。
  他都弄走了以后地方怎么办?
  不过那些文官也欢迎他把这些人弄走,因为这样就不用担心以后再有土人造反这种事情了,人都没了还造个屁反,然后空出的好地就可以被接下来过来的士绅商人瓜分。可以说他们既喜欢又不甘心,这样给他们五千两银子,他们心里还好受些,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指望杨都督以后会继续给,说白了这就是个一锤子的买卖,等杨信把人带走了,他们难道每年去找杨信继续收?
  想想就不可能。
  总之就这样这一万五千户的户籍解决。
  然后他们全部和杨信签了雇佣合同,由杨信雇佣他们去开荒种地。
  种子,农具,耕牛之类全部由杨信提供,第一年有工钱,第二年起就不再给工钱,但他们无论收获多少,杨信一升也不要,只不过他们生产的余粮必须出售给他,价钱同样由他来定。
  当然,那些降兵根本不懂。
  他们就知道按手印,知道杨大仙在外面会给他们一块平原的土地。
  至于留下来……
  以后不得交税啊。
  以前那些编户交税的什么日子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他们为何抗拒改土归流?
  不就是改土归流以后得过那样日子吗?
  尤其是这段时间他们吃穿全是杨大仙管着,那日子舒服的很,他们自然愿意以后继续跟着杨大仙,至于他们的管理由凤阳那边来人,杨信从凤阳垦荒区调来大批经验丰富的庄头管理。同时也教他们学汉语,实际上他们里面本来就有的是懂汉语的,这些人早就和汉民杂居几百年,根本不存在语言的问题,也就是存在方言的问题而已。
  而就在这期间,朱燮元指挥的落洪之战也落幕。
  十几万官军和土司兵围攻落洪,用了十天时间全歼奢家,奢寅被部下的奴隶杀了带着脑袋投降,奢崇明自杀,据说自杀前还诅咒杨信,搞得杨都督恍惚间感觉阴风阵阵,仿佛奢崇明的鬼魂在他身边飘啊飘。
  战后就是改土归流了。
  永宁改土归流,杨信承诺任世藩的宣抚使没成功。
  不过估计任世藩自己也没有当真,毕竟他知道自己的级别差得远,但他的九姓司撤销,原九姓司的地盘给永宁卫,以奢崇明的落洪,古蔺这片核心区,单独给他设立土蔺州,由他家带着原本九姓司的属民过去,世袭蔺州土知州,说白了就是镇压奢家剩下那些属民。这样他就很满意了,因为这是川盐到遵义,甚至北上水西乃至贵阳的主要通道,无论沿赤水河到茅台,还是从古蔺陆路北上过鄢家渡都是食盐运输通道。
  这样任家就美得很了。
  至于永宁剩下部分改永宁军民府,设立流官来管理。
  宋家的水东改土归流,虽然天启为了表彰宋万化不肯附逆,被安邦彦残忍杀害,他儿子为父报仇战死沙场的父子忠义,特意封赠了一大堆乱七八糟但毫无意义的封号,顺便下旨寻找宋家后代以荫监入国子监读书,并赐锦衣卫籍。但宋家的地盘终归还是被朝廷笑纳了,宋家统辖的水东十二马头,改成隶属贵阳府的开州,也就是开阳。
  安家降为宣抚司。
  安家其余十二则溪设立十二个长官司,其中水东的两个归贵阳府,剩下水西的十个中最西边两个,也就是杨信横穿的现代六盘水一带,分别归临近的普安州和永宁州。
  这样就可以了。
  实际上安家很难再有造反的机会了。
  毕竟这时候安位才几岁,等他长大有野心也得二十年后,实际原本历史上安家造反是四十年后,安坤造麻哥的反,然后被平西王给弄死了,但他儿子躲进深山不再出来,一直到平西王造反再出来。只不过安坤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他儿子就改成为咱大清讨逆了,而且在麻哥欣赏下恢复祖业,但很快病死后就被麻哥卸磨杀驴,安家土司彻底成为历史。
  剩下的乌撒改土归流。
  安效良家的土知府没了,就给他家保留一个盐仓司。
  他爹的沾益州彻底没了,沾益同样改土归流,不过那里是云南的,属于曲靖府的,跟贵州没什么关系。
  总之这场西南土司的大叛乱,在开始不到半年后,就迅速被平定,虽然搞得西南各省一片风声鹤唳,但到最后算是虚惊一场,除了之前被毁的遵义府再一次被毁外,其他各地损失都不大。
  贵阳围城期间总共死了不到五千人,而且其中两千还是病死的,作为叛乱起源地的永宁总共死伤不到两千,各省虽然调动的军队最后超过二十万,但绝大多数还没来得及投入战场,战场上最主要战斗都是那些土司打的,官兵伤亡也就是在遵义,乌江还有落洪,总共加起来朝廷的军队伤亡两万。
  银子倒是消耗不少。
  但和以前不同,这次近半军费都是杨信垫付的。
  尤其是最初秦良玉调动那些土司兵的时候,所有银子全都是从重庆和成都两个守诚钱庄调用,为此南京守诚钱庄特意运了五十万两入川,包括贵阳那边也是守诚钱庄垫付,无论最后这些银子由谁支付,至少目前来看四川为此付出的银子并不多。
  这还是值得欣慰的。
  就这样到九月底的时候,云贵川的战事终于尘埃落定。
  重庆。
  “老姐姐,兄弟就不去石柱了。”
  杨都督对秦良玉说道。
  “兄弟一路走好!”
