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819

  天启说道。
  皇帝陛下对政务越来越没兴趣。
  “还有一件事,陛下,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科学院,就像翰林院一样,鼓励民间向陛下献上精巧的机械,甚至包括新式武器,科学理论,农业水利上的新技术,新的作物种子,总之只要献上的东西有价值,陛下就可以给他奖励,并授权他转享其利。比如说一个人给陛下献上新机械,只要这个机械的确是他想出并制作的,那么陛下给他一道圣旨,以后只有他能制作出售这种东西,别人谁造都是犯罪。
  这叫专利。
  英国人很早就这样做了。
  故此英国工匠热衷于钻研,因为一旦他们做出新东西,他们就可以凭借这种东西一下子获得巨额利益。
  而我们的工匠就算做出新东西,也改变不了他们的贫困,最多民间的商人可以凭借这个获利,工部也就赏几两银子,但民间缺乏保护,随时可能被别人仿造出来。之前没有任何法律保护他们,别人仿造也没人管,最后那些钻研出新技术的人只能想方设法隐藏,甚至一个工匠死了,一种技术就没了。
  专利权给他们保护。
  他们的新技术报给科学院,陛下发给他们专利圣旨。
  谁仿造获利,只要他知道了,就可以拿着圣旨去告,如果地方官不管,他们可以来京城敲登闻鼓。”
  杨信说道。
第298章
少年近卫团
  “这个好。”
  天启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皇帝陛下现在对政务一点兴趣没有,以他这个年龄,也不可能对这些尔虞我诈的东西感兴趣,说到底他今年算虚岁才十七,这个年龄除非审美特殊谁会喜欢这些勾心斗角?
  他如今对政务的关心只限于九千岁手里银子是不是足够他用的……
  够不够他搞科研的。
  他现在基本上只关心科学。
  而这个科学院明显非常符合他的胃口。
  现在一个杨信就给他展开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要是通过科学院让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来给他打开更多大门呢?
  他的世界将无比精彩。
  “只是那帮文臣又要不满了。”
  九千岁说道。
  “那就绕开文臣,直接由陛下自己管,在皇城里面找个地方,我觉得兔儿山那里就很合适,正好陛下观测天文也在那里,就把旋转台一带改造一下,由陛下亲自主持科学院。先在全国发告示,然后有人向陛下献新东西就到西安门,而在西安门专门有人负责接待,带他演礼,搜身,甚至预先筛选,毕竟不能什么乱七八糟都往科学院送,确定无疑后再送科学院。
  陛下亲自负责审核。
  对于有价值的给他奖励发给专利圣旨。
  而那些没什么价值的,直接根据路程远近发几两银子打发走。
  对于那些真正非常有价值的,陛下任命他为科学院供奉,赏赐和专利圣旨照样给,但这个供奉没有俸禄,只是赏赐腰牌可以进宫,到科学院与陛下一同钻研科学。
  当然,饭还是要管的。”
  杨信说道。
  科学院什么的倒是其次。
  只能说撒网捕鱼,但捞到的是鱼还是水底垃圾,这个就只能看运气了,实际上欧洲那些君主们的科学院,捞到最多的也是一堆拍马屁的佞幸,但只要捞出一个牛顿之类也值了。
  这个机构的价值也就是陪小皇帝玩顺便提高民间科学热情。
  但专利是必须得搞的。
  当然,真正目的肯定没有杨都督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这个家伙纯粹为了他自己,这几年他献上了那么多好东西,结果还真就是便宜了山寨的,望远镜早已经泛滥了,南京,苏州都已经出现自己造的,而且质量还不比工部的差。
  这肯定不行的。
  这些东西他已经献出去了可以不在乎。
  但以后再有好东西可不能便宜别人,以这种方式鼓动天启推行专利法,他就可以靠专利敛财了。
  但真要说在大明推行专利法,其实没那么简单,大明连皇帝都收不上税,何况是那些申请专利的老百姓,一个人在京城获得专利,还能阻挡住江浙两广的山寨品那也未免太天真了。大明又不是英格兰那屁大点地方,这种专利圣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在顺天府范围有用就不错了,至于其他地方……
  第一有山寨的,他们也未必知道。
  第二他们就算知道了,真要是敢去找人家,小心有命去没命回来。
  当然,这对于那些专利申请者来说其实也足够了,哪怕只是在顺天府有用也能让他们真正获利。
  至于杨信……
  他不是还有拳头吗?
