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819

  这个他还是隐约能明白的,虽然他这一系是因为正德之死才得到皇位,但正德的死也绝对是个警示,是不是杨廷和干的不好说,但死得不明不白也是实实在在的。
  “不仅仅是近卫必须可靠,就是陛下日常饮食也需注意,那些不敢保证的东西尽量别吃,尤其是生病之后更要小心,太医院的药尽量不要服用,这东西容易吃出危险来。
  您这个年龄没有什么大病。
  无非就是个伤风感冒,服用什么药随便出去找个好的郎中一问就懂。
  让我大爷亲自出去抓点药,然后让奉圣夫人煎了就行,您这年龄不用服药也就是扛几天自己好了,日常勤于锻炼着点,早晨在宫里跑跑步,多喝水,勤洗手,那手上有什么您自己也都看到了。
  我在的时候找我就行。
  真有重病我在外面也可以派人给我送信。
  哪怕从辽东回来,我在驿站换马三天也够了。
  臣说话直接了些,但陛下既然之前说过与臣兄弟一般,那臣就必须这样直说。
  大明目前可谓积弊已久,外面的人都已经盘根错节,咱们不可能知道他们藏在地下的根都已经伸到了何处,咱们知道的都是明的,但明的始终都不是最可怕的,隐藏在地下的才是最可怕的。这皇宫里宫女太监无数,绝大多数都是从神庙时候留下的,短短一年多点而已,咱们能知道这么多人的底细?咱们能知道这里面有哪个人暗地里领外人的银子?
  世庙之事真就是几个宫女那么简单?
  不小心不行啊!”
  杨信说道。
  大明太医院的药真不能随便吃。
  实际上那是最容易下手的途径,另外那些太医也根本没用,太医治病的首要原则,就是治不好可以,但坚决不能冒险,一个负责任的太医开药就是最温和效果最慢,甚至有可能根本没用的药。
  指望他们本身就没什么用。
  号称京城四大没用之一,别以为太医就医术高明了。
  “那就依照兄所说。”
  天启说着看了看魏忠贤。
  九千岁赶紧点头,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难。
第299章
花钱如流水的精锐们
  这样就可以了。
  杨信最关心的其实就是天启的安全,毕竟原本历史上小皇帝的死就可以说不明不白……
  落水居然还能全身浮肿而死。
  这也未免有些太夸张了,尽管不能说就是被外人弄死,但天启朝发生的很多事情终究都有些诡异,包括他那个在天启大爆炸中吓死的儿子,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孩能知道什么,五公里外的爆炸最多也就被吓哭,因为惊吓而死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总之这个必须小心。
  “杨都督。”
  皇后殿下向着走出来的杨信行礼。
  这是天启给她规定的,必须以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杨信。
  杨信赶紧还礼。
  话说这也是未来需要重点照顾的。
  她和客氏之间的斗争抛在一边,但她必须得给天启留下后代,不过现在谈这个还为时过早,她那个儿子得天启三年。
  杨信不无感慨地在漫天风雪中走出皇宫。
  京城的事情就这样了,剩下那些举子的考核不需要他,礼部尚书盛以弘那里有分寸,给举子设置的考核该什么难度,这个陕西潼关卫籍的礼部尚书自己就会安排好的。如何安排考核也很简单,骑射无非就是带到武举的校场,挨个骑马射箭而已,算术考核直接在贡院和会试一样,算是他们参加会试前的一次适应性训练了。
  总之这个不关杨信的事。
  他第二天就带着黄英等人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地盘。
  而这时候野猪皮也已经攻陷汉城。
  在杨信的授意下,整场战争中毛文龙都在皮岛坐视。
  建奴虽然对皮岛进行了试探性进攻,但却被毛文龙击退,后者因为抱上杨信这条大粗腿,物资供应从无匮乏,目前已经坐拥一万五千士兵,另外还有两万多老弱妇孺,在皮岛及周围几个岛上建立多处营寨。反攻夺回镇江的野猪皮只收获一片无人的土地,尽管建奴一直向南甚至把秀岩也拿下,但终究不得不止步石城岛一带,再向前沈有容同样在金州严阵以待。
  野猪皮只能留下部分兵力警戒他们。
  而他亲自带着大军势如破竹般直奔汉城,平壤的朝鲜军选择了投降,李珲求饶无果,不得不拼凑军队在开城迎战,但他的军队不是李如松的家丁,建奴也不是倭寇,三万朝鲜军一战尽墨……
  主要是溃散了。
  总之建奴大军直捣汉城。
  这座城市的城墙明显阻挡不住建奴,李珲仓皇逃亡江华岛。
  然后他在江华岛派出信使,渡海到登州求救。
  当然,大明是肯定不会救他的。
  事实上大明也没有能力救他,包括目前从辽东出兵也没用。
  辽东明军核心就是川浙军,但这支军队在冬天已经差不多冻僵了,让他们在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向赫图阿拉进攻,恐怕走不到那里就废了,不是冬天好说,但冬天真不能指望他们。剩下最适宜这种季节的,也就是赵率教部,但前提是叶赫部和蒙古人一起行动,赵率教那一万五千来人从来都不是单独作战的,没有这两家联合光他们也没用。
  但这两家谁管朝鲜人死活?
