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819

  不得不说每一次欺负衍圣公,都是能让他感觉到很快乐。
  可以说一直欺负一直爽。
  不过孔胤植此时的确很重要,如果孔胤植能站出来指证,那么叶茂才就可以绕过一些程序直接定罪了。
  不需要什么物证了,衍圣公的证词不会是假的。
  说起来叶茂才当初还是不够狠,也可能是终究还对孔夫子有几分感情,他当时最聪明的应该是把衍圣公一起弄死,这样就避免了这种事情,但他没有把衍圣公弄死,那就只能被衍圣公害死了。
  江南士林不会骂杨信的。
  因为杨信就是坏人,就是恶贯满盈的奸臣。
  但他们会把害死叶茂才的罪魁祸首,直接安在衍圣公的头上。
  是衍圣公害死了他。
  衍圣公是奸臣。
  于是衍圣公的名声就这样一步步恶臭起来,而且东林党还会进行报复,比如渲染衍圣公的纯洁性,渲染孔家在曲阜的不法行为,甚至要求改换衢州孔家来继承这个衍圣公的爵位。
  然后阉党继续保护他。
  最后终于众怒难犯,皇上只好顺应民意。
  这就是杨信祸害衍圣公的计划,先让孔胤植出来作证,然后叶茂才和林公子抄家,同时根据何敬的供词接着逮捕高攀龙,只要把高攀龙直接抓起来,那么南直隶士林也就没有别的选择了,他们必须采取最直接的手段,逼迫天启选择做一个有道明君还是昏君。
  这是东林党的领袖。
  整个南直隶和大部分江西士子仰望的圣贤。
  同样也是目前朝廷和地方上那些东林系文臣们的灵魂,这个人虽然在野看似不问外事,但却可以真正在幕后操纵朝政,他从东林书院发出的一封封私信是那些东林系官员的行事依据。东林书院可以说是整个南直隶所有书院的核心,那些山长和老师惟高攀龙马首是瞻,而整个南直隶的士绅,也都通过自己在各大书院读书的子弟,把他们的政治诉求转达给这些山长老师。
  最终高攀龙成为这个无形体系的核心。
  要说东林党的确与现代政党不能划等号,这只是以南直隶籍文臣为主,在朝廷形成的政治联盟,但依靠着完善的书院体系,也已经拥有了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就是东林书院,或者再收缩为一个人。
  东林书院的山长。
  高攀龙。
  只要抓他,就是逼着南直隶士绅做出抉择。
  这可不是九千岁逼死他的那次,那次天启和九千岁已经布局了整整六年,把朝廷和地方东林党清理的差不多,同时扶持起了依附自己的文官势力,这样才真正对着他这个事实上的东林党魁动手。
  但结果是天启第二年就死了。
  而现在不一样。
  杨信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和原本历史上的九千岁一样,一步步布局完成对东林党的收网,所以他只能用这种引蛇出洞的办法,用他一次次挑衅文官士绅底线的恶行,让他们忍无可忍,主动跳出来和他决战。然后他再以最直接的手段给他们当头一棒,而这一棒是接下来改革的前提,不给他们一棒先打他们个痛彻心扉是无法正常进行改革的。
  所以现在就是衍圣公做出牺牲的时候了。
  是要他们孔家现有的一切,还是要他的名誉,想继续在皇帝与士绅中当混子是不可能了。
  “衍圣公,你做不做!”
  杨信喝道。
  可怜的衍圣公泪水无声滴落。
  “那我回去给万岁爷上奏折了!”
  杨信站起身说道。
  说完他就作势要往外走……
  “别,别,杨佥事,我做,我做!”
  衍圣公伸出一只手哭着喊道。
  “这就对了,你就乖乖从了我,对你又没什么亏吃,不就是被士子们骂几句嘛!你看我天天被骂,还不是一样富贵荣华?我这样的还怕他们骂急了去挖我的祖坟,你又不用担心他们骂急了去曲阜,他们又不可能挖你的祖坟,什么虚名都不过是浮云,手中的富贵荣华才是真的。董其昌家都被他们烧了,现在还不是一样在京城高官厚禄,只要你忠于皇上,只要皇上知道你的忠心,孔家的富贵荣华就不会变了。
  他们能给你什么?