  好吧,这才是他维护自己专利权的主要方式。
  天启对此当然没有意见,这样他以后就不缺人陪着玩了,实际上这一年多他本来就搜罗了一批人,因为皇帝陛下的喜欢,工部那些有才能的工匠地位大幅提高,几个手艺最好的甚至都能出入乾清宫。而科学院成立之后,他们正好一人先安上个供奉的头衔,另外皇帝陛下总是把皇宫搞得一片狼藉也的确不好,他那些乱七八糟正好也搬过去。
  以后科学院就是他的主要科研基地了。
  不过这样安全就很重要了。
  毕竟这也就意味着天启会大量接触皇宫以外的人,这些人里面很容易混进去别有用心的。
  小皇帝现在可不是圣主明君。
  这时候恐怕已经有无数人巴不得他快落水了,万一真有人等不及干脆自己动手,那科学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哪怕搜身也没用,小皇帝周围日常一堆各种各样的工具,随便抄起一把锤子也能敲死他,上次他修水泥塑像时候杨信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那满地都是铁锹啊!
  九千岁就没想过有人可能抄起一个给天启一下?
  那些工匠好在都是工部下属的匠户,都有妻儿老小不用担心,但以后全国各地的献宝者不断到来,很难保证一个个身份都没问题,就算身上带着路引也根本没用。因为大明朝伪造路引的产业,就像现代火车站厕所墙壁上贴的小广告一样繁荣,万一真有个死士带着查不出身份来源的伪造路引,借献宝之名混到皇帝身边随便用什么给他开一下。
  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个问题上必须足够谨慎才行。
  “臣还是之前的建议。”
  杨信说道。
  他之前的建议就是那个少年近卫团。
  在外地秘密购买一批半大小子,十四五的,然后在皇宫进行军事训练,单纯的保镖而已也不需要多么强的武力,就是给他们配上盾牌和短矛,他们只需要学会纪律化组织和保护皇帝就行,另外一定要水性好。而这些人在皇宫单独住在一处,比如说在南海一带圈出一片封闭区域,这些近卫只要进了宫,除了跟随皇帝充当保镖外不准离开这个军营。
  三年。
  一批近卫服役三年。
  三年里他们不准同外界有任何接触。
  除了训练和保护皇帝其他什么也不做,反正天启也没有出皇宫的习惯。
  三年后这批人也成年了,那时候皇帝从皇宫找一些该打发出去的宫女,一人赏赐一个离开皇宫,然后再赏赐一笔银子一块地该干什么干什么。
  但在他们的这三年服役期里,任何他们接触外人和外人接触他们,统统都是死罪。
  这样就可以了。
  天启的安全差不多就能够保证了。
  反正他这样的,一般也就是个落水,然后吃了太医院那些不明不白的药,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刺杀行动几乎不可能,只要他不出皇宫就行,孤狼级别的刺杀或者收买宫女太监这种事情有亲卫来负责。这些亲卫哪怕都是少年,只要严格训练并且确保忠诚,也足够对付哪怕所谓的武林高手了,反正皇宫的守卫还不至于让人把手枪带进来。
  而这些亲卫不能接触的外人包括宫女太监,除了九千岁,杨信,或者九千岁指定的人,其他任何人不准和他们说话,发现直接处死。
  “这样是否太小题大做了?”
  天启笑着说。
  他和九千岁目前都还缺乏这种觉悟。
  这一点从那些铁锹就知道了,天启自己肯定不会想那么多,九千岁估计也是在这方面大意了。
  “陛下,您知道武庙是如何驾崩的?”
  杨信说道。
  天启立刻不说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