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819

  像刘一燝这样的老狐狸当然不会这么傻。
  “你需要它是明说吗?”
  王化贞点了点头说道。
  很显然他也知道杨佥事的风格。
  “还是不用了,他这个身份肯定会审,万一被识破就尴尬了。”
  杨信说道。
  “只要抓住黄澍应该就可以,这个生员还是很有几分才能和野心,我想他不会不留点东西,另外还有范永斗,他们在刘一燝那里肯定花了钱,但这笔钱最后得找扬州盐商报账,范永斗那里肯定有凭据。这种商人在这种事情上必然异常的小心,实际上我也给他们出了一封信,若你能抓到他,那么他手中恐怕会有一堆的铁证。”
  王化贞说道。
  “这样啊!”
  杨信沉吟了一下。
  这倒是很有可能,像这种商人命不要也不能毁了这个。
  也就是说如果抓住范永斗,那么他就可以抓出一堆铁证如山的。
  至于黄澍这个倒不如先让他跑着,然后回去一路追捕,这样就可以再次去江南狂欢一场。
  话说他可是徽州人。
  徽商啊!
  大明可以说最肥的肥羊之一。
  “他应该是从西虏那边直接返回张家口。”
  王化贞说道。
  “出去找锡尔呼纳克杜棱,告诉他给我抓回范永斗,否者他们的进贡数量翻倍,另外抓住他以后立刻扒光,他身上和随从身上统统扒光,所有东西全都单独装起来别让他们碰!”
  杨信毫不犹豫地叫过一名手下说道。
  这个只能是尽力而为,毕竟他也不敢保证范永斗走哪条路,从这一带返回张家口就算不走辽西走廊,其实也有多条路线可以走,不过既然是常走这条路的晋商,而且还是从边墙外启程,最有可能还是奔西拉木伦河,然后沿河向西在经棚折向张家口。
  这是晋商最习惯的商道。
  如果是这条路线的话,锡尔呼纳克杜棱就有很大希望抓住他。
  但如果他已经直接南下走朝阳这条路,先入关再转往张家口,那杨信就真得无能为力了,那里完全崇山峻岭,很难知道他钻哪条山沟,而且那里也不是察哈尔部的地盘。
  至于锡尔呼纳克杜棱……
  呃,他那里有跟杨佥事讨价还价的资格吗?
  这时候锡尔呼纳克杜棱已经撤军南下返回大凌河,毕竟他们此时的位置非常危险,陈策所部最多明天就能到达,他再不撤就可能被困,实际上如果不是辽阳那边至今乱作一团,而且锦州的明军又不敢出来,以他们的处境,完全可以围起来全歼的。
  这四万察哈尔骑兵一旦覆灭,那察哈尔部也就完了。
  但可惜这只能是想想,就目前明军这点能打的兵力,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而且就这还多数都是步兵,根本不可能围堵骑兵,除非锦州城里的姜弼和祖大寿出来拼死堵住大凌河谷,但那明显是不可能的,他们都不会为这种事情拼命。而炒花和叶赫部要说来帮场子对峙可以,真要和察哈尔部拼命的话,他们也是肯定不干的,说到底炒花还是理论上林丹汗的臣属,而德尔格勒还是他老丈人。
  助威可以,动动手可以,拼命就得另外考虑了。
  最终杨信只能放弃这个好机会。
  他看着王化贞在自己面前迅速写完一份供词,然后迫不及待地拿起来亲自吹干墨迹……
  “备马,咱们去辽阳接着抄家!”
  他满意地说道。
第265章
抄家须趁早
  抄家必须要趁早。
  这种事情可不能有任何拖延,而且不能交给别人,否则好东西就肯定没自己的份了。
  杨信拿着供词转头就出城。
  至于广宁交给曹文诏就行,这里有四千五百曹部精锐,而且城内军民正在狂欢一样分粮食分银子,接下来还得给他们分地,这时候谁敢进攻纯属找死,别说是锡尔呼纳克杜棱的四万察哈尔骑兵,就是野猪皮带着他的五万八旗满洲过来估计也是自取其辱。
  杨信很放心。
  盘山驿城。
  “锦衣卫办差!”
  杨信手举腰牌高喊着策马狂奔而入。
  这座小城堡已经完全变成军营,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士兵,伴着他在街道上的狂奔而过一片川东土语的骂声。
  当然,他们很快就会欢呼的。
  杨佥事直接停在正中的官衙门前,还没等下马就看见戚金出来。
  “杨佥事?”
  后者愕然道。
  不过紧接着他就清醒过来。
  “末将见过杨佥事!”
  他带着后面几个军官匆忙上前行礼。
  “自己人就不用客气了,你的部下能两天步行到辽阳吗?”
  杨信下马扶起他说道。
  “呃,这个得找秦将军!”
  戚金说道。
  他手下可全靠水运机动。
  说话间后面一个中年将领走出,疑惑地看着这一幕。
  “秦将军,这位是杨佥事。”
  戚金说道。
  大明朝杨佥事通常指的是谁就不用说了。
  “末将四川都司佥书充援辽总兵标下游击秦民屏见过杨佥事!”
  后者赶紧向前行礼。
  “秦将军,你的人能两天到辽阳?”
  杨信扶起他说道。
  “能!”
  秦民屏说道。
  他手下的白杆兵可不比杨信那些棚民差。
  “立刻点齐一千人,我去找陈总兵要将令,后日早晨必须赶到辽阳!”
  杨说道。
  “末将明白,只是去辽阳有何事?”
  秦民屏说道。
  “抄家,戚老将军,这肥差就给秦将军了!”
  杨信说道。
  “呃,末将手下到是都不缺银子。”
  戚金笑着说。
  他的浙军的确都不缺银子,戚家军的传统就是高薪,而且这些士兵甚至很多都并不全是单纯为银子,话说浑河之战后残余几百浙军,不但拒绝回乡,甚至全部主动在战场上冲锋直到全部战死,这样的士兵不可能在乎银子。
  杨信紧接着进去找陈策。
  对于他的要求陈策当然不敢拒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