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819

  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明朝犯罪籍没田产的确是没入官田,事实上苏松常甚至嘉湖杭一带,官田数量都非常多,其中比例最高的松江府,甚至高达百分之八十是官田,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松江百分之八十官田,徐阶这样田产数十万亩的超级大地主是怎么来的?
  很简单。
  官田和民田只是征税不同。
  但官田不是官府所有。
  这个问题还得从贾似道说起,他的公田法主要就是在苏松推行,导致大量土地收归国有,地主需要承担专门的官田地租,然后地主再向佃户出租,最终变成二房东,南宋灭亡后蒙古人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导致这一带土地问题乱的很,但这些土地的官田性质不变。
  然后明朝建立,朱元璋发现这是一个抑制豪强的好办法。
  他就照本宣科,要求这些土地的所有者,以官田专门交重赋,明朝民田赋其实很低,但这种官田最高七斗,一亩地七斗甚至有高达一石以上,当然,这种一石以上的数量极少,一个县也就百十亩,而且朱元璋还把它发扬光大,对于那些这一带的巨富之家,随随便便找个罪名籍没,田产变更为官田。
  但是……
  田主其实还是原主。
  只是这些土地在官府登记上变成官田需要交重赋。
  但这土地可以买卖,可以出租,只是不能按照民田交税而已。
  最终就是松江百分之八十,苏州百分之六十的农田,其实全是官田,需要交最高七斗,平均三斗的税。
  但这并没有对这些地方造成影响。
  因为这一带农田的产量高,七斗的田亩产得三石起步,而且还有冬季小麦油菜的补充,哪怕最高七斗的也只占四分之一,地主七成租出租给佃户,自己剩下的还是比北方地主一亩收的多。
  只不过朱元璋利用这一点最大限度削弱其财力,同时用这里的官田重赋,抵消其他亩产连一石都不到的地方低赋造成的赋税缺口,最终苏州一个府就承担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田赋,甚至超过绝大多数省的。
  后来形成传言,说朱元璋小肚鸡肠,因为这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故意这么做。
  但事实上苏州府民田赋税很少。
  最高也就是两斗,平均也就五升,以这地方产量基本上就是百分之二点五,嘉靖年间明确记录,苏州府一年田赋高达两百八十万石,其中只有十五万石是民田交的,也就是说苏州府占农田数量近百分之四十的民田承担的只有这些。
  重赋只是官田。
  但这个重赋和地主的地租比不值一提,因为地租其实是八斗起步最高两石开外的。
  这就为什么民兵那么开心。
  他们那些四成租的田,过去得交两石的租。
  实际上哪怕真正意义上的官田,也就是官府收租的学田,通常也得交一石半左右的租。
  但这种制度只是朱元璋有足够控制权。
  当官的不敢跟他玩阴的,事实上也玩过,当时一个官员和户部合伙试图忽悠朱元璋,把官田和民田一样收税,而且巴拉巴拉一堆大道理,但朱元璋却直接派人去查他家的田产,然后发现他家田产绝大多数都是官田,回头朱元璋就以挟私自利,罔上不忠的罪名把他砍了,连户部尚书都扔监狱死里面。
  但朱元璋一死又逐渐被玩坏了。
  这些官田是可以自由交易的,官田当民田卖就是了,欺负皇帝离得远,朝廷官员都是自己人,地方官吏都是一伙的,把官田以民田交易,到手后官府也就记载成民田,至于原本的官田哪儿去了……
  田主逃亡了。
  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去哪儿了。
  总之在玩了一百多年后,到嘉靖时候这一带地主豪强的土地全都变成了民田,相反自耕农的土地都是官田,富者享受低到可怜的赋税和高产量,自耕农承担重赋,最终自耕农开始逃亡,嘉靖后期和万历初期,干脆实行全面的官民一则化,官田就只剩下了个名称。
  本质和民田没有区别了。
  刘一燝要无锡籍没土地收归官田,就是把那些民兵毁掉,他们还是缴纳朝廷的赋税,但定标准时候肯定最高,就让他们交七斗,然后加上火耗,加上辽饷和人头税,加上各种苛捐杂税,没事出去服个徭役,用不了两年他们就能把民兵玩到和军户一样逃亡。
  “不行,那是皇田,皇上自己的。”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第242章
我方承诺不首先使用杨信
  “杨佥事……”
  刘一燝沉着脸说道。
  但紧接着他就被韩爌拦住,后者朝杨信点了点头……
  “此事作罢!”
  韩爌说道。
  “第五,陛下必须做出承诺,以后再有此类案件,必须交由三司及锦衣卫会审,不能再由锦衣卫单独处置。大明制度三司为法司,锦衣卫只有奉旨对专门案件侦缉审讯权,但阁下在江南无圣旨随意逮捕审讯甚至逼死在籍丁忧之官员,此类事情不能再有。”
  他紧接着说道。
  大明重大案件的确三司会审。
  锦衣卫只能奉旨侦办某案,并不是说看到谁不顺眼就抓谁,像杨信在江南一样拿着便宜行事的旨意,到处跑着处理案子是不合规矩的,只不过没人能拦住他而已。但哪怕是锦衣卫办的案子,对于那些涉及高级官员的,同样也是会审,由锦衣卫和三司会审,有时候也会加入东厂,这种会审制度才是大明对高级官员审讯的主要形式。
  至于主审这个由皇帝指定。
  可能是三司官员也可能是锦衣卫,不过多数是三司官员。
  “承诺不首先使用杨信?”
  杨信笑着说。
  “杨佥事若是这样理解的,那就算是如此吧,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若都像杨佥事这样岂不是乱套了。”
  韩爌说道。
  “可以,这个我替陛下答应。”
  杨信爽快地说道。
  不首先使用又不是不使用,再说这是他答应的又不是天启,到时候天启就是派他去了,这些大臣还能怎么着?话说他的确给这些文臣和天下士绅造成了严重心理阴影,后者寻求一点心理安慰情有可原。
  “第六……”
  韩爌说道。
  “你们有完没完,我们才提了三条你们就提了这么一堆。”
  杨信一脸无语地说道。
  “这是最后一条,我们希望对于高顾两家尽量宽大处理,高攀龙赐其自尽,其他流放即可。”
  韩爌说道。
  “高世儒和顾杲必须死,他俩是真正与钱士升合谋的,杨某还没有放过想拿大炮轰死我的人的习惯,不过我可以给他们个全尸,他们俩都绞死就行了。高顾两家男丁可以流放,这个依照李三才家的例子就可以,其他被抄没的各家男丁也同样流放,但郑鄤抓住是肯定要斩首,叶茂才的儿孙抓到也可以流放。”
  杨信说道。
  “可以!”
  韩爌同样爽快答应了。
  他们也很清楚高世儒和顾杲的确是和钱士升合谋的。
  “那么就这些了?
  看看,这样多好啊!
  以后我觉得有什么事情这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把各自想要的都摆出来,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打打杀杀终究不好。”
  杨信感慨地说。
  “打打杀杀的是杨佥事吧?”
  朱国祚冷笑道。
  “我如果不打打杀杀你们会这样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吗?再说,这打打杀杀也不是我挑起的,如果不是叶茂才收买清流关守军试图杀我,还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吗?打打杀杀也是他们先挑起的,杨某只不过是没有忍让的习惯而已。”
  杨信说道。
  “那杨佥事难道是去南都赏秦淮风光的?”
  刘一燝鄙视地说道。
  “呵呵!”
  然后两人同时呵呵。
  这场谈判就这样结束,同样也算为这场持续半年多的恶斗,最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