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819

  至于对明军的整肃……
  那个效果有限,实际上现在熊廷弼早就不喊他那个十五万大军九万匹马的平辽策了。
  他也知道不现实。
  而且将领们多数都讨厌他。
  因为他对军纪抓的严,尤其是对将领吃空饷格外狠,这段时间已经斩了好几个副将参将,就连总兵都罢免了好几个,这样的结果就是尽管辽东形势逐渐稳定,但他在辽东却几乎成了万人嫌……
  弹劾他的奏折数量仅次于弹劾杨信的。
  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他严厉打击走私断了世家大族的财路,严查吃空饷断了将领财路,文官们敌视他,武将们仇恨他,最终他就这样向着杨信这种奸臣发展。好在天启和九千岁因为杨信关系,对他是完全支持的,哪怕九千岁也一样,尽管熊廷弼对他也不是很恭敬,这个臭脾气的确很难改,但看在杨信面子上,他对熊廷弼那里还是基本上有求必应的。
  总之这就是辽东战局的变化,至于拿下叆阳后,野猪皮是否进攻叶赫城还不得而知。
  “毛文龙。”
  杨信看着战报一脸深沉。
  “他为何要去秀岩呢?”
  他疑惑地说道。
  “那一带就秀岩一座城可以驻扎,咱们在那一带山里,其实只是控制过去朝鲜的陆路贡道,这条贡道就是从镇江城开始,一直向西北到辽阳,而过了定辽右卫城向南就没什么人了,全都是人迹罕至的山林,只有秀岩城孤悬山中。建奴切断大路,镇江城又在建奴手中,从定辽右卫城南下只有这一个地方可歇脚,实际上毛文龙能逃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直跟着他的那个锦衣卫说道。
  “这不行,他是叆阳总兵,职责就是牵制建奴后方,他跑到秀岩城还牵制个屁呀,准备纸笔,我要给陛下上奏折!”
  杨佥事说道。
  旁边小喵赶紧准备纸笔。
  杨佥事很有几分红袖添香风采地开始写奏折给毛文龙找麻烦。
  毛文龙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袭击野猪皮的这条生命线,但他躲到秀岩城是肯定没用的,那里还袭击个屁,人家在凤城就堵死他了,所以必须让他到鸭绿江口另外建立一个据点。就让他去皮岛,由天启以圣旨方式逼他去,他不去那就治他一个叆阳失守的罪,他要去就给他个东江总兵节制辽东半岛以东。
  他应该会去的。
  这个人还是很有建功立业心思的。
  他去皮岛先把这个走私的中转站毁了,同时逼迫李珲做出选择,如果李珲让毛文龙进驻皮岛,那野猪皮就得再次揍他,如果他不让毛文龙进驻,那就代表着他背叛大明,天启名正言顺派兵监护其国。
  这个问题徐光启之前就提过。
  但李珲始终为自己辩解,另外朝廷里面晋商支持的官员也为他开脱,毕竟晋商需要这种贸易。朝鲜是有银矿的,他们每年同样出产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全都被李珲购买粮食给野猪皮充当保护费,然后落入晋商和江浙粮商手中,后者可舍不得这个财源。
  所以天启始终也没真正在意这个。
  主要是他和杨信都还没顾得上管朝鲜那边的事情。
  但现在就让李珲亮明立场。
  李珲在皮岛还驻扎三千军队的,而且还有他的水军,打的旗号是在那里防止依旧占据义州的建奴南下,但实际上就是保护这个走私基地,防止明军水师登陆占领这个走私基地。毛文龙如果想登陆皮岛,那么只要李珲的人抵抗,那就坐实了他背叛大明,如果不抵抗,就意味着这个走私基地废弃,野猪皮想继续获得走私的粮食,就必须重新开辟一个港口。
  而且必须远离皮岛。
  因为明军还会以那里为基地驻扎水师战舰。
  至少这个走私基地不能在明军水师巡逻范围,那么就只剩下平壤的南浦港这一个选择了。
  但那就需要李珲的真正臣服了。
  因为那样就意味着朝鲜人必须从平壤,一直把粮食辗转运输到三四百里外的朔州,这个运输线需要李珲以倾国之力给他维持,而那时候李珲也就不存在首鼠两端的可能了,这样的运输都赶上当初抗倭时候了,李珲真以为大明君臣都是瞎子啊。
  所以野猪皮必须以武力,让他真正彻底臣服,并且和大明断绝关系甚至转为敌对。
  于是战场再一次转入朝鲜境内。
  野猪皮也没有别的选择。
  除非他确信自己能攻破熊廷弼的防御,获得辽东的粮食产区,否则朝鲜的走私粮食是他唯一外部来源。
  这是他粮食安全的底线。
  要么向东去揍李珲这个软柿子,要么向西去硬碰熊廷弼的防线,很显然向东是最明智的选择,只要他能够转向朝鲜,并且再耽误一年时间,基本上他也就没有再向辽东扩张的可能了。因为陈于阶那里的棱堡已经在修建,最多今年年底就能够屹立在辽河岸边,再加上被白银拉住的金台吉,那里一个可以出动两万精锐的基地就真正建成。
  野猪皮攻沈阳?