  这些刚刚获得了大笔赏赐,然后采购一堆物资回去的家伙,这时候正烤着火喝酒吃肉,让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出兵朝鲜?
  开玩笑,李珲拿肉偿啊?
  再说他们还得警惕林丹汗,大明顺化王已经回到察罕浩特,据说心情非常不爽,已经在联络漠北的硕塞和科尔沁部的奥巴,向他们重申自己的地位,并且解释向大明称臣纳贡只是欺骗而已。甚至据说还在通过奥巴联络野猪皮,试图再次建立起来一个东西呼应的联盟,包括娶野猪皮家的一个女人,总之顺化王还在雄心勃勃准备一雪前耻。
  主要是被逼的。
  虽然他得了一千两工资,但损失的牛和马匹太多。
  察哈尔部正面临饥荒,而奥巴刚刚被明蒙叶赫联军暴打,损失的牲畜也很多,同样面临饥荒,漠北的硕塞一直很有野心,林丹汗放低姿态后,他们三家很可能会形成一个联盟,在这个饥荒的冬天对炒花等部动手抢粮食和牲畜。
  所以赵率教那里也真不敢动。
  而目前辽东经略高第手中还剩下能打的就曹文诏部和贺世贤部,但他俩凑起来能打的也不过一万。
  这个季节深入山林?
  那就纯属扯淡了。
  尽管目前辽东明军总兵力已达二十万,但实际能和建奴野战的也就四万,而且其中近半已经冻僵,剩下都是守城都只能说勉强凑合的,不过高第也正在仿照熊廷弼,单独训练一支类似曹文诏部的骑兵精锐。负责指挥的是祖大寿,他在义州之战表现突出,已经真正展露实力,并且得到了高第赏识,他就像曹文诏受熊廷弼信任般,成为高第在辽东最依仗的亲信。
  另外再就是山海关的王在晋,他也在以满桂为统帅训练另外一支精锐骑兵。
  这些都是能真正与建奴野战的。
  说到底明军也在战争中成长,这些真正能打的都在崭露头角,原本历史上只是失败太快,辽东战场上本来就不多的精锐迅速消耗,剩下完全是一批批炮灰往里填。但现在野猪皮接连受挫后,将战略目标转向朝鲜,那辽东这些主持军事的文官只要不傻,就都明白这军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必须得想法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了。
  话说杨镐至今还在监狱呢!
  哪怕只是有限的提升,也必须得让明军能顶住建奴。
  所以照目前的速度,估计明年年底这两支精锐也能成长起来,另外那时候孙元化的新军也就完成,明军可用于野战的精锐,数量将第一次超过建奴,如果拼凑起来也差不多可以决战一场。
  但唯一的问题是……
  他们都很能花钱啊!
  熊廷弼当初为了曹文诏的五千精锐骑兵,一年砸了五十万两。
  军饷是双倍的,一年三十六两,而且这是单纯军饷,其他另算的,吃饭是有肉的,敞开了吃饱,从不会缺吃的,盔甲兵器都是最优质的,马也是最好的,最终才打造这五千精锐。
  而且曹文诏还不吃空饷。
  但指望祖大寿不吃空饷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支总数两万人,实际上一万的精锐军团,短短几个月已经砸进去五十万了,估计一年得花一百万,王在晋那里也差不多,满桂同样也吃空饷,他的两万大军其实也就一万五。这比起原本历史上吴襄纸面八万实际三万能打的三千来说已经是很讲良心了,说到底明军就是这样的体系,想让将领不吃空饷那必须给他们别的财路,以至于看不上那点空饷。
  比如赵率教的确不吃空饷。
  可去年一年他们赵家赚了至少十万。
  和陈于阶,杨信勾结起来,倒卖军需,走私,甚至连火器都敢卖,有这些支撑他当然不用吃空饷。
  孙元化的新军倒是也不吃空饷,但这支新军的训练成本极高,全火器化的军队训练就是扔银子,两万人的新军到现在为止一年多时间,也已经砸进去七十万了。至于这七十万有多少被徐光启,孙元化这些松江系,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了自己的钱袋,这个就不好说了,反正从广州买的那些武器价格都很夸张,而且还有工部的硫磺进口也被他们控制。
  说到底他们和吃空饷那些一样,只不过手段更隐蔽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