  秦良玉说道。
  然后杨信抬头看着后面那些文武官员,后者也纷纷跟他行礼告别。
  杨都督颇有些怅惘地看着后面绵绵群山,最终踏上了码头的官船,紧接着船工解开缆绳,用长篙将官船撑离,在江水推动下开始向前,杨都督搂着后面船舱出来的陇孝祖,站在甲板欣赏着风景就这样离开重庆。
  看着这一幕岸边文武官员全都长出一口气。
  这个祸害终于走了。
  “我怎么看这天都有一种明媚啊!”
  一个文官看着头顶天空,多少有些难以自已的感慨道。
  后面一帮文武官员纷纷点头。
  而在他们面前的长江上,一艘艘满载着男女老幼的内河船顺流而下,跟随着杨都督踏上他们的漫长旅程。
  “走,兵发南京,抄家去!”
  杨都督同样难以自已的喊声随风传来。
第392章
我就喜欢你这奴颜婢膝的样子
  武昌。
  “这就是你说的那些东西?”
  城内一处普通的小院里,杨信捧着一个刚刚从墙里抠出的小匣子,颇有些怀疑地说道。
  旁边陇孝祖拎着一条小蛇,在黄澍面前扮演着妖女。
  这是条白头蝰,只不过现在已经临近冬眠季节,所以只是慵懒地在她手臂上盘绕着感受她的体温,偶尔对着黄澍吐一下信子,话说黄澍现在对这种东西已经有心理阴影,而且作为一个在南方山区长大的,他也很清楚这种白头蛇的威力……
  “都督,小的绝无隐瞒!”
  他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哭嚎着。
  这时候杨都督已经打开匣子,然后看着里面的一封封信,最上面第一封就是王化贞的,这个他已经知道了。
  至于第二封……
  “这就是刘一燝的侄子,荫监,他爹刘一焜是浙江巡抚,去年因涉嫌贪污辞职回乡,是他带小的见的刘一燝,小的给了他五万两银子,这银子是范永斗从京城的晋商王家钱庄取出的,而会票是淮安晋商阎家开出的,这是当初阎家的人给小的和范永斗会票时候,小的特意让他写的。”
  黄澍就像个汉奸翻译官般卑躬屈膝地站在一旁,从底下抽出一个信封然后打开拿出信说道。
  “你倒是准备周全啊!”
  杨都督似笑非笑地说道。
  “都督明鉴,小的也怕被他们灭口,小的都被家族逐出族谱,家父都与小的断绝关系了,小的下辈子衣食也得有人管,有这些东西在小的手中,这些年他们就得一直养着小的。这户人家是小的奶娘,小的把他们安置在此,外面谁也不知道,他们一家也是小的养着,他们也不知道这东西,只是在这里住着,小的偶尔来住一下而已。”
  黄澍说道。
  实际上他还有一些没说。
  那就是有这些东西,他们黄家在扬州盐商中就有底气。
  原本黄家算不上大盐商,但这两年却一下子起来,就是因为黄澍有这些东西。
  不过黄澍被捕外界目前还不知道,杨信抓住他之后直接就送进了贵阳的银库里关着,王三善也不知道,陇孝祖也不会对别人说,带出四川同样是以秘密的方式,外界只是知道奢崇明没有交出他,而且因此引发战争,同样朱燮元攻下永宁和王三善进水西,也都没有发现他,连安家的人也只是说他被奢家送去,然后自己趁机溜走了。
  所以目前更多人认为他死在乱军中。
  “郑之彦有没有份?”
  杨信饶有兴趣地看着其中一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