  那边的骑兵从后方直插赫图阿拉了。
  “这真是极好的!”
  杨信一边写他的奏折一边愉快地想象着野猪皮君临朝鲜的场景。
第237章
京城也是战场
  一个月后,东华门。
  “大爷!”
  杨信向着亲自迎接他的九千岁行礼。
  而在他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甚至绵延到东安门外的一辆辆马车,所有马车全都遮盖严实,两边锦衣卫列队警戒,就连驾车的都是锦衣卫,这些马车就是这样一路从通州走到这里的。
  九千岁没有回答他。
  而是直接走到他身后,掀开了一辆马车上盖着的篷布。
  里面一片反射着阳光的夺目银色。
  “银子呀,大爷如今看着这东西比什么都亲。
  大爷这里是一睁眼就无数要银子的手伸过来,辽东战场上要银子,皇极殿要银子,文武百官要银子,地方上受了灾的饥民要银子。
  所有人都像饿鬼一样向我伸手。
  可咱们大明朝这个不交税那个不交税,这个有功名那个皇亲国戚,这个说自己不赚钱,那个说穷得揭不开锅,然后你去走一趟,把他们的地窖掀开,却一个个比皇上都有钱。都是一群乱臣贼子,说咱们爷俩是奸臣,大爷我看倒他们才更像奸臣,一个李三才抄出几百万,一个高攀龙抄出上百万,当年这一个个可都喊着他们清廉如水的。
  这他玛就是清廉如水?
  走私的,放高利贷的都有脸说自己清廉如水?”
  九千岁恨恨地说。
  “大爷,这又谁惹您生气了?”
  杨信问道。
  “惹大爷生气的哪天都没少了,不用管他们,大爷五十多了,在宫里当了大半辈子的差,还不至于会被他们气死,你在外面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咱爷俩能给陛下把银子弄来,外面那些疯狗再怎么咬也白搭。”
  九千岁说道。
  很显然他这段时间也被折腾的不轻。
  紧接着他摆了摆手,示意这些马车继续向前驶入东华门。
  这些银子并不送入内承运库,后者的确是内库,也的确是太监管着,但实际上属于六部,准确说是内臣和文官共管,只不过是在皇城里面,所以这个发放之类权力肯定归太监,但使用却是六部在使用。这个在工部厂库须知这类明朝流传到现代的书籍里面记载很清楚,工部厂库须知里面绝大多数物资都是从这十库里面取用的。
  包括给野猪皮的赏赐。
  当年给野猪皮和手下几个酋长光赏赐衣服就一次花了三百多两。
  那不是皇帝的小金库。
  所以天启和九千岁又在皇宫里单独设立一个真正的小金库,这个对外是没有名字的,但杨信给他们捞的银子都在那里,实际上是在仁寿宫,这时候郑太皇太妃,李皇太妃这帮全都赶到那里去了。后者就是李选侍,天启去年就给他爹兑现了承诺,替他爹正式封了李选侍为皇贵妃,现在晋级皇太妃,说到底也事实上抚养了他快两年呢。
  而且至今依旧抚养着崇祯。
  她们那里足够冷清。
  皇上的私人小金库就在这群寡妇那里。
  加上这一笔之后,已经囤积了超过四百万两,这些银子至今还没动过,倒是内承运库的银子快花光了,天启是一边花那里的银子,甚至包括各库囤积的那些乱七八糟物资,一边不断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倒是他自己搞的那些乱七八糟,这个是直接花小金库的。
  目前大明朝廷的花钱顺序就是先花太仓银库的,事实上那里也从来就没有存下的。
  崇祯自挂前里面就八万两。
  然后内十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