  无非就是一点吹捧一点虚名而已。”
  杨信坐回床边安慰他。
  衍圣公哭得那就跟个泪人一样,搞得门外进来的杨寰一脸诡异。
  “叔父,魏国公他们就等您了。”
  杨寰说道。
  “把衍圣公保护起来,就说衍圣公需要静养,除非我批准否则谁也不许打扰。”
  杨信说道。
  然后他就这么起身走了。
  后面床上的衍圣公依然在嘤嘤垂泣
第182章
九千岁的诞生
  杨信到达南京的第一天,就这样在堪称鸡飞狗跳中过去。
  东林群贤暂时休战。
  毕竟他们也得研究该用什么手段来对付这个小疯狗,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他们过去的那些手段对这个人肯定没用了。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们最擅长的是规则,是利用规则在规则内整人,可当杨信摆明了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的时候,他们真就得重新研究新的对策了。
  杨信没兴趣管这个。
  他和衍圣公一样入住魏国公提供的园子,包括他带进城的三百荡寇军士兵。
  但剩下的一千多暂时驻扎城外。
  常胤绪给出的解释,是担心这些人和本地百姓语言不通,进城后容易产生冲突,他得为城内稳定考虑,对此杨信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反正只是不准全副武装列队进城而已,回头换上便装一样进来,至于武器就是公然装车运进来,常胤绪还能阻拦是怎么着?这些武器又不是民间禁止的,别说是这些士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扛着杆三股叉进城,守门士兵也不会阻拦,街头卖艺的一大堆刀枪剑戟呢。
  总之他对这个南京守备的权威表示尊重。
  毕竟也是常遇春后代。
  常家两个国公没传下来,他俩儿子一个因罪被废一个为建文血战到底,当然,也有说涉蓝玉案而死,不过明史对此类记载错误还是不少的,比如孙兴祖明史记载洪武三年战死,但现代发现了孙家保存的祖上官诰记载,人家洪武二十三年才病死。
  常家的怀远侯是后来另外封的。
  这是常升一支的后代,不过一样也有铁券。
  原本历史上南京沦陷后,唯一一个没有投降建奴,而是带着妻女种菜终老的勋贵常延龄就是常胤绪的孙子。
  这时候也已经成年,也是南京锦衣卫籍。
  南京也有锦衣卫。
  指挥使,指挥同知,佥事之类世袭官员一应俱全,只不过这里就是纯粹的养老院了,全都是各家勋贵子弟还有就是归化的四夷酋长后代。
  这些人没什么权力,就是混工资的摆设而已。
  南京的权力核心就是三个人,守备,守备太监,参赞文臣,最初并不限于哪个尚书,但后来变成南京兵部尚书专职,整个南京实际就是勋贵武臣,太监,文官,这三个人说了算。
  而叶茂才和其他那些犯人,包括被抓的海盗,统统都被关进城外的荡寇军驻地,那里是南京织造所属的一处豪宅,一千两百荡寇军驻扎看管那些犯人,他们的开销由南京守备太监和织造府承担。这些人也是皇帝直属的荡寇军,岂能由杨佥事自己掏腰包养活,不但驻扎期间吃喝玩乐都由南京太监团负责,包括之前杨信花的也一样……
  “杨佥事,您要是不收,那可就真不把我当兄弟了!”
  李实很严肃地说。
  他手中拿着的是一沓总计五万两的会票,随时可以到城内的一处钱庄支取。
  “这,这怎么使得!”
  杨信笑着说。
  当然,这银子肯定是要接的。
  接过会票的他,不无惋惜地看着旁边床上躺着的高涌……
  “在京城就听说高千岁德高望重,原本想着能来多聆听教诲,不想千岁又突然中风,这都是杨某之过,好在千岁吉人天相,想来很快会好的。在千岁康复之前,这南京的事情还得李公公多操心,京城那边杨某一封信而已,说起来咱们都是自己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